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我国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技术研究

    为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我国将在“十一五”前期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等五方面科技攻关。 我国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前期中国已投入9450万元,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食品安全标准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食品安全综合技术示范等5个方面的攻关。 “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紧紧瞄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科技“瓶颈”问题,围绕让公众吃得放心、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重大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标准体系等研究和示范工作。 “十五”期间,我国已投入16亿多元开展食品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08-14

  • SDD技术克服药物可溶性低的问题

         Bend Research Inc. 今天公布了一项旨在改良给药技术从而改善试验中复合药剂的临床价值的新计划。    由于诸多有潜在价值的复合药剂的可溶性低,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或代谢掉,即药物生物利用度很低,这为新药物的研究增加了困难。为了克服这种障碍,Bend Research 与辉瑞携手开发了一种依赖于 SDD(喷雾干燥分散)的专有的给药新技术。    SDD 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辉瑞的200多种不易溶于水的复合药剂中,这种改良的口服给药形式生物利用度远优于晶体药物的利用度,已经在辉

    来源:Bend Research

    时间:2007-08-13

  • 一种新的肝癌检测方法

    生物通报道:肝癌是一种非常难诊断的癌症,这种癌症也是导致亚洲和非洲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中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Ghent大学VIB的研究人员与北京和上海的研究中心合作开放出一种能够在初期阶段检测肝癌的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只需要很少的血样就能进行。这种新的检测化验方法能够精确检测出之前无法检测出的超过50%的病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一种肝癌。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或肝硬化引发的慢性炎症最终往往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硬化是一类肝病的总称,这些病的特征是肝细胞被破坏并被疤痕组织所替代。这种情况减少了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10

  • 中国科学家在疾病研究方面获突破性进展

    生物通综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医学研究前沿领域又获新突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家族性帕金森病双基因遗传理论,并建立了20余种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基因诊断技术平台。8月4日至8日,一些当今世界顶尖级医学专家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持下,聚首湘雅医院,对这一重大医学进展的取得和进一步研究进行深入研讨。美国科学院肯尼斯院士与来自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名顶尖医学专家,欣然应邀担任中南大学客座教授,加盟湘雅医院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专家团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欢迎专家们前来研讨攻关。 从林肯家族的小脑共济失调、里根的老年痴呆,到拳王阿里的帕金森病,再到霍金的运动神经元病,一种严重的神经性疾病,伴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10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8月10日)

    生物通综合: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追踪。 制药业面临三大新机遇  对于大多数构成全球制药工业主体的公司来说,2005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这一年里突出的事件就是重要药物专利的过期、收入的减少和行业大众形象的恶化。在2006年里,制药工业继续遭受来自传媒和大众的打击,还要处理来自其他方面的重大压力。日前,全球知名医药信息咨询公司IMS公司经理顾问Joanne  Grimley在美国《化工新闻》中撰文指出: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药品的总体增长将持续,各个公司也在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10

  • 《自然》两篇文章介绍生物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生物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在8月2日的《Nature》杂志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介绍了两种新颖的技术,为生物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原文摘要:Nature 448, 553-560 (2 August 2007) | doi:10.1038/nature06008; Received 10 May 2007; Accepted 13 June 2007; Published online 1 July 2007Genome-wide maps of chromatin state in pluripotent and lineage-committe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9

  • 董孟秋·科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Salk生物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蛋白定量分析新方法对长寿命线虫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能延长和缩短寿命的蛋白。这对于进一步丰富蛋白定量研究方面来说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Andrew Dillin实验室的董孟秋(Meng-Qiu Dong,音译)。原文摘要:Science 3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38, pp. 660 - 663 DOI: 10.1126/science.113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7

  • 《细胞》《科学》两篇文章发表酶学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活性和特定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及核酸,又称为生物催化剂。这种重要的生物分子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近期在《Science》和《Cell》杂志上分别报道了两项重要的成果。 原文摘要:Science 27 July 2007:Vol. 317. no. 5837, pp. 513 - 516 DOI: 10.1126/science.1144130Spring-Loaded Mechanism of DNA Unwinding by Hepatitis C Virus NS3 Helicase [Abstract]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7

  • 《科学》:蛋白折叠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利用机械力,来自美国费城宾西法尼亚州大学和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打开了细胞骨架蛋白(Cytoskeletal proteins)的折叠结构。这项公布在8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加深了研究人员对细胞行为的了解,并且可能为药物开发提供新标靶。 已经知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承受各种机械力的作用:一些力是由肌体内部的流动产生的,而另一些力则来自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Dennis Dische教授领导的研究组正是利用机械应力来诱导细胞骨架蛋白产生构象变化。接着,研究人员利用荧光标记方法测定了这些蛋白的分子序列,进而确定出一些隐藏的蛋白绑定结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7

  • 视网膜自我修复研究有突破

    生物通综合:来自新华网的消息,英国伦敦大学眼科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8月1日宣布,他们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有类似斑马鱼的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希望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 斑马鱼是一种体长3厘米至4厘米的热带鱼,因色彩鲜明的斑纹而得名。这种常见的小鱼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具有自我修复破损视网膜的独特能力。     视网膜受损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视网膜内具有干细胞特征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能够分化成健康的视网膜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人类视网膜中也存在这样的细胞,只是不具活性。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6

