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发现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转录中介体基因

    11月24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纲研究组发现在小鼠肝脏中删除中介体MED23基因,能减缓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该研究揭示了中介体MED23在肝脏糖脂代谢调控和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代谢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分子靶标。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据介绍,在控制基因表达的众多因子中,中介体复合物是一个重要而巨大的蛋白复合物。它能整合环境与发育过程中的众多信息,精细控制特定基因的遗传信息得到正确的“阅读”,并被“转录”生成RNA,进而产生蛋白,发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王纲研究组此前的研究表明,中介体复合物亚基MED23参与脂肪细胞分化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2-04

  • 研究公布姬蝴蝶兰基因组序列

      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姬蝴蝶兰的基因组序列。姬蝴蝶兰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观赏性植物。  兰花作为最大植物科的其中一个种类,具有多种特殊的繁殖和生态学适应性。比如,它的代谢方式为景天科酸代谢(CAM),这种代谢方式对大多数植物来说是一种另类的光合成途径。  Zhong-Jian Liu等人对兰花中的一个品种姬蝴蝶兰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这也是第一个被基因组测序的CAM机制植物。通过测序,他们发现MADS-box这一特殊基因家族在兰花中呈现扩充和多样化,MADS-box基因在花朵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研究发现意味着,这些基因或影响着兰花的特殊形状。研究人员还发现兰花基因组在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2-04

  • 南开大学Nature子刊揭示重要癌症信号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开大学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低氧通过诱E3泛素连接酶SIAH2表达调控了Hippo信号通路。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1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世安(Shian Wu)教授、朱玉山(Yushan Zhu)教授,以及任职于南开大学及中科院动物所的陈佺(Quan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低氧作为一种独立特征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中已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研究表明低氧一方面通过刺激微环境表达多种细胞因子使肿瘤细胞自身生物性状调整以适应缺氧环境,另一方面在持续低氧情况下,还可通过诱导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3

  • 复旦大学PNAS文章:组蛋白H3.3与癌症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蓝斐(Fei Lan)教授与哈佛大学施扬(Yang Shi)教授,在12月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istone H3.3 and cancer: A potential reader connection”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两位教授探讨了组蛋白H3.3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并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团体在对H3.3突变致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染色质作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核小体。真核生物核小体,是由核心组蛋白八聚体,包括H2A-H2B二聚体、(H3-H4)2四聚体和缠绕在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3

  • 黃伟国教授PNAS发表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光动力疗法(PDT)是用光敏药物和激光活化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用特定波长照射肿瘤部位,能使选择性聚集在肿瘤组织的光敏药物活化,引发光化学反应破坏肿瘤。新一代光动力疗法(NG-PDT)中的光敏药物会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能与附近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肿瘤疗法相比,NG-PDT的优势在于能够精确进行有效的微创治疗,这种疗法的副作用也比较小。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双功能的NG-PDT药剂。这种名为Gd-N的钆卟啉复合物,不仅能够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光动力治疗还具有成像功能。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3

  • 清华大学最新文章:冷冻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生物学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冷冻电子显微学近年来在电子显微镜的硬件设备及结构解析的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技术突破, 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者所重视. 冷冻电子显微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3

  • 王恩多院士再发文章 揭示苏氨酰-tRNA合成酶新特性

     11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题为A minimalist mitochondrial threonyl-tRNA synthetase exhibits tRNA-isoacceptor specificity during proofreading 的最新研究成果。   氨基酰-tRNA合成酶(aaRS)催化蛋白质合成的第一步反应——氨基酸的活化反应,负责为蛋白质翻译提供正确的翻译原料,aaRS催化反应的速率(氨基酰化反应)和精确性(编校反应)调控整个翻译过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12-03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揭示喉癌易感基因

      最近,中外科学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定出了中国人群中喉鳞状细胞癌的3个易感基因位点。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GWAS对喉癌进行研究,其结果将推进对喉癌机制的深入研究,并对喉癌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喉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第二高发的鳞状细胞癌。尽管吸烟、饮酒、喉咽返流等危险暴露因素在总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只有小部分个体最终发展为喉癌。因此,科学家推测可能基因作用参与了喉癌的发生。为确定喉鳞状细胞癌的遗传标记物,研究人员对中国人群中993例喉癌患者和1995例无癌对照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鉴定了3个易感基因位点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2-03

  • 何川、贾桂芳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拟南芥m6A甲基化组(methylome)的独特特征。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芝加哥大学的何川(Chuan He)教授、Joy Bergelson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贾桂芳(Guifang Jia)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延伸阅读:何川教授Nature发布表观遗传学重要发现)。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发生在碱基A第六位N原子上的甲基化形式,作为真核生物RNA最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2

