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温与磷输入对本土与入侵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机制
论文解读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植物入侵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问题。外来物种凭借其强大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繁殖优势,常在入侵地迅速扩张并挤压本土物种生存空间。例如,北美原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已在中国多地形成单优群落,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与此同时,气候变暖和磷输入作为两大关键环境驱动因子,正深刻改变植物与土壤间的养分循环过程。温度升高可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而磷肥过度使用则打破原有养分平衡,二者叠加效应可能重塑入侵物种的竞争优势。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因素影响,对升温与磷输入的交互作用如何调控植物-土壤化学计
-
黑水虻幼虫粪肥对冬小麦生态系统的影响:抑制镰刀菌枯萎病的机制研究
论文解读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威胁全球谷物生产的重大土传病害,其病原体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能导致冬小麦等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当前依赖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手段不仅污染环境,且因病原体变异和气候适应性导致效果不稳定。与此同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在有机废弃物转化中产生的粪肥(BSFL frass)被发现含有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但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尚属空白。为破解这一难题,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发表研究,通过控制实验中宇宙(mesoco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时间:2025-05-28
-
热泉蓝藻Phycocyanin 620的高效提取与能量转移机制解析及其应用潜力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蓝藻的光合作用机制始终是科学家探索的圣杯。来自热泉环境的Thermosynechococcus vulcanus(Tv)因其原始特性成为研究光合作用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藻胆体(PBSs)中,Phycocyanin 620(PC620)作为能量传递的"第一棒"选手,却面临纯化工艺复杂、能量转移细节不清的双重困境。传统藻蓝蛋白对热和酸敏感,而源自高温环境的PC620展现出卓越稳定性,在生物光伏器件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潜力巨大,但现有纯化方法存在成本高、步骤繁琐的瓶颈。山东省某研究团队在《Dyes and Pigments》发表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将液氮研磨、20%-50%硫酸铵分级
来源:Dyes and Pigments
时间:2025-05-28
-
基于MobileVIT与坐标注意力的樱桃番茄成熟度多任务检测模型及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在垂直农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樱桃番茄的自动化采收面临重大挑战——密集种植环境下果实成熟度的精准评估常因叶片遮挡、光照不均等因素失效。传统基于颜色阈值或离散分类的方法难以捕捉果实成熟的连续变化过程,更无法应对部分遮挡导致的特征缺失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收时机判断,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波动。为此,苏州的研究团队在《Biosystems Engineering》发表论文,提出革命性的轻量化多任务检测框架CT-MTD,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同步解决成熟度量化与遮挡识别的双重难题。研究团队采用三大关键技术:1)开发专用标注工具采集园艺专家标注的连续成熟度(0-1)和遮挡状态数据;2)构建基于MobileVI
来源:Biosystems Engineering
时间:2025-05-28
-
SARS-CoV-2疫苗接种后血小板活性的组织学与功能探索:血栓风险的新见解
论文解读背景与问题当SARS-CoV-2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时,疫苗的快速研发成为防控的关键。然而,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关于血栓并发症的报道引发了公众恐慌。此前研究显示,SARS-CoV-1和MERS-CoV感染与长期血栓风险升高相关,而针对SARS-CoV-2疫苗是否具有类似风险,学界存在激烈争议。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不同研究对血小板活性的结论相互矛盾——有的表明疫苗显著激活血小板,有的则未观察到明显变化。这种分歧源于研究方法差异和血小板激活标志物的选择不一。研究设计与方法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n=7-11),采集完成WHO推荐疫苗接种方案的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采
来源:Biologicals
时间:2025-05-28
-
综述:低出生体重与牙釉质发育缺陷关联性的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Abstract低出生体重(LBW)与牙釉质发育缺陷(DDE)的关联性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合Goodman & Rose提出的DDE病因生理模型(Eti-Phys模型),首次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验证LBW对乳牙和恒牙DDE及磨牙-切牙矿化不全(MIH)的影响。Objective研究目标包括:①评估LBW与DDE/MIH在乳牙(DEC)和恒牙(PERM)中的关联强度;②比较观察性数据与Eti-Phys模型预测风险的吻合度。Design检索截至2024年4月的5大数据库及灰色文献,纳入横断面、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并针对DDE的预测风险(P
来源: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时间:2025-05-28
-
《牙鲆补体因子H CCP结构域蛋白抗爱德华氏菌感染研究》
