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PNAS解答重要谜题

    生物通报道:在哺乳动物的大脑发育过程中,建立神经元连接是一个基本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神经网络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神经元会延伸自己的轴突与其他细胞接触,而轴突生长锥是轴突生长和发挥导向作用的关键部位。已知轴突通过局部蛋白翻译来应答导向性信号,比如Sema3A。然而,轴突的蛋白质组只有一部分在本地合成,大多数蛋白是从神经元细胞体运输过来的。那么,为什么只有特定蛋白是在轴突合成的呢?(延伸阅读:Cell:RNA是神经元的引路人)日前,苏州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在四月二十二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轴突生长锥中的局部蛋白翻译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4

  • 交大“80后”博导PNAS发文颠覆旧理论

    生物通报道:人类之所以能闻到气味,是因为有气味的物质“激活”了鼻子里的气味受体(OR)。然而,科学家们并不清楚这些受体识别气味分子的具体机制。嗅觉的振动理论认为,我们是通过振动频率来感知气味的,而不是气味-气味受体的相互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从理论上和实验数据上看,振动理论并不正确。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大的庄寒异(Hanyi Zhuang)博士、纽约州立大学的Eric Block、纽约城市大学的Seogjoo Jang和杜克大学的Hiroaki Matsunami。庄寒异博士自回国以来就备受关注,她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3

  • 中大宋尔卫JBC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四月二十日,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宋尔卫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Potentiated DNA Damage Response in Circulating Breast Tumor Cells Confer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这项研究表明,DNA检查点抑制剂与损害DNA的传统化疗相结合,可能有效地消除循环肿瘤细胞(CTCs),从而控制肿瘤转移。延伸阅读:JCB:驱动肿瘤转移的新机制。该论文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宋尔卫(Erwei Song)教授。宋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3

  • 广州中医药大学最新文章:寿命研究假说验证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热量限制(CR)可延长酵母及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的寿命. 尽管CR延寿被认为与呼吸活动增强有关, 但营养摄取不足反而加大能量消耗显然不符合逻辑.在解决食物供应减少与代谢消耗增加这对矛盾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3

  • 中科院两PI领衔发表组蛋白去甲基化新机制的文章

     4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笑人研究组和时玉舫研究组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The histone H3 lysine-27 demethylase Jmjd3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揭示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Th17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其主要分泌IL-17、IL-17F、IL-2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4-23

  • 何奕騉、朱健康等发表重要基因组测序成果

    生物通报道:“Drying without dying”是陆生植物演化出的一种重要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复苏植物能够忍受极端干旱,在水分适宜时又可恢复正常生长。由于缺乏基础的基因组信息,人们并不了解复苏植物如何在叶片和根系脱水的情况下生存下来。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是一种重要的复苏植物。日前,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华大基因和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序获得了1.69 Gb的牛耳草基因组草图。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四月二十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何奕騉 (YiKun He)教授、中科院的朱健康(Jian-Kang Zhu)研究员和密苏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2

  • 两院院士Nature子刊携手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对栽培陆地棉(TM-1)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揭示出了其基因组进化的一些重要见解。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0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喻树迅(Shuxun Yu)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朱玉贤(Yuxian Zhu)教授,以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USDA-ARS) John Z Y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喻树迅院士长期从事棉花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朱玉贤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棉纤维发育和拟南芥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2

  •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布新基因组序列草图

    生物通报道  由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绘制出了一张最精确的美国棉花序列草图,并将很快构建出更为详细的、操控这一复杂棉花基因组的图谱。他们的研究发现有可能帮助培育出在质量上可媲美豪华埃及棉(Egyptian cotton)的廉价美国棉花,并帮助开发出一些减少杀虫剂使用以及节约水资源的作物。南京农业大学的张天真(Tianzhen Zhang)教授、郭旺珍(Wangzhen Guo)教授以及他们的合作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陈增建(Z. Jeffrey Chen)教授一起,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2

  • “青年国家项目”入选者权威期刊发表光合作用新机制

     4月17日,Plant Cell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课题组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状态转换磷酸酶(TAP38/PPH1)底物识别机制的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Arabidopsis State-Transition Phosphatase TAP38/PPH1 and Phosphorylated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Protein Lhcb1。  状态转换(state transition)是藻类和陆生植物在弱光条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4-22

  • 北大邓兴旺、陈浩东发表Cell子刊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黑暗中拟南芥DET1部分程度上通过负调控DELLA蛋白的丰度抑制了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浩东(Haodong Chen)副研究员和邓兴旺(Xing Wang D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浩东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邓兴旺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其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多次在Cell、Science、Nature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很有影响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1

