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关注:中国研发经费之现状
生物通报道:近二十年来,中国研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出现了显著增长。2012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98%,是1995年的三倍多,超过了欧盟的28个成员国(共达1.96%)。尽管如此,中国在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研究上的支出却出现了下滑。基础研究经费所占的比例,从1995年的5.2%降到了2011年的4.7%,而应用研究的经费从1995年的26.4%降到了11.8%。这是英国诺丁汉大学Dr曹聪(Cong Cao)一年内发表的第二篇Science文章。去年八月他与中美学者在Science杂志上还发表过有关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文章,题为“Reforming China's S&T Syst
-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关的新易感基因。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31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经典共享,罗氏普通PCR产品免费试用)。复旦大学的孙兴怀(Xinghuai Sun)教授以及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杨正林(Zhenglin Y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孙兴怀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青光眼和视神经疾病的诊治、研究。杨正林教授是我国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病,持续的高眼
-
复旦大学首席科学家Nature子刊揭示重要信号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前列腺素信号通过调节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调控了纤毛发生。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31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钟涛(Tao P. Zhong)教授。其长期从事模式生物发育和遗传学研究,致力于心血管发育和器官发生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迄今,钟涛教授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SCI论文
-
清华赵虎成研究组Sci Rep:细胞外基质的重要影响
生物通报道:众所周知,所有类型的细胞都能检测和应答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包括神经元在内的许多细胞还能感知微环境中的机械线索,比如细胞外基质或细胞支持性基质的硬度。基质的机械性能会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延伸和分支产生深远的影响。举例来说,当基质硬度与脑组织类似时,会促进神经元的生长(而不是神经胶质)。此外,支持性基质的物理性质,也会显著影响神经元的重要行为。从人类疾病方面看,大脑损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会改变脑组织的局部或整体硬度。大脑损伤后形成的胶质瘢痕结构会增加局部脑组织的硬度,而阿尔茨海默症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脑部组织硬度降低。人们逐渐认识到,机械性质是神经组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
-
清华大学Cell子刊解析脂滴生长新分子机制
2014年8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李蓬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发表featured article,题为“Rab8a-AS160-MSS4 Regulatory Circuit Controls Lipid Droplet Fusion and Growth”。该论文首次揭示了Rab8a参与Fsp27介导的脂滴融合过程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以脂滴为药物靶点来治疗脂紊乱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脂代谢紊乱能够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脂滴(Lipid
-
研究揭示中药痛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机制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陈策实课题组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痛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据了解,痛舒胶囊是我国彝族的一味传统中药复方,由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生产,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和乳腺小叶增生。尽管临床试验显示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尚不了解其机制。研究发现,痛舒胶囊可明显抑制ERα+的乳腺癌上皮细胞的增殖,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进一步研究发现,痛舒胶囊可下调ERα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的表达,而Cyclin D1是在G1-S期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研究人员发现,痛舒胶囊可抑制E2对
-
我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动物模型
美国NIH的Harvey Alter在40年前首次描述了非甲非乙病毒性肝炎 (NANBH),美国Chiron公司的Michael Houghton团队27年前就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并推出HCV的检测技术,HCV诊断和治疗走了近半个世纪。尽管如此,由于HCV经血感染通常无症状,加上经济和医疗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丙肝防控能力低,全球现有近2亿人、我国有逾4千万人携带HCV。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主要凶手,HCV的大流行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公共卫生的巨大负担,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 尽管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毒副作用大,停药病毒又反弹,而新药的投放速度远赶不上病毒耐药变异株的
-
昆明动物所揭示新型HIV病毒限制因子TRIMCyp的起源和功能
宿主与病毒的共同进化和博弈是病毒学家和进化学家长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宿主中存在的病毒限制因子可直接作用于HIV病毒,破坏病毒正常的生活周期以达到限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目前发现的HIV病毒限制因子有APOBEC3G、TRIM5α/TRIMCyp、ZAP、Tetherin、SAMHAD1、Mx2等。其中,TRIMCyp是比较特殊的一种HIV病毒限制因子,它由CypA基因通过逆转录作用插入TRIM5基因座形成了TRIMCyp融合基因后经选择性剪接得到。 前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院重点实验室郑永唐研究员课题组在北平顶猴中发现了新的TRIMCyp融合模式,并证明该融合基因蛋白
-
遗传发育所揭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TNBP1的病理机制
DTNBP1是精神分裂症主要的易感基因之一,它编码的dysbindin-1在人体中存在3种异构体dysbindin-1A、1B、1C。已有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中的dysbindin-1B和1C表达量减少,但1A正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巍研究组利用不同小鼠突变体,发现dysbindin-1C特异性表达在海马齿状回的门区一类谷氨酸能神经元,其缺乏后导致这类神经元数目减少,进而影响其投射的齿状回中一类GABA中间神经元的CREB信号通路的减弱,导致成体产生的新生神经元成熟障碍,影响其参与海马CA区的环路整合,从而导致认知行为的改变。这项研究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dysbi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4-09-02
-
昆明医大首个“国字号”功效性护肤品疗效显著
记者8月26日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由该院皮肤科教授何黎领导的团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我国第一个经过实验及临床验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效性护肤品。 据介绍,该团队历时20年,围绕光损伤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和综合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团队采用云南特有植物青刺果、滇重楼等,成功研发出“薇诺娜”12大系列功效性护肤品,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研究成果获201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并获评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目前,“薇诺娜”系列功效性护肤品已用于500多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3.3%,复发率降低36%~40%。
