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涉足生命科学领域 免费技术追踪人类DNA
[AD340X300]IBM一直有意思进军生命科技领域,最新的一项相关举动是免费提供软件、网络服务技术给科学家追踪人类DNA。 这位蓝色巨人和另一间叫Proteome Systems的公司合作一项价值千万美元的合约为一家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所提供技术协助。在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当中,IBM称自己的免费软件可以改善科学家在国家生命信息中心的浩如烟海的资料库当中找寻相关信息的能力。 网络服务是许多基于网上的标准和协议,通过它们可以让组织将各种不同的应用和共享的数据串联起来。而生命科学被信息技术提供者认为是一块利润丰厚的肥田。市场研究公司IDC在2006年,人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当中IT方面的投资
-
生物技术“三里岛”
[AD340X300]三里岛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一核电厂所在地。1979年3月28日,由于操作失误,三里岛核电厂发生一起严重的核事故,反应堆一部分熔化,辐射气体泄漏到空气中,迫使当地20万居民转移。而去年发生在美国的“转基因大豆越轨”事件,则被美国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马克·里奇称作“生物技术的三里岛”。 转基因大豆越轨 内布拉斯加州的汉密尔顿县是美国的“谷仓”。在14号公路上,人们可以参观平原人博物馆,从中了解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农场生活,也可以沿着公路驱车行驶,从数十
-
生物技术——等待产业化的日子
[AD340X300]生物经济必将在21世纪超过网络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许多学者的预测。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生物技术原始创新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完成,被称为继原子弹、人类登月之后,人类科技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连续多年来,国际著名科学杂志每年评选的“十大科学进展”中,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突破占第一位。 抢占生
-
上海科学家积极寻找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方法
[AD340X300]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介绍,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日前已成立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科研攻关小组,从生物信息学研究,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学诊断等四个方面展开专项科技攻关。他说,这些研究有助于从基础理论角度,弄清发病机理、弄清病毒的变异情况,了解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过程,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比如,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如果获得成功,就可能阻断非典型肺炎病毒蛋白的表达过程。又如,抗体免疫研究如获得成功,找到一种有效的抗体,就可用新的免疫疗法进行治疗等。裴钢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正在加紧攻关。
-
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又发现3种快速检验非典方法
[AD340X300]中新网4月19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及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杜新安表示,除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外,他们又发现三种快速检验SARS(非典型肺炎)的方法。目前他们正在夜以继日加紧研制开发有关诊断试剂。专家表示,新试剂会进一步缩短免疫荧光技术创造的两小时的检测时间。 有关人士表示,相信有关检验产品面世后,会提供给港、澳、台及外国需要帮助的地区。 杜新安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这三种快速检疫方法仍在实验过程中,一旦成功制成检验试剂,诊断过程会更快捷。目前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能在两小时内化验出结果,而新试剂会将这一时间进一步缩短。 据悉,新方法包括使用PCR技术,PCR是一
-
我国中科院研究出1小时可诊断非典的新方法
[AD340X300]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刘思扬,张景勇)快速诊断非典又有新方法──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通力合作、昼夜奋战,在完成非典病毒全基因测序基础上,又于4月19日研制出诊断非典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酶联法)试剂,为控制疫情蔓延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 酶联法检测非典病毒原理是:病毒感染后,病人体内会出现针对病毒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以特殊制备的病毒蛋白质与病人血清中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便可以通过“酶联”反应使试剂发生颜色变化,明确显示病毒的感染。据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专家介绍,酶联法技术原理可靠,已广泛用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现有其
-
“非典”检测方法取得重大突破
“非典”检测方法取得重大突破[生物通讯]自2002年11月中国大陆广东省爆发非典型性肺炎以来,该疾病已经扩散到23个国家。截止2003年4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收到3235个病例报告,其中已经有154人不治死亡。 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4月19日日内瓦当地时间17:00,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国 家 累计发现病例 已死亡病例 已
-
识别所有表达基因的新技术
[AD340X300][生物通讯]Ludwig癌症研究所和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强大的新技术识别出单一细胞中所有表达的基因。这篇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新研究指明了了解人类基因组所需的数据类型。“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5,000个基因,下一步就是确定这些基因在健康和患病细胞中的行为。”研究的第一作者、Ludwig 癌症研究所瑞士分所的Victor Jongeneel博士说。分析两个不同的细胞系(一个取自正常乳房组织,另一个取自结肠癌),研究小组发现每个细胞都表达10,000到15,000 个基因,这说明人体细胞可能只利用了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三分之
-
寻找让人体自行缓解疼痛的新方法
[AD340X300]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他们认为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将有望开展这方面的人类临床研究工作,旨在调查通过刺激慢性炎症组织,使其疼痛得到自行缓解。来自德国柏林Benjamin Franklin大学附属医院的Christoph Stein教授在日前召开的德国麻醉学会的一次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研究结果。他告诉路透社记者说:“这种治疗方法的对象是那些特殊的患者,比如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而出现神经疼痛的患者。”现在他们正在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小鼠进行试验研究。他们成功的利用一种分子物质作为载体,将有关基因投放到机体内,刺激人体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人体内
-
反义基因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AD340X300]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cotide, ASODN)是一段与mRNA或DNA特异性结合并阻断其基因表达的人工合成的DNA分子。ASODN能通过封闭或抑制肿瘤细胞和病毒的关键编码基因来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病毒的复制,是治疗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的潜在新型药物。目前在动物体内评价的反义药物有10余种,其中抗肿瘤作用的有7种,抗病毒作用的1种,其他如作用于心血管、代谢、免疫及细胞粘附系统的有4种。一、反基因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1.三螺旋DNA药物及作用机现。1957年Davies等首次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三螺旋核酸的概念。70年代初期,Ar
-
我国研究出非典快速诊断技术 2小时即可得结果
