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ERG基因 促进前列腺癌诊断的突破性发现

    生物通报道:美国卫生科学统一服务大学(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前列腺疾病研究中心的Shiv Srivastava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发现EST相关基因(ERG)基因是前列腺癌细胞中一种常发生过表达的原癌基因。这一发现可能为将来诊断或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Gyorgy Petrovics等人的报告表明ERG的表达在大量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生了变化。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5年5月26日的Oncogene杂志上。通过使用激光从恶性和良性前列腺组织捕获微分前列腺上皮细胞以及使用基因芯片,研究人员确定出ERG是首个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4

  • 澳科学家研究出24小时快速检测禽流感方法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科学家在快速检测禽流感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把检测禽流感病毒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3个星期缩减到现在的24小时。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台13日报道,这种快速检测方法在世界上尚属首创,能检测出15种不同类别的禽流感,包括能传染给人类的禽流感。         维多利亚州农业部长卡梅伦说,当一种疾病暴发时,检测得越快,就越能够有效地控制,这种快速检测方法能够为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提供预警机制。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14

  • 依靠技术人类会演化成什么样

    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5月30日在京演讲《21世纪的人口寿命》时,提到了一个新概念“技术生理演化”(technophysioevolution),本刊6月1日以“21世纪人类继续技术生理演化”为题予以介绍后,有读者点题:人类的技术生理演化会演化到什么样子?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学说过时了吗?  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   人类技术生理演化,不再单纯依赖生物自然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 主持了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的演讲,他介绍道:福格尔被称为“新经济史学之父”,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经济人口学分析,他把死亡率、发病率、营养摄取、个体身高等一系列因素,整合在一起,对人类预期寿命得出结论:在21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05-06-14

  • 2004年生物技术产业亏损额继续攀高

    日前公布的1项Ernst & Young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收入增长了17%,达到了546亿美元。此次研究调查了641家公共生物技术公司和3775家私营生物技术公司。         尽管生物技术治疗癌症、糖尿病和部分发病率高或致命性疾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该工业领域的亏损额仍持续攀高。2004年生物技术公司亏损总额达64亿美元,较2003年的54亿美元有所增高。自从上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在硅谷诞生以来,该工业的累计亏损已达450亿美元以上。    &nb

    来源:国家发改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

    时间:2005-06-13

  • 新技术协助确定多重DNA调节位点

    生物通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Linnaeus生物信息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用于系统性地分析帮助控制基因活性的DNA关键区域的生物信息学新技术。这项合作研究由美国的Krzysztof Fidelis和瑞典的Jan Komorowski领导。了解基因表达复杂的调节机制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一大挑战。“结合位点”或者称为与协助控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反应的DNA区域能够处在离它调节的基因很远的位置。新的研究还显示基因表达能够由几种位于不同结合位点的调节性蛋白共同调节。虽然在实验中很难观察到转录因子在离基因很远的地方与DNA结合,但是人们却可以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0

  • 韩国干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获成功

    韩国保健福祉部9日宣布,韩国最近将干细胞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接受治疗的64名患者病情好转。         韩国脑神经系疾病基因组研究中心、筋骨系生命科学内脏中心和全北大学等机构的科技人员组成联合研究小组,参与对干细胞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治疗的全过程。共有74名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技术治疗。患者中,5人是脑血栓患者,23人是毛细血管堵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1人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5人是因交通事故等导致骨折后骨骼无法愈合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10

  • 干细胞技术治角膜损伤 已申请国家专利

     昨天从市科委获悉,本市科研人员运用干细胞技术,已成功地实施了35例角膜损伤手术,并成功地开发出“医用角膜贴片”,只要往病人受损的角膜上一“贴”,就可以促进角膜的愈合,此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具备大批量生产条件。   这只是本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干细胞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三年来,本市已投入1600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经过科研人员联合攻关,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通过中期评审,在治疗角膜、神经、心肌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承担这项研究的科宇联合干细胞公司介绍,他们和本市多家医院合作,运用干细胞技术应对角膜损伤、脊髓损伤及退行性病变、缺血性心脏病、帕金森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05-06-08

  • 纳米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昨天上午,由省政府、浙江大学和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的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在杭成立,纳米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纳米技术:                 发现物质世界“新大陆”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05-06-08

