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00名青年精英看当今生物技术前沿
美国《技术评论》期刊编辑部日前从IBM及通用等大公司和几所著名的大学聘请了30名专家,对选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600多提名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后确定了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他们是当今世界青年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本报编译了百名创新者的简介,旨在使读者了解全世界青年科学家在干什么,也了解一下美国人眼中的世界科技前沿。 生物技术领域评出的青年创新者是: &n
-
国外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撷英
美国政策法律支持许可限制放宽 在美国,生物技术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得到快速发展,这与政府长期以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举措是分不开的,这些举措包括: ――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通过成立高层次的科技发展领导和协调机构,并制定科技发展宏观战略和规划,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美国总统、国会均设有专门的生物技术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美国生物技术行业组织――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一直致力于协调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制
-
2004年美国人类遗传协会年会:Affymetrix SNP技术倍受关注
在2004年10月27日举行的美国人类遗传协会(ASHG)年会的代表中,有20多个研究机构介绍了利用Affymetrix DNA分析技术对许多复杂遗传病进行了连锁分析,包括前列腺癌、海尔海默兹病以及神经管畸形。另外,在6个大会主要报告中,有两个报告利用了Affymetrix技术。这充分说明Affymetrix技术以其卓越品质成为了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复杂遗传病机制的有力工具。在ASHG年会上使用Affymetrix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前列腺癌: 利用Affymetrix 10K Array,科学家们发现了4个以前微卫星技术未能检出的新的前列腺癌连锁区域。与
-
研究生活细菌细胞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美国能源部的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个研究个体生活细菌细胞并分析其化学组成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高能X射线荧光测量法(high0engergy X-ray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浮游细胞和生物膜细胞进行了研究。这一发现公布在10月22日的Science上。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将浮游细胞和生物膜细胞暴露在高浓度的六价铬中,然后用X射线荧光显微镜来测量单个细胞中所含的这种重金属的浓度。结果首次表明X射线荧光分析能够将生活细菌细胞和死细胞辨别开来。这个分析还表明在粘着细胞的周围形成了一层类骨质矿物沉淀,这个沉积
-
李学勇:加强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中国泰达生物论坛于10月23日至24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科学家和产业界人士近千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贺信,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致辞,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作了题为“加强生物技术创新,引领生物经济发展”的发言。 李学勇在发言中谈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世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强调要加强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因此,我们要把握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强生物技术研
-
新基因组方法能确定致病基因
生物通报道: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计算机是研究人员的好帮手。现在,Roche的研究人员宣布,一个新颖的计算机方法能够精确且快速地检测出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这一方法是Roche研究人员在计算机遗传分析方面的又一个革命创新,它将极大地加速将小鼠模型研究中的发现与人类疾病的风险因子联系起来。相关文章发表在2004年10月22日的Science上。通常,要确定一个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需要5名研究人员耗费5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利用Roche的最新方法,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在一个下午就完成任务,而且这个方法的精确度是目前方法的1000倍。发明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促进目前获得的大量DNA序列信息的利用,并且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日前在古植物化学研究上又获得新突破。从上新世华山松和云南铁杉化石木及其现代对应种中共分离鉴定了7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5个结构不同的和9个新的化合物。据了解,用植物化学方法研究古植物化学成分,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古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多数经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腐烂降解,进而演变成煤、石油等燃料,极少部分能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地层,植物化石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是植物演化、植物系统分类及历史植物地理学的直接依据,
-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正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利用肿瘤相关抗原作为肿瘤标志物,通过免疫分析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是肿瘤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控的主要手段。但是传统的免疫分析方法步骤繁琐、耗时较长,难以实现自动化和原位在线检测……”25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尖端科学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鞠熀先教授提出的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技术,引起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所高校知名学者的浓厚兴趣。 鞠教授介绍说,这一研究课题于2002年启动,先后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4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开坛
生物通快讯:2004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00年、2002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后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将聚集在新出现的生物技术芯片上。21日上午,2004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正式开始,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岑章志教授、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教授等领导出席本次论坛的开幕式。 生物芯片是缩小了的生物化学分析器,通过芯片上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和生物化学处理
-
技术创新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提高,在人们崇尚自然、提倡回归自然的心态中,各界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我国的中药领域。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加快我国传统中药的研究创新,实现中药现代化,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在2004年9月10日~13日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中国华能集团曹培生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及装置”荣获金奖和创造发明奖。作为我国科学家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的、原创性的重大发明创造,与会专家再次强调说,该装置集合了目前国内、外各种萃取装置的优点和功能,
