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人工造血干细胞有望代替骨髓移植

    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寻找配型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进行异体移植。然而,寻找配型骨髓十分困难,且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致瘤风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殷勤伟带领的研究组经过多年探索,寻找到了一种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技术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取出白血病患者身体中10到20毫升脂肪,经过45天培育可获得足量的人工造血干细胞,再输回患者自身体内,即可达到相当于骨髓移植的治疗效果,且没有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风险。而且,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生产人造血浆的目的。 据了解,这种世界首创的新方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研究人员期望,经过一至三年的试验改进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2-01-09

  • 谢旗《The Plant Cell》揭示植物抗逆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ERAD介导的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杂志《The Plant Cell》(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0.69)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谢旗教授,博士生崔凤和刘利静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蛋白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盐胁迫给农业的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研究植物的抗盐机制能够为从基因水平上改造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26S pr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1-06

  • 3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

    为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加快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方向以及国家重大需求,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在调研摸底、发布指南、组织申报和立项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教育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等31个实验室为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校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建设措施与投入,加强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同

    来源:教育部

    时间:2012-01-06

  • 内蒙古构建干细胞三大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努力构建干细胞三大体系,探索提高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水平,集中优势资源,以推动干细胞研究成果的孵化、转化。   干细胞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科技工程,对提高部分疾病治愈率和大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自治区科技厅努力构建干细胞三大体系:一是构建以内蒙古银宏干细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构建由院士引领,以引进专家为骨干,以一大批中青年科研人员为基础,能够凝聚国家大院大所、自治区有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时间:2012-01-06

  •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

    为更好地提高纳米金壳材料对恶性肿瘤的抑制率,同时针对目前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症技术中照射时间长、照射强度大、需重复多次照射等问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在研究员唐芳琼的带领下,进一步发展了纳米金壳偶联主动靶向配体分子转铁蛋白新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在国际材料界顶级刊物《先进材料》上发表。 实现恶性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是目前生物医学界的重大挑战之一。唐芳琼研究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设计发展新型纳米载体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其中,具有新结构和新性能的多功能纳米金壳是该团队一直致力发展的新型抗肿瘤纳米材料之一。该材料内层以结构独特的中空介孔夹心二氧化硅为核,其表面包覆金壳,纳米金壳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1-06

  • 上海交大新文章:揭示罕见骨病的新致病基因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原发性厚皮性骨膜病的又一个致病元凶基因SLCO2A1。在此之前,这种罕见骨病的发病原因被证实只有一个。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影响因子11.68)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章振林教授,其现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1-05

  • 上海药物所论文发表总数位居中科院前列

    近年来,上海药物所围绕“出新药”目标,根据国际创新药物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趋势,在药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2006-2011年)统计报告,在中科院104个科研机构中,药物所论文发表总数位居第二。在生命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位居第四;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论文数排名第一。药物所的SCI论文、EI论文发表(全部著者和第一著者)的总数均排名第二。在JCR各主题领域影响因子TOP 30%期刊上的发文量及被引频次(SCI全部著者和第一著者),排名第二;在JCR各主题领域影响因子TOP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01-05

  • 中国学者12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进入12月,在Nature杂志,以及其重要子刊中,中国学者不仅主导完成了多篇文章,而且也参与到了多项重要的研究中,这些成果有的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成果,有的是揭示了癌症关键蛋白的新功能,这些成果不仅解答了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疑问,而且对于治疗某些疾病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在12月1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中国学者主导或者参与发表了8篇文章,其中3篇利用的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解析了神经分裂症易感基因,,非贲门胃癌3q13.31和5p13.1的新的易感基因位点,以及登革热休克综合征有关突变,前两篇文章分别由安徽医科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主导完成,最后一篇文章由多国研究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1-04

  • 中国家蚕基因组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仲怀院士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等研究成果,经过4年潜心研究,在转基因家蚕及其在素材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团队完成了家蚕转基因关键理论及技术体系的构建,建立了高效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其效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克隆并鉴定了25个家蚕重要功能基因,20个生物反应器及素材创新相关基因和32个启动子/调控元件。创制各种转基因素材37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件,获授权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培育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人、教育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1-04

  • 中国科学家发现多个心衰心律失常易感基因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一项由该校杨宝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近日圆满收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攻坚克难,近5年来,课题组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258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近300万,其中,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60万,有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项目组抓住目前制约我国心脏病治疗水平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列出了国人心力衰竭易感基因和早期预警、国人恶性心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1-04

