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医科大学最新文章解析癌症转录因子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这是一份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科研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这份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图书馆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LRM)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论文标题:人肝细胞癌中转录因子FoxM1表达与AF
-
RNA m6A选择性甲基化机制
M6A(N6-methyladenosine,6-甲基腺嘌呤)是真核生物mRNA内部序列中最常见的一种甲基化修饰,同时受到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WTAP等)/去甲基化酶(FTO,ALKBH5等)以及一些RNA结合蛋白(YTHDF1/2/3, ELAVL1等)的共同调控,在细胞内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敲除或抑制m6A相关的酶组分会导致重要的表型变化,如拟南芥胚胎滞育、人细胞凋亡、酵母配子发育缺陷,表明m6A可能是细胞内一种非常重要的修饰。 2012年,高通量测序与抗体免疫沉淀相结合方法(MeRIP-seq或m6A-seq)的提出,使得大规模检测m6A修饰成为可能。近两年
-
中山大学应用LncRNA芯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ncRNA作用机制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月琴教授主要从事发育和疾病非编码RNA调控的研究。近期,其研究团队应用Arraystar Human LncRNA芯片发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LL基因重排亚型独特的lncRNA表达谱特征,找到疾病通路相关的lncRNA分子,并证明疾病中表观遗传学改变对lncRNA的表达的影响。该成果发表在2014年1月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影响因子7.692) 上。(芯片实验由康成提供技术服务) 研究背景: 位于染色体11q23的MLL基因重排是造血系统肿瘤中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占婴儿ALL病例的80%。MLL-基因
-
中国科学家研制新型化合物 为治疗癌症提供候选药物
■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武汉1月4日电 (刘曙甲 陈凌 记者刘志伟)记者4日从湖北工业大学获悉,新年前夕《美国化学学会会刊》在线发表了该校博士苏正定及团队的论文《一种高效恢复癌细胞中P53蛋白活性的双抑制剂》。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设计的“H109”双功能抑制剂先导化合物是开创性的。该杂志副主编、国际著名蛋白质专家本杰明·F·葛拉瓦德教授认为该研究为治疗癌症提供了一种全新高效的候选药物。苏正定介绍,过去一般认为,癌蛋白Mdm2的过表达使癌基因抑制因子P53失活是引起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表明,癌蛋白MdmX细胞的过表达也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原因,约48%的癌变与它们的过表达直接关联。因此仅使用
-
著名学者朱健康教授PNAS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脱落酸(ABA)是植物中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与种子休眠、根系发育、叶子枯萎、抗旱反应和其它的生理过程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日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普度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脱落酸信号传导的一个负调控机制,这一成果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朱健康(Jian-Kang Zhu)教授。脱落酸在植物对环境压力的适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干旱胁迫会诱导脱落酸在植物中累积,随后脱落酸快速激活蛋白激酶OST1/SnRK2.6,将保卫细胞中的大量蛋白磷酸化,从而关闭气孔减少蒸腾作用的水分流失。研究人员发现,脱落酸能促使保卫细胞
-
李霞研究组Plant Cell发现小分子RNA在固氮方面的作用
大豆根瘤共生固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最适的结瘤数量是决定最佳固氮效率的关键因子。已有结果发现结瘤因子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大豆超结瘤的自主调控途径(AON:Autoregulation)控制最适结瘤数量。但是两个途径互作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霞课题组研究证明,在没有根瘤菌的情况下,大豆转录抑制子Nodule Number Control 1(GmNNC1)与结瘤调控因子ENOD40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抑制其表达;当根瘤菌侵染大豆根系时,诱导microRNA172c(miR172c)表达,miR17
-
Nature特刊:2014论文指数之清华大学风云人物
生物通报道 12月17日的Nature杂志推出了有关中国的一期特别增刊“Nature Index: 2014 China”。 根据自然的"加权分值计数法"指数(WFC)评分,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在这期的特刊中,Nature分析了201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中国发表的论文情况,聚焦了对某些极高质量的研究做出贡献的城市、研究机构和个别研究人员(延伸阅读:Nature特刊:2014年中国论文指数)。清华大学在这期特刊的北京城市篇中,Nature特别点评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顶级综合大学。根据统计,2013年,清华大学发表了474篇论文,其WFC为194.8
-
开年最新一期Nature公布中国学者两项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开年新一期Nature杂志(2015年1月1日)提前出版,在本期期刊中,除了循例出版的2015年展望,还有多篇研究成果报道,其中就包括两项中国学者的最新成果:已知最大离子通道RyR1三维结构和甲型肝炎病毒全颗粒晶体结构。第一篇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与生命学院施一公研究组、以及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Sjors Scheres研究组合作完成,这项研究揭示了目前已知最大离子通道Ryanodine受体RyR1的三维结构,为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负责将钙离子从肌质网快速大量释放到胞浆中的是一种称作Ryanodine受体(Ryanodine Receptor,简称RyR)的高通量钙
-
Nature:中国科研领军人物的新年大计
生物通报道:在2015年第一期Nature杂志上,九位科研领军人物分享了自己的新年规划,其中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的谢毅院士和浙江大学的李兰娟院士。谢毅(Yi Xie)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我希望我们实验室能在新的一年里,实质性提高光化学能源、电化学能源、光电化学能源的转换效率。我个人的目标是,更好地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跨学科合作对于攻克目前的挑战极为重要。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我们计划设计超薄、二维、基于半导体的新催化剂……在特定材料的实际应用中,理解材料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而这需要多学科的协作。至于第二个目标,我将涉猎化学以外的领域,比如同步辐射和正电子湮没。我打算阅读
-
Nature特刊:2014论文指数风云人物之复旦、上海交大篇
生物通报道 12月17日的Nature杂志推出了有关中国的一期特别增刊“Nature Index: 2014 China”。 根据自然的"加权分值计数法"指数(WFC)评分,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在这期的特刊中,Nature分析了201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中国发表的论文情况,聚焦了对某些极高质量的研究做出贡献的城市、研究机构和个别研究人员(延伸阅读:Nature特刊:2014论文指数之清华大学风云人物 )。上海这一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在北京之后Nature中国论文指数排名于第二位的城市。上海拥有68所大学、58家科研所、328家医院和400个合资或外
-