  • 李孟森:AFP的双重作用

    生物通报道:AFP,即肝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蛋白,来自海南医学院的李孟森研究员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这种关键蛋白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组发现AFP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能诱导肝癌发生,提出了“AFP具有促进肝癌发生和转移”的学术新观点,这对今后利用AFP作为生物治疗肝癌的靶点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肿瘤杂志Oncotarget(2013年SCI影响因子:6.627)杂志上,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重要成果,生物通特联系了李孟森研究员,就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生物通:肝癌的发生和肝细胞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已经发现80%的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而肝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1

  • 湖南大学Cell子刊聚焦重要受体

    生物通报道  来自湖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蓝光依赖性的CCE结构域磷酸化决定了拟南芥蓝光受体CRY2的光敏感性。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湖南大学生物学院赵小英(Xiaoying Zhao)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赵小英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以及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隐花色素是通过吸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320-400nm)从而调节植物形态及新陈代谢变化及向光性反应的一类光敏受体(延伸阅读:高产华人科学家Nature揭示多面调控机制 )。在单子叶植物、双子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1

  • 孟颂东课题组发现潜在的抗肝癌新靶点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感染慢性乙肝。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和药物极其有限。乙肝病毒引发肝癌的分子信号通路错综复杂,亟需发现关键节点蛋白作为新的潜在靶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肝细胞中NF-κB通路上调热休克蛋白gp96的表达,gp96一方面引起p53泛素化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另一方面转移到细胞膜上作为脚手架蛋白与uPAR、HER2等肿瘤蛋白作用,增强其稳定性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临床样本分析也发现gp96在肝癌细胞膜上高表达与肝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应用特异抗体或抑制剂靶向细胞膜上的g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4-21

  • 浙大教授研究成果刊登权威期刊

    生物通报道:最近,科学家们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个重要进展,他们证明,涂有纳米粒子的细菌可以有效地传递口服DNA疫苗,刺激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这是首次将纳米涂层用于口服DNA疫苗的体内细菌传递。与未涂覆的细菌相比,涂覆纳米粒子的细菌能绕过许多障碍,目前这些障碍限制了免疫反应并对抗癌DNA疫苗带来了最大挑战。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化学系汤谷平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Yuan Ping共同指导,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国际纳米科学技术领域权威期刊《Nano Letters》。Ping指出:“我们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传递方案,有效提高了口服癌症疫苗的生物利用度。虽然长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0

  • 杭州师范大学Nature子刊解析干细胞衰老

    生物通报道: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产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生成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种多功能干细胞是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支持机制。随着人类年龄的增加,造血干细胞变得越来越多,但其生成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能力却逐渐下降。正因如此,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也更容易患上包括白血病在内的疾病。干细胞衰老是组织和器官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发现,造血干细胞的衰老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但还不清楚造血干细胞的具体衰老机制。日前,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四月十六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的通讯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0

  • 山西医科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山西医科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的方法,揭示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些突变标签和频繁突变的基因。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子刊《AJHG》杂志上。山西医科大学的崔永萍(Yongping Cui)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Qimin Zhan)院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崔永萍教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詹启敏院士多年来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20

  • 上海生科院Nature子刊发现调控反应新机制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姚海珊研究组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皮层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对反应可靠性的调控》的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小鼠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中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调控反应可靠性中的重要作用。  以往在视皮层、听皮层、体表感觉皮层和海马的研究均提示,抑制性神经元环路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反应可靠性。但是,抑制性神经元有多种类型,特定类型的抑制性神经元在调控反应可靠性中的作用并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姚海珊研究组通过光遗传技术操纵视皮层的特定类型抑制性神经元,发现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4-20

  • 复旦大学打造亚洲顶级未来梦想医科图书馆

     科学网4月16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下午,“与经典同行——图书馆文化之旅”暨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捐赠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举行。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豪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复旦大学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亚洲顶级水平的综合性“未来梦想医科图书馆”。据介绍,建成后的医科图书馆所在大楼将占地8237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6平方米,地处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苑轴线的视觉中心点上,总高度达80米的大楼将成为未来落成的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制高点,其中图书馆面积位于地下一层至七层,约17000平方米。据悉,集图书馆、档案馆、自修阅览室、研究馆、展览厅、网络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5-04-20

  • 中科大****JBC乳腺癌最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四月十四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技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Autocrine/paracrine human growth hormone stimulated miRNA 96-182-183 cluster promot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invasion in breast cancer”。这项研究表明,自分泌/旁分泌人类生长激素(hGH)可刺激miRNA96-182-183集群,促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17

  •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新加坡眼科研究员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揭示出UBE3D基因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有关联。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1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黎晓新(Xiao-Xin Li)教授、赵明威(Ming-Wei Zhao)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周鹏(Peng Zhou)副主任医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以往被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由于黄斑区色素上皮退化、新生血管膜形成而导致慢性进行性双眼中心视力的减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4-17


页次:1470/2301  共46011篇文章  
分页:[<<][1461][1462][1463][1464][1465][1466][1467][1468][1469][147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