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多产院士又发PLoS One 解析骨骼基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张亚平院士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包括在国内较早地、系统地开展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深入研究灵长类、食肉类、兔形类和啮齿类的进化,在国际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熊超科分子系统树等。其研究小组近期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数十篇,可谓是论文多产学者。6月,张亚平院士领导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吴东东,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靳伟等系统研究了BMP3基因的进化历史和群体多态性特征,发现该基因发生大量非同义突变,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度,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知名期刊PLoS One上。现代人类的表型多样性很大部分是由骨骼系统塑造而成的,例如不同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5

  • 生物基因疗法可杀灭微小肿瘤灶

         为防止或延迟肝癌复发和转移,北京佑安医院近年开展了生物基因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6月22日,记者从该院获悉,该院开展的一项“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肝癌的生物基因治疗,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共有100多名肝癌患者从中获益。     据该院院长李宁介绍,传统化疗药物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摧毁了人体正常细胞。而生物基因疗法是通过提取、重组等方法制造出对肿瘤细胞有亲和力的“肿瘤自杀基因”,再把这种“肿瘤自杀基因”经静脉点滴、动脉灌注等方法直接打入肿瘤或淋巴回流区。24个小时~36个小时内,这些“肿瘤自杀基因”会主动攻击癌细胞,进入癌细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0-06-25

  • 基因芯片快速检测遗传性听力障碍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与湖南省残联聋康中心、长沙市启音语训中心和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联合举办了免费聋病基因芯片诊断活动。100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失聪孩子接受了检查。     此次活动引进了世界唯一临床准入的针对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检测方法。聋病基因芯片包含了4个耳聋基因中的9个位点,覆盖了80%以上的听力基因突变,通过检测可以基本明确与致聋基因相关的耳聋病因。相对于以往的诊断方法,该基因诊断方法只需抽取患者少许血液,5个小时内即可查出病因,可批量进行。对于新生婴儿,也可以通过检测查出其对哪几种致聋药物过敏,避免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0-06-25

  • 体细胞“变身”多能干细胞诱导机制被揭示

           近4年来国际干细胞研究热点之一——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体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的启动机制,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完善与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人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   该杂志同时发表了哈佛大学侯克林格博士的评论,认为这项工作揭示了间充质—表皮细胞转换过程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显示了细胞重编程、发育的过程和癌变过程惊人相似。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6-25

  • 北大,清华Nature子刊发表抗癌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抑制因子FoxO1是诱导细胞自噬的关键蛋白,其抗癌作用与其诱导自噬功能密切相关,这揭示了抑癌因子抗肿瘤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朱卫国教授,朱教授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所,印第安纳大学,以及日本九州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回国加入北京大学,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该实验室赵颖博士。FoxO1是FOXO家族的重要一员,该蛋白主要调节细胞衰老,细胞周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4

  • ****课题组4年研究解析植物细胞生长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棉花等线性伸长细胞生长发育机制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 CELL. PROTEOMICS杂志上(Pang et al., MCP, 2010)。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玉贤教授,其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朱玉贤教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棉纤维细胞伸长机制,他们在2006年发现了乙烯在棉花纤维细胞伸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Sh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4

  •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人造皮肤”进入临床试验

           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人造皮肤”——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日前通过国家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的产品质量检测,开始在国内7家医院、研究所进入临床试验。6月17日,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表明,所有临床试验患者经治疗均取得显著疗效。         据介绍,这种“人造皮肤”由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主任伍津津教授率队研究,采用了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体外重建起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皮肤类似物。“人造皮肤”同时具备防止水分与液体从创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10-06-24

  • 版纳植物园植物空间遗传结构影响因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居群空间遗传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发展过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通过种子和花粉散布的基因流、各种自然选择压力以及现有植株的分布格局等。由于因素众多、过程复杂,各个因素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博士研究生周会平和导师陈进研究员以一种雌雄异株的歪叶榕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种子散布者、种子流和花粉流以及幼苗到成年植株经历的自然选择作用等多个因素对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近日在生态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Ecology在线发表。遇到样品处理难题?也许MP Bio能帮助您获得更多有用的DNA,RNA和蛋白,询问相关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10-06-24

  • 上海交大教授《Nature》解析肠道菌群与慢性病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赵立平教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NEWS and VIEWS栏目文章,针对《Nature》和《Science》杂志最近发表的有关人体元基因组的论文,赵教授评价了这些论文在理解肠道菌群与慢性病的关系的意义。文章指出,下一阶段人体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关注营养如何改变菌群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赵立平教授现任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等,他曾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对广泛使用的PCR-DGGE技术做了重要改进,成为国际上使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3

