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纳米基因生物技术“蛇毒分离提纯”项目隆重奠基

    生物通综合:4月3日,靖西县新阳科技园区内春意盎然、人声鼎沸。中龙东泰(新阳)纳米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蛇毒分离提纯”项目在那里隆重奠基,该项目占地面积200多亩,总投资13亿人民币,预计年产提纯13公斤,目标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定购1.12亿美元的世界一流先进设备,从事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公司将在靖西科技园区内兴建高标准的生产车间,辅助系统车间,原材料和成品等综合车间以及化验、供水、供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同时还将兴建高规格的办公综合楼,公安分局、员工宿舍等生活辅助设施,实行厂区大面积绿化,实现生产生活零污染,把厂区建成一个集现代化生产、办公为一体的花园式厂区,充分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6

  •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7年度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生物通综合: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7年度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序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将围绕医药卫生、工业发酵、生物资源开发和生物安全等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需求,着力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提升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竞争能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战略目标是:突破若干前沿和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4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

    生物通综合: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上海国有风投第一次进入生物医药3月26日,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和香港思格资本集团共同发起的科星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规模5000万美元,首期资金为1500万美元,三方股东各出资500万美元。这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   虽然2006年医药行业遭遇了历史性低潮,但风险投资对生物制药这个细分领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不断涌入这个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外商在华投资医药企业研讨会举行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外商在华投资医药企业研讨会”3月29日在北京举行。   研讨会围绕“把握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促进外资医药企业在华发展”的主题,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4

  • 血型转换的突破性方法

    生物通报道:如果你因受伤住院而且需要输血的时,需要首先知道你是什么血型,然后才能输同血型的血液给你。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没有这个麻烦事了:一种能清除红细胞的抗原的酶能够将所有捐赠的血变成O型,而O型血通常能用于各种血型患者的输血。A和B抗原(血型也因此得名)是红细胞表面携带的糖。人类红细胞能够携带其中的一种抗原或两种,或者两种都没有,并因而产室了四种血型:A、B、AB和O型血。输入了不相配的血液会导致威胁生命的反应,并且这种错误平均出现频率为每15000个输血病例中就出现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自美国纽约的一个研究组证实,一种从绿色咖啡豆中获得的酶能够将红血球上的B抗原清除掉。后来的实际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3

  • 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

    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在清华大学启动  为展示我国科技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获奖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 科技部决定于2007年在全国部分重点大学举办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   4月2日,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在清华大学启动。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等领导,诺贝尔奖得主、清华大学杨振宁教授,原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启动仪式,并为启动仪式剪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3

  • ****研究员《MCP》文章获突破性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系的研究人员在Odorrana grahami(无指盘臭蛙,一种两栖动物)中发现了107种新型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并进行了抗菌机制研究,这比目前报道的两栖类抗菌肽数目多了三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抗菌肽资源,这也为抗菌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份的《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影响因子9.8)杂志上。 这一文章的通讯作者是2004年入选中科院“****”的赖仞博士,其早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是昆明动物研究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于英国利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2

  •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生物通综合:科学时报消息,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MET)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孔祥复、戚正武、张友尚、赵国屏等出席了揭牌仪式和论坛。   据悉,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对疾病发病机理的深入探讨,研制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为主),并通过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技术将这些药物产业化,从而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   在过去的半年中,iMET努力克服建所初期的种种条件制约,积极组建科研教学梯队,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方面可使用的资源,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们已开始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2

  • 06年中科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综述

    生物通综合: 06年中科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综述  “在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无论从研究的深广度、国际影响、同行认可度还是重要热点方向的把握上,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巨大飞跃。在2006年全国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全国61个参评实验室共评出12个优秀实验室,我院19个实验室参评,8个被评为优秀,并占据了前5名,其中生物物理所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免评实验室。”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研究员表示。        &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02

  • 北京大学日前成立“北大源德医疗仪器技术联合实验室”

    生物通综合:来自北京大学的消息,2007年3月23日,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北大源德医疗仪器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出席签字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教授,中关村科技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洪,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东等。签字仪式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竞教授主持。会上,韩启德院长、吴晓东总经理、郭洪副主任和岳素兰副校长分别作了即兴发言。他们都表示创建联合实验室,整合北京大学的科研资源和企业的经营、转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9

  • 台生物技术产业未来三年人才供大于求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新社的消息,台湾日前一项会议的数据显示,台湾生技产业(生物技术、制药、医疗器材),总共需要约三千一百零五人,而未来三年新增供给可达八千八百一十人,供大于求两倍多。   “中央社”报道,台湾“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工研院、资策会、生技中心等单位今天联合举办“二OO七年到二OO九年台湾产业科技人才供需总体检”研讨会。生技中心副研究员陈丽敏分析,在新兴生技与制药产业方面,未来三年台湾新兴生技与制药产业新增之人才需求为两千四百六十人,复合平均年成长率为百分之四点三。在组织功能方面,新兴生技人才需求以生产制造居多,其次为研发与行销;制药产业则以行销需求较高其次为研发与生产制造。   她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8

  • 一流研究院科学家警告:研究经费下降将影响美生物技术领先地位

    生物通报道:来自纽约3月20日消息,3月19日一些来自美国一流医学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对美国国会提出警告:如果目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经费水平再没有提升,那么针对许多严重疾病的大型研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从而美国也许将失去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这些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份报告“Within Our Grasp – Or Slipping Away: Assuring a New Era of Scientific and Medical Progress”来阐明他们的观点。联名上书的还包括NIH主任Elias Zerhouni,他们表示他们代表了“关心大学及其它研究机构的群体”指责“NI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3