[AD340X300]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胥金章)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继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后,16日又成功地研制出了非典型肺炎快速检测技术。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对非典型肺炎诊断主要依靠发烧、干咳、胸透阴影、白细胞正常或下降等临床指征,尚无客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对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疑似病人的范围。 据了解,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有关专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对病人血清进行快速抗体检测,通过对不同疫区临床确诊的4
-
冠心病治疗新突破:药物释放支架TAXUS
[AD340X300]中国冠心病(CAD)患者将跻身全球首批接受TAXUSTM紫杉醇药物释放冠状动脉支架疗法的病人之列。日前,医疗器械的领先生产厂商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首次投放TAXUSTM紫杉醇药物释放冠状动脉支架系统。 我国约有900万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每年大约有30万例死亡。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但对病人的侵入性、创伤性较大、成本较高、康复时间较长。侵入性小的介入治疗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血管成形术中,球囊在阻塞部位充盈,使阻塞处向血管壁挤压,从而使管腔扩大,改善血流量。然而介入治疗也面临着血管再狭窄的问题,复杂病例可高达50%的再狭窄率。病人需再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AD340X300][生物通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寻找肌萎缩侧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即Lou Gehrig病病因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研究发表在4月1日期的《神经科学》杂志上,是首次详细描述ALS是如何开始的,将引导科学家找到这种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的疾病的新治疗策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肌营养不良协会/ALS中心的副主任、神经学教授John Weiss和研究生Shyam Rao 发现,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诱导ALS神经细胞中产生自由基。随着运动神经元功能的破坏,这些自由基能够逃出神经元,破坏周围调节这种神经递质水平的支持细胞的功
-
中国在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AD340X300]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该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教授、毕胜利教授、段淑敏主任和许文波教授等科技人员,在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克隆了冠状病毒部分基因,成功分离到数株冠状病毒,已经开始研制冠状病毒诊断试剂。 他们从对三例死于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肺标本和其中一例的脾标本进行了冠状病毒检测,并从这些标本中扩增出冠状病毒基因,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所扩增基因为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基因,从而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 他们通过和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存在于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冠状病毒为一变异极大的新型冠状病毒。用
-
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
[AD340X300]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记者毛磊)美国科学家10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缺陷,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目前看来没有可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的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细胞进行了克隆操作。研究人员共获得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入代孕动物体内后,这些胚胎经过初步的细胞分裂后无一真正孕育。科学家们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克隆猴细胞表面上看似分裂正常,但细胞内的染色体却出现了紊乱。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但在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却杂乱无章,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不仅如
-
由于技术原因 人类基因组破译工作暂停
[AD340X300] 新华网柏林4月10日电(记者潘治) 参与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工作的德国科学家说,由于技术原因,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下属的德国工作组协调人赫尔穆特·布勒克尔10日在德国不伦瑞克说,“在我们如今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程中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布勒克尔认为,自从2001年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后,相关数据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改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参与破译工作的各实验室科学家还再次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特别清理和补充”,因此,他们目前有一份“非常好”的数
-
使基因“平安到达”指定细胞的方法
[AD340X300]俄罗斯“向量”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的专家开发出的一种新方法,可以保护外来健康基因不受人体免疫机制的破坏,从而提高基因疗法的成功率。在基因疗法中,有时医生需要向患者体内导入某些健康基因,以修正患者蛋白质的合成。但在人体血液中,DNA片段会受到血液酶的破坏。因此,保护这些用于治疗的基因、并使其与特定类别的细胞结合,是基因疗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俄《消息报》报道,“向量”中心的专家用精胺素蛋白和多聚醣制成了一种膜囊。膜囊中的精胺素蛋白能够与DNA结合,从而将治疗基因暂时固定在膜囊内。被膜囊包裹的基因可在血液中存活约24小时。为使被导入的基因只与特定类别的细胞结合,科研
-
新一代免疫调节产品又有新突破
[AD340X300]针对目前免疫调节类保健品市场的繁荣态势,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发的新一代免疫调节产品 “状态佳”,融入了基因重组技术和现代医学生物技术,一经发布便引起业内的关注。 据该产品生产企业武汉亚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相对众多同类保健食品,“状态佳”实现了4 个突破:突破了人血提取的局限,有效减少了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突破了现有化学合成、中草药品不能识别、清除病毒的障碍,有效地清除病毒血症;突破了体液免疫单一功能的界线,能有效激活、恢复人体衰退的免疫功能;突破了低温保存、注射补充的限制。 来源:中国质量报
-
精确绘制基因组图谱的新技术
[AD340X300][生物通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作图技术绘制出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最清楚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相信这一技术还可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绘制出更清晰的人类基因组图谱。这项研究发表在4月7日期的《自然遗传学》上,描述了研究人员如何定位并精确识别出C. elegans基因组中所有预测存在的近19,000个基因。C. elegans的基因组较小,容易定位,这个技术在线虫中获得的成功强烈提示其也可以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几年前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是我们了解细胞如何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研究的高级作
-
日本学者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记忆力
[AD340X300]人上了岁数,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退化,记忆力也会明显下降。而科学家利用动物实验证明,使人体内与记忆相关的CREB基因活化,将会显著改善记忆力衰退的问题。 《日刊工业新闻》日前报道,由东京农业大学应用生物学系副教授喜田聪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实验鼠体内与CREB基因相关的蛋白质中的6种氨基酸置换掉,使该基因经常处于活跃状态。 研究人员随后对实验鼠的记忆力进行了测试。鉴于实验鼠在恐惧状态下保持不动的特征,研究人员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