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医科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临床一种癌症干细胞样侵袭性肝癌亚型中的miR-148a-ACVR1-BMP-Wnt调控信号回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月的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19)上。天津医科大学的陈可欣(Kexin Chen)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Wei Zh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可欣教授从事流行病学研究近30年,重点主要集中在描述天津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五位以及
-
NIBS董梦秋研究组再发Nature Methods文章
2015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课题组与中科院计算所pFind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了题为“Mapping Native Disulfide Bonds at a Proteome Scale”的研究论文(doi:10.1038/nmeth.3283)。该文章报道了两套分别适用于简单和复杂样品的高效鉴定蛋白二硫键的质谱方法。蛋白质鉴定和结构功能分析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必要环节,而质谱已成为这一环节的支撑技术。很多定位到细胞表面或分泌到胞外的蛋白质都有二硫键,例如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各类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内分泌系统产生的肽激素如
-
董梦秋、贺思敏Nature Methods发表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蛋白交联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后修饰,在所有生命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包括建立细胞外基质、调控蛋白在细胞内外的功能或半衰期等。内源蛋白质交联有很多种形式,从相当普遍的二硫键或异肽键,到胶原和弹力蛋白中的特殊连接。二硫键是许多分泌蛋白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表面受体。但分析二硫键一直是个难题。为了精确鉴定通过二硫键相连的多肽,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通量的质谱方法pLink-SS。这一成果发表在二月九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董梦秋(Meng-Qiu Dong)研究员和贺思敏(Si-Mi
-
中国科技大学Nature子刊聚焦环状RNA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鉴别出了一类与RNA聚合酶Ⅱ相关的环状RNA(circRNAs),将之命名为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s(EIciRNAs)。并证实这些EIciRNAs调控了细胞核中的转录。这些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月9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详细了解康成生物的circRNA技术服务平台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单革(Ge Shan)教授。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因表达调控、非编码RNA的功能及作用机理、模式动物中神经
-
中科院,中山大学等合作解析全基因组重复事件
全基因组重复事件是生物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在很多物种中都有报道。重复基因对的功能分化是植物产生新基因的来源,为植物基因组进化注入新的动力,但是目前重复基因对的进化规律和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晰。 为了研究重复基因对的进化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教授马渐新以及中山大学教授唐恬合作,对大豆和拟南芥中PEBP(磷酰酯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30个成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该研究首先对大豆和拟南芥中PEBP家族成员的进化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既经历了全基因组重复同时也经历了串联重复事件;转基因和
-
华大研究表明BioNano的Irys系统能快速检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
中国•深圳和美国•圣地亚哥,2015年2月9日—基因组图谱绘制行业领导者BioNano Genomics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在《Giga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及数据,阐述了应用Irys系统高通量且低成本的基因组绘制技术能快速检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结构变异对人类遗传多样性和疾病易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第二代测序和DNA芯片固有的技术限制,之前都无法获得完整、有效且无偏差的结构变异。该研究显示,Irys系统能够在单个人类基因组中检测出600种以上大于1kb的结构变异。大约30%已检测出的结构变异影响了负责生产蛋白的蛋白质编码区。蛋白质
-
王阳红院士Cancer Res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肝细胞癌(HCC)中CYP3A5通过调控mTORC2/Akt信号发挥了肿瘤抑制因子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2月3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的王红阳(Hong-yang W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迄今在Cancer Cell、Nature等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延伸阅读:王红阳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肝细胞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
生命科学高被引中国学者公布 曹雪涛施一公等入选
生物通报道:来自爱思唯尔科技部的消息,近期爱思唯尔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这一榜单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榜单内容包括多个学科领域,比如生命科学领域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剂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农业与生物科学,免疫和微生物学等多个方向。其中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向,多位知名的国内学者入选,如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曹雪涛教授,厦门大学的韩家淮教授等,具体名单如下:孙黎 中国科学院 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陈晔光 清
-
中科院Cell Res解析血管生成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别出了CD146是netrin-1的一个新型受体,并证实netrin- CD146信号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促进了血管生成。这些研究发现发表在2月6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阎锡蕴(Xiyun Yan)研究员和吴瑛(Jane Y W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阎锡蕴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肿瘤新靶点及新功能抗体、纳米免疫磁珠检测新方法、抗体库及病毒中和抗体。吴瑛教授主要从事参与神经发育和神经推行性病变的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
-
北大邓宏魁教授Cell Stem Cell发表谱系重编程综述
生物通报道:细胞重编程是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重编程能绕过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在临床应用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四种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Klf4导入已分化完全的小鼠纤维母细胞中,首次将已分化细胞重编程为全能性的类胚胎细胞(iPS细胞)。iPS重编程技术也为山中伸弥赢得了2012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iPS重编程细胞需要一步步优化诱导,过程比较繁琐效率也比较低。而且iPS细胞的安全性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正当大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iPS重编程上的时候,另一种重编程策略异军突起,这就是谱系
-
韩斌院士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对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出了大批促成杂种优势( Heterosis)的优异等位基因(superior alleles)。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韩斌(Bin Han)研究员。其主要从事水稻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栽培稻的起源和驯化等研究工作。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是指遗传组