  • 冷泉港实验室:划算的基因沉默方法

    生物通报道:大约在十年前,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发现,他们能够将短RNA分子插入到线虫中并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今天,研究人员也常常使用这种强大的RNA干扰方法来研究哺乳动物系统中的特定基因功能。 为了进行这种基因沉默实验,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依赖化学合成的RNA分子,而这个合成过程是相当昂贵的。本月《冷泉港实验手册》(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上的一篇免费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文章描述了一种能产生沉默RNA(esiRNA)以有效靶向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任何基因的很划算的方法。 这篇文章(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3

  • 欧盟框架计划食品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网正式启动

    生物通综合:来自科技部的消息,“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研发计划,也是欧盟投资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全球性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以研究国际前沿和预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发领域广、参与机构和人员多的特点。该计划资金投入预算也由最初的32.7亿欧元上升到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的505.21亿欧元。     目前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各主题领域均对国际合作开放,然而国际合作伙伴国家相关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程度仍远远不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及时的信息和有效的联系。为更好地提高国际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3

  • 干细胞再生新突破:有望用于面部整形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是一类能够形成身体内各种细胞类型的“全能细胞”。虽然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潜力更大,但由于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限制了这类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而另外一类成体干细胞则因避免了伦理的争议而成为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成体干细胞。 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杂志上,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颅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施颂涛(Songtao Shi,音译)和来自韩国、中国的牙科专家在干细胞再生骨骼和皮肤组织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他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再生老鼠和猪面部的骨骼和皮肤组织。研究人员在文章中预测说,间充质干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自然·方法学》:新方法探测朊病毒

    生物通报道:朊病毒是大脑中一种传染性蛋白质病毒,能导致牛出现疯牛病、羊患上痒病、人患上克雅氏病。在7月的《自然·方法学》杂志网络版上,美国健康研究院慢性病毒疾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非常敏锐而快速探测传染性朊病毒蛋白质的新方法。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朊病毒探测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朊病毒能将某种正常折叠的蛋白质转变成具有传染性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是很容易被探测的。如果一个样品含有朊病毒,那么它将诱发蛋白质在健康的组织基底中聚合,通过这种聚合体的测量就可以探测出朊病毒的存在。这种技术的弱点是不敏感、要花费数周的时间,而且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863海洋技术领域海洋药物重点项目启动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消息,“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药物重点项目启动会于7月20日-21日在青岛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对海洋技术领域第一批立项启动的“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等共3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交流。中国海洋大学作为“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抗心脑血管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2个重点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主持承担其中3个课题。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孙清出席此次会议并讲话,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刘保华研究员、副组长张元兴教授、领域专家徐安龙教授、以及丁健研究员、吴晓明教授等作为咨询专家出席会议。 &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发展迅速的非转基因生物技术

     非转基因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免疫诊断技术、农用微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物转基因技术备受争议的今天大有用场,发展迅速。   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使用,它主要是通过微繁殖过程来培育植物副本。这种技术也被称为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与母体遗传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目前,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能够再生的多年生农作物,它们是从已有的植株中直接产生新植株,而不需要授粉或播种。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做到快速繁殖。一年中从一个芽得到几万到几百万个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时间:2007-08-01

  • 北大特聘教授发表中国第一篇《自然-纳米技术》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和物理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化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DNA纳米软通道的非平衡开关(Nonequilibrium gating)的基本物理性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这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2006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1

  • 逆转可卡因成瘾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瑞士Geneva大学神经科学学家Christian Luscher等在实验室小鼠研究中找到逆转可卡因对大脑的作用的新方法,为治疗药物成瘾提供了新参考。详细内容刊登于上周《Science》杂志。Luscher等关注与药物沉溺有关的脑区,发现一种抑制被可卡因激活的过度活跃的细胞的方式。之前的研究以寻找受可卡因影响的脑区为目的,此次是首次以寻找逆转可卡因效果所需机制为目。“这是此难题之前不为人知的一部分——细胞恢复正常所采用的机制。”Luscher说,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寻找一条逆转可卡因对受体的影响的途径。受体是负责专递脑部信息的蛋白,在药物上瘾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以在服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1

  • 《细胞》:三效合一的新型基因表达调控技术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分子开关,能够可逆控制哺乳动物基因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将对生物学过程和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的精确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详细内容刊登于上周《Cell》。作者对这项研究“允诺了很多,”明尼苏达大学Perry Hackett(未参与研究)说,“他们兑现了允诺。”研究小组带头人、波士顿大学James J. Collins说,控制基因表达的三种传统技术都有局限性。遗传学技术使“敲除”变得不可逆,因此研究基因在发育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变得很困难。利用小分子(如四环素)的方法不能完全阻断靶蛋白的表达。RNA干扰(RNAi),利用小RNA阻断mRNA功能的技术,只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0

  • 实现百年神经学梦想的一项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神经学家一个世纪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想显示出记忆是如何被实现的。现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新发明的显微镜技术首次捕捉到了在一种常见形式的学习之后发生的大脑细胞连接变化的图像。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神经学杂志》上。该研究显示出大鼠大脑中对学习改变形状至关重要的一个区域中的突触连接。当用药物来抑制这种变化时,大鼠就不能学习——这证实了这种形状变化在产生稳定的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教授Gary Lynch解释说,这项研究首次看到了新编码的记忆的真实面孔。该研究也完成了一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项新的行为学实验对与长时程增强(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0


页次:453/578  共11557篇文章  
分页:[<<][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