清华大学PNAS发表细胞胞吐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ERK1/2可响应EGF信号激活Rab8主要激活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Rabin8。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2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生物学系郭巍(Wei Guo)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膜转运、胞吐和细胞骨架的分子细胞机理研究,在Nature cell biology、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清华大学的王娟飞(Juanfei Wang)博士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inqi Ren是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这篇论文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罕见癌症遗传途径
生物通报道:由第二军医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处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罕见癌症: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突变图谱,ICC是肝癌的一种高致命形式,在亚洲国家中不规律出现。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胡和平(Heping Hu)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的丁传凡(Chuanfan Ding)教授,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教授陈楠生Jack (Nansheng) Chen,其中陈教授为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系终身教授,主要致力于基因识别、基因家族和操纵子、秀丽线虫基因组结
-
中国农大PNAS发表H7N9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H7N9是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禽流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H7N9感染会造成严重的人体疾病,2013年以来全国已经报告了超过375个 H7N9感染病例。中国农业大学和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者们对困扰我国禽类养殖数十年的流感病毒进行研究,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农大的刘金华(Jinhua Liu)教授和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Robert Webster。鸡源H9N2流感病毒能降低产蛋量,使鸡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应该持续监控禽类养殖场的流感病毒,H9N2突变可以预
-
南农大:鉴定热应激奶牛血清miRNA谱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单链非编码RNA,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在热应激下荷斯坦奶牛的miRNA差异表达谱及这些miRNAs发挥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为此,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惠侠副教授的课题组对热应激和正常条件下荷斯坦奶牛血清中的miRNA表达谱及其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 Stress and Chaperones上。研究人员采用深度测序技术对热应激和正常条件下荷斯坦奶牛血清中的miRNA进行了全面鉴定(小RNA测序项目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测序鉴定出486个已知的miRNAs,其中52个miRNAs在热应激与正常条
-
刘峰Blood发现炎性信号参与调控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产生各种成熟血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来维持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炎性信号对应激条件下成体骨髓造血发生非常重要,但是正常生理条件下, 炎性信号是否参与调控胚胎期造血干细胞产生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峰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利用斑马鱼和小鼠两种模式生物,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炎性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首先,斑马鱼造血干细胞RNA-seq结果分析发现炎性信号,尤其是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中高表达。基因功能实验证明,内皮特异
-
西农大:测序鉴定牛精子miRNA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参与调控多种生理途径,但对精子携带的miRNAs在受精和胚胎发育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存有争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领衔的团队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牛精子miRNA进行了全面鉴定*,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Molecular Reproduction & Development上。研究人员对采集到的精子进行了小RNA文库构建,并进行测序分析(小RNA测序项目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测序共获取333,539条unique序列,将18~26个核苷酸长度的Unique序列与miRBase 20.0版中特定的前体miRNA进行比对。共鉴定出951个
-
菌物药期待“拨云见日”
■记者 李惠钰我国虽然具有十分丰富的菌物资源,但菌物药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菌物药作为一项并不奢侈的投资,应该成为国家的必备产业。”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李玉呼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吉开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菌物药研究基础仍很薄弱,菌物药上市品种也不多,且大多数为粗加工制品。不仅如此,我国约有18万种菌物资源,但仅对8%的资源有初步认识,对92%的资源仍一无所知。不过,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印迹等生物技术的进步,菌物药“拨云见日”已不再遥远。待挖掘的“原始森林”真菌属于有胞型真核生物,与动
-
中美学者解析结肠癌新致病因素
生物通报道:2014年12月23日,来自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Impaired Self-Renewal and Increased Colitis and Dysplastic Lesions in Colonic Mucosa of AKR1B8 Deficient Mice”。这项研究表明,AKR1B8是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损伤修复、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相关癌症发病机理中的一个关键蛋白,是这些疾病的一个新致病因素。延伸阅读:《Cancer&nbs
-
中山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美国乔治亚摄政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人类肝癌细胞中Vps4A通过调控外泌体(exosomal)microRNAs(miRNAs)的分泌和摄取发挥了肿瘤抑制因子作用。这项研究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19)接受并在线发布。中山大学的刘培庆(Pei-qing Liu)教授、闵军(Jun Min)教授以及乔治亚摄政大学的Gang Zho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近年成为了癌症生物研究领域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由于一些miRNAs在肿
-
第二军医大学Cancer Res发表肝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细胞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传导,阻碍了肝癌发生。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近期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郭亚军(Yajun Guo)教授及第二军医大学的赵健(Jian Zhao)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郭亚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抗体制药工程,包括新靶点发现、抗体人源化和新型全人源抗体、细胞工程等。在包括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