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生物通报道  5月6日,中国“鲤鱼基因组计划”学术报告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实施的“鲤鱼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测序,并绘制了鲤鱼基因组框架图谱、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高密度连锁图谱,为鲤鱼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优良品种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鲤科鱼类是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年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鲤鱼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鲤鱼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养殖历史,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分化、人工选育,形成了形态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10

  • 中国农业大学联合项目发表《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澳大利亚萨尔茨堡大学等处的科研学者开展合作在新研究中揭示了氨基酸调节雄性配子体和雌蕊组织之间全新的信号转导机制,类似于动物神经系统的常见机制。这不仅是植物学上的重大发现,也对动物学、医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相关研究论文 “谷氨酸受体类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钙离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丝氨酸调控”(Glutamate Receptor–Like Genes Form Ca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NIBS袭荣文续写Nature成果:干细胞分化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GFR, Wingless and JAK/STAT signaling cooperatively maintain Drosophila intestinal stem cells”的文章,报道了果蝇肠上皮干细胞新的调节机制,并进一步证明了环形肌作为微环境维系干细胞的重要作用。这是袭荣文博士继08年在Nature发表肠上皮干细胞分化机制文章后的又一研究新进展。其实验室博士后徐娜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其他作者还有王思淇,谭丹,高亚威,林国南。此项研究为科技部863和北京市科委资助课题,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成体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一个特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华南农大青年教师国际期刊解析膜蛋白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常珊博士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oft Matter》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大肠杆菌岩藻糖(L-fucose)转运蛋白(FucP)的构象变化和转运过程的计算方法研究。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常珊2009年从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任职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6篇,引用达40余次,EI检索5篇,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2010年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人才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中科院版纳园《Plant Science》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小桐子种子成熟后期表达量急剧增加,从而起到保护种子活性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小桐子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候选功能基因。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已在国际期刊《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徐增富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入选中科院“能源植物分子育种”项目“****”,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能源植物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硕士研究生发表多篇癌症研究文章 引关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三峡大学医学院的2008级硕士研究生秦烨近期在国际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Cancer Biology & Therapy》发表论文:Melanoma B16-F1 cells coated with fusion protein of mouse calreticulin and virus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induced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 Balb/C mice,解析了包被CRT/vGPCR融合蛋白的凋亡黑色素瘤B16细胞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倍受关注。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复旦大学教授发表J Hepato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土三七”的研究,发现了“土三七”的肝窦阻塞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影响因子7.818)。这一杂志同期以“编者按”形式对此项研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通过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在药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达到了新的水平。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王吉耀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Ge Lin,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活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9

  • 江苏泰州研制出10分钟可查“瘦肉精”试剂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人们格外关注食品安全。位于江苏泰州的中国医药城内,江苏戴格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前成功研制出了“盐酸克伦特罗”胶体晶检测试剂,可以在10分钟内检测出猪肉是否含有“瘦肉精”。   戴格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演示了检测的全过程:先把一小块猪肉放进试管里,蒸煮3分钟后,把蒸出来的肉汁滴到检测板上,过5分钟,检测板上就会显示出相应的线条,工作人员用肉眼就能判断出猪肉是否含有“瘦肉精”。检验员黄荣娟介绍说:“现在结果显示C线与T线都是显现的,两条线,说明样品不含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戴格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两年前开始组织研发“瘦肉精”检测试剂,最近终于取得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1-05-09

  • 中山大学伦照荣、屈良鹄教授《PNAS》解析非编码RNA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伦照荣教授、屈良鹄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著名进化学者、前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F. Ayala教授展开合作,在非洲锥虫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4月2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网络版上。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由非洲布氏锥虫及其亚种感染引起的人畜锥虫病(即人的“非洲睡眠病”和动物的“纳加那病”),不但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而且在流行区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近年我国与非洲锥虫流行国的人员交往及商品贸易日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6

  • 上海有机所抗肿瘤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获重要进展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抗肿瘤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假单孢菌sp. No. 2663中克隆了抗肿瘤天然产物FR901464的完整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初步阐明FR901464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杂志上。这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功利博士。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2003入选中科院“****”2004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6

