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七大科研进展公布 出院病人无传染性被认定
[AD340X300]昨天下午,全国非典科技攻关组召开发布会,公布了关于SARS科研的最新进展。据攻关组副组长、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介绍,科技攻关组成立以来,已在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病毒体外生存规律、出院病人是否排毒等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SARS病毒痰中可存活5天 非典病毒在人体外到底可以存活多久?针对各种说法,攻关组采用模拟标本,研究并确定了非典病毒体外环境生存与抵抗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体三种排泄物(痰、粪便、尿液)和血液中,非典病毒能长时间保持活力。在24℃条件下,在痰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在尿液中存活约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在室内条件下,在滤纸、棉布、木
-
美证实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可延长癌症患者生命
[AD340X300] 新华网华盛顿6月1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对结肠癌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首次证实,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可以起到部分消除肿瘤的作用,并能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分析人士指出,新结果对从事新型抗癌药物开发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杜克大学研究人员1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年会上介绍说,他们拿抗癌新药“阿瓦斯丁”(Avastin)对全美范围内的约800名结肠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阿瓦斯丁”与标准化疗相结合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化疗和安慰剂。结果发现,前一组患者平均能存活20.3个月,而对照组平均只能存活15.6个月。另外,接受“阿瓦斯丁”和化疗混合
-
杀死肺癌细胞的蛋白
[AD340X300]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淋巴腺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能够杀死肺癌细胞,这种蛋白有可能被用作治疗肺癌的药物。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在新一期《免疫学杂志》上说,他们将这种被称为SLC的蛋白注入患肺癌的实验鼠体内后,发现40%实验鼠的癌瘤被根除了,其他实验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研究人员接下来将进行人体实验。SLC是免疫系统的信号物质,是近年来发现的多种具有减缓或抑制肿瘤生长能力的蛋白之一。SLC被注入肿瘤中后,它们能够将免疫细胞吸引到肿瘤细胞周围,从而将癌细胞等异常细胞杀死。研究发现,在未注入SLC的情况下,免疫细胞攻击肺癌细胞的能力较差,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是肺癌细胞能够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
-
我国利用中药成功获取金属硫蛋白
[AD340X300]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低成本的中药添加饲料,通过动物机体转化,使珍稀蛋白质——金属硫蛋白(MT)在奶蛋中大量生成。这项名为“MT功能奶蛋新技术中试”的科技成果日前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鉴定组专家认为,此项目开发的含有金属硫蛋白的天然鲜奶产品和营养鸡蛋,各项检测均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鲜奶与鲜蛋的质量标准。经检索相关资料,这一成果过去未见报道,属国内外首创。 据介绍,金属硫蛋白是含于自然界动植物及真核微生物体内的一种极
-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遗传缺陷
[AD340X300][生物通讯]加拿大Alberta 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精神分裂症家族中的一个遗传缺陷,这个发现将有助于解释与精神分裂症发作相关的一个重要生化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了一名英国母亲和她的女儿,发现由于染色体重排,二人14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大型基因都有一个“断裂”。这个断裂基因是影响大脑发育和功能的一个基因家族中的一员。该基因家族与人的行为、记忆以及昼夜周期的调控有关。“这些对于大脑的发育和行为十分重要的基因的断裂,大大削弱了对应蛋白的功能,尤其是与DNA结合的能力。与DNA结合是蛋白质控制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Alberta 大学医学遗传学系的主任Diane Cox教授说。“我
-
日本研制出新型准确、便宜的致癌物检测硅片
[AD340X300]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简便、准确、便宜的致癌物检测硅片。 在自身的DNA被致癌物质损伤的情况下,大肠杆菌能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有特定的基因发挥作用。北海道大学谷博文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正是以这一特性作为突破口开发出致癌物检测硅片。 《日本工业新闻》5月30日报道说,研究人员将在大肠杆菌DNA自我修复时发挥作用的基因和荧光蛋白质的基因融合到一起,导入DNA分子的质粒,再把“改造”过的DNA植回大肠杆菌,
-
使胚胎干细胞“永葆青春”的基因(图)
