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衰老研究项目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16项,合计37409项。关于衰老的研究涉及多领域多方向,对于这一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深入探讨,也有助于研
-
西南大学特聘教授揭示癌症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CSN6是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的一个关键亚基。CSN6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调控癌症相关蛋白(比如p53、c-myc和c-Jun)的降解,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CSN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大学特聘教授崔红娟(Hongjuan Cui)。崔红娟教授的主要科研领域包括肿瘤生物学及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家蚕、昆虫干细胞生物学发育及细胞生物学领域;肿瘤药效评价及转化医学。GBM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成人脑瘤,现有标准疗法只能稍许延长患者的生命,大多数患者都会在
-
王强研究组Nature子刊发表F-actin调控TGF-β受体内吞新机制
TGF-β超家族包括四十多种序列相似性的分泌型蛋白,根据其功能的差异分为TGF-β/Activin/Nodal和BMP/GDF/MIS两个亚家族。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胚层诱导、神经图式形成、原肠运动、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等发育过程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哪些基因调控着TGF-β家族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是什么?并且TGF-β家族信号通路时空特异性地调控哪些靶基因表达,在胚胎发育中起何种作用?科学家对这些问题都所知甚少,同时这也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关注的国际前沿热点。对上述科学问题的回答,不仅将揭示TGF-β家族信号通路调控新的分子机制,而且可以发
-
中大宋尔卫、苏逢锡Cell子刊乳腺癌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8月18日,Cell子刊《EBioMedicine》在线刊登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处的一项最新乳腺癌成果,题为“Prognostic Value of a BCSC-associated MicroRNA Signature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10 BCSC相关miRNA为基础的分类器,将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分类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宋尔卫教授和苏逢锡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阅读:2015国家科技奖:宋尔卫-乳
-
中国科学家Cell子刊发表再生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损伤诱导肌肉再生过程中STAT3调控了成体肌肉卫星细胞(MuSCs)的自我更新。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香港科技大学的邬振国(Zhenguo Wu)教授和助理教授张晓东(Tom H. Cheu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邬振国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骨骼肌干细胞的调控及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机理;EBV编码的LMP1的信号传导机理及鼻咽癌细胞中microRNA的研究。张晓东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则是成体干细胞生物学及人体衰老。2012年,邬振国教授领导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骨骼肌干细胞中首次发
-
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中国学者基因编码荧光探针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储军主持研发的新型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蛋白取得突破,实现了在小鼠脑内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成像和高灵敏的生物发光成像。该工作以A bright cyan-excitable orange fluorescent protein facilitatesdual-emission microscopy and enhances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in vivo.(《一个能够用于双色显微成像和增强生物发光的青色光可激发的橙色荧光蛋白》)在2016年7月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该论文
-
河北医科大学南月敏组:小RNA调控肝纤维化?
研究背景MicroRNA(miRNA的)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miRNA在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肝纤维化中的功能仍不清楚。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课题组运用miRNA微流体芯片鉴定HCV诱导的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 miRNA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分析表明,在41个异常表达的miRNAs中,miR-1273g-3p是最显著上调的miRNA,且血清中miR-1273g-3p水平与肝纤维化阶段显著有关。miR-1273g-3p的过表达抑制抑癌基因PTEN的翻译,增加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 COL1A1基因的表达,并减少肝星状细胞(HSCs
-
发挥学会创新驱动助力职能,推动我国药学产学研协同发展
为推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药物研发水平及创新药物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发挥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基金公司在创新药物研究关键技术、中试放大和成果转化中的优势,促进我国药学领域产学研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我国创新药物药学产学研机构国际地位,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原创药物研究,2016年8月12日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期间,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持,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全国药学产学研近70家相关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国药学产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时间:2016-08-25
-
我科学家金丝猴测序成果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异国情调和色彩斑斓的金丝猴,整日在中国、缅甸和越南山区森林的树梢上觅食。虽然这一濒危物种的分布一度曾非常广泛,但是仅限于片段化和高海拔(4500米)的山地森林,从而使得它们成为进化生物学家的一个吸引人的研究热点,来揭示隐藏在它们适应性背后的遗传学机制。现有五个物种具有不同的人口普查规模,是公认的:R. roxellana,川金丝猴,共计约25000只;R. brelichi、灰金丝猴(800只);R. bieti,黑色或云南金丝猴(2000只);R. avunculus,超罕见的Tonkin金丝猴(200只)和R. strykeri,缅甸金丝猴(300只)。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中科
-
曹雪涛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表免疫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G(Siglec-G)通过破坏MHC 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形成抑制了树突状细胞的抗原交叉提呈。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2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
