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中药技术转让爆“天价” 620万元成交

    近日,南京军区总院与吉林吉尔吉药业有限公司签约,前者将其自行研发的雷络酯片剂,以620万元的合同价转让给后者,这在我国中药自主知识产权转让上爆出了“天价”。   这一新药技术的研发人、南京总医院制剂科李汉宝和王玉玺介绍,雷公藤是一种含有毒性成分的小灌木,其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效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有着显著的疗效。该院在大量研究基础上,从叶子中分离出有效部位,并采用新型的辅料,研制成雷络酯片剂。这一创新生产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开辟了雷公藤制剂的新资源,避免了雷公藤资源的枯竭。   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不合理的应用,我国已有近2000种中药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李汉宝和王玉玺介

    来源:现代快报

    时间:2005-07-04

  • 探测癌症基因的新方法

    在7月份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Paul Khavari和同事用一种新方法对人类组织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确定究竟哪种变异促成了癌症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很多遗传变异与皮肤癌有关,但很难确定是否有单个的变异导致了癌症的发展。         Khavari等培养出表达部分变异的人类皮肤组织,这些变异与人的黑素瘤细胞中发现的变异是一样。黑素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他们再将这种人类皮肤嫁接到小鼠身上,结果发现这种小鼠确实出现了类似于人类黑素瘤的症状。这也许提供了一种方法,可探测在各种癌症中发现的重要遗传变异。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30

  • 检测癌症的高通量方法

    生物通报道:乔治敦大学Lombardi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同时检测数千肿瘤切片——目前使用的更昂贵的方法只能一次分析数百个肿瘤切片。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有一天能够更可靠地预测病人的病情并改善癌症和其他疾病治疗方法的优化选择。这项新研究的细节公布在2005年7月的《自然-方法》中。这项新技术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癌症以及其他人类疾病,因为它能让研究人员发现并检测到病人疾病的独特的生物标记。Rui将他发明的这项技术称之为“CEMA”(cutting edge matrix assembly)。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医学中心病理学实验室的一些工具开发出了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27

  • 纪念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发明人赛瑟·米尔斯坦逝世三周年

    晚春初夏是剑桥最美丽的时季。每当傍晚来临,参树林立的希尔斯路在几许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幽静。希尔斯路,人称“诺贝尔大道”,乃是附近有多名剑桥诺贝尔奖获得者居住之故。在通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方向的人行道上,人们时常可以看见赛瑟(C閟ar Milstein, 1927~2002)携带“随身听”,脚着运动鞋不紧不慢地以散步方式进行他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1990年,我离开剑桥前的居所位于赛瑟散步的必经之路,遇到他时偶尔也陪走一程。赛瑟也许是因为没有小孩的缘故,他见到我当时尚年幼的大女儿爱琳时,总是驻足与她玩耍逗笑,慈祥之态令我难以忘怀。      &

    来源:《生命科学》

    时间:2005-06-27

  • 一种新型PCR方法研制成功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体外通过酶反应合成、扩增目标DNA片段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樊春海等与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的张治洲通过学科间的紧密合作与深度交叉,发挥各自在纳米、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发展出一种新型PCR方法——“纳米粒子PCR”(Nanoparticle PCR)。         该方法通过引入纳米领域的重要材料——纳米金粒子,有效地抑止了PCR中易出现的非特

    来源: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时间:2005-06-27

  • 突破:世界上最小的有机药物传递颗粒

    生物通报道: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化学工作者已经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创造出世界上最小的人造颗粒的突破性方法。这种创造出的有机小颗粒用来将药物和其他有机物质传递到人体中。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出现在6月21日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利用电子工业制作晶体管的技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了创造出携带遗传物质、药物和其他非常小尺寸和均匀的化合物的方法。这个研究组由Joseph M. DeSimone博士、William R. Kenan领导。虽然目前用在纳米技术和纳米颗粒研究上的经费已经超过数十亿,但是人们研究的99%的物质都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新的方法首次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24

  • 分子生物技术进临床质控先行

    质量控制应先行于临床检验技术的应用。近日,专家在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会上呼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应提到日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最常见的有PCR、测序和基因芯片等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这些新技术的质量控制尚未在医学界引起重视。很多专家至今铭记一段深刻教训:10年前PCR技术刚引进中国临床检验,曾因一些实验室疏于管理出现严重的检验假阳性污染等问题,导致卫生部在临床中叫停。   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张曼在会上提出,检验工作者首先要有质量控制观念,分子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检验技术不同,在应用新技术前应有充分的知识和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5-06-24

