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诞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近日共同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杜绝假种子危害。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多个位点来判断,可使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该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准确判断育种中间材料的背景并对其精确控制,从而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传统育种周期长、不可预见,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5-07

  • 中科院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dlife gene expressions identify modulators of aging through dietary interventions”的文章,通过系统研究节食和运动干预对小鼠寿命的影响,发现了若干参与衰老调控的基因表达程序和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营养代谢与延年益寿之间的机制关系和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启示。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韩敬东研究员,和营养所刘勇研究员,其他研究人员包括韩敬东研究组的研究生周兵、黄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4

  • 利用普通打印机打印出可视化的生物传感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张忠平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氧化石墨烯上功能基团的有机胺化反应,制备出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氧化石墨烯。以此为“墨水”,可通过普通打印机在衬底上打印出荧光“开”的生物传感器,这实现了对多种生物分子如生物硫醇、蛋白质、DNA等的可视化、超敏感检测。可视化的纸基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缺点是普通的发光材料难以固定在纸质衬底上并且其光学活性极易丧失。因此,发展适于纸质传感器的发光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战。发光氧化石墨烯具有二维的平面结构并且发光稳定,而且可通过普通喷墨打印机以任意形状的图案打印在微孔滤膜上。打印后的图案,在白光下是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2-05-04

  • 多基因共同左右蝙蝠暗视觉趋同进化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蝙蝠的暗视觉通路里面,多个基因同时发生了趋同进化,从而表明复杂器官的进化不是单个基因就能完全左右的,对其研究需要从基因通路/网络的角度进行探索。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据了解,蝙蝠是夜行性动物。食虫蝙蝠主要用回声定位来确定方位、捕捉昆虫,其眼睛退化;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旧大陆果蝠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它们主要依赖视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其眼睛很发达。 该所副研究员沈永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此前,他在中科院院士张亚平的指导下,克隆了视网膜上视杆细胞中控制感光的视紫红质的RHO基因,发现无论是眼睛退化的食虫蝙蝠还是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5-04

  • 复旦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eferential electrical coupling regulates neocortical lineage-dependent microcircuit assembly”的文章,首次发现在人类大脑皮层神经环路上,有一种瞬态电耦合介导的信息交流主导着脑神经的发育,这将有助于了解大脑神经网络形成,以及智力发育迟滞等方面疾病。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之一是复旦大学禹永春副教授,禹永春副教授早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曾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处进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癌症靶向性新型RNAi平台的思路

    生物通报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课题组最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siRNA分子传送平台,靶向性地将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关键基因PLK1输送到Her2阳性的乳腺癌小鼠模型肿瘤处,成功抑制了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旗下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亮点:增加靶向性的siRNA传递   目前siRNA主要通过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进行传送。病毒载体主要有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等。非病毒载体主要有脂质体、纳米和高分子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Science增刊:再生医学在中国(免费)

    生物通报道  在过去的20年里,再生医学领域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随着我们对于干细胞内部运作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实验室中不断发现或构建出新的干细胞类型,再生多种不同组织、甚至有可能是复杂器官将从科幻小说进入到现实世界中。4月27日,Science杂志推出了题为“Regenerative Medicine in China”(再生医学在中国)的增刊,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近期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这一增刊可免费获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Cell子刊解析干细胞疗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了题为“Mesenchymal-Stem-Cell-Induced Immunoregulation Involves FAS-Ligand-/FAS-Mediated T Cell Apoptosis”的文章,详细概述了如何通过注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控制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施松涛教授(Songtao Shi),以及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的孙凌云教授。前者历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师、美国NIH研究员等职,在干细胞再生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JBC: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唐中林发现肌肉发育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croRNA-148a promotes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by targeting the ROCK1 gene”的文章,发现调控肌细胞分化的新miRNA分子miRNA-148a,其通过锚定RhoA/ROCK通路的ROCK1基因调控肌细胞分化,并提出了肌生成中miRNA-148a和ROCK1的网络调控模式。相关成果公布在生化领域国际权威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http://www.jbc.org/content/ea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华南农大PLoS ONE解析硒稳态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iority in selenium homeostasis involves regulation of SepSecS transcription in chicken brain”的研究论文,首次阐明了SepSecS在鸡脑硒稳态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唐兆新教授和东北农业大学徐世文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博士生李金龙为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O-磷酸丝氨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刘新垣院士组最新PLo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ancer Targeting-Gene-ViroTherapy specific for Prostate Cancer, CTGVT-PCa”的文章,解析了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新垣院士,这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教授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曾先后研究过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发现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3