  • 复旦大学引进人才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头部神经管畸形(NTD)出生缺陷人群中首次鉴别出Vangl2基因突变,这为进一步全面、完整研究Vangl2基因对NTD产生的遗传效应,系统研究人类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红艳教授,她早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之后曾在美国Monell 研究所从事医学遗传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2006年底归国作为复旦大学引进人才,现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任分子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3

  • 创新参选:GC含量高的片段或者超长片段的克隆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7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或等值的礼品。这一次,宝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赵玉莲与我们分享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片段的克隆。参选项目:GC含量高的片段或者超长片段的克隆背景:一般的连接反应是指利用经过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线形载体与目的基因两端暴露出的平末端或相同的粘性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3

  • 王以政研究组发现重要通路在癌症中的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信号转导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发现瞬时受体电势通道TRPC6在胶质瘤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作用,这阐述了一类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作为治疗胶质瘤的靶分子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王以政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主要从事研究谷氨酰胺的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的机制等,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这项研究由其研究组丁夏、贺焯皓和周克纯等研究生共同完成。胶质细胞瘤(简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3

  •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完成三个先导项目

    公众可免费获取和浏览第一阶段产生的全部数据  6月21日,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桑格研究所和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并主导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对外宣布:该计划第一阶段的3个先导项目已圆满完成,全部数据已存储于该计划所设立的公共数据库,公众可免费获取和浏览第一阶段产生的全部数据。 该数据库最终将包含来自全球27个族群的2500个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目前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50TB(5万GB),包含8万亿个DNA碱基对。这一数据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公共资源,为各种疾病的关联分析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为解释人类重大疾病发病机理、开展个性化预测、预防和治疗打下基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6-23

  • 周琪发JBC封面文章 提出干细胞多能性判断标准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动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可以用来判断小鼠干细胞多能性水平的关键基因决定簇,对于干细胞多能性水平决定机理的研究和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的封面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前者长期从事克隆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多项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Development、Stem- cells、Developmental Biology、Biology of Reprodu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2

  • 广药全球首发白云山丹参基因组

     以资源加科技推进“双轮驱动” 只需低浓度siRNA,也能高效沉默基因,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新快报讯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连番上扬,中药资源日渐减少成中药产业化发展短板。为解决中药产业所面临的“断粮”困境,昨日广药集团(广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北京签订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发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拉开广药集团全面布局中药资源战略研究大幕的同时,双方还举行了丹参基因组框架图(Standard  draft)的成果发布会。    “这是世界上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分析说,利用从丹参基因组中获

    来源:新快报

    时间:2010-06-22

  • Cell重点推荐中国专家iPS里程碑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始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研究突破性里程碑,也为继续改进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文章的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后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以****的身份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2008年被认命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这项成果的发表已经被Cell杂志社列为重要成果之一,准备在podcast专栏进行重点介绍,为此特意采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1

  • 汕头大学等《Science》文章提醒H1N1变异危险性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加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从2009年开始的大流行性的H1N1流感病毒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在猪的体内进行了基因的重组,这提醒大众要在新病毒产生并感染到人身上前加紧检测猪畜疾病。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以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管轶教授,其在SARS爆发期间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曾获《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香港一家屠宰场中的猪只进行监控,发现流感病毒感染给猪后,会与其它病毒发生基因交换,包括H5N1或者H9N2禽流感病毒。 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感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1

  • 学科带头人最新文章解析经典信号通路

    生物通报道:经典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的主要信号传导机制之一,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窖蛋白-1a和-1β均可以调控斑马鱼的背腹轴发育,证实它们通过阻止b-catenin向细胞核的转移抑制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为深入认识胚胎发育和相关成体疾病的分子机理和针对窖蛋白-1设计小分子药物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崔宗斌研究员,其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鱼类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美国和国际专利1项。2006年1月入选中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21

  • 清华大学生科院最新《Plant 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科学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植物激素ABA信号转导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发现描述了一个从信号原初识别到下游基因表达的新的ABA信号通路。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他是2008年调入清华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面上项目7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973计划”课题1项。近10年来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4篇,SCI刊物他引300多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18

  • ****研究组连发PNAS、J.Neurosci.论文

    生物通报道:2005年回国入选****的于翔博士现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外信号(神经活动、Wnt 信号、类固醇激素等)调节树突形态和突触功能的机制。近期这一研究组接连发表了《PNAS》和《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文章。第一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何姗和博士后马骏在于翔研究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这篇题为“Early enriched environment promotes neonatal GABAergic neurotransmission and accelerates synapse maturation”的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6-18


页次:1586/2079  共41568篇文章  
分页:[<<][1581][1582][1583][1584][1585][1586][1587][1588][1589][159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