  • 中科院等《Cell Research》解析AMPK调控结构基础

    生物通报道:2014年11月21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安德尔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AMPK regulation by adenine nucleotides and glycogen”,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吴东海博士、王东业博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徐华强博士都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这项研究揭示了腺嘌呤核苷酸和糖原调控的AMPK的结构基础。AMPK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异源三聚体的丝氨酸/算是蛋白激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2

  • 卢煜明教授PNAS发表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组和甲基化组测序方法,揭示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DNA的异常。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Y. M. Dennis Lo)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专家,尤其致力于人体内血浆DNA和RNA的研究。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漂流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产前诊断的奠基人。2013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延伸阅读:卢煜明教授开发癌症检测新技术)。系统性红斑狼疮(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2

  • 中科大最新文章:肿瘤SNP芯片分析新发现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是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 可以有效地对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变异进行检测.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2

  • 上海交大首席科学家Cancer Res解析非编码RNA

    生物报道  自上海交通大学、卫生部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一种叫做GAPLINC的非编码长链RNA调控了CD44依赖性的细胞侵袭,并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这些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1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1工程重点学科首席科学家房静远(Jing-Yuan Fang)教授和许杰(Jie X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房静远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早期诊断和分子治疗。曾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叶酸可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而预防胃癌,且其作用机制与DNA甲基化的维持有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2

  • 北京基因组所Cell Res发现mRNA剪切调控新机制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高等生物mRNA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甲基化修饰形式之一,发生于保守序列RRACH(R=G ,A; H=A,C or U)中,富集在mRNA的外显子编码区及3’-非编码区。   类似于DNA甲基化修饰,RNA的m6A甲基化修饰也是可逆的,由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ETTL3/METTL14/WTAP催化形成 (Ping XL. et al. Cell Res 2014),并由去甲基化酶FTO(Jia G. et al. Nat Chem Biol 2011)和ALKBH5(Zheng G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12-02

  • 复旦大学Nature:首次揭开致白血病发生的关键蛋白工作机制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相关课题组经4年多潜心研究,首次发现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的工作机制。该研究对研发相关药物治疗白血病等有重大意义。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一成果。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双聘教授徐彦辉及其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郭雪、王玲发现,人体内一种名叫“DNMT3A”蛋白酶在抑制状态和激活状态下的三维晶体结构,成功揭示“DNMT3A”蛋白酶是如何在人体基因DNA上精确建立“甲基化修饰”的机制。  长期以来,DNMT3A是如何在DNA基因组上精确建立“甲基化修饰”的,是世界研究的难题。徐彦辉课题组终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2

  • 李海涛:把强大的工具做成有趣的科学

    “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相对直观和客观,往往能够提供生物学其它学科难以获得的分子细节和机制,大大拓展研究的深度。相比而言,功能研究比较强调逻辑流,讲一个系统的发现故事……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是把强大的工具做成有趣的科学,而不是相反,这一点在大型仪器设备和装置高度发达的今天尤为重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 于军等《mBio》发表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生物通报道:2014年11月25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微生物学会开放获取网络期刊《mBio》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Flexibility and Symmetry of Prokaryotic Genome Rearrangement Reveal Lineage-Associated Core-Gene-Defined Genome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这项研究指出,物种特异性cGOFs的定义,为基因组装配和其他基于结构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和章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 复旦大学Oncogene发表肝癌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肝癌是一种预后很差的常见癌症。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这种疾病。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1是细胞周期G1/S转换时的关键调节子,与肝细胞癌等多种癌症有关。尽管人们对cyclin E1的表达和稳定性调控已经比较了解,但还不清楚它的转录后调控。为此,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HCC样本中普遍存在核因子90(NF90)的上调,NF90是一个双链RNA结合蛋白。研究显示,NF90通过调节cyclin E1 mRNA的稳定性,控制HCC的细胞周期。抑制NF90能减少癌细胞生长,延缓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 曹雪涛院士Science:中国的创新研究

    生物通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Xuetao Cao)是世界著名的免疫学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院长、全球慢性疾病合作联盟(GACD)主席、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FIMSA)联盟主席。11月28日,曹雪涛院士在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novating research in China”评论文章,畅谈了近来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启动的一些创新研究及举措(延伸阅读:曹雪涛院士Nature子刊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着巨大的疾病负担。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人民的预期寿命延长,城镇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疾病谱也在扩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 NIBS何新建《Cell Research》解析基因沉默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2014年11月2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普渡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SUVR2 is involved in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by associating with SNF2-related chromatin-remodeling proteins in Arabidopsis”, 该论文报道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组蛋白甲基化酶SUVR2与染色质重塑蛋白结合并参与DNA甲基化和基因沉默的机制。本文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何新建研究员,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页次:1478/2289  共45766篇文章  
分页:[<<][1471][1472][1473][1474][1475][1476][1477][1478][1479][148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