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发明了检测癌症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突破性的用于鉴定早期肺癌中的分子标记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一种叫做甲基化作用分析的DNA分析技术检测哪些肺脏细胞可能发生癌变。有一些遗传机制能够改变一个正常细胞的特征并使其变成癌细胞。这些机制中的其中一个成员就是甲基化作用,它能导致特定基因的DNA结构发生变化并改变它们的调控——这种改变可能使这个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错误时间内被开启或关闭。这种新发明的方法克服了许多问题并且兼具高性能的显微镜的灵敏性和同时分析多个样品的特定。研究组分析了来自48名有抽烟历史的病人的肺脏标本的47个基因的甲基化特征。这些被选中的基因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而且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
-
新方法揭示DNA复制中甲基化模式的精确拷贝
生物通报道:决定头发颜色或个体是否发生某种癌症的遗传信息会通过DNA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DNA中编码的基因含有信息,但是一种叫做甲基化作用的过程却常常是控制这些信息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开发出一种结合了DNA采样和数学建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弄清在DNA复制过程中甲基化模式如何被精确地拷贝。这些将为了解甲基化在正常基因表达和人类疾病发展中的作用铺平了道路。研究结果公布在4月19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在甲基化作用中,一个甲基基团被连接到特定的基因序列上。甲基饱和水平决定了基因是否能被表达:
-
墨西哥科学家利用光学技术检测细胞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开展了一项“高速生物检测技术”项目,该所发明的检测仪将激光原理和细胞荧光分析法结合起来分析细胞的特征。当抗体通过与标记荧光物的分子结合成荧光体,这些荧光体吸收和释放波长不一的光,激光再捕捉到这些光线反射到仪表中。每个细胞中不同的蛋白质有着不同的发光度,所以该仪器能分析细胞大小、细胞膜分子结构、细胞浆的成分以及描述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或缺失等功能。 该仪器非常适合于研究免疫反应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机理
来源: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时间:2005-04-22
-
文物专家发现古木建筑防治虫害新方法
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在古木建筑维护的研究中发现:利用昆虫嗅觉设置药物气味空间长效熏杀的新方法来防治虫害,要远比考古界传统的几种方法更有效。 据该处处长祝建华介绍,防治虫害一直是古木建筑保护的长期研究课题,主要指白蚁和甲虫两大类虫害。我国考古界针对木材害虫的传统防治方法有触杀、胃毒、内吸等:触杀就是直接将药物洒在害虫身上;胃毒是通过食用有毒物质引起中毒;内吸则是将药物附在植物各部让害虫食后中毒死亡。祝建华说:“上述办法在处理森林防虫、木材制品加工等方面效果很好,但在古木建筑维护时却因操作困难、使用不便显得不适应。特别是大型木构建筑或多层木构建筑,由于跨度大
-
研究离子通道动力学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用于研究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将资料放入一种叫做MIR(manifest interconductance rank)的模型中,从而使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离子通道开启和关闭的机制。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近期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William Bruno和John Pearson以及博士后Jin Yang用相互独立的从“开”到“关”的过渡态来简化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模型。离子通道门控功能对生物功能
-
我国蛋白质芯片技术成功应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
在面积约1平方厘米的微小玻片上完成数以千计或更多的药物筛选,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昂贵的试剂材料,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这就是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药物筛选。这种药物筛选新技术最近已经在由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支持的“新药筛选及关键技术平台研究”课题得到实现。 生物芯片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主要有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以及组织芯片等。由于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与
-
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肿瘤研究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家Marc Wilkins和Keith Williams于1994年提出的,它是指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由于同一时间特定的细胞、组织或有机体中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表达,故蛋白质组具有高度动态性及细胞特异性,一个有机体的不同细胞能够表达出它的全部蛋白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组的动态性和细胞类特异性不仅对传统分析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类常见多发疾病——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和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对此作一简要的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鉴
来源: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验学分册
时间:2005-04-21
-
英科学家研究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
英国科学家日前发现,通过抑制一种能修复人类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蛋白质,就可以阻碍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这种方法对日趋增多的抗药性艾滋病病例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目前普遍使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大部分是通过破坏HIV自身产生的蛋白质来发挥作用的。但是,由于HIV在进入人体后有一个短暂的生命周期,足以使蛋白质发生演变,而对这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7日报道,英国KUDOS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中一种名为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的物
-
新加坡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新加坡由于税收等优惠政策,很多跨国制药企业都将地区总部放在新加坡,而且在新加坡的生物技术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工厂,成立研究开发中心,包括临床开发中心等。但是,2005年一季度新加坡GDP增长率和2004年4季度比较,降低5.8%,特别是生物技术板块下降特别严重。生产产值在2月份下降了52%,2005年前二个月下降了25%。而在2004年4季度该板块还是增长相当好的。由于产品结构的改变,二月份药品产值下降了64%。估计和2004年同期相比较,2005年一季度的GDP将仅增长2.4%。 但是,新加坡政府仍然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长远的经济增长点,政府正支持一个国内的生物技术风险公司
-
港大学研究抢救诊断新方法--检验血液中DNA含量
香港中文大学使用李嘉诚基金会捐款,研究以验血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含有多少因细胞受伤后死亡而“掉落”血液中的DNA,从而准确地推算患者的伤势和痊愈机会,预计将来可发展出一套新的医疗判断指标。 中文大学化学病理系讲座教授卢煜明医生表示,现时的抢救治疗做法是,临床估计伤者受伤最严重的3个部位,给予1至5分(5分为最高分),若其中一个部位得5分,伤者的情况便十分危险,随时有丧命可能,“这个方法只是估计,而且要等候约12小时才能得出较准确的估计,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他表示,中大新成立的健康科学研究所,获李嘉诚
-
十大技术方兴未艾
