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还是分化?成人干细胞的可塑性遭质疑
[生物通讯]人类胚胎研究的反对者们曾拿起强有力的武器来反对胚胎干细胞研究:成人的干细胞可能与胚胎干细胞一样有前途。事实上,几篇文章已经显示,成熟组织中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合适的环境下,也能转变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现在,两篇文章对这一理论发出了质疑,文章认为一些成人干细胞的可塑性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
-
科学家破解线粒体与痴呆症间相互关系
阿尔兹罕默氏病几乎总是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但是对于唐氏综合症患者而言,40岁以前就很有可能受到这种病的侵袭。现在,根据一个研究组的报告,脑细胞中产生能量的线粒体的崩溃能导致唐氏综合症病人提前发作阿尔兹罕默氏病,还能激发老年人的阿尔兹罕默氏病发作。科学家们推测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更易遭受阿尔兹罕默氏病的侵袭,是因为他们第21条染色体的独特复制方式产生了更多的位于这条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其中一种基因编码的蛋白是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它在一系列酶的修饰作用下转变为β-淀粉样蛋白42,这恰恰就是阿尔兹罕默氏病中老年斑的主要组分。但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联接方式。比如,唐氏综合症的病
-
美发现解决免疫排斥新途径
决定器官移植手术成败十分关键的一关就是对付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免疫排异反应,如果免疫排斥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整个手术就将会功亏一篑。美国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条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妮柯尔·福卡博士解释说,我们的做法是在不损害免疫系统的基础上,诱发它对外来器官的容忍性。 通常在器官移植中为了避免病人的免疫系统对外来器官的严重排斥,医生会利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来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统活动。但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被抑制,会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其副作用是使人容易受到细菌、病毒
-
中美科学家发现亚洲曾是哺乳动物的“伊甸园”
中美两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亚洲曾是一些早期哺乳动物的“伊甸园”。马、山羊、绵羊、鹿以及犀牛和河马等一些现代哺乳动物最早起源于亚洲,然后再迁徙至北美或者欧洲。 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青等与美国科学家联合撰写的论文。 科学界有理论认为,在距今约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交替时期,地球气候经历了一个短暂而突然的“全球变暖”过程。这一时期气候的剧变对地球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动物绝灭了,同时有一些动物新生出来
-
黑猩猩不是艾滋病祸首?吸血蝇可能是真凶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4日报道说,科学家认为吸血的苍蝇可能被归咎向人类传播艾滋病毒。 许多艾滋病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某个时候,艾滋病毒从黑猩猩跳到人类身上。他们认为,当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的猿猴版本)进入在西非或者中非猎兽者的伤口时,人类便首次感染该病毒。 不过,据《新科学家》周刊的一则文章指出,德国的科学家认为,厩螫蝇可能要对艾滋病毒入侵人类负责。 &
-
不必对人造子宫大惊小怪
人造子宫研究最近热了起来,一股新的技术恐惧随之弥漫。一些媒体报道说,美国华人科学家刘洪清教授在人造子宫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有可能让“男人也可传宗接代”,更会促使“女人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不仅传媒如此,科学界围绕人造子宫的伦理争论也更加激烈。2月22日至23日,一个有关人造子宫问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举行,发言者包括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生物技术世纪》一书作者里夫金等著名学者。这个会议,以“自然母亲的终结?”这样一个问句为题,从中人们不难体会到一种疑虑的情绪。人造子宫研究真有那么可怕吗?美国康奈尔大学妇产科教授刘洪清女士,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过分
-
基因疗法治疗癌症尚需时日
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许多人对早日攻克癌症充满希望,但德国科学家在10日于柏林开幕的第25届德国癌症大会上强调,基因疗法治疗癌症尚需时日。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定期进行检查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据德新社报道,大会主席赫夫肯在会议上指出,基因疗法的研究成果尚未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尽管陆续有些微小进展,但整体而言,借助人工方法改变遗传物质从而攻克癌症的想法还不能成为现实。但赫夫肯同时表示,目前在用药物手段控制肿瘤方面已有较大进步,针对某些个别病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中美科学家联合培育出食汞效果明显的转基因烟草