-
Cell:聚焦中国植物科学研究
生物通报道 近日,Cell杂志推出了2015年最新一期的《聚焦中国》(Spotligh on China),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作为Cell旗下《Molecular Plant》的特殊增刊,亮点介绍了中国植物科学家们所取得的一部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一些除去水稻中有毒物质砷的新技术,有关植物应对干旱和高盐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一些有前景新基因组研究,它们将帮助植物育种者生成更具适应性及更美味的作物。这期增刊还选择再版了来自Cell旗下各个期刊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些植物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并介绍了在植物科学研究前沿一些顶尖科学家以及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
-
军事医学科学院Cell子刊揭示蛋白酶体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c-Abl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过控制蛋白酶体PSMA7亚基的泛素化降解调节了蛋白酶体的丰度。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曹诚(Cheng Cao)研究员和刘萱(Xuan Li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曹诚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疫苗。迄今已在Molecular Cell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细胞内蛋白质活性调节的重要手段,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延伸阅读:施一公最新综述
-
广州生物院阐明ANGPTL7促进造血干细胞扩增机理
1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Haematologica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NGPTL7 regulates the expansion and repopulation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该研究成果揭示了分泌蛋白ANGPLT7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和体内造血系统重建的机制。 成功扩增造血干细胞可有效促进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应用。一些类血管生成蛋白,如angiopoietin-like 7,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增殖活性。然而,对ANGPTL7促进人体造血干细胞扩增作用及
-
辣椒中藏减肥、降血压秘密
■记者 赵广立 通讯员 胡红升 朱广平经常食用辣椒有助于减肥?还能降血压?目前这两个问号已经被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主任、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教授祝之明领衔完成的科研项目“拉直了”。祝之明团队“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代谢性血管病中的作用与机制”项目中的一项工作为“膳食辣椒素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找到了科学依据。不仅如此,该项目阐明了这类新的离子通道的特征及在代谢性血管病中的作用,以及维持TRP通道之间的功能平衡对防治代谢性血管病的重要价值,为开发新的离子通道调控剂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重大慢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该项目因此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嗜辣引发的研究课题火锅是重
-
农科院朱兴全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新基因组草图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墨尔本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地绘制出了人畜共患病原体犬弓蛔虫(Toxocara canis)的基因组序列草图,由此为未来针对犬弓蛔虫及其他相关寄生虫的分子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资源。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朱兴全(Xing-Quan Zhu)研究员、墨尔本大学的Robin B. Gasser教授以及Pasi K. Korhonen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朱兴全研究员主要从事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的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microRNAs、线
-
詹启敏院士Oncogene发表癌症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人们对这种毁灭性疾病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日前在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ESCC恶性演进中发挥的作用。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詹启敏(Qimin Zhan)院士。ESCC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肿瘤,中国北部尤其是河南省、伊朗北部及南非是这一疾病的高风险地区。尽管近年来人们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ESC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20-30%。人们亟需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制,从
-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肝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结构
硫酸乙酰肝素是在细胞表面和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多糖,它能与一系列的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白介素等功能性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在胚胎发育、细胞生长、炎症反应、凝血、肿瘤转移和病毒侵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则是硫酸乙酰肝素和肝素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能将糖链中的葡萄糖醛酸异构为艾杜糖醛酸,从而赋予糖链结构上的柔性。其由基因组中单一基因编码,没有亚型,基因于1997年首次克隆,近年来发现其在肿瘤和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新的潜在靶分子,但是蛋白结构和酶活催化机制却仍然迟迟未得到解析。 为了更充分了解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在硫酸乙酰肝素和肝素合成过程
-
我国首例成功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顺利诞生
2015年1月29日19点43分,我国首例成功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顺利诞生。此项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研究所王秋菊教授团队和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完成,同时华大基因等相关机构参与后期检测。此项研究进行了试管婴儿植入、PGD、产前诊断,并采用最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孕前、孕期、新生儿阶段对孕妇及其丈夫、胎儿进行了检测,确保生育一个健康宝宝。专家表示,这对降低人类遗传负荷、预防遗传病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意义。据了解,此名新生儿父母来自河北农村,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第一胎男婴因重度遗传性耳聋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
微生物所刘翠华课题组发现病原菌利用宿主泛素系统抑制固有免疫的机制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出现的肺结核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肺结核死亡的人数约200-300万。我国普通肺结核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人数则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可有效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巨噬细胞是机体识别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固有免疫细胞。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典型的胞内感染菌可逃逸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而得以在宿主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最近,微生物所刘翠华研
来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