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杂志评中国的大科学项目
生物通报道:没有高调的宣传,中国已经计划投资几亿美元,打造适用于从结晶学到遥感等一系列研究的主体科学装置。在从浦东机场驰向上海市郊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磁悬浮列车上,乘客能够远远望见地平线上的银色“鹦鹉螺”,这个占地3万6千平方米的螺旋型建筑,就是预期2009年竣工的上海同步加速辐射器(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作为一项价值12亿人民币(约为1.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SSRF是迄今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基础研究计划。这项能够产生研究分子、高级材料结构的有力X射线的装置,将很快受到另一位重量级选手的挑战。上月,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签署了
-
BIOTECH CHINA 2007 设立生物芯片专区
生物通讯:生物芯片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技术革新。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运用还是在科研领域,但是其产业化步伐已经越来越近。如何更好利用这一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内关注的焦点。中国生物芯片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倾向性政策的扶持下,近几年来不断有最新的科研成果出现,正准备向我们展示一个收获的季节。 生物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疾病基因诊断、分子生物学、医学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农作物优育和优选等众多领域。在药物筛选方面,该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平行性地分析基因表达或蛋白质状况的特点,世界大型制药公司都对该技术表示浓厚的兴趣。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只需要一块厘米见方的
-
中科院2006年十大重大创新成果
生物通综合:中国科学院2006年十大重大创新成果 人民网科技北京3月19日讯 记者许秀华报道:今天在中国科学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公布了中国科学院2006年度十大重大创新成果: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
-
海南中学一名学生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如果一名高中生能够提前免试被保送上北京大学,将被视为无上荣誉;如果一名高中生能够成为全省获奖次数最多的学生,将被视为全才少年。然而,现海南中学高三(1)班的17岁少年傅杰运,不满足于眼前的荣誉和奖项,毅然向全世界理工院校最高学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挑战,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了海南第一个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的高中生,书写了海南教育的一个“神话”。 3月18日:他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2007年3月18日凌晨,傅杰运心情忐忑地守在计算机前,当他输入申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报考号之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封信,上面称已经顺利通
-
上海分院“****”博士发表《Cancer Research》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Nutritional Sciences),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目前了解较少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FN Regulatory Factor ,IRF)IRF-1和IRF-2对食管癌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IRF-1和IRF-2对ESCC(食管鳞状上皮癌)的不同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的谢东博士,其早年于中国科学院北京遗传学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南卡
-
张纯贞、刘耕陶等肝炎新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生物通综合: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新药。今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张纯贞、刘耕陶等人领导课题组完成的《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双环醇研究组在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三个攻关项目基金支持下,历时15年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新药双环醇。该药化学结构新颖,达到了预期的在改善生物利用度的同时提高抗肝炎疗效、毒副作用小的
-
06自然科学奖得主张明杰教授偶然发现新治中风物质
生物通综合: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的研究项目“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 ”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殊荣。而日前,来自中新网的消息称,张明杰教授透过磁器共震仪研究人体蛋白质的运动情况,发现可能可以治疗中风病的‘濊段’物质,又发现在中药中有3种‘黄芹’对治疗中风的成效颇大。 中风是指病人脑部缺氧,又释出一氧化碳,若在10小时内未能及时抢救,脑细胞就会死亡。但‘濊段’可以与一氧化碳合成,当两者合成后,可以产生新的物质,这就可补缺病人的所需,对中风病人很有帮助。
-
海洋所863重大项目抗逆品种的培育课题启动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海洋所的消息,3月9至10日,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项目“紫菜、江篱等优质、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课题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 该项目以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条斑紫菜和龙须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长、品质和抗逆性状的改良为重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优良品系,构建核心种质库,建立可持续育种技术体系。该项目对普及使用海藻良种,提升整个海藻产业的规模,促进我国海藻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国范以及科研处和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
-
南京大学等发表最新《自然》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卡内基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及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的研究人员通过在河北省北部发现的一中生代eutriconodont(Yanoconodon allini),提出中耳骨(middle ear bones)是由一Meckel软骨与下颚骨相连的,这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Hox基因作用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5日《Nature
-
上海第二军医大教授发表研究综述
生物通报道:来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Transplan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病毒与基因治疗实验室(Laboratory of Viral and Gene Therapy)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有关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学和抗体基因治疗方面的有关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简要的历史草图,以及一些已获得认可的试剂的数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
-
第四军医大学首次培养成功全纯化牙囊细胞
生物通综合:中国医药网消息,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的文玲英教授等在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采用多次差速传代技术,首次从大鼠牙胚组织原代细胞中,成功地培养出全纯化牙囊细胞,为深入研究人牙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牙囊是牙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牙齿发生、发育、萌出及组织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就开展了分离牙囊的研究,但由于采用单纯的酶消化或机械分离的方法,因而未能获得纯化的牙囊细胞。 此次,文玲英等在国内首次采用多次差速传代技术进行研究。他们选用大鼠
