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高校发表《Nature Methods》论文最新排名(2014-2015)

    生物通报道: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近期Natureasia公布出版了《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 从总体水平来看,中国的加权分数式计量(WFT),从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16%,同时中国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指数表现居首,其WFT值占本地区的二分之一。中国最主要的论文合作国家是美国、英国和德国。本地区位居前五的机构中,中科院的论文合作比例最低,北京大学最高。生命科学领域,国内研究机构与高校的排名如下:2014INSTITUTIONWFCARTICLE COUNT1中科院155.224207北京大学46.51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24

  • 青岛农业大学马渐新教授Nature Genetics揭示重要大豆基因

    生物通报道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普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个控制大豆种皮是硬实或是具有透性的基因,这一研究发现可以用来开发出适应南部和热带地区的更好的大豆品种,丰富这一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及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6月22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现为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普渡大学副教授的泰山学者马渐新(Jianxin Ma)博士。马渐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禾谷类和豆类作物比较基因组学,植物转座子介导的结构、功能和进化基因组学、转化应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迄今在国际著名SCI学术期刊Nature、PNAS、Geno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24

  • 暨南大学****PLOS发表最新成果

    2015年6月19日,国际著名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的成果,首次揭示了细菌通过一种与真核生物完全不同的方式,通过全局调控翻译延伸来应对氧化压力。生物体需要快速应对各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而活性氧(ROS)所造成的氧化压力是生物体所最经常遇到的不利环境之一。真核生物中也存在转录调控的氧化应激系统,其在酵母中需要45分钟才能起效。在此之前,真核生物多通过tRNA核转运、可逆性切割CCA尾、将tRNA切成两半这三种方式来迅速降低tRNA的量,来应对氧化压力。这看似会下调翻译,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核细胞中相当多的基因在氧化应激下翻译反而更活跃,形成了一种复杂的

    来源:暨南大学

    时间:2015-06-24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推出中科院遗传所专题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是由成立于1959年的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成立于1980年的原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以及成立于1978年的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24

  • 中科院新发Nature子刊:体细胞命运的守护者

    生物通报道:iPS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技术,iPSC理论上可以分化为任何类型的细胞,在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不过,目前人们对iPS重编程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科学家们日前发现,癌基因c-Jun是体细胞重编程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二十二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GIBH的裴端卿(Duanqing Pei)研究员和陈捷凯(Jiekai Chen)研究员。(延伸阅读:我国科学家阐明体细胞重编程的关键重塑机制)已知致癌性的转录因子可以介导体细胞向肿瘤或者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24

  • mBio:首次在真菌中发现操纵子结构

     操纵子是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和转录功能单位。其全部基因均排列在一起,且其中的若干个结构基因可通过转录形成一条多顺反子mRNA。操纵子已被认为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主要特征之一。与原核生物相反,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是受独立调控并转录成单顺反子mRNA的。然而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在秀丽隐杆线虫等几种动物和马铃薯中发现了含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操纵子。那么真菌作为系统学上真核生物的一个独立的界是否存在此类操纵子呢?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手段,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杏忠课题组与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教授安志强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6-24

  • 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迎来了15岁生日

       6月22日,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克隆动物基地,对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迎来了15岁生日。如今早已五代同堂的“阳阳”总是懒洋洋地静卧在地上,由于年老,满口牙齿也全都掉光,吃得很少,显得很苍老且无精打采。据一直看护“阳阳”的羊场工作人员隋彩霞介绍,一般普通山羊的寿命最高为16至18年,也就是说目前15岁的“阳阳”已算是山羊中的“老寿星”了。2000年6月1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胚胎工程专家张涌教授培育的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该校种羊场顺利诞生。6月18日,“元元”由于肺部发育缺陷,造成呼吸困难,于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5-06-24

  • 裴钢院士新文章:用中药来治疗老年痴呆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利用中草药石菖蒲(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来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并在研究中证实石菖蒲的一些活性成分促进了神经祖细胞增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Aging cell》杂志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裴钢(Gang Pei)院士和赵简(Jian Zhao)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裴钢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在包括Nature、Cell、Nature me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23

  • 中科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科学家发现早期现代人“混血儿” 北京6月22日讯(记者丁佳)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刊登了一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单位的论文,研究人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一名欧洲早期现代人几代前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这篇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是继2010年未知古人类丹尼索沃人之后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付巧妹博士说,通过有目的性的大区域核DNA富集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约4万年前的欧洲现代人含有6%~9%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这个发现于罗马尼亚一个洞穴中的现代人下颌骨,超出了目前任何已知的早期现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5-06-23

  •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研究获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曹萤课题组在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Kdm2a/b Lysine Demethylases Regulate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by Modulating the Stability of Nuclear β-catenin》(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2a/b经由调节细胞核beta-catenin的稳定性而调控Wnt信号通路)于5 月20 日在线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育-细胞)杂志。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卢磊、高燕,曹萤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

    来源: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时间:2015-06-20

  • 高校发表《Nature Genetics》论文最新排名(2014-2015)

