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高福院士、严景华研究员发布MERS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安徽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靶向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的人源中和抗体。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22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高福(George F Gao)院士及严景华(Jinghua Yan)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报道,从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7日已有1 368例经实验室证实的人类MERS-CoV感染病例,至少490人死亡,病死率达35.8%。MERS-CoV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及呼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4

  • 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脊柱侧凸联合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在中国女孩中鉴别出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新易感位点。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南京大学医学院的邱勇(Yong Qiu)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振耀(Jack Chun-Yiu Ch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邱勇教授擅长脊柱畸形,颈椎病,椎间盘病,肿瘤,脊椎脊髓创伤及炎症诊断与治疗,尤其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4

  • 复旦大学马红PNAS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日,知名期刊《PNAS》刊登了复旦大学和北卡罗拉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关于DNA合成和减数分裂重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为“Formation of interference-sensitive meiotic cross-overs requires sufficient DNA leading-strand elongation”,探讨了引导链DNA伸长在减数分裂重组中所起的作用,发现了DNA合成在减数分裂重组通路分化中发挥的一个新作用。该论文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研究员王应祥和马红教授。王应祥2007年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复旦大学进行过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Nature关注:清华、北大学者的学术之争(上)

    生物通报道  因一个潜在的突破性发现:鉴别出了使得生物体能够感知磁场的蛋白,中国两所最著名的大学之间起了冲突。9月14日,清华大学神经科学家张生家(Zhang Sheng-jia)和同事们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论文称,通过借助一种特殊的磁感应蛋白,利用磁场远程操控了线虫的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然而,北京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谢灿(Xie Can)则说,张生家的论文利用了他的实验室生成的一个研究发现(当前谢灿研究组的论文尚在审稿中),并违反了两者达成的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管理者都站在谢灿那一边,共同要求《科学通报》撤回张生家的论文,清华大学还启动了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透过基金看热点:中国学者肿瘤免疫学研究

    生物通报道: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1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30项,合计37207项 。随着2010年美国FDA批准DC细胞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及201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学花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清华大学Nature发布离子通道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确定了哺乳动物机械敏感性Piezo1通道的结构。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2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的杨茂君(Maojun Yang)教授、肖百龙(Bailong Xiao)研究员及高宁(Ning Gao)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通过一个叫做机械力传导的过程,在将机械刺激转化为各种生物活动,如触觉、听觉和血压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期鉴别出的Piezo蛋白是后生动物中人们长期寻求的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的一个成孔亚基。研究证实果蝇的Piezo基因与机械伤害感受有关。在脊椎动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中科院秦峰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玉米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很多国家被广泛种植。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较高。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旱胁迫会严重影响玉米幼苗生长、抽穗等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在玉米的生长初期,水分亏缺会极大影响到玉米的生物量和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最终抑制生殖器官发生并造成产量下降。了解玉米抗旱性的天然变异,揭示其中的遗传学基础,可以帮助人们在栽培品种中进一步改良玉米的抗旱性状。为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延伸阅读:中国科学家PNAS发布辣椒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微小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插入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免疫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大学和美国La Jolla过敏与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T细胞受体(TCR)诱导的PKC-θ激酶SUMO化修饰控制了T细胞突触形成及T细胞激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迎秋(Yingqiu L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T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的研究;利用比较免疫学方法探讨TCR信号通路的演化规律;一种新的p38结合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PKC-θ是新型蛋白激酶C(nPKCs)亚家族中极为重要的一员。PKC-θ最初是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戴尅戎研究组Stem Cells揭示干细胞新机制

     8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Stem Cell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戴尅戎研究组研究员张晓玲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In Vivo Identification and Induc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Stem Cells by Inhibiting NF-κB Signaling in Osteoarthritis。此研究首次体内验证并揭示了软骨干细胞(Articular Cartilage Stem Cells, ACSCs)参与骨关节炎早期软骨自我修复的分子机理,这对于进一步了解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以及促进软骨再生相关药物的研发有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9-23

  • Nature关注:清华、北大学者的学术之争(下)

