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肥胖和糖尿病关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Umeå大学的Helen Edlund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在研究肥胖促使胰岛素、糖和血脂增加并导致Ⅱ型糖尿病和肝脏退化疾病的机制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发现还给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一种直接的方法。肥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它导致胰岛素、糖和血脂的血液水平的混乱,而这些问题又会引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脂肪肝。肥胖还能增加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受肥胖的困扰并且发生了各种肥胖并发症。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肥胖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和血脂问题的分子机制,因此我们还缺乏治疗或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在,Helena Edlund领导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4-14

  • 工业生物技术瞄准能源与材料

           以往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各种轻工业发酵产品的制造,'十一五'期间国家在此领域的支持重点将是能源与材料,以此降低工业制造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力争打造数个世界第一装置。这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赵爱民处长于上周在北京举办的生态塑料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和材料等,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工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2005-04-14

  •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瓶颈有待突破

            专家预言,以生物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浪潮,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不过在生物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的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还不得不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   差距表现诸多方面   与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生物技术行业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具体表现为:   自主知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5-04-14

  • 天津、江苏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日前提供的消息,天津市今年将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产业,确保2005年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270亿元,同比增长23%。    生物经济包含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6大产业。为此,天津市将继续加快生物芯片、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干细胞及医疗服务等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步伐,再培育出1个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培育3个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中药大品种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4-14

  • 钟南山透露两种SARS早期诊断方法被证明有效

       SARS疫苗进入抗体持久性研究阶段,钟南山透露两种SARS早期诊断方法被证明有效     昨天(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说,最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卫生部审定公布。本次修订中,两种有效率在90%以上的SARS早期诊断方法,能够在发病5~7天内通过血清检出SARS抗原感染。同时,在中国呼吸病学研究中,一种抗艾滋病药物被初步证明有可能对SAR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     昨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一份最新《呼吸病学研究进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5-04-13

  • 生物经济:我国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一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不能按部就班地发展,而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而是应直接进入新兴产业领域,赶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前沿。     继信息经济之后,未来一个阶段生物经济将作为新兴的产业领域。各国都开始纷纷抢占这一战略高地,美国加大了生物经济的发展力度,日本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目标,英国政府发表了《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预案和发展展望》报告;德国政府将2001年命名为“生命科学年”;法国政府制定了《200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05-04-13

  • 生物传感器技术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特点

        有人把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有人把21世纪称为信息科学的世纪。生物传感器正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全面展开是在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发展迅速,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发酵工业、医学等方面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生物传感器四大应用领域   生物传感器正进入全面深入研究开发时期,各种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实用化的生物传感器与系统越来越多。   1.食品工业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有害毒物及食品鲜度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05-04-11

  • 英用新技术培育无脂肪家畜

        英国一家研究所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培育出无脂肪的家畜。他们制成了一种能破坏家畜体内脂肪的抗体血清,该血清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每种抗体会将特定的抗原附着于脂肪细胞上,并破坏相应的脂肪。        研究人员利用绵羊试验发现,抗体血清除了能破坏脂肪外,还确助于蛋白质的合成。从理论上说,这种方法可用于各种家畜以及家禽但要投入实用,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中国农业网

    时间:2005-04-08

  • 中国艾滋病防治科研犹待“突破”

        与3月中旬长春百克公司艾滋疫苗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样轰动,3月25日,中国科技大学正式对外宣布,学校研究人员通过与国外机构的合作,已经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为无抗药性艾滋病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一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舆论关注。  突破性抗艾新药有戏?   “我们对外公布的还只是两年前的研究结论,实际上整个项目研究已经更加深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个人认为完成这项研究仍需要3-5年时间。”参与此项研究的中方专家科大化学院教授汪志勇4月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项目基础性研究完成之后,将进行临床活体试验,一旦临床证明药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5-04-08

  • 强劲高速持续先导生物技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以生物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浪潮,将像以往的三次浪潮一样,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最近有关专家作出的预言。   统计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介绍说,生物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开发的重点,生物经济也正在成为继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有13亿人吃饭,近5亿人吃保健食品,约1.3亿人吃药,20亿亩耕地需要新的农作物品种,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之一。   上海社科院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5-04-08

  • RNAi方法成功改善亨廷顿舞蹈症小鼠症状

     物通报道:爱荷华州大学的Ray J.和Lucille A. Carve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方法降低了小鼠中致病的亨廷顿舞蹈症(HD,Huntington’s disease)蛋白的水平,并显著改善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运动和神经异常症状。这项研究公布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网络版上。H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退化疾病,通常可以致命。引发这种疾病的基因产生一种对特定大脑细胞有毒性的蛋白质,而且之后的神经损伤会导致运动疾病、精神方面的障碍和认知能力的下降。许多现有的治疗HD的方法都是间接的,并且只是治标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4-07

