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氧气剧增或促进早期动物演化

    近日,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地大”)科研人员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在距今约6.3亿年的新元古代,极端寒冷气候之后的氧气剧增促进了早期动物演化。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据了解,在地球历史上超过3/4的时间里,大气圈和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都很低,难以维持动物生存。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都推测,在迄今大约7.5亿至5.8亿年前的“雪球地球”之后,氧气的增加促进了早期动物演化。不过,他们却苦于找不到证据来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为此,该研究团队分析了华南地区盖帽碳酸盐上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中的铁和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尤其是钼、钒和铀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最早的需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10-17

  • 诱导产生T细胞获人体“信任”

     本报讯 (记者陈青)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T细胞在人体内作用机理并不清晰,影响了这一基础性研究向临床转化的进程。在世界各国临床医学科学家的持续攻关下,目前这一谜团正逐步解开。 记者从昨天在沪闭幕的“第三届Treg/辅助性T细胞亚群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国际会议”上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最近研究发现,经他们人工培养、诱导形成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TGF-beta和IL-10等细胞因子,在减轻器官移植后人体排斥反应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换言之,人为增加体外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10-17

  • 云大研究人员发现 水牛黄牛遗传有差异

        近日,云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黄牛,水牛更不易得疯牛病,并且找到了水牛不易感疯牛病的一些遗传机制。   风波连出   让牛肉出口“上拉链”   疯牛病,学名牛海绵状脑病,是由传染因子感染而引起的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牛脑发生海绵状病变,并伴随着大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错乱、运动失调、痴呆和死亡。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承认出现疯牛病病例,且证实和人类“感染性海绵状脑病”有关(即“疯牛病事件”),旋即造成欧洲、亚洲、非洲众多国家的恐慌,并开始全面停止英国牛肉及相关产品的引进,使英国的农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2003年

    来源:春城晚报

    时间:2012-10-17

  • 最新研究发现潮汕食管癌高发“元凶”并非工夫茶

       一直以来,潮汕地区的食管癌高发,人们对于这个如同“魔咒”般挥之不去的疾病充满恐惧和担忧,而潮汕人酷爱的“烫嘴”工夫茶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的主因。不过,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其实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并非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魔咒”!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是遗传因素,即基因的异常所致。   潮汕人存食管癌易感基因   潮汕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一直较高,曾经有人认为这与潮汕人独特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爱喝滚烫的工夫茶、爱吃咸菜和咸鱼等。不过,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这些或许并非食管癌高发的“罪魁祸首”,因为有研究发现,潮汕人带有2个食管癌易感基因,遗传因素是导致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的重要

    来源:汕头都市报

    时间:2012-10-17

  • 《科学》聚焦中国生物特征识别研究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目录页以首要位置图片导读的方式,刊登了题为《中国聚焦生物特征识别》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成绩。该文介绍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团队在面向公共安全的海量视频数据分析上的研究和应用——海量视频分析研判系统,以及解决光照变化和人脸防伪难题的近红外及多光谱人脸识别技术创新。文章指出,生物特征识别研究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科技成果得益于政府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高素质的研究人才,以及相关算法在实际应用上的进步。该文引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生物特征识别著名专家Anil K. Jain的话说,中国名列前茅的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10-17

  • 穿心莲内酯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吴  丹)中药材穿心莲的一种提取物,能在转录水平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领衔完成的《穿心莲内酯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研究论文,日前刊登于最新一期美国《细胞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杂志上。 有研究显示,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犬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穿心莲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心外膜心电图。受此启示,刘宏宇课题组建立了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在术前两天以穿心莲内酯灌胃,同时设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在移植术后不同的时间段取材,观察移植静脉新生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以及蛋白因子P65、E-选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10-17

  • 哈佛、清华Nature子刊艾滋病药物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系统性鉴别协同式药物对的新方法,并用这一方法筛选出了可协同作用对抗HIV的药物,相关论文“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ynergistic drug pairs targeting HIV”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艾滋病(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截止目前,全世界共有34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6

  • 叶玉如院士Nature子刊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kB phosphorylation by Cdk5 is required for activity-dependent structural plasticity and spatial memory”的文章,证实了Cdk5介导的TrkB磷酸化作用是活动依赖性结构可塑性和空间记忆的必要条件。这一成果于10月14日在线发布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Nancy Y Ip)教授,这位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早年毕业于美国S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6

  • 山东农业大学独家发Cell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现了连接植物miRNA和环境胁迫之间的调控新机制,指出选择性剪接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郑成超教授,其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利用,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的鉴定与应用。郑成超教授曾在重要功能基因、特异启动子克隆与功能鉴定等方面均获得了许多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3项。虽然自iPS细胞技术跻身世界生命科学领域之后,对于小分子RNA(miRNA)的关注热度有所下降,但是这一领域依然吸引了不少科学家为之付出努力,这种5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6

  • 科学家发现中国人群前列腺癌遗传位点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的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中国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率领课题组,发现了两个新的中国人群特异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前列腺癌种族差异的遗传学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该病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前列腺癌有个显著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种族差异。但是,科学家并不清楚造成这种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此,孙颖浩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等国内外40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收集了4484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10-16

  • 四十位千人携手GPCR新药创新研究

    本报讯 记者了解到,由博雅干细胞集团主导的“中国GPCR新药创制联盟”,目前已吸引了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40位国家“****”专家的加盟,同时启动两项“973”计划。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三十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和三甲医院,旨在整合国内较分散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力量,通过专业的国际化管理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打造中国医药产业的国家队。 美国科学家Robert J. Lefkowitz和Brian K. Kobilka因在GPCR领域的研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博雅干细胞集团董事长许晓椿博士表示, G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10-16

