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紫外辐射影响高山植物花部特征演化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婵在导师杨永平和段元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紫外UV-B辐射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高山植物花部特征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 植物的花部特征多样性和演化通常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选择压力共同决定。在众多的非生物因子中,雨水会冲刷掉部分花粉、降低花粉的活力并稀释花蜜浓度,直接或间接改变植物的繁殖适合度。 同时,强烈的紫外辐射,特别是UV-B也会降低花粉的活力,强烈的紫外辐射是高山环境的典型特征之一。前期研究发现,铃铛子在花期花梗弯曲是为了避免高山环境中频繁降雨和强烈的紫外辐射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表明紫
-
一基因突变影响卵子“外衣”形成
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肖红梅主持完成的透明带基因1突变伴家族性不孕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人类卵子透明带缺失病例,成功破译其致病基因,并对致病机理给出解释。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不孕不育发病率为10%~15%,病因众多且复杂。卵子透明带是紧密包绕在卵细胞外的一层膜状外衣,由ZP1~ZP4四个透明带蛋白组成,在卵细胞发育和受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态异常可影响正常生育,但科学界对其发生机制并不清楚。 该研究团队最初在一位被不孕困扰多年的女性患者身上发现透明带完全缺失的现象。该患者为近亲婚配家系,研究人员历时3年展开追踪和分析,最终在一个位于
-
哈医大获胃癌细胞增殖研究新进展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衣晓峰 记者李丽云)在一项题为《Cx基因参与胃癌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机制研究》的课题中,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七科主任吴瑾教授等人通过多种先进实验手段证实:Cx基因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加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此项成果近日获得了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老年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成果奖。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病人往往死于体内癌细胞增长旺盛、对药物敏感性差所致的复发和转移。作为一个多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人们发现在较多的癌症中,Cx基因的表达严重受到遏制,且处于失活状态。目前学术界虽认为Cx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但对其抑癌机制
-
港大专家研软骨“重生”机制
陈振胜解释道,跟人一样,细胞也会面对各种“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排解,则可能死亡,而“内质网应激状态”对肥大软骨细胞来说就是一项需克服的压力。 记者毛依文报道:人的软骨一旦受损就无法再生长,在现有医疗技术下,患者需经歷痛苦手术方可弥补受损软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陈振胜在研究侏儒症的过程中,发现令软骨“重生”机制,有望以药物注射代替手术,达到更长久治疗效果。陈振胜获2014年度“裘槎优秀科研奖”,可暂免一年繁重教学工作,全职投入科研。作为骨骼生物学专家,他致力解开侏儒症患病机制,以帮助这一群体。在研究侏儒症患者的异常骨骼生长过程中,他发现软骨细胞自身一套特别的“重生机制”,即有助
-
香港大学女教授破解卵巢癌基因密码
2014年度“裘槎优秀医学科研奖”获奖者张雅贤带领团队,破解卵巢癌一个基因密码,使人类在对抗癌症道路上又前进一步。换言之,她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治疗卵巢癌,更使人类在对抗癌症上又踏出一步。 过去十馀年间,香港卵巢癌发病率从第九提高到第六,死亡率高达三成,成为女性一大健康隐患。2014年度“裘槎优秀医学科研奖”获奖者张雅贤带领团队,破解卵巢癌一个基因密码,使人类在对抗癌症道路上又前进一步。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理学系临床教授及侯励存基金教授张雅贤及研究团队发现人体中名为“NANOG”的基因与卵巢癌有显著关系,有望为研製针对卵巢癌的有效标靶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的科研团
-
中国科学家Science发表遗传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和RNA测序技术,发现了与肾上腺库欣综合征(Adrenal Cushing's Syndrome)相关的一些潜在功能性突变基因。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4月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长江特聘教授宁光(Guang Ning)、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卫庆(Weiqing Wang)教授以及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王俊(Jun W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过度生成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葡糖耐受不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铁代谢调控癌症发生发展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Cell 子刊Cell Reports 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铁及血红素代谢通过调节p53蛋白的稳定性直接调节细胞内 p53 信号通路功能的全新的分子机制。这项工作既有助于阐明机体铁代谢水平过高 (又称铁过载,iron excess)促进多种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对基于降低机体铁代谢水平(iron deprivation)的肿瘤个性化治疗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铁是细胞生存、增殖和代谢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然而,数十年来的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表明,由于环境、饮食及遗传因素等导致的机体铁代谢水平过高与多种肿瘤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4-04-08