新华网上海3月13日电(记者吴宇)中美科学家经过3年合作努力,培育出世界上首次具有明显食汞效果的转基因烟草,这在人类治理汞污染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开展这项合作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科学家。英国权威的《植物生物学时评》杂志最近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评介,认为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这一成果展示了转基因植物在土壤汞污染物解毒方面的潜在价值。 据课题组中方负责人何玉科研究员介绍,植物修复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它是利用植物已污染的生态环境。用转基因烟草“吃”汞
-
绿茶物质可助低温保存干细胞
东京3月11日电(记者吴仲国)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玄丞副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从绿茶中抽取的物质,在低温条件下,成功地保存了干细胞。 干细胞分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利用干细胞可培育出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它是开展再生医疗必不可少的物质。然而,干细胞不能像受精卵那样可以冷冻保存。因此,在利用干细胞进行再生医疗时,就必须用能够处理人体细胞的专门设备,把干细胞送到实施再生治疗的医院。目前干细胞只能保存1天的时间。 玄丞科研小组发现绿
-
人的脾气好坏由遗传基因决定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据海外媒体日前报道,美国著名神经科医生查尔德认为,遗传基因决定一个人的脾气好坏。他说,有人经常情绪不佳,因为他们脑部的某一部分反应过分。那一部分的脑部越是敏感,人越容易受刺激,感到焦虑或愤怒。查尔德对89人进行一项研究,采用“阳电放射X光照相术”扫描研究对象的脑部,然后再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常情绪不好的人脑部主宰情绪的部分特别敏感。如这一部分脑部受损那么人会经常丧失感觉焦虑或压力的能力,而焦虑与压力与坏脾气是直接有关的。 摘自:新华网
-
导致自体免疫疾病的细菌蛋白
[生物通讯]由于许多微生物整个基因组都已测序完毕,现在单纯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序列数据,就能够哪些物种含有我们感兴趣的多肽序列。 Blank 和他的同事早先曾发现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决定簇,它与自体免疫失调--抗磷脂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病人的抗体有关。由于与该短序列极为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普遍存在于多种人类病原体内,因而研究人员试图检验该抗原决定簇的细菌蛋白和宿主内源蛋白分子的相似性能否解释APS病人自我耐受力的丧失。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 &nbs
-
小肿瘤诱导的血管形成
[生物通讯]立体的肿瘤细胞体积超过临界值内部就会出现缺氧。普遍认为这种条件下发生的血管形成因子VEGF含量增加是肿瘤血管形成,继续增殖的原因。但现在,Vajkoczy和他的同事指出,一些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能够以组成型表达方式表达低水平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而且肿瘤细胞似乎在相当早的阶段就需要VEGF进行信号传导。 在这篇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中,作者利用活组织显微切片术显示,神经胶质瘤细胞与宿主的脉管系统相互作用,在肿瘤块恰要到达这个临界体积前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新进展:为“铜”平反
[生物通讯]经过近10年潜心研究致命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中,一种酶是如何“搞破坏”的,Johns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们报道,他们发现此前普遍认为的“祸首”--铜,其实是无辜的。 在由于体内一种叫做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1)的酶功能紊乱而罹患类似ALS的瘫痪的小鼠中,研究人员发现除去小鼠体内的铜对疾病的行进没有影响--尽管铜通常情况下是SOD1活动所必需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期《自然神经科学》的网络版上。 “自1993年发现该酶
-
破译登革热病毒的三维结构
[生物通讯]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传播,每年导致5千万人患病,25,000人死亡。现在,研究人员借助计算机程序推断出登革热病毒的结构。这项工作识别出的结构也是一种新型病毒结构,将有助于促进登革热以及相关通过蚊子和虱子传播的疾病的药物和疫苗的开发。 登革热是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方病,但至今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疫苗。一些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会产生出血热,出血热会导致肝脏肥大、高烧、鼻、口和牙龈出血,有时甚至导致死亡。来自Purdue大学的病毒学家Richard Kuhn、结构生物学家Michael Rossm
