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仿生学搭建生物与技术间的桥梁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发现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特殊功能或习性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接近完美,实际上超越了人类在此方面的技术水平。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向生物学习,发明制造了许多工具物品为自己所用,仿生学应运而生。仿生的英文名字是Bionics,直至今天,仿生学依然是当前世界科学的前沿和热点。作为生物学和技术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个思想在生物学和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且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帮助。 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为人类的创新提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时间:2004-12-07

  • 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势在必行

    全球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   专家们指出,只有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我国医药业才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同欧美抗衡。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很快,2002年全世界医药市场销售额为4182亿美元,全球药品消费的80%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球销售的药品品种达两万多种,欧美的超大规模制药企业居于垄断地位,上市新药的80%以上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制药公司研发,欧美的制药企业

    来源:中国医药网

    时间:2004-12-07

  • 青蒿素产业新突破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将为中国的青蒿素原料和制剂企业打开一扇门,长期被国际慈善机构忽略的中国“制造商”,有望在明年春天破茧蜕变为“供应商”,从而有可能分食这些国际采购的巨额订单。 不过,能否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供应商预认证程序,将是这一突破的关键所在。 联合用药之闸 “预认证材料将于11月底提交WHO,认证过程大概将需要三个月的时间。”11月26日,四天前刚从丹麦归来的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南药”)董事长严啸华告诉记者。 包括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在内的全球23家抗疟药生产商和供应商,11月16日参加了WHO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有关“全球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04-12-07

  • 战胜帕金森症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最近发明的一项新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帮助缓解患帕金森症病人的大部分病痛。研究人员通过对狒狒大脑表面进行轻微的振动,从而达到缓解这种疾病症状的目的。因此,他们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极大改善针对症状非常严重的帕金森症病人的外科手术效果。研究人员将这个新技术公布在2004年12月2日的Neuron上。在帕金森症病人中,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耗损导致基底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异常发火。这种异常反应能够降低运动皮层中的神经元活性并导致包括行动迟缓、僵硬和颤动等一些列问题。尽管能够增加大脑中多巴胺水平的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有益,但还是有一些人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治疗——脑深层刺激术。在这种治疗中,医生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2-03

  • 风险资本打造生物技术旗舰Genentech

    基因泰克:厚积薄发欲超安进 基因泰克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也是目前规模和实力仅次于安进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夺取了2003年美股增长冠军,股价涨幅达到182%,位列雅虎网络(亚军,全年涨幅175%)、Nextel(季军,全年股价涨幅为143%)之前。纵观基因泰克的发展过程,其骄人的业绩是与其成功的资本运作、企业间的战略合作、独特的研发模式分不开的。 风险资本促发展 1976年4月7日,科莱勒·帕金斯(Kleiner Perkins)公司(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27岁的罗伯特·斯万森与加州大学的生化学家、DNA重组领域的奠基人、197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伯·玻伊尔(Herb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4-12-01

  • 一种生产肽的新酶学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Ajinomoto公司宣布了生产肽的一种革命性酶学方法。这种方法所生产的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期望利用这种新的制造方法能够显著扩大未来人们对肽的需求量。肽被广泛用于药物制造,据估计,肽药物的总市场规模大约为100亿美元。目前,肽的制造方法有很多种。那些传统的合成方法包含许多复杂的针对氨基酸中一些基团的保护和去保护步骤,而且制造出的产物杂质含量高并有外消旋混合物存在。目前,标准的纯化步骤所需费用很高,而且传统的肽合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肽需求。Ajinomoto公司的AminoScience实验室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用于丙氨酰谷氨酸工业生产的酶学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1-29

  • 药物创制的革命性技术 用晶体战胜疾病

     生物通报道:最近,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晶体来确定分子的“可视”部分的结构,并因此将会为药物的研制带来新革命。这项技术首次让研究人员看到蛋白分子的完全结构(原子水平)。目前,研究人员使用的常规方法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些方法不能够检测蛋白分子结构中的每个原子,因此所得到的结构都是不完全的。这就使得新药的设计变得更加困难。这项研究由结构化学专家John R. Helliwell教授领导。他认为这项技术将会使医药创制领域的研究更加强大、高效。这项突破性技术能让研究人员对蛋白的分子结构了解的更加完全和详尽。新的技术中,中子束在冷冻温度下穿过晶体,这样能够在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1-26