[生物通讯]在特纳诺(Tir Na Nog)的神奇土地上,古代爱尔兰的男女英雄永葆青春。如果科学家找到窍门,有一天医生也能利用一个新发现的、以这个凯尔特传说命名的基因来治疗衰老相关疾病。这个基因名为Nanog,似乎在维持干细胞的未成熟状态、使其具有分化为机体各个细胞类型的能力上起着关键作用。胚胎干细胞衍生自早期胚胎,可以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许多研究人员希望能用这样的细胞替换在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疾病中丧失的细胞。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在如何诱导小鼠和人类胚胎干细胞走向成熟即分化为特殊组织类型的研究中已取得进展。但如何与如何控制干细胞保持未成熟状态的信号相结合来控制胚胎干细胞的发育,还是一个难题。在
-
基因拼图----解开牛类基因组之论
[AD340X300]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在不就的将来牛的基因组密码也将完全解开。德州A&M大学的James E. Womack博士在过去22年间不断的分析牛类的基因,使得他能够利用人类的基因组资讯来解开牛类基因组的密码。Womack博士表示:“我们以牛做为基因组研究的重要事件之一是我们有人类的基因组可以跟随。牛抑制是很难定序的,因为它们的养育速度很慢,而且无法产出大量的子代,不过为了人类定序所发展出来的技术大多也可以应用在牛类身上。”Womack博士表示我们现在要做的基因拼图并不是要找出所有的碱基,而是要找出这条基因路上的里程标示以及真正与疾病、抗性有关的功能性原件,例如借由比对人类
-
一个等位基因也不能少 肾脏衰竭原因新发现
[AD340X300]东方网6月2日消息:最新研究显示,实验鼠如果缺少其中一个CD2AP(与CD2有关的蛋白质)等位基因,就似乎明显地比一般老鼠更为容易患上肾脏疾病及相关的衰竭毛病。不但如此,这类突变似乎还会破坏这些实验鼠排出累积在肾脏的蛋白质的能力。这种清除蛋白质的过程在此之前闻所未闻。等位基因,或对偶基因,是在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占据特定位置的一对基因中的其中一个。这项研究已刊登在近期的《科学》杂志。它也是第一个提出蛋白质会正常进入肾脏、而当身体无法排除它们时有可能会引发肾脏病的研究报告。报告也确认了至少两名缺少一个CD2AP等位基因的肾脏病人,意味着这种突变可能是造成某些人患上肾脏病的罪魁祸
-
俄罗斯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能防止衰老的植物
[AD340X300]俄罗斯科研人员发现,莫斯科州一灌木的提取物能够明显的抑制人体组织的衰老过程。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在基础医学方面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主持这项基础医学研究工作的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泽菲罗夫教授。他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这种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类似于地球上的古双叶植物,比如银杏。用这种植物的提取物制成的药能够恢复人的记忆力,降低紧张情绪,很好地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这种药无任何副作用。但研究人员认为,要研制出这种药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首先要在动物体内进行实验,然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据悉,这种植物大量生长在俄罗斯中部,
-
克隆骡子新启示:科学家找到对付癌症的新线索
[AD340X300]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29日电 国科学家29日宣布培育出一头克隆骡子。这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克隆出马科动物,也是克隆杂种动物的首次成功尝试。科学家们说,该成果将有助于克隆其他自身繁殖有困难的濒危动物,对研究癌症等疾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30日正式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爱达荷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305次尝试克隆出的这头小公骡被取名为“爱达荷宝石”。它于5月4日降生,出生时体重49公斤,目前发育正常。除“爱达荷宝石”外,另外两头克隆骡有望在今后几个月中诞生。骡子体内包含63个染色体,是有62个染色体的公驴和有64个染色体的母马所生的种间杂种,通常情况下
-
SOD1基因突变诱发FALS的机理
[AD340X300][生物通讯]遗传形式的Lou Gehrig氏病,即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FALS)引起脊髓和大脑中的运动神经元退化,机体控制能力大幅度丧失,病人通常在2到5年内死亡。现在,一项新研究证明,FALS的分子起因与亨廷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其它神经疾病相似,这个发现为寻找FALS的有效疗法带来了新希望。FALS病人中,叫做过氧岐化酶(SOD1)基因发生突变,但这些突变是如何导致疾病的还是一个谜。正常情况下,SOD1蛋白与锌和铜原子结合,用这两种金属分解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有毒副产物
-
德研究出糖尿病新疗法
[AD340X300]新华网柏林5月29日电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不便。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吸入胰岛素疗法,有望给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于正在不莱梅举行的德国糖尿病研究年会上宣布了这项成果。研究中心的医学主任韦尔纳·施尔鲍姆介绍说,与传统的皮下注射法相比,“吸入式疗法可以使胰岛素通过肺循环系统更快地进入血管发挥效用”。 科学家介绍说,他们已经通过大量相关试验证明了新疗法的效果。而且,新疗法对患感冒的糖尿病人也同样有效,对儿童也适用。但科学家指出,对于吸烟的患者而言,新疗法容易产生低血糖的副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说,
-
使表皮更坚硬的抗旱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Purdue 大学的研究人员识别并复制出一个控制植物最外层保护膜产生的基因,由此可以创造出更耐旱的作物。科学家是在发现了一种快速萎蔫的突变拟南芥(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后,克隆出这个基因--WAX2的。这个基因与植物叫做表皮的保护性外层及其含有的蜡质的合成直接相关。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期的《植物细胞》杂志上。突变拟南芥与野生型也就是正常拟南芥植物的差异,在于植物保水的能力。这个差异显然是由于基因突变wax2产生了不同的表皮结构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改变WAX2基因的表达,或许我们可以产生更厚或更坚硬的表皮,使水分不容易渗透出去。”园林副教授Matt