    生物通报道  因一个潜在的突破性发现:鉴别出了使得生物体能够感知磁场的蛋白,中国两所最著名的大学之间起了冲突。上接:Nature关注:清华、北大学者的学术之争(上) 磁性“魔法”张生家研究论文的内容引发了争论和质疑。这篇论文是在9月9日提交给《科学通报》,3天后即9月11日即被接收。在这项研究工作中,张生家利用了谢灿发现的同一蛋白,但却将它称作为MAR而非MagR。张生家报告称在实验中利用磁场来操控工程细胞表达了这一蛋白。例如,通过操控线虫让MAR只在肌肉中活化,他利用磁力引起了线虫的肌肉收缩。通过操控线虫让MAR只在某些与触觉敏感性相关的神经元中活化,他报告称磁场使得线虫撤退了,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3

  • 上海生科院周兆才连发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炎症及肿瘤的信号转导机制。近期,其带领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连发两项重要研究成果。这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周兆才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1999年至200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9年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和宾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中国科学院“****”引进回国,任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组长,上海科技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2

  •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染与感染研究项目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1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30项,合计37207项 。近年来由于传染病疫情的频发,感染免疫研究备受瞩目。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一方面,机体细胞迅速通过免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2

  • 中外学者聚焦中国的转基因困境

    生物通报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在食品、饲料、榨油等方面对大豆的需求大幅上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另一方面人们对转基因大豆谈虎色变,这使我国的大豆种植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困境。目前我国还没有开放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传统大豆种植面积在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又在不断进口廉价的转基因大豆,以满足国内迅速膨胀的需求。在这个转基因作物不断扩张的时代,中国问题实际上是全球转基因困局的一个缩影。日前,中国农科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SU)的研究人员首次分析了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现状。这项研究发表在九月十八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2

  • 军事医学科学院Cell子刊揭示DNA修复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去泛素化酶USP4与CtIP协同作用,调控了DNA双链断裂末端切除。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9月17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裴华东(Huadong Pei)研究员及张普民(Pumin Zh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DNA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对于细胞的复制分裂、蛋白合成、新陈代谢等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DNA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2

  • 中科院学者Cell Res:转基因食蟹猴加速传代

      9月15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研究论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该研究通过精巢移植实现了食蟹猴精巢提早成熟,并利用移植精巢组织内生成的精子成功获得了健康的食蟹猴后代。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最接近于人的模式动物,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地位。在神经科学领域,非人灵长类的动物模型对研究脑认知和脑疾病机理至关重要。随着基于分子剪刀的基因编辑方法的出现,及其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9-22

  • 湖师大、清华Science发表双链RNA病毒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采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揭示出了双链RNA(dsRNA)病毒内部聚合酶结构及基因组的非线轴结构。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9月1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刘红荣(Hongrong Liu)教授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程凌鹏(Lingpeng Cheng)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红荣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三维重构、电子显微学、生物成像、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 PNAS, J Virol, J Mol Bio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1

  • 华中科大****Lancet发表糖尿病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最近,来自哈佛大学T. H. Chan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与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和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更高。研究人员估计,11.7%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2.4%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全世界总共约2780万例),可能是由于吸烟引起的。他们还发现,在吸烟者戒烟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患病风险会有所降低。这项研究发表在2015年9月18日的《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延伸阅读:两篇权威期刊论文改变糖尿病研究。本文共同作者、营养学和流行病学教授胡丙长(Frank Hu)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1

  •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因治疗项目知多少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1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130项,合计37207项 。说到基因治疗,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种“高大上”的先进技术,但实际上基因治疗已经被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1

  • 遗传所973项目成果发表权威刊物文章

     种子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调控机制备受关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蛋白激酶,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关于MAPK信号通路参与种子大小调控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凡研究组、李云海研究组与中国水稻所合作鉴定了一个水稻矮杆小粒突变体(dwarf and small grain1, dsg1)。图位克隆结果表明DSG1编码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OsMAPK6,与拟南芥中类似,它处于OsMKK4的下游发挥作用。细胞生物学分析表明DSG1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而调节了细胞数目,进而影响了水稻种子大小及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9-21

  • 中科院李晓江Cell子刊发表疾病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多聚谷氨酰胺(polyQ)疾病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知青少年polyQ疾病是由大片段polyQ重复引起的,其症状不同于小片段polyQ重复引起的成年polyQ疾病。那么,不同长度的polyQ重复究竟是怎样引发疾病的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Emory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大片段polyQ重复导致肌肉退化的作用机制。这一成果发表在九月十七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李晓江研究员和Emory大学的李世华教授。17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17)是一种多聚谷氨酰胺病,在这种疾病中发生突变的致病基因负责编码TBP蛋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9-21


页次:1606/2466  共49304篇文章  
分页:[<<][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