  • “生物技术革命”不过是个神话

    最近,萨塞克斯大学的保罗·南丁格尔和诺丁汉大学的保罗·马丁,对医学的所谓“黄金时代”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一些人鼓吹的“生物技术革命”不过是个神话,这个神话的出台是出自筹款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技术动向》(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内容发人深省。两位学者多方收集证据,力求澄清生物技术神话背后的现实。 我们不断地被告知:如今正是生物医学的革命性时代,人类基因图谱破解出来了特效药正在生产之中,克隆羊多利问世,转基因食物上了餐桌,克隆婴儿炒得火热。不少人幻想着,按照基因生产药物,甚至遗传性疾病也能够治愈了。 然而,这是多年的乐观性报道给人造成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基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时间:2004-11-26

  • 北京:企业卖技术超越科研“正规军”

    企业已连续三年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最大“卖主”,其技术合同成交额远远领先于科研机构。这是记者从22日召开的纪念开放技术市场20周年大会上获悉的. 最近三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在北京市技术市场总成交额中约占一半份额。如果将非高科技企业包括在内,企业份额所占比例超过六成。 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统计公报清晰地勾勒出最大“卖主”更迭的过程。1996年到2003年,研究所、大学的总成交额由32亿元缓慢上升到58亿元,企业则由不足两亿元猛增到近200亿元。在2003年技术卖方分类排行榜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分列研究所、大学序列第一位,其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4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11-24

  •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气势如虹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工程和新药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在我国与世界医药市场逐渐接轨的这几年中,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在股市炒作下,以化学药物为主的制造业,正在向生物工程技术产品迅速靠拢。在化学创新药物发展进展迟缓的今天,生物工程药物全球化特点已日益凸显,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基因产品如雨后春笋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发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是现代科学中最活跃、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这一类药物已广泛用于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 重组蛋白质和重组多肽药物、重组DNA药物、以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4-11-17

  • 新分子技术 战胜细菌药物抗性的希望

     生物通报道: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抗性发展一直是临床感染疾病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能够战胜细菌对抗生素抗性的新方法。通过将一种天然的分子插入到抗生素抗性细菌中,研究人员能够逐渐瓦解细菌的“抗性机器”——质粒。研究人员将这项发现刊登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目前,多药物抗性细菌在医院和其它更大的群落中变的很普遍,因此研究人员急需找到战胜药物抗性细菌的新策略和靶标。抗生素抗性使战胜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并且病人在住院期间会增加感染这类细菌的机会。当细菌找到了使自己免受药物影响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1-16

  • 生物酶技术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

    生物酶经过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的研究,通常认为已知的酶达3000多种,目前在纺织中应用生物酶的技术范围较广,已在纤维改性,真丝脱胶,原麻(苎麻、亚麻、红麻)脱胶,染整的退浆、精练、整理和净洗加工,纺织印染的废水处理以及服装的成衣加工等方面有所应用。生物酶技术在改进染整加工工艺、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和开发新型原料的产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在纺织加工中使用较广泛的酶制剂主要是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过氧化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八类。 一、纤维素酶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纤维素酶是催化水解纤维素、生成葡萄坦的酶类的总称,是由多组分酶组成的酶系。它能作用与

    来源:中华纺织网

    时间:2004-11-16

  • 对“克隆氏症”的新治疗方法的重新思考

     生物通报道:克隆氏症是人类的一种慢性炎性肠道疾病。Virginia Health System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先天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错调反应”(dysregulated response)可能对克隆氏症的发展的作用比之前想象的更大。在美国大约有超过50万人患有克隆氏症。新的研究则表明,病人、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必须对传统的有关这种疾病的生理过程的假设进行重新的思考。克隆氏症专家Cominelli的研究表明细胞激素和克隆氏症的联系可能比之前研究人员想象的要密切的多。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Ⅰ型和Ⅱ型辅助T细胞与早期阶段的克隆氏症有关。经典的假说认为由Ⅰ型T细胞分泌的细胞激素如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1-15