-
被查院士李宁《PLOS Genetics》解析鸡丝羽性状遗传学
生物通报道:2014年8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A cis-Regulatory Mutation of PDSS2 Causes Silky-Feather in Chickens”, 这项研究报道了自发突变相关的羽毛结构变异的一个新例子,是PDSS2相关羽毛结构变异的第一份报告,为羽毛形态发育后期的分子信号及PDSS2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本研究通讯作者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宁院士和胡晓湘教授。李宁院士因在畜禽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以及
-
上海交大教授Nature子刊解析干细胞致癌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基底细胞和管腔细胞都是前列腺癌的起源细胞,两种细胞通过对称和/或不对称分裂维持自我更新和分化,促进了前列腺癌发生。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经典共享,罗氏普通PCR产品免费试用)。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高维强(Wei-Qiang Gao)教授。他在神经科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前列腺肿瘤和肿瘤干细胞三个领域都有重大的贡献,曾在Cell、Nature等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2010年入选中组部“****”特聘专家。由于其在组织发育
-
《The Lancet》发表中国主题特刊
生物通报道 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同时,中国人民的健康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布了第5期的中国主题特刊,揭示了中国面临着的复杂健康问题状况,并探讨了在未来中国人民应该如何获得更好的健康结局(经典共享,罗氏普通PCR产品免费试用)。本期特刊主要分为四大主题•专家警告中国必须采取行动解决慢性疾病定时炸弹•为全民建立负担得起的、优良的基本保健服务,“浪费且低效率”的医疗保健服务将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世界最大的医学教育体系改造:各个方面的进展•中国:重塑了全球的健康景观在这期特刊中
-
浙江大学黄俊教授Cell子刊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持续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挑战,例如复制叉崩溃、氧化应激和电离辐射等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细胞学反应。DNA的损伤类型很多,其中以DNA双链断裂(DSB)最为严重。DSB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累积。可以说我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发现和修复DNA损伤的能力。DSB具有高度的毒性,当断裂链试图再度连接时,由于没有模板可循,很容易导致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组重排。DSB修复的缺陷不仅会使基因组不稳定,还会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发育障碍、过早老化和癌症等等。为此,细胞演化出了许多DNA修复系统来,同源重组修复就是一种主要的方式。通过同源重组修复DSB,需要切除DSB末端(5′-3
-
杨晓课题组Cell Res发现肥大型软骨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晓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最新一期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steogenic Fate of Hypertrophic Chondrocyte”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肥大型软骨细胞向成骨细胞等多种骨骼基质细胞分化的命运。 软骨内成骨是脊椎动物骨骼发育的主要方式,肥大型软骨细胞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软骨细胞,通过偶联软骨形成和骨形成过程而在骨骼发育中起到“引擎”的作用。长期以来,针对肥大型软骨细胞的最终命运
-
达马拉鼹鼠基因组研究揭示环境适应力和长寿的遗传奥秘
2014年8月29日,哈佛医学院、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了达马拉鼹鼠(Fukomys damarensis)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并通过比较组学分析揭示了与地下鼠低氧、抗压、长寿等特性相关的遗传学机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探究地下鼠环境适应及长寿的遗传奥秘,同时对促进其他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研究成果于今日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全球大约有250种地下鼠,广泛分布在除了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其他大陆上。非洲鼹鼠是地下鼠的一个分支,具有长寿,终生生活在地下以植物块茎为食等特性。它们所处的环境——低氧、高氨、高二氧化碳,而
-
中科院46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记者甘晓)根据汤森路透近期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科院有46名研究人员入选,占全国入选人数34%,居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首,并有5人同时入选两个学科领域。汤森路透采用最新数据和算法,通过对21个大学科领域2002年至2012年被SCI收录的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分析评估,并将所属领域同一年度他引频次在前1%的论文进行排名统计后,得到该名单。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该名单中,中国(含港澳)共有134人入选2014年“高被引科学家”,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1702人)、英国(304人)和德国
-
我国首个抗埃博拉药获批 限紧急情况使用
■ 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HO)28日发表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已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此外,刚果(金)确诊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已增至6人。WHO称,过去一周是此次疫情暴发以来案例增加最多一周,证据显示,埃博拉疫情“正在恶化”。WHO近日发布的抗击埃博拉疫情路线中,制定的详细行动计划和资金需求中说明,未来6个月内至少将花费4.89亿美元,力图在6到9个月内阻止埃博拉疫情的蔓延。这次疫情暴发导致的总案例数可能超20000人。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 通讯员 沈基飞)记者昨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病毒,历时5年研制
-
昆明植物所揭示缺失数据对系统发育分析的影响
在系统发育分析时缺失数据普遍存在于很多数据矩阵中,其对系统发育关系准确性的影响研究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难题。对数据分析通常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基因片段,同时使整个矩阵中的缺失数据最少。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过增加包含缺失数据基因片段后对系统发育关系准确性的影响的研究较为匮缺,尤其是利用似然法对多基因片段联合矩阵而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王红研究员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John J. Wiens 教授指导下,该所博士研究生蒋伟,利用酵母和蔷薇目两个系统发育关系解决较好的经验数据矩阵,探讨了缺失数据对系统发育关系准确性的影响。该研究将不同比例的缺失数据人为地
-
中山医《Cancer Research》解析乳腺癌转移异质性
生物通报道:2014年8月26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Metastatic heterogene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a heterogeneous TGF-β-activating miR-424-503 gene cluster”,该研究证明了由miR-424-503集群高表达所介导的、TGF-β激活和乳腺癌转移的一种新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