  • PLoS ONE:华南植物园发表首发性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专性传粉昆虫能分解孢粉素,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传粉昆虫角麦蛾不但具有特殊的访花行为,而且具有独特的口器结构。这为专性互利共生物种间往往演化出独特的行为与特殊的适应结构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南植物园的张奠湘研究员,以及德国慕尼黑大学的Susanne S. Renner院士。其中张奠湘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繁殖生物学、传粉生物学等,在豆科、水玉簪科、白玉簪科、芸香科等的分类学研究方面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去年其研究组发现了基部被子植物八角属植物与传粉瘿蚊协同进化(Luo et a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6

  • 谭铮研究组接连发表多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谭铮研究员2005年加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期其研究组接连获得研究新成果。Molecular crowding creates an essential enviro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G-quadruplexes in long double-stranded DNA基因组中G-四重折叠结构的形成受到旁侧双链序列的约束和互补链形成双链的竞争。这种情况下G-四重折叠结构是否能够形成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6

  • 台“中研院”最新研发成果 有助于强化抗生素药效

    据台湾媒体报道,细菌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全球都在寻找更强用药。台“中央研究院”今天发表研究成果,成功以调整酵素方式,有最后一线用药之称的抗生素有更好杀菌效果,登上“自然化学生物”期刊。 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据报道,“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助研究员李宗璘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利用调整酵素的方式,发展出新技术,让医界有最后一线用药之称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和“Teicoplanin”,杀菌效果增加10倍到100倍,研究成果备受国际重视,今年4月10日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网站“自然化学生物”。 研究团队发现,利用X光蛋白质结晶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解

    来源:华夏经纬网

    时间:2011-05-06

  • 12名中国医师参与美“常青藤计划” 交流风湿治疗经验

    有12名中国中青年骨干医师参与的“常青藤计划”5月3日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启动。这项计划由辉瑞恩利与哈佛大学联合举办,旨在帮助提高我国医疗人员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和医治水平,尤其是最先进的生物治疗手段。 计划启动当天,12名中国风湿病领域的骨干医师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在“常青藤计划”安排的为期14天的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中,中国医师将与哈佛大学医师进行一对一式的交流学习,讨论总结先进的风湿疾病生物治疗手段、临床研究管理等内容。 作为此次交流活动的东道主,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里格姆妇科医院风湿科教授西蒙·赫尔夫戈特说,他们很期待有来自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05-06

  • 复旦大学Cell子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表观遗传学实验室与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解析了DNA羟化酶Tet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4月21日在线发表在著名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子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低毒、高效的siRNA专用转染试剂 Entranster™-R 免费申请试用装 哈佛医学院许于飞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吴飞珍博士与谭理博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石雨江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受到教育部“985”工程与科技部“973”计划的资助。DNA甲基化修饰在发育与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5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新成果登影响因子19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  5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Structure of a CENP-A-histone H4 heterodimer in Complex with chaperone HJURP 的文章。低毒、高效的siRNA专用转染试剂 Entranster™-R 免费申请试用装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教授。这项工作是与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姚雪彪和施蕴渝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5

  • 北大生科院,中科院联合发表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VHb)能提高斑马鱼的低氧耐受能力,这有助于研制低氧耐受的养殖鱼类新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arine Biotechnology》封面上。(封面图片为eGFP标记的转VHb基因斑马鱼胚胎及对照斑马鱼胚胎)这项研究由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林忠平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管波和麻洪等人共同完成。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溶氧是影响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温度、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以及富营养化作用等都会导致水体出现低氧或缺氧,从而影响鱼类生长、内分泌调节和繁殖特性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5

  • 吴缅教授新成果入选Nature China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近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缅教授研究新成果入选了亮点推荐:p53 regulates biosynthesis through direct inactiv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揭示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5

  • 厦门大学《Hepatology》发表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Hepatology》(目前影响因子为10.84,在65种胃肠肝病学国际SCI杂志中位列第二)上发表了题为“Aldo-keto reductase-7A protects liver cells and tissues from acetaminophe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hepatotoxicity”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详细解析了黄曲霉毒素醛还原酶AKR7A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中毒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高灵敏、低背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4

  • 中大教授发文:活体干细胞分子成像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一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实验研究,为今后人类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脑研究领域知名刊物《Brain Research》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医学院邓宇斌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邓宇斌教授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及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治疗中枢神经神经损伤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先后主持并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5-04


页次:1574/2113  共42247篇文章  
分页:[<<][1571][1572][1573][1574][1575][1576][1577][1578][1579][15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