    生物通报道: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近期Natureasia公布出版了《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全球篇》。从总体水平来看,中国的加权分数式计量(WFT),从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16%,同时中国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指数表现居首,其WFT值占本地区的二分之一。中国最主要的论文合作国家是美国、英国和德国。本地区位居前五的机构中,中科院的论文合作比例最低,北京大学最高。生命科学领域,国内研究机构与高校的排名如下:2014INSTITUTIONWFCARTICLE COUNT1中科院155.224207北京大学46.5116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9

  • 结核病全国流行源于“北京家族”菌株 研究成果助防止传播

    该成果对防止结核病大规模传播有重要意义科技日报讯 (孙国根 记者王春)一项新研究首次揭示了“北京家族”菌株的起源以及与汉族人群共同扩散的历程。此成果对认识我国结核病流行株的致病特征,提示疾控部门监控流行菌株,防止其大规模传播有重要意义。该成果6月1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据研究,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主要由名为“北京家族”的一类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该类菌株因致病性强、容易传播且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而备受关注。为了搞清楚“北京家族”的扩张历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高谦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5-06-19

  •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重要调节蛋白β-Arrestin1通过炎症介导的Akt信号推动了肝细胞癌变。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吴斌(Bin Wu)教授和陈规划(Guihua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等,而中国是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尽管近年来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肝癌早期预防和筛查手段,治疗方法以肝癌早期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8

  • 厦门大学PNAS表观遗传学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厦门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热休克蛋白HSP70精氨酸甲基化调控了维甲酸介导的RARβ2基因激活。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我想了解SeqCap Epi甲基化富集系统的更多信息 厦门大学药学院的刘文(Wen Liu)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ichael G. Rosenfeld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文教授主要从事表观遗传调控子(组蛋白修饰酶、去修饰酶、识别修饰的识别子、非编码RNA)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在癌症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致力于探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子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8

  •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生物医用电极是什么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生物医用电极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将生物体电化学活动产生的离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系统电子电位的传感器, 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检测和生物医学测量. 近年来, 由于生物医用电极在心电图ECG、脑电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8

  •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最新文章解析癌症与拷贝数变异

    生物通报道:胃癌(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而且治疗选择有限。人们普遍认为,胃癌发生是宿主和环境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六月十五日的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以“Gastric cancer and gene copy number variation: emerging cancer drivers for targeted therapy”阐述了胃癌与基因拷贝数变异之间的关系。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家房静远(J-Y Fang)教授和许杰(J Xu)博士。拷贝数变异(CNV)是指基因拷贝数出现异常,包括基因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8

  • 华南农业大学《Lancet》分析MERS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控建议

       2015年6月12日,华南农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国际最顶尖医学期刊《Lancet》发表了题为“MERS in South Korea and China: a potential outbreak threat?”的论文。《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的医学期刊,该刊2014年影响因子为39.2。该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柳叶刀杂志近日特别为这篇文章发表评论性社论“MERS—the latest threat to global health security”,评论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以及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时间:2015-06-18

  • 尚永丰院士团队《Cancer Cell》揭示GATA3和ZEB2之间的
    负反馈调节失常促进乳腺癌转移的机制

    2015年6月8日, 国际肿瘤学研究顶尖杂志《Cancer Cell》(5年平均影响因子:27.238)发表了尚永丰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篇文章通过GATA3/G9A/NuRD(MTA3)的ChIP-seq分析证明它们能调控包括转录因子ZEB2在内的一系列与上皮/间质转化和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有关的基因,揭示了GATA3和ZEB2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失常促进乳腺癌转移的机制,对乳腺癌的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医科大学尚永丰院士和天津医科大学王艳教授为共同责任作者。其中这篇文章中ChIP-seq测序部分工作在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尚永丰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转录调控的

    来源:博奥晶典

    时间:2015-06-18

  • 中国学者解析肝癌中的lncRNA

    生物通报道: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作为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新患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排名中已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尽管HC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预后情况仍然很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祝哲诚(Z Zhu)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对HCC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HCC中鉴定了一种长非编码RNA(lncRNA),上调它会促进肿瘤转移,导致预后情况差。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Oncogene杂志上。近年来人们发现,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8

  • 中科大教授Nature子刊解析自身性免疫疾病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金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Gerard Wong合作,研究发现了导致自身性免疫疾病中,免疫系统如何被外源或内源分子激活的统一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6月8日的《自然·材料》上。  当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如不能正确识别、区分病原组织和健康组织时,免疫系统就会攻击人体自身从而导致疾病。例如,当健康的人受到病毒或者病原体攻击时,免疫系统会通过一种称作TLR9的受体蛋白去识别病毒或病原体的DNA,从而激活免疫反应。而对于如患有红斑狼疮和牛皮癣的患者,他们免疫系统无法正确识别、区分病毒和人体自身的DNA,从而导致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一直保持在激活状态。&nb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6-18


页次:1574/2416  共48303篇文章  
分页:[<<][1571][1572][1573][1574][1575][1576][1577][1578][1579][158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