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家最新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自然博物馆,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成年达尔文翼龙(Darwinopterus)的化石以及一枚与其在一起的蛋,并对这种恐龙进行了雌雄两性比较,从而为判别这些已灭绝动物的性别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上周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季强研究员以及莱斯特大学David M UNWIN,其他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吕君昌、刘玉清,浙江自然博物馆博士金幸生等。季强课题组曾在河北丰宁晚中生代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研究人员将其正式命名为华美金凤鸟,这一新发现标志着我国鸟类起源研究再次获得了重大进展并处于国际领
-
获973经费支持 ****发本领域权威刊物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反向遗传学策略,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取得了病毒通过泛素化调控寄主重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这为植物抗病毒提供了新理论和新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学领域权威刊物《Plant Cell》杂志上,并被推荐导读。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谢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受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学院任植物细胞研究室以及分子与细胞研究室执行主席。2002年起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一作者是谢旗实验室的博士生
-
青年研究员PLoS Genetics解析mRNA出核运输新因子
生物通报道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跃林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发表题为《MOS11: mRNA出核运输中的一个新元件》(MOS11: A New Component in the mRNA Export Pathway)的论文。该研究筛选到了拟南芥的先天免疫突变体snc1修饰子mos11,并揭示了mos11在mRNA出核运输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深入了解mRNA出核运输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推动科研人员开发出mRNA出核异常所致疾病的新治疗策略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发新型诱变工具
生物通报道 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杜立林实验室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核酸研究》(Nucleic Aci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A piggyBac transposon-based mutagenesis system for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课题组构建的可用于裂殖酵母的高效插入诱变工具。 BIOplastics提供荧光定量PCR耗材免费试用装,请点击索取
-
北大肖瑞平课题组心肌保护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一种名为MG53的新蛋白对心脏损伤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是近年我国心血管领域创新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两篇相关论文于近期分别发表于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期刊《Circulation》和《Circulation Research》,《Circulation》撰文对该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她的研究生张岩博士也因为此项研究获国际心脏研究会“Richard J. Bing 青年科学家奖决赛奖”。 肖瑞平教授2010年4月全职回国后于近期入选第五批“****”。肖瑞
-
四川大学973首席科学家Cell子刊发表论文
生物通报道 日前四川大学、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的Cell子刊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Rheb1在mTORC1信号、胚胎存活和出生后脑发育尤其是髓鞘发育形成中的作用。 Fermentas全线产品活动期间6折特价优惠,免费提供样品,快快点击获取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实验室的肖波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3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
-
复旦大学癌症研究登影响因子25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恶性程度最高的患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是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诱发,从而成功破解人体代谢废物2HG致癌之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旗下的肿瘤研究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杂志(影响因子为:25.288),并被作为封面文章推荐给读者。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团队著名专家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3位教授,其它研究人员包括复旦大学病理系刘颖老师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生
-
上海交大PNAS发表心血管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血管细胞分化与迁移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本年1月18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Fermentas全线产品活动期间6折特价优惠,免费提供样品,快快点击获取 这一研究项目是由上海交大的姜宗来教授主持的,项目组的齐颖新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姜宗来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九十年代初留学美国,师从“现代生物
-
发表Nature论文数最多的大陆高校(2010)
生物通报道:Natureasia公布了过去12个月当中,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亚太地区分布情况,从研究机构,国家和杂志各方面进行了排列。文章的数量能反映这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的文章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已经各研究机构2009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也没有囊括进排列中。所有的文章排列分别考虑了Articles&Letters和Reviews。在这些排名中,过去十二个月发表Nature文章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亚太地
-
《nature》杂志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之中科院篇(下)
生物通报道 世界知名杂志Nature的官方网站每周均会定期公布全球科研机构的排名,排名的先后主要是基于过去12个月中这些机构在Nature及子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进行评定的。其中同样包括了过去一年中国重要科研机构在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排名情况。生物通编辑将逐一为你展示中国科研机构在过去的12个月里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重要生命科学研究成果。Fermentas全线产品活动期间6折特价优惠,免费提供样品,快快点击获取 中国科学院是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过去12个月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共在Nature及子刊上发表生命科学
-
中国医学专家破解世界难题 首发现肝癌转移源头
中国医学专家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发现肝癌转移基因存在于原发瘤,并找到预测肝癌转移新手段。该项研究成果解决了困扰国际医学界多年的难题 ,将为肝癌转移防治提供预测指标和防治靶点。 上海中山医院肝研所专家钦伦秀等领衔的课题《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14日荣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据介绍,癌转移是癌症病人主要死因。专家告诉记者,转移复发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命科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攻克肝癌的关键。过去,医学界一直认为癌转移是癌症的晚期现象,忽视了从源头上早期进