论文解读在当今的水产养殖领域,牙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产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是威胁牙鲆养殖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爱德华氏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宿主范围的病原菌,它不仅能够在牙鲆体内生存和繁殖,还能入侵宿主的吞噬细胞,并且巧妙地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尤其是血清杀菌作用。这使得感染后的牙鲆常常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水产养殖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牙鲆补体因子H(CFH)同源物(PoCFH)的研究。CFH在补体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能够调节补体
来源:Aquaculture
时间:2025-05-28
-
黄粉虫幼虫在不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配比等能量基质中的生产性能优化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蛋白质资源紧缺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背景下,昆虫蛋白因其高效转化率和低碳特性成为研究热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作为典型资源昆虫,其幼虫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优质蛋白,但现有饲养方案存在蛋白质浪费(如30%蛋白组CP6.25转化率仅3.47%)、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更棘手的是,不同研究对最佳蛋白-碳水比存在争议:Fondevila和Fondevila (2023)主张10%蛋白足矣,而Kröncke和Benning (2023)发现20-80%蛋白范围效果悬殊。这种分歧源于既往研究多聚焦单一营养素,忽视了蛋白-碳水协同效应,导致产业化应用缺乏精准营养参数。研究设
-
妊娠母猪与生长猪对四种蛋白饲料原料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在生猪养殖领域,精准评估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是优化动物生产性能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母猪的营养需求数据库主要基于生长猪的实验数据,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严重低估了母猪对某些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随着非传统蛋白原料在饲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建立母猪专用的消化率参数显得尤为重要。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animal》发表的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妊娠母猪与生长猪对四种常见蛋白饲料原料——豆粕(SBM)、玉米酒糟(DDGS)、菜籽粕(RSM)和棉籽粕(CSM)的标准化回肠消化率(SID)差异。研究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通过T型瘘管手术收集回肠食糜,结合氮游离日粮法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损失,并分析了胰蛋白酶、
-
探索甘油和低成本农业肥料对微藻生物质生产及废水处理的增强效应
论文解读微藻作为可生产高附加值生物产品的潜在原料,若能实现经济可行的生产并保证环境可持续性,将具有巨大价值。然而,传统微藻培养方式面临成本高、需大量淡水及营养物质等问题。同时,废水排放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如何利用废水培养微藻,在降低培养成本的同时实现废水处理和生物产品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国内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选用当地分离的微藻Chlorella sp. BRE4,评估其在添加NPK肥料和有机碳源的废水中的生物质生长和营养物质去除效率。研究设置了不同营养源添加组,包括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以不同营养模式培
来源:Algal Research
时间:2025-05-28
-
铁矿区土壤分离的贪铜菌属 Agwp_2 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及在微生物系统发育中的意义
贪铜菌属(Cupriavidus)属于 β- 变形菌纲伯克霍尔德菌科的革兰氏阴性细菌。Agwp_2 菌株于 2021 年 7 月从中国贵阳斗篷山一处废弃铁矿区(北纬 26.46°,东经 106.38°)的土壤样本中分离获得。土壤样本经处理制成悬液并剧烈震荡 2 小时后,取 200 µL 上清液涂布于添加 50 µmol/L 硝酸银(AgNO3)的无氯化钠 LB 选择性琼脂平板,28℃倒置培养 48 小时,获得对硝酸银具有抗性的菌落 Agwp_2,其 16S rRNA 基因序列与 necator 菌株 N-1(NR_102851.1)的序列一致性最高达 99.15%,故命名为Cupriavidu
来源: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时间:2025-05-28
-
完整基因组测序揭示嗜酸硫杆菌属潜在新成员M4 - SHS - 6的特性与意义
翻译菌株M4 - SHS - 6于2018年4月从中国浙江万里大学一个人造湖的表面水样本中分离出来(GPS:121.6°E,29.8°N)。取100 μL样本在含有Na2S2O3作为唯一能量来源、pH为6.5的10 mL液体DSMZ培养基68中进行富集。表现出显著pH降低的富集培养物被转移到DSMZ培养基68 - 琼脂上,通过稀释平板法进行培养。在30°C下培养7天后,在DSMZ培养基68 - 琼脂平板上显示出黄色晕圈区域的一个菌落(命名为M4 - SHS - 6),通过反复划线进行纯化。针对16S rRNA基因几乎全长进行菌落PCR,使用的引物为通用细菌引物27F和1492R[1]。16S
来源: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时间:2025-05-28
-
白对虾肠道源Bacillus safensis BS22LVI全基因组解析:抗菌与群体感应淬灭机制的益生潜力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中发现的神秘住客——Bacillus safensis BS22LVI,其完整的基因组密码刚刚被破译。这个拥有3,824,412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藏着对抗水产养殖头号杀手AHPND的秘密武器。研究人员从韩国巨济岛养殖场获取的健康对虾肠道中,通过MRS培养基成功分离到这个特殊菌株。基因测序显示,其携带的抗菌肽"武器库"令人惊叹:能产生subtilosin(skfA)、bacilysin(uviB)、lacticin3147(ltnA)等多种抗菌物质。更妙的是,ytnP基因编码的乳酸酶可精准破坏弧菌的群体感应(N-acylhomo
来源: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时间:2025-05-28
-
水稻属AA基因组种间杂交不育共线性位点的鉴定与遗传分析揭示生殖隔离新机制
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球半数人口的主粮,其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驯化导致栽培稻遗传多样性急剧下降,而其野生近缘种(如O. rufipogon、O. glumaepatula等)携带的优异基因资源却因种间杂交不育(hybrid sterility)难以被利用。这种生殖隔离现象既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也是育种家面临的重大挑战。过去百年间,科学家已鉴定出约60个杂交不育位点,但关于不同物种间是否存在保守的共线性位点(collinearity loci),以及这些位点的遗传效应是否一致等关键问题仍待解答。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Ri