-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16项,合计37409项。表观遗传学已经从一个少有人知的专有名词变成了不少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
南京医科大PLOS肺癌相关miRNA
生物通报道:8月19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刊登了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等处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Reprogramming of Normal Fibroblasts into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by miRNAs-Mediated CCL2/VEGFA Signaling”。这项研究表明,miRNAs介导的FOXO3a/VEGF/CCL2信号,在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到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转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开发新的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
-
第三军医大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癌细胞扩散是癌症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癌症的发展,癌细胞会离开实体瘤进入血液循环,在机体的其它部位播下癌症的种子。人们一直在尝试阻断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效果却一直不理想。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细胞正常生长和维持内稳态的基础程序。不过癌细胞的EMT会异常激活,促使它们抵抗化疗并发生转移。癌细胞的EMT激活往往是被微环境触发的,但科学家们还不清楚EMT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MEF2D能将微环境刺激传达给ZEB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EMT和转移。这项研究于八月二十二日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第三军医大学的钱程(Qi
-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基因沉默项目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5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16项,合计37409项。基因沉默最早是于1990年在植物中发现,2001年被发现也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从发现这种机制以来,它
-
吉林大学Cell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成果
生物通: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围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染色质的结构和动态受到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调控,比如最近发现的组蛋白赖氨酸巴豆酰化。这种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DNA损伤应答等重要的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不同的是,人们对巴豆酰化赖氨酸的读取机制还不是很了解。吉林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YEATS结构域识别巴豆酰化赖氨酸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Cell旗下的Structure杂志上,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表观遗传医药研究所的Qiang
-
Cell Death Differ:时玉舫研究组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新机制
7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时玉舫研究组题为Spermidine Allevi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through Inducing Inhibitory Macrophag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亚精胺对实验性自身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偏差,导致免疫系统开始错误地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从而造成器官功能损伤。这类疾病非常难以治愈,至
-
中科院院士组发表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氨酰tRNA合成酶(aaRSs)可以确保翻译过程中生成正确的氨酰tRNA,这对绝大多数物种是至关重要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向人们展示了多种ThrRS的翻译质控,揭示了N1结构域在翻译保真中起到的作用。这一成果发表在八月十九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王恩多(En-Duo Wang)研究员。ThrRS拥有多个结构域,包括N2编校结构域。在ThrRS的结构域中,N1结构域的功能是最晚确定的。研究人员发现,支原体ThrRS的结构域和编校活性不同于经典ThrRS。运动支原体(Myco
-
上海交大宁光院士发表糖尿病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调查了,糖尿病患者配偶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6日的《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晋工程院院士宁光(Guang Ning)。宁光院士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内分泌肿瘤及糖尿病的诊治与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JAMA、Nat Genet、Nat Cell Biol、J Am Coll Cardiol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索取Omega-ACU多功能细胞代谢检测平台相关资料,
-
吉林大学发表癌症研究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中国每年有近150000例新诊断的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因为在那里早期筛查还不普遍。科学家们发现,几乎所有宫颈癌都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HPV引起的宫颈癌会发生LKB1(Liver kinase B1)突变失活。但他们还不清楚LKB1突变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吉林大学和Alabama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LKB1通过靶标细胞代谢抑制与HPV有关的癌症发展。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许志祥(Z-X Xu)教授、李玉林(Y-L Li)教授和Alabama大学的Dr
-
孟安明院士、王强研究员Nature子刊揭示重要信号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内胚层形成过程中Fscn1是TGF-β家族I型受体运输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强(Qiang Wang)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的孟安明(Anming M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强研究员主要从事TGF-β、Wnt家族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孟安明教授主要从事脊椎动物胚胎的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曾在Science、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大量重要研究成果。2007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