  • 华大基因云计算解决海量生物信息数据

        日前,华大基因宣布其成功构建了一个自主开发的云计算服务产品——EasyGenomics,该产品旨在为“组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快捷、准确和易于操作的新一代测序分析服务,从而更好地应对及解决海量生物信息数据的存储、处理、计算和分析等问题。   “大数据”成为近期兴起的一个热点话题。它被一些科学家称为“一种新型货币”和“一种新的石油”。云计算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强大利器。基于此,华大基因构建了云计算平台并成功推出了其首款云产品——EasyGenomics。该产品主要集基因组学领域内常用的和华大基因特有的数据及参数为一体,结合云存储和高性能计算技术,能够以更低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5-03

  • 国家蚕基因研究步步深入不断收获新成果

    新华网重庆5月1日电(记者张琴)从2003年开始,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先后绘制完成了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家蚕基因精细图、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由此奠定了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中的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仲怀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等研究成果,经过4年潜心研究,在转基因家蚕及其在素材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完成了家蚕转基因关键理论及技术体系的构建,建立了高效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其效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克隆并鉴定了25个家蚕重要功能基因,20个生物反应器及素材创新相关基因和32个启动子/调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5-03

  • Cell:“人造精子”基因可加工遗传

    最快只需一代,就能培育出实验需要的转基因动物,这可是生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好事。这或许很快就会变为现实。昨天,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以“特别推荐论文”刊发了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徐国良研究员的最新成果,他们找到了一种制造“人工精子”的方法,可以对人造精子中的基因进行“加工”,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该杂志认为,这一成果将极大促进哺乳动物遗传学及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在自然界,哺乳动物的普通细胞中都含有两套DNA,一套来自父亲,另一套来自母亲。而精子和卵子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它们每个细胞中只含有一套DNA,当它们结合到一起变成受精卵时,才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徐、李两位研究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2-05-03

  •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解答miRNAs研究疑惑

    生物通报道:去年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研究组取得了一项重要的miRNAs研究发现——植物的mi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这项研究本身与转基因食品无关,但却由于其结论的重要性引发了多发关注。日前Emily Willingham博士在The Scientist杂志上撰文对这项成果再次进行了报道,虽然文章标题为“植物miRNA论文被质疑”,然而通篇读下来,Willingham并无未真正质疑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要提出对某一科学结论的质疑,就需要证明其实验有误,或者方法不可靠,但在这篇文章中并未提及相关方面,只涉及到的有关miRNAs动物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2

  • 中山大学癌症研究发表顶级杂志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全国27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fitinib versus placebo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FORM; C-TONG 0804):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的文章,在肺癌领域完成了自主设计独立开展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相关成果公布在著名医学期刊《Lance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2

  • 武大亮点文章解析RNAi先天免疫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of Dicer-2 and RNA by a Viral RNA silencing Suppressor in Drosophila Cells”的文章,发现了一种病毒通过直接抑制RNAi通路中的重要蛋白Dicer,在蛋白水平抑制RNAi抗病毒先天免疫的全新的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2012年5月)的病毒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并被选为亮点文章(Spotlight Article)。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生科院周溪副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漆楠。周溪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2

  • PLoS Genet:BR信号途径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ynamics of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 Modulated by Negative Regulator LIC in Rice”的文章,揭示了植物BR信号途径调控的一种新机制:一个水稻C3H锌指蛋白(LIC)作为负调控转录因子介导调控。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员,种康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翠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种康研究员曾入选中科院“****“,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应答功能基因组研究、开花与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水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02

  • 在基因中埋入“不孕地雷”

       通过不孕不育来减少害虫的数量,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实际上这类方法无法规避的是环境污染。在日前举行的主题为“害虫防治的新方法”的东方科技论坛上,记者了解到,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勇平正在做一项名为“害虫种群的遗传调控技术”的基础研究,致力于找到一种“性别靶标基因”来控制害虫群体数量。   试想一下,如果能使雄虫在具有正常的生存和交配能力外,自身携带有一枚可致下一代雌虫发育异常或死亡的“地雷”,那么经过世代繁殖后,雄虫们将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打光棍”;二是交配后让携带“地雷”的雄虫数量更多,而雌虫更少。渐渐地,该害虫种群密度将会降低,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05-02

  • 施一公:清华大学将开展结核病等科研攻关

    4月26日,在“2012清华—杨森公共健康日”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表示,清华大学将在结核病等传染病领域展开科研攻关,并有望在结核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施一公说,清华大学已建立了106个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独立实验室,在结核病等生物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展开攻关。4月26日,20位专家及学者加入“清华—杨森联合传染病研究中心”,参与结核病科研领域的攻关研究。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5-02


页次:1504/2109  共42178篇文章  
分页:[<<][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1509][151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