即将出版的《技术评论》杂志,评出了未来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量子电线、硅光电技术 、新陈代谢学(Metabolomics)、 核磁共振压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纳米电子学、细菌工厂、环境信息学、生物机械电子学(Biomechatronics)、手机病毒和机载网络。如果获得成功,它们大大将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机载网络――空中互联网技术能让飞机安全飞行,无需地面控制人员的帮助。 量子电线――电力传输。由碳纳米管编成的电力传输线路可以大大提高传输电力的效率。 硅光电技术――让计算机芯片材料发光的光电子技术能够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 核磁共振压力显微镜――成像技术:它将向我们展现3维分子世
-
我科学家发现大脑编码单元及密码解读方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林龙年副教授与美国波士顿大学钱卓教授(现任华东师大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发现大脑记忆的编码单元与大脑密码的解读方法。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2005年4月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 人类大脑是由约14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由于各方面技术限制,科学家长期只能通过对行为的测试来间接检测大脑记忆的形成。而这项突破,让人类能通过检测大脑编码单元的活动状态直接解读大脑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的形成,对人类探究大脑奥秘具有重大意义。 在与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中,“海马”(因形似海马而得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现状调查与分析
卫生部科技司于修成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卫生系统中有条件开展生物技术的单位最近5~10年(截至2004年)的研究现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者认为,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人才梯队已初步形成,结构较为合理,学科带头人以国内培养为主。(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188) 30个受调查省份中有25个(83.5%)省、市、自治区返回了调查问卷,共有149个单位开展了1477项医药生物技术项目。内容即涉及一般技术,也包括前沿的再生医学、干细胞研
-
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从现有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获得了三个克隆细胞。这项突破可能促进糖尿病、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的新疗法和药物的开发。这种细胞克隆利用了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能非常精确地抽取和培育一个单独的细胞。通过由一个单个细胞获得一个人类干细胞克隆,研究人员向着衍生出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群迈进了一步。人体中有大约23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有这些细胞都是由三个胚胎层衍生而来。只要研究人员能够找到一种由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出每种类型的细胞的处方,它们就能够被直接移植给病人的受影响的区域。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制造出一种纯的细胞群并用于移植。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分析他们克
-
基因技术欲使披毛猛犸象“复活”
美国“国家地理新闻频道”近日报道称,日本基因科学家计划利用基因技术将可以让史前生物披毛猛犸象重现世间,并再造一座侏罗纪公园来收容各种“复活”的物种。此前,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博会上曾展出了一具冷冻猛犸象标本,并引起世人极大兴趣。 猛犸象最早出现在4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披毛猛犸象则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冰川期的岩洞壁画中绘有这种庞然大物,它肩高3.4米,重达7吨。莫斯科生态及进化研究所的猛犸象研究专家安德瑞(An
-
纳米医疗技术市场2012年将达250亿美元规模
市场调研公司NanoMarkets预测,以纳米器械作为医疗解决方案的技术将在2009年达到13亿美元,并在2012年增加到250亿美元,其中以芯片实验室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率最快。 该公司指出,纳米技术在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性。其中,到2009年,医生在对细胞进行控制和分析时将绝大部分应用纳米技术,此领域占其总体市场的19%;而13%的DNA/RNA的应用同样使用纳米技术。 该公司指出,微流体和芯片实验室的大型厂家将特别受惠于纳米技术的发展,但某些保守的企业的发展会比一些新型公司慢一些,这将取决于
-
生物芯片技术将在天津开发区实现产业化
新一代生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将在天津开发区实现产业化。日前,记者从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已生产的两个产品将在今年申报药号。 据介绍,国家863计划特别设立专项支持生物芯片技术的研发。由于南开大学等单位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已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梯队,2002年,天津市成为科技部确认的全国五大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也是惟一致力于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研发的产业化基地。 2003年9月,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
-
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国际会议长沙召开
中德两国专家将从现在开始联手主攻包括研究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在内的6大纳米生物技术。这是今天在长沙召开的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国际会议传出的消息。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协会也在此次会上正式成立。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和德国科技部等部门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在会前会见了德国专家团。中德两国科技部等部门的高级代表,中国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著名科学家姚开泰院士以及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的有关专家共100多人出席
-
肥胖和糖尿病关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Umeå大学的Helen Edlund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在研究肥胖促使胰岛素、糖和血脂增加并导致Ⅱ型糖尿病和肝脏退化疾病的机制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发现还给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一种直接的方法。肥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它导致胰岛素、糖和血脂的血液水平的混乱,而这些问题又会引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脂肪肝。肥胖还能增加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受肥胖的困扰并且发生了各种肥胖并发症。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肥胖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和血脂问题的分子机制,因此我们还缺乏治疗或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在,Helena Edlund领导的研究
-
工业生物技术瞄准能源与材料
以往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各种轻工业发酵产品的制造,'十一五'期间国家在此领域的支持重点将是能源与材料,以此降低工业制造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力争打造数个世界第一装置。这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赵爱民处长于上周在北京举办的生态塑料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和材料等,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