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突破FFPE组织单细胞转录组学瓶颈:低温酶解核分离技术snCED-seq实现高保真单核RNA测序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堪称一座巨大的"分子档案馆",保存着无数珍贵的临床病例资源。然而这些样本中的RNA分子因甲醛交联作用而"锁死",使得单核RNA测序(snRNA-seq)技术难以施展拳脚。传统的高温酶解法(HED)虽能"撬开"组织,却常常导致RNA降解和核膜损伤,而机械匀浆法则面临组织碎片污染、核产量低的困境。如何从这些"分子化石"中高质量地提取细胞核,成为解锁临床样本转录组信息的重大挑战。东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中,开发出革命性的低温酶解核分离技术(CED),结合snRandom-seq平台建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5-03

  • 综述:单分子灵敏度核酸与蛋白质检测分析技术

    单分子检测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分子诊断领域正经历从群体水平检测向单分子精度的范式转变。传统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虽广泛应用,但其依赖靶标或信号分子扩增的特性,在检测灵敏度(如0.1% VAF)、特异性及多重检测能力方面存在瓶颈。分区扩增策略的进化数字PCR(dPCR)通过微滴或微孔阵列将样本分割为数万反应单元,基于泊松分布实现绝对定量,较qPCR提升10倍灵敏度。进阶技术如磁珠乳扩增(BEAMing)和超滚环扩增(SuperRCA)通过多级信号放大,分别将ctDNA检测限推至0.01%和0.001%。而下一代测序(NGS)虽通量高,但1%的原始检测限需依赖分子

    来源: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时间:2025-05-03

  • ROADIES:从原始基因组组装中精准推断物种树的创新利器

    ROADIES 的研究背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组装方法的快速发展,大量不同物种的精确完整基因组组装不断涌现。这些基因组数据有望解决物种进化关系(物种树)和基因进化历史(基因树)等问题。物种树在比较和进化研究中至关重要,但目前从基因组组装推断物种树的流程复杂且计算需求高,对于非专家而言使用难度大。尽管现代系统发育流程采用考虑基因树不一致性的方法,但传统流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因注释和直系同源推断计算缓慢、依赖专家经验,多序列比对(m - WGA)计算量大且需高质量引导树等。目前虽有部分自动化尝试,但完全自动化工具存在局限性,如基于距离的方法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不足,基于原始测序读数的方法准确性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时间:2025-05-03

  • H218O-H216O 同位素界面设计:高能水系质子电池性能提升的创新密码

    可充电水系电池(Rechargeable aqueous batteries)凭借其安全、低成本和环保的特性,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快速的容量衰减问题,尤其是在使用腐蚀性电解质(如铅酸、镍氢和水系质子电池(aqueous proton batteries,APB))的系统中,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这一难题的根源在于水介导的破坏性反应,这些反应持续破坏电极 - 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同位素原子之间的核子数和核自旋差异,会引发独特的质量依赖和核主导性质,在同位素边界产生新的界面化学现象。在此,研究提出一种 H218O-H216O 同位素界面设计,用于调节水系电池中的界面化学。通过在电极

    来源:Chem

    时间:2025-05-03

  • 综述:用于乳腺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方法:电极电位扫描的伏安法研究

    引言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2022 年全球约有 230 万新发病例。早期精确诊断对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乳腺癌具有复杂的分子亚型,包括腔面 A 型(Luminal A)、腔面 B 型(Luminal B)、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阳性(HER2-positive)和三阴性(Triple-negative)乳腺癌,各亚型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 等,这些标志物在乳腺癌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电化学技术的发展,电位扫描伏安法成为检测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有力工具。与传统检测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

    来源: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时间:2025-05-03

  • 基于DOPE-LNPs递送SDF-1α mRNA促进缺血性疾病血管再生的创新疗法研究

    外周动脉疾病(PAD)作为全球第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影响着超过2亿患者的下肢血流灌注。尽管现有疗法能控制风险因素,但直接改善组织缺血的手段仍显不足。传统SDF-1α蛋白疗法因半衰期短屡遭失败,而质粒DNA疗法在临床试验中亦未显效。面对这一困境,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开发出基于DOPE脂质纳米颗粒(LNPs)的SDF-1α mRNA递送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Angiogenesis》期刊。研究团队采用mRNA体外转录合成、脂质纳米颗粒配方优化、内皮细胞功能实验和小动物模型等关键技术。通过比较DOPE与DSPC两种辅助脂质的递送效率,建立了35:46.5:16:

