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京大学曾科教授JBC解析microRNA的核转运

    生物通报道: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对microRNA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成熟microRNA转运进入细胞核的具体机制。这项研究于三月四日提前发表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的网站上。成熟的microRNA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它们可以在转录后水平对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人们一直希望能够解析microRNA的确切作用机理,早日将其应用于临床。(盘点癌症中的microRNA)近年来人们发现,microRNA会被转运到细胞核内,在那里调控其他microRNA的生成或者它们自身的表达。然而迄今为止,研究者们还不清楚成熟microR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6

  • 曲小刚研究组Naure子刊发表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些过渡金属取代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证实它们可以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潜在功能性抗淀粉样蛋白药物。这一重要的成果发表在3月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曲小刚(Xiaogang Qu)研究员。其主要从事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分子构象与功能;药物与靶分子间作用机制;生物体系电子传递、生物电化学;生物动力学及热力学;生物功能材料。在Nature Commun、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延伸阅读:北京大学Cell子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6

  • 河南大学最新文章解析玉米遗传突变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其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来自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利用自主性Mutator转座子玉米材料与玉米自交系材料杂交,获得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6

  • 世界最古老奶酪出现在中国 距今3600余年历史

    据纽约每日新闻网报道,欧洲常被认为是奶酪的发源地。然而,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却不是发现于欧洲,而是中国。近日,最古老的奶酪在一具新疆出土的木乃伊身上被发现,距今已有3600余年历史。 这具木乃伊便是著名的小河公主,由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olke Bergma)于1934年在新疆罗布泊的小河五号墓地发现。这些奶酪位于小河公主颈部与胸部。它们被零散放置,经过数千年后呈现树枝状。近日,德国科学家在对这些树枝状物质进行检验后,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是公元前1615年的奶酪。 据分析,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在木乃伊旁摆放奶酪,或是为了让死者有食物可以吃。 据悉,大部分奶酪一般都会极快腐坏。而小河公主的棺木因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3-06

  • 南京大学严俊JBC发表膀胱癌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2014年2月28日的国际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南京大学严俊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SRC-3超表达与人类膀胱癌组织样本中的HIF1α靶基因水平升高有关。SRC-3超表达能够促进膀胱癌细胞的生长,伴随着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SRC-3敲除降低了低氧条件下的膀胱癌细胞糖分解率,降低了裸鼠的肿瘤生长,并减少了PCNA和LDHA的表达水平。代谢途径失调是癌症的一个标志。糖酵解增强就是其中一种,近一个世纪被称为Warburg效应(指健康细胞依靠线粒体氧化糖类分子释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浙江大学Nature子刊揭示癌症转移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核受体NR4A1通过激活TGF-β信号促进了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3月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浙江大学的张龙(Long Zhang)教授和Peter ten Dijke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龙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与肿瘤转移。Peter ten Dijke教授现任职浙江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TGFβ家族成员通过(CO)受体和细胞内SMAD途径对细胞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癌症、血管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汕头大学Nature子刊报道食道鳞癌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在2014年2月28日的Nature属下权威医学生命科学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二甲双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作用。发现二甲双弧可选择性地抑制人类ESCC细胞的生长,还能诱导ESCC凋亡细胞死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此外,二甲双弧还能触发自噬。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与II型糖尿病患者许多癌症风险的降低和预后改善有关,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二甲双弧的抗肿瘤和预防作用的临床评价,绕开了传统的I期评估,直接进入了几种癌症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著名学者联手打造ALS转基因猪模型

    生物通报道: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被称为渐冻人症,是一种进程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严重破坏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细胞的死亡使神经冲动无法传递到肌肉纤维,从而引起肌无力、瘫痪、和呼吸系统衰竭所导致的死亡。人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hSOD1)是首个被发现的ALS突变基因。目前,人们已经陆续在ALS患者中发现150个SOD1致病突变,并在这些突变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少ALS动物模型。突变SOD1转基因鼠是目前用得最为广泛的ALS动物模型,为人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疾病线索。(相关研究如:PNAS阻断渐冻症的传播路径)然而,SOD1在绝大多数ALS小鼠模型中发生了过表达,而且鼠类寿命太短无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中山大学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癌症患者体内循环造血干/祖细胞(HSPCs)显示髓细胞偏向。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郑利民(Limin Zheng)。多年来一直从事调控人免疫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300余点。回国后,以肝癌为主要模型,研究间质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以间质免疫细胞作为肿瘤分子分期和治疗靶标的可行性。造血干/祖细胞不仅能够替代耗尽的子细胞库,还在对各种病理情况的初次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延伸阅读: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中国科学家PNAS发布辣椒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通报道:辣椒(Capsicum annuum)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且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辣味的植物。和西红柿一样,这种最初被认为果实有毒的植物,现今已是全球约20亿人口日常饭桌上的常用蔬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还是世界上广为使用的药物。辣椒富含维生素和营养,可以用来生产许多药物、天然染色剂和化妆品。对于这种植物的基因组特征、进化、驯化及遗传机制,科学家仍知之甚少。为了更好的理解辣椒属的进化、驯化和特化,来自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墨西哥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家科研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5

  • 西农:miRNA参与决定海胆性别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既是非常好的研究发育的模式生物,又是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食物来源。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过miRNAs参与调控S. nudus性腺分化。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小林教授领衔的团队采用小RNA测序技术对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上。刘教授团队首先构建了两个分别来自雄性和雌性S. nudus性腺的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4-03-05