-
在Plant Cell揭示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埋在土中的种子萌发后面临的重要挑战是:保证幼苗经受住来自土壤的机械压力,成功破土遇到阳光从而开始光合生长。为了应对挑战,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发生弯曲,将脆弱的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弯向下生长,这种弯曲的结构称为“顶端弯钩”,它的形成巧妙地避免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冲撞而造成的机械损顶端弯钩的形成对于幼苗的成功出土至关重要,过去的研究发现顶端弯钩形成缺陷突变体(如hookless1突变体,hls1)不能从土壤中出土见光生长,因此难以存活。进一步研究发现,幼苗在出土过程中会在土壤的机械刺激下产生和积累植物气体激素乙烯,而乙烯激活HLS1基因表达,促进了顶端弯钩的形成。除了乙烯,顶端弯
-
武汉病毒所在T细胞的天然免疫性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近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唐宏课题组的系列研究表明,T细胞行使天然免疫细胞样的功能,并决定天然免疫炎症反应的稳态。天然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非特异性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DAMP),启动天然免疫反应,通过上调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共刺激分子及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有效活化T、B等抗原特异性的适应性免疫细胞。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又进一步激活和指导天然免疫反应,二者的合作与平衡是有效免疫保护的基础。针对组织损伤性炎症反应,如在急性血压增高引起的心脏炎症反应模型中,心肌损伤导致平滑肌、成纤维细胞等释放的IFNγ募集并活化CD8+ T细胞,这个过程是巨噬细胞在
-
中美科学家开发出像皮肤一样的微型健康监测仪
提到可穿戴设备,人们或许会联想到智能手环、智能腰带、智能耳环……但这些都有可能很快成为过去时,因为电子皮肤类产品即将闪亮登场。中美科学家4月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成果,也许会加速这一进程。这项成果便是一种由传感器、电路及无线电装置构成的微流体器件,这种器件使微型健康监测仪成为可能。研究负责人之一、美国西北大学的黄永刚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该器件“像皮肤一样柔软,而且能自然地与皮肤进行无缝贴合”。具体而言,它“可以扭转、折叠,而且可双向拉伸至初始长度的2倍左右”,因而不用担心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至于这个器件的工作方式和功能,黄永刚说,它通过无线电磁感应进行供电,可同时检测皮肤的电生理信号
-
花生二倍体野生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生物通报道: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 IPGI)——由多国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团队,于2014年4月2日宣布,历经数年努力后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测序。新测定的花生基因组序列将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者使用,来促进花生的品种选育工作。花生(Arachis hypogaea),也称作长寿果,在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上,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全球范围内,每年的花生种植面积大约2400万公顷,产量约4000万吨。乔治亚大学(UGA)农业和环境科学学院应用基因技术中心主任兼IPGI主席Scott Jackso
-
上海交大PLoS解析水稻株型发育新机制
近日,国际重要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梁婉琪领衔的课题组研究文章《DWARF TILLER1, a WUSCHE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Required for Tiller Growth in Rice》,首次报道了一个同源异型框基因DWT1在控制现代栽培水稻穗整齐生长中的关键作用。水稻的生长形态如株型、穗型、种子粒型等都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植株由主茎和多个分蘖构成,主茎和分蘖之间的穗整齐度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不同于野生稻,现代栽培水稻在人类驯化过程中形成了
-
上海瑞金医院与华大基因联合发现肾上腺皮质肿瘤致病基因 助力内分泌肿瘤诊断及治疗
由上海瑞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对57例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Adrenal Cushing’s syndrome)患者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样本进行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发现了PRKACA基因上L205R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瘤发病密切相关,并且发现了DOT1L和CLASP2与其他亚型的关联,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最新研究成果于2014年4月3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主要由于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引发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癌、肾上腺皮质结样增生及