    来源:Angiogenesis

    时间:2025-05-03

  • 益生菌芽孢抗原递送:水产养殖抗弧菌感染的创新口服疫苗策略

    在水产养殖的世界里,弧菌病(Vibriosis)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水生生物的健康。弧菌属的多种细菌引发的这种疾病,不仅对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水生生物有害,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水产养殖业对抗弧菌病主要依赖抗生素,但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上升,这些 “传统武器” 正逐渐失去效力。同时,抗生素的使用还会破坏动物的微生物群,影响幼体的养殖效率。在这样的困境下,寻找新的替代方法迫在眉睫。来自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Dipartimento di Biologia, Università di Napoli Federico II)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勇敢地迎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时间:2025-05-03

  • 三色塑料闪烁体多色发光器件在LED照明、X射线检测与成像中的创新应用

    采用稀土配合物(rare-earth complexes)和有机闪烁体构建的塑料闪烁体,在辐射检测、核医学及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通过调控三种闪烁材料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的掺杂比例,制备出多色发光器件。其中"R"和"RB"型闪烁膜的剂量检测极限达到2.22 µGy/s-1,较X射线诊断应用的5.5 µGy/s阈值更具灵敏度优势。尽管该材料在X射线成像中分辨率相对较低,但仍可清晰呈现毫米级物体结构。这项基于三基色塑料闪烁体的多色发光技术,为LED照明、X射线实时检测和成像系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时间:2025-05-03

  • COVID-19患者血浆细胞因子谱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多参数流式技术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在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阴影下,临床医生面临着一个关键难题:为何有些感染者仅表现为轻微咳嗽,而另一些却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衰竭?这种"同病不同命"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免疫系统对SARS-CoV-2病毒应答的复杂调控机制。当病毒通过ACE2受体入侵细胞时,不仅直接损伤肺泡上皮,更会触发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的免疫过激反应,其中IL-6等炎症因子的失控释放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推手。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建立能早期预测疾病转归的可靠分子指标体系,这严重制约了临床干预的精准性。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兽医学院病理生物学系的Sierra G.Vanderkamp等研究者开展了一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3

  • 动物饲料中胍基乙酸残留检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与应用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如同一把双刃剑。胍基乙酸(GAA)作为肌酸的前体物质,能显著提升动物肌肉能量代谢效率,因而被广泛添加于猪、禽等饲料中。然而,部分生产商为追求经济效益超量添加GAA,可能引发甲基供体耗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健康风险。虽然中国农业部规定育肥猪饲料中GAA添加量不得超过500 mg/kg,但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技术存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局限,亟需开发简便高效的监测手段。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院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3

  • 基于藻类生物质的天然源纳米颜料:多功能涂料的创新之选

    在当今材料科学与化工领域,涂料的应用无处不在,但传统合成颜料却暗藏诸多弊端。合成颜料虽具有高纯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等优点,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比如在涂料、造纸、化妆品及化学工业中都不可或缺 。然而,其毒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环境的可持续性造成威胁,生产过程还可能带来污染。与此同时,天然颜料虽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却存在价格昂贵、稳定性差、颜色种类有限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褪色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种既环保又具备优异性能的颜料替代品迫在眉睫。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旨在利用藻类生物质合成经济且环保的天然源纳米颜料,并将其应用于多功能涂料中。研究人员从废水中培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3

  • TIRE-seq技术:整合RNA捕获与文库制备的简化转录组学新方法

    论文解读在生命科学领域,转录组学技术如同解码生命密码的钥匙,但传统RNA测序(RNA-seq)却面临着一道技术枷锁——繁琐的RNA提取步骤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导致样本损失和数据偏差。想象一下,科学家们需要像处理易碎艺术品般小心翼翼地从细胞中提取RNA,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后续分析结果。这种"上游瓶颈"严重制约了大规模研究,尤其是在需要处理数百个样本的免疫学、癌症药物筛选等领域。更令人困扰的是,现有商业试剂盒对样本输入要求苛刻,缺乏灵活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Daniel V. Brown团队决心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3

  • 微流控富集联合遗传分析技术优化循环黑色素瘤细胞检测模型

    黑色素瘤作为最具侵袭性的肿瘤之一,其转移过程高度依赖循环黑色素瘤细胞(CMCs)的血液播散。然而CMCs检测面临两大技术瓶颈:每7.5ml血液中仅存1-5个细胞的极低丰度,以及因表型可塑性导致的表面标志物异质性。现有FDA批准的CellSearch平台依赖单一CD146标记富集,可能遗漏关键亚群;而新兴的Parsortix系统虽能通过物理特性捕获细胞,但缺乏特异性识别方案。如何整合两种技术优势,实现CMCs的高效富集与分子解析,成为液体活检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意大利帕多瓦Veneto肿瘤研究所的Cristina Poggiana、Alessandro Francesco Piazza等研究人员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3