  • UC:巧妙方法获得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内科医学系,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对抗耐药性细菌,从而为患有囊性纤维性病变(cystic fibrosis)以及威胁生命的其它肺炎病变的病人的肺部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4月2日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这一研究队伍的领导者是UC内科医学系的主任Bradley Britigan博士。通过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Britigan博士扽人发现利用金属性的“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用镓元素替换细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1

  • 纠正基因错误拼接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研究人员最近获得一种校正基因拼接(splicing)错误的新方法。通过拼接过程,细胞去掉了基因组中不必要的物质,保证翻译出正确的目的蛋白。利用俄勒冈Gene Tools公司的新技术,UCLA病理学和人类遗传学教授Richard Gatti与博士后Liutao Du设计了一个custom mask,能够“掩饰”每个异常拼接。此技术防止细胞“看到”遗传缺陷,并使拼接恢复到正确的基因位点。这项发明的意义在于为治疗遗传突变引发的癌症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下一步打算在小鼠模型上进行动物实验。详细研究内容刊登于3月19日《PNA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1

  • “863”计划入选项目:PHBV生物炼制技术项目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化工网的消息,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PHBV(聚羟基丁酸-戊酸酯)生物炼制技术项目,近日再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PHBV是以淀粉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塑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环保新材料。这种新材料作为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补充,目前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通常的塑料制品在泥土中不能完全降解,而PHBV制品在土壤或堆肥条件下能被细菌消化,并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只需70天就可以100%降解。PHBV在诸如医用材料、薄膜材料、一次性用品、包装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曾在2002年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并通过验收。这次再度列入国家“86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1

  • 《Neuron》:通用方法观测活体细胞活动

    生物通报道:来自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The Key Laboratory of Biomedical Photon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以及美国John B. Pierce实验室(The John B. Pierce Labora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能进行体内钙离子成像,追踪同时发生的功能动力学,从而为体内观测活性细胞在神经环路里的活动提供了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Neuron》杂志上。原文摘要:Neuron, Vol 53, 789-803, 15 March 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0

  • RNA拼接校正技术能治疗遗传疾病

    生物通报道:美国冷泉港实验室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Adrian Krainer博士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证实,利用改进的 RNA拼接(RNA splicing) 技术可以治疗因为SMN2 基因活动发生异常所导致的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脊肌萎缩症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根据发病年龄不同,SMA可分为SMAⅠ、SMAⅡ、SMAⅢ、SMAⅣ和SMAⅤ型。已经知道,DNA分子虽然携带着调控生理活动的基因信息,但还需要转录过程形成pr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0

  • Science: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核酶晶体结构

    生物通报道:核酶(核酶,ribozyme)能够完成合成新RNA分子所需的基本反应,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最近确立了核酶的三维结构,为探索生命起源过程中首个具有自我进化能力的分子提供了参考。当今所有生命形式中,DNA和RNA分子的合成是由蛋白酶完成的,而编码这些蛋白酶的指令又包含在DNA和RNA中,这种类似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过程,向生命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谁先出现的呢,核酸还是蛋白?这个问题先前被看作是一个极难处理的矛盾,但随着核酶的发现,现在可以想象一个生命起源以前的‘RNA世界’,那里自我复制的酶执行两种功能,”UC Santa Cruz化学和生化副教授William Scott说。Scott

    来源:

    时间:2007-03-19

  • 《自然》与子刊两篇文章:癌症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综合:在本期的《Nature》和《Nature Genetic》杂志上,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癌症突变筛选,以及癌症细胞分裂关键点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原文摘要:Nature 446, 153-158 (8 March 2007) | doi:10.1038/nature05610; Received 7 September 2006; Accepted 18 January 2007Patterns of somatic mutation in human cancer genomes  [Abstract]Nature Genetics - 39, 347 - 35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5

  • 西南大学发明分子标记技术降水稻鉴定成本

    生物通综合:中国食品商务网消息,西南大学科研成果“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水稻孢子体不育系纯度”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专利打破以往同类水稻鉴定必须在海南进行的惯例,为科研和农技人员缩短鉴定时间,节约了鉴定成本。 据介绍,以往对水稻孢子体不育系纯度的鉴定都要在海南进行,需要花费3至4个月时间,对农业生产的持续性有较大影响。 西南大学研究成果“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水稻孢子体不育系纯度”鉴定水稻只需要15天,大大缩短了鉴定时间,在区分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其准确率达到100%。为不育系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5

  • 近期蛋白质技术突破性研究一览

    生物通报道: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一项重要基础实验性科学,已经逐步成为本世纪各国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我们现在将最近一个月来,有关蛋白质技术方面的突破做一简要回顾。1 无需对样品进行标记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许多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需要耗时的标记步骤,并且得出的结果也只是“有”或者“没有”蛋白相互作用两个答案。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使实时进行无标记物监测成为可能,并且提供了更丰富的相互作用动力学信息。光从特定的角度照射在两个介质(折射率不同)之间的金薄膜上,在金属表面产生一个渐逝波(evanescent wave),削弱了反射光的强度。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4


页次:459/576  共11501篇文章  
分页:[<<][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