  • 未来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难点和重点

           生物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复杂、检测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分析泛围较狭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样品的制备、探针合成与固定、分子的标记、数据的读取与分析等几个方面。同时如何实现制备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化也是下一步技术先机争夺的热点。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间的协作也是生物芯片技术下一步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所在。        蛋白质芯片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快速、廉价、高通量的蛋白

    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时间:2005-04-07

  • 国际知名生物芯片技术公司及其研发重点

           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家公司专门从事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而且已有较为成型的产品和设备问世。       其中基因芯片的商业化开发相对成熟,美国的Affymetrix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基因芯片开发制造商。目前Affymetrix公司已开发全套的生物芯片技术相关产品,包括 研究应用系列芯片及相关试剂和试剂盒、工具数据库及芯片分析软件工具、芯片制备系列平台仪器及其零配件、扫描检测仪器、杂交反应设备、生物芯片相关技术手册及指南等。Affymetrix公司是目前全球基因

    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时间:2005-04-07

  • 美找到一种方法用活细菌建造纳米机械

        在不远的将来,活细菌很有可能会成为纳米电路的组合元件,甚至有可能成为建造纳米机械的脚手架。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罗伯特·哈默斯说:“自然界已产生了这些奇异的建筑构块,而我们开发出的方法,仅仅是很巧妙地‘抓住’细菌的这种能力。”哈默斯研究小组已经能够采用电极来调控单个细菌细胞。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纳米通信》刊物上。   该研究小组选择的细菌是5纳米长、0.8纳米宽的蕈状杆菌(BacillusMycoide)。之所以选择这种细菌,是因为其个头足够大,能够让科学家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它。他们把电场加到这种微生物上,使它们被极化,并“粘贴”到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4-05

  • 纳米医疗技术市场具潜力 达250亿美元

        市场调研公司NanoMarkets预测,以纳米器械作为医疗解决方案的技术将在2009年达到13亿美元,并在2012年增加到250亿美元,其中以芯片实验室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率最快。     该公司指出,纳米技术在医疗发展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在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性。其中,到2009年,细胞的控制和分析将绝大部分应用纳米技术,并占其总体市场的19%,而13%的DNA/RNA的应用同样使用纳米技术。     该公司指出,微流体和芯片实验室的大型厂家将特别受惠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05-04-05

  • 科技中介 医药技术市场发展助推器

          2005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医药技术市场年交易额已经达到80亿元人民币,但市场依旧不成熟,这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创新能力脆弱和市场交易混乱。”在接受采访时,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如此向记者表述。    创新能力脆弱    &nb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4-05

  • 美国开发出可检测食品毒素生物传感技术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ARS)的化学家日前开发出生物传感技术。依靠此技术,可以检测食品,如火腿、牛奶和蛋类等食品中的抗热毒素。     科学家在研究中利用了葡萄球菌(能产生引起肠胃炎的毒素)和表面胞质基因共振(SPR)检测毒素。SPR利用光反射金属薄膜,这些膜上会附上毒素和抗毒素抗体分子。当这些分子黏合在薄膜表面时,他们能改变光折射的路线,这些光强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光感检测器监控,由此确认食品样品中有多少毒素。     细菌能在压力条件下产生毒素。通常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时间:2005-04-04

  • 泰达将长远支持生物技术主力军

        近日,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到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调研,为这个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加油打气。     2003年9月在开发区成立的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南开大学共同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作为国家863项目资助的五大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是惟一专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芯片研发的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公司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产业化速度也超过了预期。   &nbs

    来源:滨海新区网

    时间:2005-04-04

  • “色盲”方法为DNA测序开启新的大门

     生物通报道(记者杨淑娟):美国贝勒医学院(BCM,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和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色盲”荧光检测方法。这项研究为DNA测序用于人类疾病临床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这一发明将使测序更加简便和快捷。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本周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在常规的DNA测序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从细胞核中提取DNA并通过复杂的细菌克隆和/或PCR步骤将它的长度缩短到几千个核苷的尺寸以便于操作。利用天然的复制酶将DNA用四种染料荧光进行标记——每种染料对应特定的核苷。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3-31

  • 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折叠的新色彩标记方法

      生物通报道(记者杨淑娟):通常,每个蛋白都要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才能正常行使功能。现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简单的检测蛋白质折叠的方法。这种检测能够使蛋白质分子(折叠或未折叠)与一个金纳米颗粒结合时就会发生颜色的瞬间变化。这种方法与通常测定水酸碱度的pH检测的原理类似。研究人员将这种新方法公布在2005年3月的Chemistry and Biology杂志上。研究人员开发的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廉价的确定蛋白质构型变化时间的“传感器”。这种新的“传感器”可能最终为生化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快捷、廉价的用于检测抗体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方法。实验中,Zare和Matthew 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3-30


页次:506/572  共11436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