  • 复旦拟DNA鉴定曹操墓 河南迟未答复

    报道《复旦大学上午发布曹操家族DNA最新研究结果 6支曹姓家族90%可能系曹操后代》披露后,有不少读者来电询问:既然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已基本锁定了曹操的DNA,是否可对河南“曹操墓”出土人骨DNA中的Y染色体进行对比验证,以此给“曹操墓”真假之谜画上句号呢?为此,复旦大学有关专家接受了采访。 基因检测能否证伪“曹操墓” “曹操墓”究竟是真还是假?实际上,从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墓起,这场关乎真伪的争论在全国范围内就从未停歇。网民称,这是国内考古史上受关注度最高和参与面最广的一次讨论。 2010年,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济南日报

    时间:2012-01-04

  • 哈医大Aging cell提出骨质疏松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深入解析了1α-羟化酶在老年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作用,由此对衰老所致骨质疏松提出了新解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12月的《衰老细胞》(Aging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Julie Glowacki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耿硕为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因在国际骨代谢及骨矿盐界取得的成果取得的突出成果,耿硕博士近期还获得了美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武大New Phytologist文章解析被子植物演化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被子植物心皮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Extra-gynoecial pollen-tube growth in apocarpous angiosperms is phylogenetically widespread and probably adaptive”发表在2012年1月植物学国际知名杂志《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的纸质版上(Volume 193, Issue 1, pages 253–260, January 201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黄双全教授为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汪小凡教授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上海交大,中科院转录调控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所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格鲁吉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U-Rich Element-Dependent Translation Repression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Tristetraprolin and RCK/P54”的文章,利用多个不同的报告子系统,发现了转录调控关键蛋白:ARE结合蛋白TTP的作用新机制,有助于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的荆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浙大PLOS文章解析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理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调控该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Two Nov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Are Essential for Infection-related Morphogenesis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PLoS Pathogens”发表在国际生物学期刊《PLoS Pathogens》(IF=9.079)杂志上。文章的通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复旦大学利用DNA检测追踪家族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12月22日发表了题为“Present Y chromosomes reveal the ancestry of Emperor CAO Cao of 1800 years ago”的文章,通过分析1000多份曹氏男性的Y染色体DNA样本,找出了最有可能为曹操后代的6个曹姓家族,为解开曹操身世之谜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这一课题组负责人是复旦大学李辉博士,李辉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学院,2005年取得了中国第一个人类生物学博士学位,而后到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科研助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孙江华研究组新成果登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林务局,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证明了真菌长梗细帚霉是由红脂大小蠹携带从美国入侵到中国,提出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新假说,并说明真菌独特单倍型促进虫菌共生入侵的新机制。相关成果部分数据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生态学期刊Ecology(2011, 92(11): 2013-2019)上。同时《科学美国人》杂志也对此进行了点评。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员,其研究组从事化学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研究入侵害虫的入侵机理等领域的研究,还包括生物间化学通讯机制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理,主要重点是以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为模式研究重大外来入侵种与寄主的协同进化模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香港特区政府新总部发现“退伍军人症”病菌

        新华网香港12月28日电(记者 林建杨)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28日说,就早前一名67岁男子确诊“退伍军人症”个案,中心在其新政府总部办公室私人洗手间的水龙头取得的4个水样本中,初步发现“退伍军人症”病菌。该名男子现时在医院留医,情况稳定。  据悉,感染“退伍军人症”的患者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孙明扬。  曾浩辉当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卫生防护中心在病者工作的5个位置取得水样本,当中4个来自其办公室私人洗手间水龙头的水样本,初步化验结果发现4个样本均可能有“退伍军人症”病菌。另一个样本来自大厦天台的水箱,该水箱供应整栋大厦的食水,暂时在样本中找不到病菌。  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2-30

  • BSRF两篇合作论文入选“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由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科研人员和用户发表的两篇论文被评选为“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BSRF 1W1A-XAFS实验站用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竺和陈赛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完成的关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Arsenic Trioxide Controls the Fate of the PML-RARa Oncoprotein by Directly Binding PML》于2010年4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科学》上[Sci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2-30

  • 中科院,复旦大学解析疾病基因调控网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复旦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Underlying both Complex and Mendelian Diseases”的文章,系统分析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特征,并与其他各类基因进行了全面比较,整体解析了疾病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模式,这对于研究复杂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金力教授,文章其他作者包括博士生靳文菲、秦鹏飞和楼海一。其中徐书华研究员早年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9


页次:1504/2087  共41740篇文章  
分页:[<<][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1509][151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