-
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 of Biomacromolecules)感染与免疫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的研究人员在颗粒酶(granzymes,Gzms)对细胞死亡途径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利用一种阳离子脂蛋白转染试剂可以将GzmK有效的传送到靶细胞,从而启动快速的细胞死亡。这对于了解其它orphan Gzms在CTL介导细胞毒性中的功能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Nature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之一)期刊上。领导
-
军医大博士夫妻联手破译避孕疫苗研制难题
生物通综合:华龙网消息,近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的李彦锋博士与同为博士的爱人承担的避孕疫苗研究项目,历时8年取得重要进展,全球首家发现一种全新的参与精子运动和超活化调节的纤维鞘钙结合蛋白。专家称,这一发现是我国避孕疫苗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为我国避孕疫苗研究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人类受孕是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精子的活力是受孕的关键一环。由于精子快速运动需要钙的参与,因此,从事避孕药物研究的科学家们对发现具有钙结合功能的蛋白兴趣浓厚。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可以调节精子活力的蛋白,研制出疫苗干涉这种蛋白,不用药具避孕就有了可能。1999年起,李彦锋博士开始专门致力于此
-
昆明植物所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验收
生物通综合:来自昆明植物所的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聘请同行专家组成结题验收小组,对该所承担的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专家组在审阅了项目承担人提交的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做的汇报之后,经过答疑、讨论和评议,同意6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其中由聂泽龙、何红平、谭宁华分别主持的“横断山区被子植物区系细胞地理学初步研究”、“四种植物的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天然抑制剂与组织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天然药物设计”被评为优,由王向华主持的“中国西南乳菇属真菌的系统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被评为优-,由杨永平、周浙昆分别主持的“北
-
浙江大学等第一作者发表《自然》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医学中心George Whipple癌症研究实验室(George Whipple Lab for Cancer Research),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台湾台北医学大学,Thomas Jefferson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姜黄素化合物(5-hydroxy-1,7-bis(3,4-dimethoxyphenyl)-1,4,6-heptatrien-3-one,ASC-J9)可以扰乱AR及其共调控子,并且增加细胞的存活,这为治疗和预防脊髓延髓肌肉
-
生物物理所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一览
生物通综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光辉的历程。跨入新世纪的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以蛋白质科学为核心,建设结构与分子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和系统生物学三大研究领域,以分子神经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学为突破口的战略部署;明确以体制创新和创建一流队伍保障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树立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所的长远目标;踏上了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新征程。近年来,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了若干项在国内外产生大影响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下,生物通将为您简单介绍这些成果。 相关文章: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上) 确定一个新的肿瘤血管标志分子2003年7月1日,
-
台湾成功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卵子
生物通综合:中新网消息,来自台湾大学医院研究团队日前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全球第一颗有生殖细胞基因的卵子。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种卵子通过体细胞核转殖技术将可为不孕症女性量身订做有自己基因的卵子,而不必依赖捐卵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大医院这项全球性的创举不仅在今年2月登上国际妇产科界顶尖的《人类生殖》(HumanReproduction)医学杂志封面论文,更是人类首度从人体外观察卵泡形成与构造的报告,对于生殖医学有重大影响。 负责研究的台大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陈信孚指出,美国生殖专家曾在2003年从小鼠身上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出卵子与囊胚,但在人类干细胞的研究则面临瓶颈。台大研
-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上)
生物通综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依托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人才、装备、技术、经验的综合优势并取得了优异业绩。在国家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历次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由此,2006年科技部在对生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时,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免于参加2006年评估,并视结果为“优秀”。以下介绍该实验室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方向各研究组的工作进展(来源该实验室网上公布资料,分上下篇)&n
-
上海交大等第一作者发表《自然》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心血管研究院,德国国立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GSF-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中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院(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去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2 ,Hdac2)可以调控许多胚胎心肌异构体(cardiac isoforms)的表达,为心肌肥厚以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
刘冬生研究员发表最新《核酸研究》杂志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消息,2007年2月,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类的知名杂志《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冬生研究员、毛有东博士与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的合作者共同在核酸纳米机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结果——pH值调控的核酸纳米舱研究。 如图所示,pH值调控的核酸纳米舱是由多个核酸功能单元固定在金表面形成,每个核酸功能单元包含一段单链核酸和一个核酸分子马达;相对于金表面,单链部分靠近衬底,马达部分远离衬底;单链部分的一端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表面,处于关闭状态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