  • 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年会侧记

    当今,生物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6月19日至22日在费城举行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年会上,记者了解到,此次与会的1.8万人可望在费城花费3800万美元。不仅如此,从长期来看,会议召开可使该地区经济增长达1亿美元(包括许可证的颁发、研究合作与交流以及吸引到风险投资等)。正像BIO总裁格林伍德所言:“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和个性化医学的‘汇聚’将大大加速生物技术世纪的到来。在生物技术世纪,人类将利用酶将植物转化为燃料和可降解塑料,从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生物技术世纪,我们将大大减少疾病对人类的折磨。”   经济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6-24

  • 重大突破:用实验室成熟的卵克隆出人类胚胎

    生物通报道: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利用在实验室成熟的卵克隆人类胚胎的方法。这些发现将使研究人员更容易地从克隆的胚胎中创造出胚胎干细胞株并让它们为不育夫妇提供卵子和精子。这些结果公布在6月20日的第21届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学会年会上。到目前为止,治疗性人类克隆因使用成熟卵(卵母细胞)而受到限制。这种卵母细胞已经达到了分裂中期(MⅡ)即人类排卵和授精发生的时候。但是可获得的用于研究的人类MⅡ卵母细胞非常少,因为大部分都用于治疗病人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通常不能用于治疗。这些未成熟细胞停留在分裂前期阶段,即在减数分裂完成前而其扩大的细胞核被叫做胚胞(GV)。研究人员Bjorn Heindryck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23

  • 加拿大发明全球第一个活牛疯牛病测试方法

    加拿大生物技术公司疫苗测试公司(Vacci-Test)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测试工具,用于测试活牛感染的脑部疾病,其中包括疯牛病,预计不久以后就能在加拿大和全球的农场和牧场投入使用。该方法专为测量人和动物的免疫力和传染病而设计,它可以通过单一的血样测试迅速精确地评估免疫情况,还可以确定疯牛病等脑部感染的蛋白质标记。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ill Hogan说:“一滴血就能确定14-3-3蛋白质的存在,它是包括疯牛病在内的脑部感染的标记。新方法能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对牧场的大量活牛进行测试

    来源:中国牧业网

    时间:2005-06-23

  • 杜绝胚胎浪费:获取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从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需要破坏胚胎,这也是引发伦理道德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发明出降低培养胚胎干细胞株所需的胚胎数将可能帮助干细胞研究拉到更多的赞成票。现在,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能够避免其他类型干细胞的污染并能减少创造出胚胎干细胞株所需的胚胎数。Takumi Takeuchi在6月20日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年会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他们能够在人类中重现这些研究,那么新方法将使收集胚胎干细胞(ESCs)变得更加容易并可能构建出ESC银行。这些发现将使研究人员更容易获得ESC以开发出更好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或药物。到目前为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22

  • 基因技术公司与Exelixis达成研发协议

    Exelixis公司近日宣布,已与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达成研发协议,双方将共同进行癌症治疗药、抗炎药、组织生长及修复药物的研发。此次合作结合了双方的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共同针对细胞增殖与鉴别有关的蛋白质基因进行研究。   据了解,基因技术将主要致力于Exelixis公司蛋白质抗体的研究,双方将共同评估产品在癌症、炎症和组织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根据协议规定,基因技术将支付Exelixis一笔首付款,并提供为期3年的研发经费。Exelixis将得到癌症治疗药研究方面的里程金和版税收入。此外,Exelixis公司在组织生长及修复和炎症领域具有承担产品部分研发、生产、商业化成本和享有产品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5-06-22

  • 印度生物技术部门收入突破10亿美元

    印度生物技术协会最近发布了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借助出口和疫苗销售的良好业绩,印度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在上一个财政年度增长了36%,收入达到474亿卢比(10.7亿美元)。         该工业团体称,受到疫苗类、他汀类药物,以及一些诸如优选法试验及临床试验等服务性技术的拉动,印度生物技术产品的出口收入占到整个产业收入的42%,为200亿卢比(4.44亿美元)。单就生物制药产业而言,到今年3月31日止,该产业就增长了近30%,而疫苗的收入为整个生物制药业务的47%。另外,该统计还显示,有6家印度生物技术公司上一个财政年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5-06-21