  • 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的评估研究

     生物通报道:美国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已经启动了一项长达五年的项目。这个项目投入的资金达625万美元,用于开发和解决基因表达分析领域的检测、评估和质量控制等难题。由于DNA测序技术的巨大发展,到现在为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因序列数据,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问题是要弄清遗传信息如何转化成生物活性。基因表达则是有机体行使功能的关键部分,而且与多种疾病有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基因调节的机制还知之甚少。近期的研究表明先前被认为是“垃圾”的DNA长片段可能编码许多基因调节信息。基因表达的测量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11-12

  • 改进性基因药物是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突破口

    在日前举行的2004’医药技术与经济发布会上,北京未名生物工程集团首席科学家于在林认为,改进(长效)性基因药物的研发是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突破口。 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细胞学研究中发现有功能性基因或基因的产物为起始材料,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的、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产品,临床上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性治疗。基因药物的类型包括: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多肽激素;干扰素,白介素;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核酸类如DNA、反义RNA、SiDNA;疫苗如重组蛋白质、DNA疫苗。 基因药物的研发分为跟踪性研发、改进性研发、原创性研

    来源:中国医药网

    时间:2004-11-11

  • 第四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召开

    2004年是我国制药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里程碑”,适逢绝大部分制药企业完成GMP认证大限之际,我国医药技术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会“第四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 交易会于11月5—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是历届中最具特色的一次,参加技术展示交易的新药研发机构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有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天津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万全科技药业、美国Cirrus Pharmaceuticals Inc等境外医药机构。 陕西九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尚科药业、上海睿星、美国Cirrus药业公司、上海福科数据、北京正大绿洲等机构将举办专场项目推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4-11-11

  •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3个栽培种。多年来,油菜生产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均十分重视油菜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给动植物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前导技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1、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离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维持或分化。组织培养的全部实践都是以细胞的全能性和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均等性为依据的。植物组织培养根

    来源:中国农业在线

    时间:2004-11-11

  • 英生物技术行业不满新的药品降价议案

        英国生物技术行业协会近日对英政府要求药企将药价削减7%的计划予以抨击。该协会称,政府与制药巨头之间对专利药定价新规定的谈判对生物技术行业已造成了损害,在谈判中,一项旨在减免中小型企业负担的计划未能顺利通过。据称,根据日前出台的这项建议,年销售额在£1500万以下的药企可不必依新的药品降价规定执行。     BIA总裁认为,这种新的定价方案将对该协会350名成员的绝大部分都造成实质性影响,而且将增加失业率,削减研究经费。     代表着大型制药企业

    来源:中国药业123

    时间:2004-11-10

  • 广州加快组建跨国生物医药人才技术团队

        从有关部门获悉,广州上上下下正在招兵买马,发展“跨国技术团队”,以迅速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生物医药人才缺口大   有的事实和数据比较严峻。先看出口:2002年,广东生物医药产品出口交货值为6.67亿元,广州不足其中一半,远低于上海的16.4亿元———这种“力量”对比,至今仍未根本改观;再看世界跨国药企在华地区总部的数量分布(截至2003年底):上海41家,北京24家,广州11家……这些事实表明:在某些指标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尚有差距,“国际化”更是任重道远。   广州市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正在进行的《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国际

    来源:金羊网

    时间:2004-11-09

  •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之渴

        与几年前的热闹相比,目前中国的生物技术(BT)产业沉寂了许多。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家们都希望国家的相关扶持措施能够尽快出台。   产业化的差距不小   BT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与世界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BT领域也被认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所在。几年前,业界普遍有一种乐观的想法:BT产业将很快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和市场将迅速被启动。但是,几年过去了,BT产业并没有如当初预期的那样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担心和迷惘的情绪逐步在BT产业界扩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当世界有20多种畅销生物药时,我们能生产10种;而现在世界上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4-11-08


页次:510/571  共11416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