  • 新技术提升人类基因组修复效率

    利用定制好的DNA切割酶,研究人员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细胞同源重组的概率,这对基因治疗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定向同源重组,可以改变活细胞的基因组序列,进而对整个动物体进行基因重组,这在生物学上带来了一场革命。不幸的是,尽管传统的定向策略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非常有效,但被用于人类时则不尽人意,其同源重组率相当低。其他的替代方法(如利用病毒载体)也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转基因位点不恰当,或内源基因序列被破坏的危险,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

    来源:《自然-方法学》

    时间:2005-06-07

  • 英国政府投资16亿美元助力生物技术研发

    随着16亿美元的投入,英国生物技术产业有望焕然一新,特别是在全球市场增速放缓以及投资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成就更显来之不易。睿智的英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创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在面对劳动力低成本及高度教育工人的国家面前,只有推动科技产业化及学院与企业的技术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竞争力。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英国科学界已经收到163亿美元的现金投资,其中10%的费用将被用于未来3年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过,依然有人怀疑这些资金有可能在具体的分配上被更多的政治利益所左右,从而无助于科学学术的自由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5-06-06

  • 生物技术成为人类新救星

    过去30年中,大量的生物学新发现和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了解,致使很多生物技术新药开发出来,目前已上市的有230种。仅去年一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就批准了20种生物技术新药,其中包括治疗失眠、多种硬化症、剧痛、慢性肾病、失禁、口腔疼痛和治癌等药物。现在,正处于后期临床试验的250种生物技术药中,至少有50种将会获得FDA的批准,批准成功率几乎是药物工业标准成功率的3倍。   一种治疗胃癌药物Sutent的发明人、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施莱辛格就说:“我们现在正处于药物开发的黄金时代。”预计Sutent在明年初就会得到FDA的批准。   这场由生物技术驱动的医学革命,实际上经历着逐步演化,也是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6-06

  • 用基因转移技术和常见病毒抑制神经痛

    生物通报道:神经痛是许多疾病和医疗情况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的药物对这种类型的疼痛没有作用,因为这种疼痛是由损伤的感觉神经元(传递疼痛、温度和接触信号给大脑或从大脑传出)引起的。现在,VA Ann Arbor Healthcare System和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抑制这种神经性疼痛信号的方法。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这种病毒能够导致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病毒的一种无毒形式作为载体将基因传递到神经细胞的核中。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5 of Annals of Neurology上。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受损的大鼠在注射了含有GAD基因(谷氨酸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03

  • 革命性的纳米技术显示工作着的脑细胞

    生物通报道: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精确测量生活脑细胞中的重要化合物的水平。卡内基研究院植物生理系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克服了这一障碍——他们成功利用基因纳米技术的分子传感器来观察大脑化合物水平的变化。这种传感器在与化合物结合时改变其三维形状,然后通过一种叫做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将其显示出来。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纳米传感器引入神经细胞以测量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水平。这种物质与从学习和记忆到情绪和感知的所有事件有关。过多的谷氨酸被认为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发生。这项研究结果公布在近期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02

  • 新技术能中止血管的异常生长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将一种带有氨基酸尾巴的人造蛋白传递到靶标细胞中能够明显降低养活肿瘤的新血管的生长水平。这种抑制血管生长的新方法将隔绝VEGF的“intraceptors”传递给细胞。在离体实验以及角膜损伤和黑素瘤动物模型实验中,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破坏性的血管扩增降低了三分之二。研究的结果公布在5月的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在理论上,这种新方法比现有的血管新成抑制剂要先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几种类型的细胞(包括血管细胞和癌细胞)能够产生它们自己的VEGF和受体。因此,研究人员集中研究了攻击细胞内的VEGF以打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02

  • 上海科学家在粳稻育种中实现超高产突破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31日表示,上海在粳稻育种领域已成功实现了超高产的突破。已育成的2种优质超高产晚粳新品种最高亩产量高达770公斤。据权威科技情报机构进行的全球文献检索,这一高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超过了日本、韩国等国的高产粳稻品种。   据专家介绍,过去中国科学家在杂交超级水稻高产育种上的突破,基本上都是在籼稻领域取得的成果。此次在粳稻上也获得了优质超高产的品种,将有助于中国在多品种粮食生产上保持稳步的产量增长态势。   据优质超高产晚粳品种选育课题组的万常照副研究员说,育成的这2种超高产新品种,一种取名“金丰”,是常规稻,一般亩产量为650公斤,高产田达730公斤以上;另一种取名“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6-02