  • 科学家发现富集于成熟精子的新型小分子RNA

    本报讯(见习记者邱锐)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韩春生和周琪三个实验室联合发现了一类大量存在于成熟精子中、源于tRNA的小分子RNA。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细胞研究》。 成熟精子中RNA的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精子不仅仅是运输父源DNA的载体。过去的研究已证实,成熟精子所携带的一些miRNA能够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及后代的性状。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成熟精子中是否还携带除miRNA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小RNA。此外,人们对各种小RNA的生成及在成熟精子中的富集过程也知之甚少。 段恩奎、韩春生和周琪三个实验室通过合作,从小鼠附睾尾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成熟精子,通过对其中的小分子RNA(18-40 nt)深度测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10-16

  • 中国科大发现一种特殊短肽

    中国科技网讯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温龙平教授研究组发现一种短肽,能够调控稀土纳米材料所导致的细胞自噬行为,从而大大降低纳米材料的毒副作用,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细胞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大分子物质和长寿命蛋白质以维护细胞自稳态的关键细胞生物学过程,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息息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吸入和以诊疗为目的进入体内的许多纳米颗粒,可引发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死亡。这种纳米颗粒引发的细胞自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正常细胞中会引发毒性,需要加以规避;另一方面,在特定细胞中可用于帮助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0-16

  • 东北农大在《Nature》发表科研成果

       从东北农业大学了解到,日前,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科在读博士生帅领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科技期刊《Nature》上发表其博士课题研究工作成果。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   据介绍,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项目自2009年建立。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摸索,在2011年8月,获得了由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卵母细胞受精发育成的健康小鼠。其中10只动物至今仍健康存活,并可正常繁殖后代。同时,帅领博士所在的团队将携带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卵母细胞受精,获得了28只由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受精”发育而成的基因修

    来源:东北网

    时间:2012-10-16

  • 海大学子发明"赤潮预警器" 获得国际大奖

       近日记者获悉,15名90后海大本科生研究出一种名叫“漂浮生物传感器”的菌类,将可用于赤潮监测。他们凭借这一成果获得了国际基因工程机械设计大赛亚洲区金奖。   这个由中国海洋大学15名在校本科生组成的团队,目前是山东唯一一支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械设计大赛的团队。团队成员中最大的22岁,最小的19岁,是名副其实的90后。   2010级的张沛然是队内的一名骨干,他介绍说:“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主要就是通过提取多种基因而构建起来一种细菌,这种细菌的作用就是监测赤潮,这种细菌将来可以长时间地生活在海水中,当细菌发生变化时,就预示着赤潮要来临了。”   团队成员武文杰表示,将来还可

    来源:半岛都市报

    时间:2012-10-16

  • 北大汤超教授Cell发表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设计并构建出了可自组织细胞极化的合成调控网络。相关论文“Designing Synthetic Regulatory Networks Capable of Self-Organizing Cell Polarization”发表在10月4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Wendell A. Lim博士和北京大学的汤超(Chao T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汤超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理论生物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加州大学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5

  • 清华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一种α/β核心神经元能作为一道“门”维持长时程记忆形成,而任何能开启这一门控的经历都能有助于形成长时程记忆,这为解析如何形成长期记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毅教授,钟毅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讲座教授。其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通过果蝇分子遗传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在记忆形成和遗忘分子机制以及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发现,这些成果已经发表在Cell,PNAS以及J Neurosci等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5

  • 中国正式启动全国标准化科技协作平台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我国正式启动全国标准化科技协作平台。 说起“世界标准”,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但“ISO”三个字母,可谓无人不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组成世界上主要的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由各国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可用来检测、比对,以提高效率,减少损耗。从格式一致的各所大学毕业证书,到世界通用的电器规格、衣服鞋帽尺寸,“标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钢表示,每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这一方面,我国已取得长足进步: 

    来源:中广网

    时间:2012-10-15

  • 973首席科学家发现新型小RNA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在成熟精子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小分子RNAs,他们将其命名为“成熟精子富集-tRNA来源小分子RNAs”(mse-tsRNAs),这些小分子RNAs在成熟精子中大量积累,其功能和生物学特征还有待探索。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版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胚胎生物学研究组组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段恩奎研究员,以及陈迟博士,这一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胚胎植入和成体干细胞的增殖调控和诱导分化。精子RNA(mRNAs和小分子非编码RNAs)的发现,为分析来自父本除了DNA以外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可能,之前的研究发现进入的精子能为“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0-12

  • 浙大联合课题组发文 揭示干细胞癌变机理

    人体中的癌细胞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全世界每天都有数万的科学家在苦苦探寻答案,真相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揭示出来。最近,浙大王英杰教授和沈炳辉教授的联合课题组在干细胞研究中发现,当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就会引发一系列变化,将一个正常的干细胞变成肿瘤干细胞。美国当地时间10月4日,这项揭示干细胞癌变重要机制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上在线公布。医学界称干细胞为“万用细胞”,因为它有两大特点,即能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多潜能干细胞有一项‘特权’,就是它可以根据需要分化成不同类型的体细胞,源源不断地供应各种组织细胞的更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2-10-12


页次:1473/2114  共42265篇文章  
分页:[<<][1471][1472][1473][1474][1475][1476][1477][1478][1479][14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