-
沈阳农业大学柞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新进展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刘彦群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柞蚕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共克隆了7个柞蚕功能基因,发表了6篇SCI论文。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表明沈阳农业大学在昆虫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已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处于同一水平,并且在柞蚕功能基因组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2009年,研究组成功构建了国内第一个柞蚕全长cDNA文库,并借助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技术完成了3个功能基因的克隆。2010年,在研究团队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又完成了7个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包括烯醇化酶I和烯醇化酶II基因(Acta Bioch
-
中南大学《nature medicine》解析镰状细胞病
生物通报道 近期由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中南大学生殖与遗传研究所、湘雅第一和第三附属医院以及美国科罗拉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了导致镰状细胞病患者病理改变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将有可能推动科学家们开发出镰状细胞病的新治疗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19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默克年底大促销+大派送,iPhone/iPad/iPod统统拿来!,请点击咨询 文章通讯作者是来自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夏阳教授,她同时还
-
跟随诺奖的脚步:中国学者新文章解析端粒
生物通报道:端粒,2009年因诺奖而更为出名的细胞器,是与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性有关的位于某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结构。它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遗传因素及环境中的紧张性刺激因子可缩短端粒的长度,因此端粒长度成为一种生物学老化的新型标记。近期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端粒酶调控亚基Est11通过促进端粒G4链高级结构的形成而参与端粒末端保护,抑制端粒DNA发生同源重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化与细胞所周金秋研究员,其早
-
《nature》杂志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之中科院篇(上)
生物通报道 世界知名杂志Nature的官方网站每周均会定期公布全球科研机构的排名,排名的先后主要是基于过去12个月中这些机构在Nature及子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进行评定的。其中同样包括了过去一年中国重要科研机构在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排名情况。生物通编辑将逐一为你展示中国科研机构在过去的12个月里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重要生命科学研究成果。默克年底大促销+大派送,iPhone/iPad/iPod统统拿来!,请点击咨询 中国科学院是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过去12个月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共在Nature及子刊上发表生命
-
两大研究机构联手解析关键病毒变异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感染、遗传和进化》杂志(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这项研究由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研究组与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研究组合作,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进行系统的结合。文章第一作者是瑞金医院与巴斯德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项晓刚。Infect Genet Evol.杂志审稿人对此工作给与高度评价,认为这类长期治疗随访的关于HCV病毒变异和进化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并且非常难得,具有原创性和重要价值。HCV感
-
浙大Nature子刊阐明RNA剪接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的最新消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1月9日的《《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应用RNA物理竞争原理,数学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破解了RNA互斥剪接的调控机制,并阐明了最复杂的Dscam等基因的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该机制可能普遍适用于不同生物和基因。 MPbio7×清洁液工厂和实验室环境理想的清洁液,现可免费索取试用装 这篇文章的通讯
-
****中国顶级期刊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证实ER相关的蛋白降解机制(ER Assoc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ERAD)在植物抗盐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找到了参与植物ERAD的一个重要组份。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中国顶级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MPbio7×清洁液工厂和实验室环境理想的清洁液,现可免费索取试用装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谢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
-
南京农大最新成果登本领域权威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稻瘟病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了多个受关键转录因子调控的参与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其致病过程的新基因,这对于进一步解析稻瘟病菌产孢和致病信号网络调控分子机制以及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型药剂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病原菌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8.978,5年影响因子9.705)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农业大学张正光教授,张正光教授最近刚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博士生郭敏。水稻稻瘟病我国水稻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做艰深但好玩的科学
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 彭练矛带领团队完成的项目获得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虽然项目听起来非常艰涩,叫做“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但其实“好玩”得很。 有人比喻,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一个1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样。 “在纳米尺度,许多事情和平时的感觉会非常不同,某些时候甚至会是相反的。”项目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举例说,我们都知道玻璃很脆,不能弯曲,但纳米尺度的玻璃就可以弯来弯去,表现出很好的韧性。还比如铅笔芯不是很好的导体,但是从铅笔芯中分离出的由单层碳原子六角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