-
揭示脑细胞的秘密
两名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在涉及鼠脑切片的实验中,揭示了脑细胞行为的一些令人难以解释的方面,增强了我们对脑细胞是如何工作的理解。这是个在神经系统科学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后仍然未能解开的秘团。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科学》上。研究人员确认:脑细胞中的电讯号在细胞中传递的距离越远就越微弱。他们还发现:长距离传递的讯号在神经细胞的最后输出中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使我们距离揭开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之秘更近了一步。这一研究尚未直接应用于临床,但它最终会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摘自[科技之光]
-
我生命科学获重大进展 干细胞成功再造器官组织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原位干细胞在体外合成胃肠器官组织。这项生命科学新技术刚刚在美国申请了专利。今天,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徐荣祥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对外宣布他们研究多年的这一实验成果。这项实验是从小鼠体内取出胃壁和肠壁的组织细胞放在体外培养,利用特别组合的生命营养物质,使这些细胞持续分裂,克隆并持续增殖合成新的胃、肠组织。利用原位干细胞复制胃肠器官组织的新成果应用于临床,能让受到损伤的胃肠粘膜及时得到修复,也能使胃肠疾病患者免去手术的痛苦。徐教授的科研小组正在与有关医学专家合作,不久将推出这方面的新药。据了解,干细胞研究是国际上与基因工程并列的生命科学两大热点之一。基因工程成果直接应用
-
遗传工程激素可帮助战胜糖尿病
HealthScoutNews记者Ed EdelsonHealthScoutNews 3月8日星期五消息:遗传工程合成的天然激素很有希望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这种疾病是由于人体到了中年以后胰岛素合成障碍造成的。根据《柳叶刀》( Lancet )杂志一篇最新报道,在丹麦的一项试验中,这种称为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激素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能帮助病人减轻体重。丹麦哥本哈根Panum研究所医学生理学教授,文章的作者Jens Juul Holst博士说,最重要的是,GLP-1能促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生长。它可能将帮助糖尿病人减少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Holst博士说,“它对我们观察的每个糖
-
黑猩猩腺病毒:另一种疫苗研制策略
[生物通讯]根据一项最新在小鼠上进行的研究,一种黑猩猩病毒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用的疫苗研制新策略。该研究围绕着突然出现于由与这种黑猩猩病毒类似的人类腺病毒制成实验疫苗中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已受到天然腺病毒侵染,那么这些疫苗就没有作用了。黑猩猩病毒能够用于制造抵抗各种病原体的疫苗,包括肝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以及HIV等。 腺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常见病毒,免疫系统对腺病毒产生强烈应答,事实上,对腺病毒的应答比常用的疫苗病毒都要强烈。因此,研究人员往往把腺病毒改造成无害的有潜在用途的疫苗。当某种有害病毒如狂犬病和麻疹等的基
-
基因有助于抑制结肠癌的发展
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人体中结肠癌发展的机制。来自纽约Albert Einstein癌症研究中心的Anna Velcich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种小鼠体内有一个特殊的基因缺失,因此其小肠容易患良性肿瘤,而这些良性肿瘤中有很大一部分发展成为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这种Muc2基因能够指导产生一组被称为"粘液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肠道表面能够起到润滑和保护肠道粘膜的作用。Velcich告诉路透社记者说:"如果这种蛋白质缺乏,当食物和饮料经过肠道时,肠道上皮就直接接触其中的有害物质。" 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Muc2基因缺失的小鼠中,有16%的小鼠在
-
精子为什么能摇尾? 科学家发现其中奥秘
科学家发现,如果精子缺少一种蛋白质,就不能突破卵子的外层。据此可以研制用于避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药物。大多数精子游起来就像海豚一样敏捷迅速,但有的游起来却像海龟一样慢。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戴维-克拉彭领导的科研小组认为,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克拉彭和他的同事发现在老鼠体内存在一种基因,根据它制造出来的蛋白质能够精子运动。没有这种蛋白,精子运动的速度会降低大约1/3。这个发现开辟了治疗男性不育症和生产男用避孕药的新途径。研究人员培育了缺少这种基因的老鼠,发现他们虽然身体健康,但完全不育。这项研究表明,这种蛋白质就是钙离子进入老鼠精子细尾巴的通道,最终使尾巴鞭子一样运动。没有这种蛋白质,运动缓慢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