-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蛋白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的封存、固定和转化技术备受关注。光合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cyanobacteria)由于生长相对快、不产内毒素、表达外源基因不形成包涵体等优点,成为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蓝细菌进行工程改造,已经可以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为一系列酮、醇、酸等化学品。 然而,在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蛋白质方面,一直进展缓慢。目前在蓝细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启动子多来源于大肠杆菌,但即便用最强的大肠杆菌启动子,蓝细菌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仍然很低。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寅研究员和周杰博士研究小组,通过比对、分析不同物种启动
-
科学家破解植物多倍化进化之谜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团队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迈克·菲林领导的团队合作,对植物基因组多倍化进化过程中基因分化和多基因组分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组加倍(多倍化)的扩增方式,进行自我进化和适应自然环境。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公布,这使得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阐明植物多倍化进化机制成为可能。 此次研究人员以之前完成的白菜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发现白菜基因组可被划分为三个亚基因组,而且存在一个基因数量显著超过其他亚基因组的优势亚基因组,该基因组在基因表达上也具有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座子在
-
重症感染致败血症治疗获新思路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王红艳研究组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V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致败血症或内毒素休克的发生。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 据介绍,宿主的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4(TLR4)识别细菌,并启动免疫应答。但TLR4信号通路是把双刃剑,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激炎症反应,造成靶器官损伤。其中,重症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就是一种与TLR4过激免疫反应相关的高死亡率疾病。 此次科学家研究了原代巨噬细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新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系高小玲课题组新近设计并率先构建了仿生脂蛋白纳米药物,可用于降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进程。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上。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类型,但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业已证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致病物质是β淀粉样蛋白,通过降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水平,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已成为国际生物医药界共同探索的领域。 高小玲课题组长期从事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和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诊疗的纳米技术研究。最新的研究成功模拟了天然高密度脂蛋白,设计并率先构建了既能通过血脑屏障又具有β淀
-
施一公:最能标志我的头衔是清华教授
央视《新闻1+1》2014年4月2日播出的《祝贺,施一公!》节目中,施一公被问到在众多可以定位自己的坐标中,认为最能标志自己的是哪一个头衔时,施一公只说我是清华大学教授。以下为文字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一项国际知名科学大奖,一位47岁的中国科学家。 饶毅:中国科学家还没有得过的,这个奖挺难得的,而且它也是由瑞典国王来颁发。 解说:他曾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分子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手握国外多个条件优厚的邀请,但是他选择回国。 施一公:如果我不回国,在美国生活一辈子的话,我会到了晚年极其痛苦。 解说:回来更精彩。
来源:央视《新闻1+1》
时间:2014-04-04
-
浙大《Plant Cell》发表水稻磷信号途径新结果
生物通报道:在2014年4月25刊的著名权威杂志《植物细胞》(Plant Cell),浙江大学吴平教授带领的的研究小组在线发表了题为“SPX4 Negatively Regulates Phosphate Signaling and Homeostasis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PHR2 in Rice”的研究论文,指出水稻SPX4通过与PHR2的相互作用,可负调控磷酸盐信号传递和体内平衡。本文通讯作者吴平教授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其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化系,1993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
-
香港学者《PNAS》研发H7N9禽流感疫苗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病理学系,美国NIH癌症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L-15 adjuvanted multivalent vaccinia-based universal influenza vaccine requires CD4+ T cells for heterosubtypic protection”的文章,报道了H7N9禽流感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疫苗,能有效防御包括H7N9禽流感病毒在内的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攻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2013年2月开始,我国长三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