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山东大学医学院Cell子刊癌症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山东大学医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CRL4B可以催化H2AK119的单泛素化,并与PRC2协同作用促进肿瘤发生。相关论文“CRL4B Catalyzes H2AK119 Monoubiquitination and Coordinates with PRC2 to Promote Tumorigenesis”发表在12月11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山东大学医学院的龚瑶琴( Yaoqin Gong)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的王艳(Yan Wang)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主要从事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工作。后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3

  • 南开大学973项目解析端粒特殊序列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围绕一种特殊的端粒序列:染色体末端TTAGGG重复序列(也称为中间端粒序列)展开了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3

  • 中国农大:鸡MDV诱导型淋巴瘤的miRNA分析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MD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诱导型T细胞淋巴瘤也是研究淋巴瘤的一个很好的生物模型。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在调控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课题组对鸡马立克氏病毒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与miRNA表达谱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30日的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2-12-13

  • 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日,由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Macrogen千年基因联合启动的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报告会于Macrogen千年基因圆满举办。本次会议总结了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国际上花生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花生基因组计划后期的研究方向,以便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花生遗传育种。参加本次会议的主要包括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总监李洪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梁炫强研究员、陈小平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所长禹山林研究员,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基因组中心负责人Rajeev Kumar Varshn

    来源:千年基因

    时间:2012-12-13

  • 预测抗癌药物活性方面获进展

    癌症是目前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超过720万人。而在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也超过了170万。因此,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是科学界和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但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筛选抗癌药物具有花费大、时间长的特点。以小分子为例,现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超过了1000万个,因此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从这1000万个化合物中筛选药物小分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准确的抗癌药物的计算生物学筛选系统对发掘新的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抗癌药物活性的计算生物学预测系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实验室黄京飞研究员的指导下,李功华博士开发了一个新的基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12-12-13

  • 上海理工研发遥控胶囊 可巡视肠胃任意位置

    由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定位“胶囊内窥镜”,明年1月1日起将正式进入临床。病人只需吞下一粒小小的“胶囊”,医生在体外无线遥控“胶囊”巡视消化道的任意位置,全无任何痛苦,肠胃内的病灶就被看得一清二楚。 个头小巧 吞下无痛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胃部不适者,因惧怕胃镜检查延误了病情。三年前,上海科学家开始研制带有定位功能的胶囊胃镜,希望减轻胃镜诊疗痛苦,同时减少普通胶囊胃镜的误诊率。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庄松林告诉记者,最终这粒神奇的“胶囊”不辱使命:它直径8毫米、长度12毫米,外观和普通胶囊并无两样。在前端,有个透明的球状体,里面装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2-12-13

  • 武大舒红兵院士JBC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12月10日,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杂志》(JBC)在线发表了免疫学新成果,证实双特异性磷酸酶14(DUSP14)通过使蛋白激酶TAK1去磷酸化负向调控了TNF和IL-1诱导的NF-κB激活。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教授。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年轻的院士。炎症反应是机体用以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一种常见的病理历程。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会诱发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2

  • 李恩博士PNAS癌症治疗新靶点

    生物通报道  日来自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淋巴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Ezh2,利用小分子抑制剂选择性抑制Ezh2证实可阻断肿瘤细胞增殖。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李恩(En Li)博士。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并成为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和癌症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员,随后加入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担任副总裁兼全球疾病模型中心负责人及表观遗传学项目负责人。现为诺华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2

  • 我科学家发现抑制太空“骨丢失”的关键

     如果长时间进行空间飞行,由失重导致的成骨能力下降和“骨丢失”将是影响航天员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近日,中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和阐释了一个导致成骨能力降低的小核酸的功能,并且在实验中针对该小核酸开发出相关治疗药物,成功防止了失重和增龄导致的成骨能力下降以及“骨丢失”。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2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  这项成果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贤研究团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张戈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贺福初院士、李栋研究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骨科研究所彭江研究团队以及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2-12-12

  • 中国学者葡萄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葡萄是世界上第二大果树作物,鲜果及用其加工品葡萄酒一直广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社会对葡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如何高效快速地培育优良葡萄品种是目前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相结合,对植物基因组结构和特点深入解析,将获得的信息应用于分子辅助或基因工程育种,成为植物品种选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展葡萄基因组学研究,将极大地促进葡萄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作物学科组深入开展了葡萄基因组学研究,并取得一系列进展。该课题组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了葡萄种间杂交F1群体,利用RAD-seq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一张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含有完整的序列信息SNP分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12-12