  • 各国生物技术日渐成熟,利润日渐丰厚

    据《芝加哥论坛报》6月19日消息,各国生物科学技术正在日渐成长。如今生物技术企业为市场制造出了大量的新药品,比传统意义的制药公司要多得多。而且,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终将在这10年时间里扭亏为盈。这样的话,就能结束控制生物技术第一代的不稳定、繁荣与萧条循环交替的投资周期。         在2005年6月美国费城举办的2005年生物技术大会上,20,000多名科学家、投资商、管制者和支持者们预计会为费城经济带来约0.4亿美元资金。伊利诺州生物技术产业组织负责人David Miller指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贸易展览会,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时间:2005-06-21

  • 新方法提高了分光光度计的精确性

    生物通报道:分光光度计是一类常用的仪器。现在,一项新的校正常见的仪器误差的简单方法将使对不同波长的光强的测量更加精确。由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发明的这种新方法将会使多个研究领域受益,包括色彩测量、远距离感应、生物技术和天文学等。NIST的这个新方法改善了分光计的测量精确度。分光计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学术研究,以分析灯和其他光源的光发射以及物质的光学特性。NIST的这种方法能够校正因杂散光造成的误差。杂散光能够造成难于预测的大范围的系统性误差。新的方法能够将杂散光误差降低到整个信号的0.001%以下——这对大多数工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20

  • Stanford:发现追踪致癌“元凶”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用常规研究癌症的方法寻找到的致癌基因突变位点并不一定是造成恶性肿瘤的元凶。由Paul Khavari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崭新的、有效的找到真正致癌突变位点的新技术。此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六月的Nature Genetics上。Paul Khavari是美国史坦福大学医学系上皮生物学项目的教授,同时也是退伍军人事务帕罗阿托(Palo Alto)健康中心皮肤服务系统的负责人。 Khavari做了个生动的比喻:他认为寻找真正的致癌突变位点就像寻找犯罪的元凶一样。过去研究人员没有任何线索,只好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所有的“疑犯”都研究一遍。现在发明的这项新技术让科学家可以更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5

  • PNAS:研究人员找到产生关键病毒的方法

    生物通报道:通过发明包装一种常见人类肿瘤病毒的新方法,研究人员为制造用于生物医药研究的病原体铺平了道路。研究所使用的这种病毒能够导致疣、尖锐湿疣,并且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6月13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的网络版上。这项研究将可能促进癌症疫苗研制以及宫颈癌、头颈癌和一些皮肤癌的治疗。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McArdle癌症研究实验室组成的一个研究组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文章中叙述了在实验室中制造大量这种病毒的一种方法。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5

  • PNAS:在活细胞中测量RNA合成的方法

    生物通报道: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开发出了一种能够瞬间确定活细菌接触抗生素或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基因开启和关闭时间的非侵入实验室技术。这项技术公布在2005年6月13日的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新技术可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新的药物并且弄清一些RNA分子协助控制生命蓝图的程度。RNA分子好比生物学中的“暗物质”。研究人员早都知道RNA是DNA和制造蛋白质的工厂之间的重要中介。但是研究人员缺少监控这些分子在单个活细胞中的活动的能力。现在,Cluzel和他的同事通过使用一种叫做荧光相干光谱学(FCS)技术监控了RNA合成和开启、关闭活细胞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5

  • ERG基因 促进前列腺癌诊断的突破性发现

    生物通报道:美国卫生科学统一服务大学(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前列腺疾病研究中心的Shiv Srivastava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发现EST相关基因(ERG)基因是前列腺癌细胞中一种常发生过表达的原癌基因。这一发现可能为将来诊断或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Gyorgy Petrovics等人的报告表明ERG的表达在大量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生了变化。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5年5月26日的Oncogene杂志上。通过使用激光从恶性和良性前列腺组织捕获微分前列腺上皮细胞以及使用基因芯片,研究人员确定出ERG是首个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14

  • 澳科学家研究出24小时快速检测禽流感方法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科学家在快速检测禽流感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把检测禽流感病毒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3个星期缩减到现在的24小时。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台13日报道,这种快速检测方法在世界上尚属首创,能检测出15种不同类别的禽流感,包括能传染给人类的禽流感。         维多利亚州农业部长卡梅伦说,当一种疾病暴发时,检测得越快,就越能够有效地控制,这种快速检测方法能够为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提供预警机制。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14


页次:505/576  共11501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