-
核糖体生物发生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在银屑病中的发现
论文解读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超 1.25 亿,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发病机制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激活、角质形成细胞(KCs)过度增殖等密切相关,还常伴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和经济带来双重负担。然而,核糖体生物发生(RiboSis)在银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大连皮肤病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不仅证实了 RiboSis 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还为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框架。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从 GEO 数据库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与不合并肌少症的时空与运动学步态特征差异分析
随着全球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预计在2045年达到7.8亿,其并发症肌少症(sarcopenia)的早期检测成为临床挑战。肌少症以骨骼肌质量和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在亚洲老年T2DM患者中患病率达12-20%,显著增加跌倒和代谢紊乱风险。当前诊断依赖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握力测试,设备要求高且操作复杂。日本香川大学联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团队首次采用三维(3D)运动捕捉系统,揭示肌少症特异性步态模式,为开发便捷筛查工具奠定基础。研究团队招募38名≥65岁能独立生活的T2DM患者,按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 2019)标准分为肌少症组(n=15)和非肌少症组(n=23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风险预测模型的多中心外部验证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LC)时,因严重炎症、粘连和解剖不清导致的术中中转开腹仍是临床难题。尽管东京指南2018(TG18)为ACC诊疗提供规范,但现有预测模型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外部验证等局限。为此,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联合国内7家医疗中心,开展这项覆盖3,191例ACC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构建并验证首个基于亚洲人群的中转开腹风险预测模型,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研究团队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收集2013-2023年八家医院接受ELC的ACC患者临床数据。通过LASSO回归结合十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
-
MOTS-c 通过靶向 Keap1-Nrf2-Smad2/3 通路模拟运动对抗糖尿病肝纤维化
糖尿病作为全球性健康难题,其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面临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肝脏并发症逐渐受到关注。NAFLD 涵盖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等一系列肝脏疾病,其中肝纤维化在 T2DM 患者中发病率高达 47.3–63.7%,且至少 1/6 患者会发展为中重度纤维化(F2 或更高阶段),进一步恶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纤维化药物如抗氧化剂(如 N - 乙酰半胱氨酸)和抗炎药(如吡非尼酮)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明显,因此探寻有效的干预手段迫在眉睫。成都体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
-
刷牙频率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的队列分析
心血管疾病长期占据全球死因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西南地区,CAD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而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识却相对薄弱。有趣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腔卫生状况与心血管健康存在密切联系——牙周病原体可能通过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机制增加心血管风险。然而,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刷牙习惯与CAD预后的具体关联尚未明确。为解答这一科学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Gang Liu团队开展了一项立足中国西南地区的大规模研究。研究人员从32,709名社区居民中筛选出841例经血管造影确诊的CAD患者,通过标准化问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
-
基于通气阈值与标准化方程法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靶心率比较研究
代谢综合征(Met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温床",其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传统基于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的标准化方法犹如"削足适履",常导致患者实际运动强度偏离生理代谢阈值。更棘手的是,MetS患者特有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脏重塑,使得其最大心率普遍低于预测值——这就像用健康人的尺子测量病人的脚,结果自然南辕北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Ruojiang Liu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通气阈值(HRVT1)与三种常用预测方程(Fox/Miller/Tanaka)在48例中国MetS患者中的应用差异。研究采用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