  • 综述:非洲农业生物技术景观的历史视角、挑战与潜力

    历史视角与挑战非洲农业面临干旱、病虫害和土壤退化三重威胁,导致作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双下降。植物生物技术通过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快速繁殖无病种苗,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加速抗性育种,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则精准培育抗旱抗虫品种(如维生素A强化黄金大米)。技术应用图谱生物强化(Biofortification):通过转基因或传统育种提升主食作物的铁、锌和维生素A含量,直接应对隐性饥饿。基因驱动(Gene Drive):针对疟蚊等媒介生物设计,但非洲监管框架尚不完善。快速繁殖体系:香蕉和木薯等作物的离体培养(In Vitro Culture)技术已使产量提升3

    来源: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时间:2025-05-03

  • 创新体外再生系统:黑芥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潜力挖掘

    在现代社会,工业快速发展与农业活动的扩张,给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铜(Cu)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过量积累,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而且,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如原位和异位生物修复,成本高昂,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植物修复技术凭借其经济、环保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植物修复技术利用一些特殊的植物,即超积累植物,它们能够大量积累重金属,从而达到清洁污染土壤的目的。黑芥(Brassica nigra L.)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植物,在土耳其东南部的铜矿区,有一种黑

    来源: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时间:2025-05-03

  • BASH 评分:优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时机的创新预测工具

    在现代医疗领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极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45 万例 THA 和 70 万例 TKA 手术,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同样庞大,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骨关节炎(OA)患病率的上升,未来几十年还将显著增加。如此大规模的手术需求,使得优化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规划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安全,还影响着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传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如 Blaylock 风险评估筛查评分(BRASS),虽然能为识别住院时间延长的患者提供一定依据,但存在诸多局限性。它过于依赖定性测量,对当代手术实践的关注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现代关节置换患者的

    来源:Heliyon

    时间:2025-05-03

  • 0.7 毫米超薄 3.95 克微型环路热管:为移动电子设备散热的创新突破

    电子设备功率的不断提升,给诸如智能手机这类轻薄设备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散热难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散热需求,热管理系统可借助相变流体来开辟新路径。相变流体在管道不同部位通过蒸发和冷凝实现热量传递,环路热管(LHP)正是利用这一原理,依靠毛细驱动相变进行被动散热。以往,环路热管主要用于冷却航天器等大型设备,如今研究人员设计出微型环路热管(mLHP),将其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为进一步提升微型环路热管的效率、耐用性与紧凑性,研究人员推出了一款厚度仅 0.7 毫米、重量 3.95 克的微型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镍纤维芯吸结构,并实现了实验室规模的高质量批量生产。亮点:微型环路热管厚度 0.7 毫米,重量

    来源:Device

    时间:2025-05-03

  • 数字技术在高农业碎片化地区的农业应用:挑战与机遇

    在农业领域,小农场维持经济 viability(可行性)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波兰的马佐夫舍省(Małopolskie)和喀尔巴阡山省(Podkarpackie),农业碎片化问题突出,众多小农场由多个分散、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土地组成。这种碎片化导致农场管理困难,如土地使用决策受限、劳动力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而且小农场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低、技术效率有限、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等问题。同时,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虽能带来诸多好处,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提升运营灵活性等,但在高农业碎片化地区的小农场中,其应用情况却鲜少被研究。为了探索这些小农场是否有能力实施数字技术,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来源:Precision Agriculture

    时间:2025-05-03

  • 基于AHP与模糊AHP方法的印度喜马偕尔邦西姆拉地区农林复合系统适宜性制图研究

    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 AF)作为应对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土地管理策略,在促进社会经济福祉方面具有多重效益。为推进AF实践,研究者采用地理空间技术对印度喜马偕尔邦西姆拉地区进行适宜性制图,创新性地整合了生态、地形、土壤、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多维参数,通过经典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其改进版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进行量化评估。研究数据揭示:AHP模型判定19.97%区域为高度适宜区,24.03%为中度适宜区,而Fuzzy AHP模型则显示16.24%属高度适宜,25.14%为中度适宜。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方法共

    来源:Agroforestry Systems

    时间:2025-05-03

  • 微藻负载支架的3D生物打印技术:突破组织再生中缺氧瓶颈的创新策略

    论文解读在组织工程领域,缺氧始终是制约三维组织培养物存活的核心瓶颈。传统解决方案如过氧化钙等氧释放材料虽能短期供氧,却因副产物毒性及不可控释放特性导致细胞损伤。而自然界中,微藻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产氧的生物学特性,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近年来,将微藻与人体细胞共培养的研究已证实其可显著缓解低氧环境下的细胞应激反应,但如何实现微藻在三维支架中的精准定位与长期存活,仍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壁垒。针对这一挑战,来自Yildiz Technical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发表创新性成果。该研究首次将南极来源的极地微藻Chlorella v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时间:2025-05-03


页次:15/569  共11365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