  • 新技术容许癌症患者在治疗前冷冻卵子

    生物通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一项新技术可能使患有癌症的妇女有机会在化疗和放射治疗夺走生育能力时仍然能够有自己的孩子。研究人员5月29日在国际体外授精研讨会上公布了研究结果。在妇女开始癌症治疗之前将其卵子冷冻能使她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有自己的孩子。冷冻卵子并非难事,但是要保证它安全溶化并能正常受孕则是一大挑战。在过去,冷冻妇女的卵子的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这种细胞比较大的原因。当卵被解冻时,冰晶对卵造成的损伤使它们无法受精。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叫做玻璃化的冷冻细胞方法。这种低温储藏技术制冷卵的速度足以使液体到固体的转变在瞬间完成。没有冰晶的形成并且坚固性类似一种胶粘玻璃状态。到目前为止,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01

  • 研究:“自制”基因表达技术不可靠

    生物通报道:俄勒冈科学和健康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分析基因表达的技术应该在全世界的实验室中标准化以支持人类基因组研究时代的不断前进。如若不然,利用DNA芯片分析基因的研究人员获得的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这篇有关基因芯片的文章公布在本月的Nature Methods上。研究人员指出地理上分隔的多研究人员研究组采用普通的商业化的芯片平台而非自制平台以及常用步骤能够产生有可比性的数据。基因芯片含有数千个包含一个细胞的整个基因序列的小滴。研究人员将荧光染料标记过的DNA或者RNA拷贝放在芯片上以确定个体基因的表达如何被上调或下调,并且检测与一个特定基因结合的分子是否在用特殊的扫描仪扫描时会发光。通过同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5-30

  • 抗癌药物及治疗方法新趋势

    在有3万名科学家和医生参加的美“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科学家们报告了近期在研究和开发临床抗癌药物及治疗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些成果主要为:   多靶抗癌药物。这种药可封堵造成肿瘤细胞增长及向这些癌细胞供血的几种蛋白质。AstraZeneca公司生产的zd6474抗肺癌药,127名患者临床试用后,肿瘤缩小达26%。这种药物使患者在肿瘤不再增长的情况下,平均存活18.7个月,比仅用化疗法多存活6个月。专家们认为,最早上市的多靶抗癌药将是拜尔公司研发的Sorafenib和辉瑞公司研发的Sutent。这两家公司希望,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年底能批准这两种药物上市。   戒烟疫苗。在所有癌症患者中,约有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5-27

  • 俄肿瘤疫苗研制有新突破

    据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免疫临床研究所所长克兹洛夫周四透露,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家们日前在研制肿瘤疫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他描述说,先将肿瘤病人身上的病变肿瘤取出,进行处理后,再植回体内。 这样,人体就会对这种肿瘤产生抗体,恶性肿瘤的细胞因此将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新西伯利亚的研究者们和当地的创伤科和整形科的医生们对30多位患有脑瘤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结果令人振奋,5年期的生存指数比以前提高了两倍。

    来源:哈尔滨日报

    时间:2005-05-27

  • 韩科学家称干细胞研究年底将有新突破

    法新社23日报道,韩国汉城大学黄禹锡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在研究干细胞上将有一个重大突破,这次新突破将为治疗糖尿病开辟广阔天地。前不久黄禹锡已经成功克隆出30多个人体胚胎,并培育出世界上首批与原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系。去年,他们还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胚胎干细胞。   一名研究人员透露,他们从去年年底就繁育了十几只含有人类免疫基因的猪。今年年底或明年初,他们会将这些猪的胰腺细胞移植到猴子身上,如果成功,将是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大突破。科学家预计,这种方法也能运用到人身上。   另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由于黄禹锡一再取得世界性的科研成果,已经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安全部门对他进行24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05-05-25


页次:445/515  共10283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