  • 抗肺癌新药CM118将进入临床

    日前,上海再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的抗肺癌新药CM118项目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临床申请。 CM118是一种选择性MET激酶和ALK激酶抑制剂,它是直接针对美国辉瑞公司已上市的新型ALK激酶抑制剂抗肺癌新药克唑替尼而设计,在保留其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克服克唑替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缺点,扩展这一类新型抗癌药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CM118很可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同时,MET激酶与肿瘤生长、转移扩散直接有关,它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高端一类抗癌药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瓦斯汀等的重要耐药性机制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03-05

  • 上海高校国家项目成效显著:3年引进442人

    5年前,数学家郑伟安作为国家首批“****”引进人才,加盟组建不久的华东师大金融与统计学院。随着第二、第三批“****”的实施,邵军、孙东初也加入了这一学院。依靠这些国际知名教授的支撑,华东师大统计学科在短短数年内进入全国四强,并向世界一流学科挺进。 上海科教系统统计,至今落户申城的“****”国家特聘教授已占全国15%。 按规则人才引进后每年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即可,但郑伟安还是辞去了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的“金饭碗”。他说,这么做让海外同行感觉“回来不会太吃亏”。学院里,郑伟安甘为一名普通的系主任,自言“实院虚系、不当老大”。院长汪荣明说,“千人海归是冲事业来的,要‘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4-03-05

  • 我国免疫学者在比较免疫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比较免疫学是一个从系统发生学的角度对不同进化阶段物种的免疫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领域。由于免疫系统的演化不能像身体结构的进化一样可被化石记录下来,对进化阶段特异的免疫应答机制的了解必须通过对现存物种开展免疫学研究来获得。文昌鱼(amphioxus)是五至六亿年前出现的最原始的脊索动物,代表着由无脊椎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其形体结构、发育模式和基因组都是脊椎动物最简单模型的代表,因此被认为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的关键节点动物之一。我国免疫学者徐安龙教授领导的团队在寻找文昌鱼淋巴细胞激活、调控和成熟相关的同源基因方面做出过开创性的工作。随着比较免疫学的兴起,文昌鱼逐渐占据脊椎动物免疫系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03-05

  • 西藏成功绘制出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与华大科技2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继全球首个大麦基因绘制成功后不久,他们率先在世界上完成青稞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揭示西藏青稞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等提供坚实的遗传学基础。 青稞,在藏语中称为“乃”,在分类学上是一种裸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经过3500—4000年的驯化栽培,已经适应高原极端气候。西藏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集中种植青稞的地区,同时也是青稞的驯化和多样化品种栽培中心。 基于青稞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种质资源,2012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与全球知名的基因组学研究机构——华大科技,共同启动了青稞全基因组图谱及重测序合作项目。 研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3-05

  • 清华李海涛教授Nature携手华人科学家发表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了,ZMYND11是组蛋白变异体H3.3特异性的H3K36me3“阅读器”蛋白,其将组蛋白变体介导的转录延伸控制与肿瘤抑制关联起来。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3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海涛(Haitao Li)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Xiaobing Shi博士、Hong Wen博士以及Baylor医学院的李蔚(Wei Li)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组蛋白修饰是发生在染色体组成成分--组蛋白上的修饰,主要有甲基化(me)、乙酰化(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4

  • 解析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生物通报道: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最新“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这一指南就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分别进行介绍,其中生命科学类包括: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近两年资助情况一览表金额单位:万元科学处2012年度2013年度资助项数资助金额资助率++(%)资助项数资助金额资助率++(%)一处微生物学163+11*13 177+165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4

  • 我国学者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资源诅咒”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类组合、空间分布以及开发条件等都将对区域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主流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正面作用,但这种观点正在动摇,即由于自然资源过于丰富而导致城市化对其过度依赖而引发的挤出效应,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资源诅咒”。  今年1月24日由Elsevier旗下的《Economic Modelling》以长篇论文形式发表了南昌大学刘耀彬团队的研究论文“自然资源生产对中国城市化是福音还是诅咒?来自时空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Is the natural resource pro

    来源:南昌大学

    时间:2014-03-04

  • 肿瘤磷酸酶底物特异性调控新机制探明

    日前,清华大学医学院常智杰教授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秦樾研究员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肿瘤发生中磷酸酶底物特异性调控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分子细胞》上。 此前,对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一直是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STAT3在多种肿瘤中都处于持续磷酸化激活的状态。而对激活的STAT3起直接负调控作用的是酪氨酸磷酸酶。与一般酶具有高度的底物特异性不同,酪氨酸磷酸酶的特异性比较差,同一种酪氨酸磷酸酶往往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底物。但是学界对于体内磷酸酶发挥作用时其识别底物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 科研人员发现一个X染色体连锁的管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3-04

  • 美国加州大学与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揭示重要植物信号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细胞表面ABP1-TMK生长素传感复合物激活了ROP GTPase信号通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杨贞标(Zhenbiao Yang)教授。杨教授是目前国际植物科学界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植物细胞生长调节分子与遗传机理、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细胞壁分解酶等领域有重要的贡献。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所的徐通达(Tongda X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生长素做为植物中最重要的激素之一能够调节植物几乎所有的生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3-03


页次:1568/2305  共46091篇文章  
分页:[<<][1561][1562][1563][1564][1565][1566][1567][1568][1569][157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