  • Nature报道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人体每天排出的一些废物有可能成为强大的脑细胞来源用于研究疾病,甚至有一天还可能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将人体尿液排出的细胞诱导生成有价值的神经元。研究论文在线发布于本周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Nature官网第一时间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新闻报道。这一技术没有涉及胚胎干细胞。众所周知,当移植到人体时胚胎干细胞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肿瘤形成风险。新技术利用的是尿液中的普通细胞,研究人员将它们转化成了神经祖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相比当前的方法,这些前体细胞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快地生成来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11

  • 导致航天员骨丢失的小核酸分子被发现

        长期空间飞行中,由于失重导致的骨丢失位列航天员健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首。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贤研究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301医院以及暨南大学的相关研究单位团结协作,在失重性骨丢失研究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发现和阐释了一个同时参与造成失重和增龄性成骨能力降低的小核酸的功能,并且在实验中针对该小核酸开发的治疗药物成功防止了模拟失重和增龄导致的成骨能力下降以及骨丢失。今天,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    空间骨丢失是制约人类进军深空的瓶颈因素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2-11

  • 中国发现特殊蛋白质调控机理 或助精神疾病治疗

    大脑发生严重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脑肿瘤等,都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某种蛋白质表达出现问题所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基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发生大脑疾病时,是哪一基因表达出了问题,对于研究此类疾病机理,“对症下药”,将起到关键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近日对外发布,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科研团队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调控机理,在大脑发育中原钙粘蛋白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阐明了原钙粘蛋白家族在大脑中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成果最近发表在综合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上。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教授介绍,这一研究成果对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组的编码调控机

    来源:网易探索

    时间:2012-12-11

  • 上海生科院:miR-29a通过靶定NASP抑制附睾上皮细胞的增殖

    在某些器官的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器官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然而目前对这个机制尚不明确。附睾是这类典型的器官,其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其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在成年阶段甚至停止细胞增殖。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永莲院士领衔的课题组以附睾为模型,对附睾的细胞增殖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 Biol Chem上。首先,研究人员利用芯片对新出生的大鼠(1天龄)和成年大鼠(90天龄)的附睾mi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分析(由联川生物提供micro RNA芯片服务),结果发现在大鼠的附睾发育过程中miR-29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随后,体外研究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2-12-10

  • 南医大:miRNA调控肺癌侧群细胞的分化与沉默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癌,系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肿瘤。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s(18-25 nt),其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生物复杂生命过程的调控。南京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束永前教授课题组对miRNA在肺癌侧群细胞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SP)是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2-12-10

  • 李连达院士:应加强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研究

    “循证医学为我们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了可靠依据,药物经济学为我们筛选出经济实用的药物提供了重要思路。如果能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到中药上,必将进一步推动临床上对中药的合理使用。” 日前,在由中国中药协会等部门主办的中国中医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学术研讨会暨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表示,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国家基本药物、医保、价格等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政策,还可以推动我国中药企业做强做大,进而走向世界。 据悉,药物经济学作为一种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指导合理用药的研究方法,是卫生事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决策工具之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12-10

  • 中科院著名学者最新Cell子刊点评文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徐星研究员近年来成果斐然,单论在Nature这一顶级杂志上发表重要生物进化方面的成果,他就发表过15篇(包括2012年最新成果),今年九月,Nature杂志还在人物特写栏目中以“China's dinosaur hunter: The ground breaker”为题,特别介绍了这位学者。徐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羽毛化石的研究,他曾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结束了几十年的争论,是这一领域的权威科学家之一。近期一研究组公布了有关始祖鸟和近鸟龙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揭示出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及其近亲(发现于中国的近鸟龙)以一种不同于现代鸟类的方式排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07

  • 中国学者Cell文章的进一步解析:脑研究的重要机遇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来自渥太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脑研究的重要机遇: 开展胶质细胞调控大脑高级功能的研究”的文章,以近期此研究组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文章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2-07

  • 四军医大:miR-21调控骨质疏松症发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s(18-25 nt),其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生物复杂生命过程的调控。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的课题组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中miRNA调控MSCs的骨生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在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2-12-07

  • 二军医大:miRNA-200家族调控结膜MALT淋巴瘤的发生

    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发生于眼眶软组织中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带淋巴瘤的一种。该类肿瘤除了胃肠道多发外,眼眶软组织也是它的好发部位,绝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经过较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近年来,研究表明异常microRNA的表达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第二军医大学魏锐利教授的课题组对miRNA在结膜MALT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上。首先,研究者利用microRNA芯片对四对结膜MALT淋巴瘤组织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2-12-07


页次:1642/2294  共45876篇文章  
分页:[<<][1641][1642][1643][1644][1645][1646][1647][1648][1649][165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