-
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先生18日在北京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掌握了生物特征识别的核心技术。在今年的国际指纹识别技术评测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取得了全球第三名的成绩。该所建立的虹膜图像数据库已经在世界60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 据了解,自美国“9·11”恐怖事件以后,世界各国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都很重视。中国从1999年开始,加强了对人脸、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进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假冒证件、密码被盗事
-
我国糖尿病患者将突破5000万
10月17日在京举行的首届中美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研讨会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预计明年将超过5000万。虽然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并未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患者的绝对数量在全世界排名已经靠前。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在某些大城市,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0%,接近世界高发国家的水平。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糖尿病治疗药物(尤其是中药)品种繁多、良莠莫辨的现状,专家建议,组织国家权威机构开展专题研究,尽快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这次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主办,北京双鹤药业承办。
-
新电离方法 质谱的革命性变化
生物通报道:质谱是现代化学分析的四大谱之一。发表在10月15日的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种新的电离方式将使质谱的应用发生革命性变化,即可能使质谱从此走出实验室进行户外的快速检测。质谱使用的电喷雾电离法将大分子溶解到一种溶剂中,并用强的电场将带电的小溶液滴从针头“拖出”,以此达到电离大分子的目的。而新技术则利用一种电喷嘴将电离的小溶剂滴射向待分析样品。Zoltán Takáts等人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吸附电喷雾电离(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DESI)。DESI方法不需要专门制备样品,并且研究人员已经用这种方法测定了皮革表面的痕量R
-
德国欲向中国大规模转移生物质能技术
日前有消息称我国首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将在明年5、6月份出台。德国农业部长库娜丝在昨日参加汉诺威亚洲国际能源技术与设备展时表示,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法规的完善,德国期望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各方面合作,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的能源供应。 生物质能主要从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动物粪便等中获取。其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
-
新技术 将基因引入干细胞治疗血液疾病
生物通报道: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血红蛋白(Hb)β球蛋白基因表达障碍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一项研究表明,将一种基因传递给缺陷性造血干细胞然后移植给患β-地中海贫血的小鼠,能够显著改善它们的病情。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将这些结果公布在10月的Blood上。正常的Hb由两个α-球蛋白和两个β-球蛋白构成。在β-地中海贫血中,缺陷性红细胞由丢失了(或突变)β-球蛋白基因的造血干细胞(HSCs)产生。由于缺乏β-球蛋白,α-球蛋白异常积累并最终摧毁红血球。St. Jude的研究组利用一种新近改良的载体成功地治疗小鼠的β-地中海
-
生物制药技术:“物以稀为贵”
生物制药技术因为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研发困难,不易仿制和产业化,技术成果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不足技术交易的5%,但又因其产业成果的高科技含量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生物制药技术项目一直是技术市场不可多得的“珍宝”,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因素,交易并不活跃。 品种少交易少价格高 据统计,2000年9月~2004年9月,我国共有108个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进行了补充申请,但涉及的主要品种都是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
我国多囊肾病防治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多囊肾病防治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由全国肾脏病学会常委、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梅长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8年研究,成功发现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检测体系,建立了多囊肾病一体化治疗方案,这项研究成果最近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患者子代发病率为50%,我国约有150万患者。由于这类疾病早期症状隐匿,难以被发现,病人一旦发病均为晚期,治疗效果极差。 多囊肾病由4号和16号染色体中的基因突变引起,主要特征是肾脏内部会不断出现液性囊泡,并不断长大,逐渐损害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患者年轻时
-
鉴定染色体变异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癌症的重要特征是细胞的无限制生长。为了促进癌症研究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可靠地确定癌变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新方法。这项技术能够显示出细胞如何修饰它们的遗传物质,并且这种方法有可能促进癌症的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这项技术在Bioinformatics期刊上有详细的叙述。癌症细胞中,一些基因被关闭而另一些则被过表达。而当细胞删除或扩增它们染色体片断时就会发生最严重的后果。细胞能够将一串基因从染色体上剪下或复制多余的拷贝并将它们再次插入染色体中。到目前为止,除了采用大规模的劳民伤财的逐个基因分析的方法外,研究人员还没有检测这些变异的常规方法。通过结合计算机技
-
我国干细胞移植技术不断进步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专家陆道培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这些进步包括:在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方面,除了骨髓外,外周血与脐带血也已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配型不合--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迅速增多;移植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进,不但提高了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而且使受者的年龄上限由四十五岁提高到六十五岁;我国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占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统计量的百分之三十。 脐带血移植从广义上讲也属于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国内经政府批准的脐带血库,存量已超过一万份;双
-
新方法 在生活细胞中观察泛素修饰蛋白
生物通报道:泛素(Ubiquitin)功能多样,它参与了包括细胞分裂,DNA修复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多个生命过程。现在,密歇根大学和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观察泛素标记的活细胞中蛋白质的方法。这些结果公布在本周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网络版上。泛素化作用是一种小分子肽即泛素连接到一个蛋白质并改变蛋白功能和在细胞中的位置的过程。起初研究人员认为泛素只是一种针对不需要或有害蛋白的一个“摧毁”信号,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小分子与许多其它分子功能有关。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一种叫做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