-
马科动物首次被克隆,“克隆骡子”降生(图)
[生物通讯]继牛、羊、猫、兔、鼠和猪之后,骡子也加入到克隆动物的行列。5月5日,一头名为Idaho Gem的骡子在母驴子宫中经过346天的正常妊娠期后降生了,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30日期的《科学》杂志上。这头克隆骡子不仅是第一只克隆的马科动物员,而且也是第一只被克隆的不育动物,--由于骡子是毛驴和马杂交后的品种,一般不具备生育后代的能力。Idaho Gem是赛骡世界冠军Taz的兄弟。由美国爱达荷大学的Gordon Woods领导的科学家令Taz的双亲再次杂交,然后从45天的胎儿中提取出一个体细胞,将其DNA插入到除去了细胞核的马卵细胞中,随后将卵细胞放入母驴子宫内。[AD340
-
科学家发现血流与心血管病的联系
[AD340X300][生物通讯]艾默利大学和乔治亚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血流模式的机械变化与动脉硬化斑发育之间的遗传联系。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过身体锻炼提高血流量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艾默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Hanjoong Jo博士和他的同事通过一种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组合的方法证明了血流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育有何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能够阻塞和破裂血管,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项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的网络版上。生物工程学家们认为,血管系统中弯曲、分叉、不太直通的区域产生动脉硬化斑的可能性比直通的血流区域要大。Jo博士推测,内皮细胞对机械环境中的改变会产生应答。他用测试液设计了一
-
识别一个蛋白酶 美国药物专家投身非典新药研发
[AD340X300]新华网华盛顿5月28日电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药物研发专家弗莱雷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独立识别出非典病毒的一个蛋白酶,并正在以此为基础展开非典药物的研究开发。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说,弗莱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如何改进抗艾滋病等新药的研究。他倡导的一套综合性分析方法,可以精确辨别出病原体蛋白质中的一些关键部位。能够与这些关键部位结合的新药,会让病原体更难产生抗药性。 在导致非典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图于5月初正式公布后,弗莱雷领导的小组几天之内就识别出了病毒基因组编码的一个蛋白酶,目前正在更深入地研究该蛋白酶的结构和热力学特性,同
-
美研究发现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增加痴呆风险
[AD340X300]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综合本社驻华盛顿记者毛磊、驻洛杉矶记者颜亮报道:美国27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激素替代疗法能帮助中老年妇女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但这种疗法也会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风险。新结果再次表明需要对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进行重新评估。 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523名65岁以上的绝经后期妇女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妇女中有约一半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相结合的激素替代疗法药物,另一半采用安慰剂。结果发现,服用激素替代疗法药物的调查对象中有40人患上痴呆症,而对照组中痴呆病例只有21例。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还分析了
-
香港科学家发明DNA杂交分析仪快速测试SARS
[AD340X300]中新社香港五月二十八日电(记者陶社兰)目前海内外进行SARS检测诊断的方法主要是透过抗体检测,这种方法只有当病人感染SARS产生发病症状后才能进行检测,对处于病毒潜伏期而未有发病症状的则较难进行诊断。香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现在找到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检测SARS的方法,这就是利用DNA快速杂交分析仪,进行SARS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香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医学分子诊断中心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成果。 在
-
广州专家从植物中筛选出两种抗SARS病毒药物
[AD340X300]中新社广州五月二十八日电(郭军卢健民)记者今日从由暨南大学和广州市科技局共同组建的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获悉,该基地科研专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近日成功筛选出两种抗SARS病毒药物——“RD-零一”注射液、“RD-零九”单体。 专家们称这是研究抗SARS药物的重要发现,将对临床治疗非典型肺炎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D-零一”注射液已按国家《新药注册法规》完成了所有临床前实验,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和实验补充,有望进入国家关于SARS新药研究、立项和申报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