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全球森林中优势与稀有树种性状差异的气候驱动机制及其生态意义

    研究背景森林生态系统中,少数优势树种与大量稀有树种共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两者功能性状的差异如何受气候梯度调控仍缺乏全球尺度验证。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理解温度与水分有效性对树种性状分异的相对贡献,对预测森林群落重组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生物群区或局部尺度,且忽视稀有树种的功能价值。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领衔的国际团队通过整合全球森林清查数据与性状数据库,首次系统揭示了气候对优势-稀有树种性状分异的差异化驱动机制。关键技术方法22,000个≥0.02公顷的森林样地(1990年后调查),涵盖热带至 boreal 6种生物群区。采用系统发育-环境混合模型估算1663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5-23

  • 综述: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与女性生殖健康:日益增长的担忧

    Abstract女性生殖健康依赖于从胚胎发生到青春期的系列发育事件,以及成年期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其中卵巢储备的建立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发育尤为关键。近五十年来,人类生育率持续下降而女性生殖疾病发病率攀升,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DCs)是重要环境诱因。卵巢储备的发育与EDCs卵巢储备的形成始于胎儿期,原始卵泡库的建立直接影响女性终身生育潜力。动物实验显示,孕期接触双酚A(BPA)或邻苯二甲酸盐会减少原始卵泡数量,其机制可能通过干扰雌激素受体(ER)信号或诱发卵泡凋亡。临床研究也发现,宫内暴露于多氯联苯(PCBs)的女性后代卵巢储备标志物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显

    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时间:2025-05-23

  • 综述:海岸前丘演化的生态形态动力学

    海岸前丘作为高度动态的系统,在全球砂质海岸沿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支持的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栖息地以及保护社区免受海浪和风暴潮的影响。本综述基于实证和模型研究,探讨了砂粒输移与植被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前丘构建反馈机制(即生态形态动力学,ecomorphodynamics)。前丘的形状和沿岸连续性主要取决于砂粒供应、植被密度和生长形式。例如,低矮的匍匐草本物种往往形成短小的初始沙丘(embryo dunes),而高大茂密的垂直生长草本则倾向于形成高大狭窄的前丘。不同尺度的气候和天气事件、食草作用以及人为干扰会影响前丘构建反馈机制。在局部小尺度上,诸如食草作用或踩踏等干扰会导致局部植被

    来源: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时间:2025-05-23

  • 全球龟鳖类形态与生态特征数据库CheloniansTraits的构建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

    龟鳖类(Chelonians)作为起源于三叠纪的古老脊椎动物类群,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如甲壳结构)和生命史策略(如长寿、延迟性成熟)使其在自然选择中存续逾2亿年。然而在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些适应性特征却成为种群衰退的致命弱点:甲壳限制移动能力导致易被捕猎,长寿特性引发药用和食用需求,而缓慢的繁殖速率使种群难以恢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显示,超过半数龟鳖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受胁程度仅次于灵长类。尽管理解物种特征对制定保护策略至关重要,但现有数据库如ReptTraits仅收录8项形态特征且数据完整度不足40%,难以支撑全球尺度的保护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南京师范大学生命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23

  • 中国特有海三棱藨草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及进化研究

    海三棱藨草(Scirpus × mariqueter)是我国东部河口特有的潮间带生态工程物种,在固碳、抵御生物入侵和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其作为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和三棱水葱(Schoenoplectus triqueter)杂交种的进化起源一直存在争议,关键原因在于缺乏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已有研究表明,海三棱藨草与扁秆荆三棱的遗传关系更近,但野外未发现中间个体,这对传统杂交物种形成机制提出了挑战。因此,解析其基因组结构成为揭示进化谜题、挖掘生态功能基因的迫切需求。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联合湖州师范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23

  • 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学龄儿童超重 / 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学校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确定小学儿童超重 / 肥胖及发育迟缓(stunting)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 2023 年 2 月至 9 月在阿尔及利亚北部贝贾亚省 577 所小学开展。通过直接体格检查获取学龄儿童的人体测量数据(体重和身高),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生长参考标准对其体重和生长状况进行分类。采用调查问卷收集饮食习惯、学校环境和体力活动水平等信息。运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超重 / 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和学校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总体而言,446 所(77.3%)小学参与了本研究,获得了 14,283 名 9-13 岁学龄儿童的样本。与女童相比,

    来源:Nutrire

    时间:2025-05-23

  • 水文极端条件下湿地种子修复的"对冲策略":功能多样性与播种密度对入侵植物管理的协同效应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湿地的退化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更削弱了其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关键功能。其中,入侵植物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蔓延已成为全球湿地管理的棘手难题——它们通过竞争资源、改变生境结构,将原本多样的湿地植被转变为单一群落。更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治理手段如除草剂喷洒虽能短期控制入侵种,却常因原生植物恢复滞后导致"治理-复发"的恶性循环。这引出一个核心科学问题:在极端气候频发的当下,如何通过生态修复重建具有抗逆性的原生植物群落?针对这一挑战,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湿地生态与修复实验室的Elan

    来源:Wetlands

    时间:2025-05-23

  • 北欧芬诺斯堪的纳维亚湖泊中白鲑属(Coregonus)沿分化梯度的生活史特征变异:体型与鳃耙数的重要性

    冰期后鱼类沿沿岸 - 远洋资源轴展现的营养多态性相关生态形态差异已得到充分研究,但不同种群和湖泊类型间的生活史特征仍鲜少被探讨。本研究调查了北欧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29 个不同单态和多态湖泊中欧洲白鱼(Coregonus lavaretus)的生活史特征,这些湖泊跨越了气候和生产力梯度。研究分析了四种白鱼形态 —— 底栖型 LSR(大而稀疏鳃耙,large sparsely rakered)、深海型 SSR(小而稀疏鳃耙,small sparsely rakered)、远洋型 DR(密集鳃耙,densely rakered)和 LDR(大而密集鳃耙,large densely rakered

    来源: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时间:2025-05-23

  • 北方高烈度野火后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有性与无性繁殖策略对森林生态恢复的差异化影响

    在加拿大西部广袤的北方森林中,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作为分布最广的树种,正面临气候变暖带来的多重威胁:野火频率增加、干旱加剧以及虫害爆发。传统上,颤杨林被视为天然"防火屏障",因其春季融雪后至展叶前("spring window")的高可燃性会随叶片萌发(green-up)急剧下降。但2019年Chuckegg Creek火灾(面积31万公顷)打破了这一认知——极端干旱天气使火势突破物候限制,在绿叶期持续蔓延,为研究高烈度火后颤杨再生策略提供了罕见案例。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北方林业中心的Denyse A Dawe团队在《Fire Ecology》发表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火烈度

    来源:Fire Ecology

    时间:2025-05-23

  • 过氧乙酸与UV-C持续处理对虹鳟鱼养殖中多重病原感染的防控效果及生产性能提升研究

    在商业虹鳟鱼(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中,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为期183天的创新实验。初始平均体重41克的鱼群被饲养在流水式养殖槽中,持续对进水施加两种处理:过氧乙酸(PAA,0.2 mg/L)或紫外线C波段(UV-C,强度316.7–155.8 mWs/cm2)。与对照组相比,接受PAA和UV-C处理的鱼群在终末生产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提升。养殖场存在复杂的病原暴露环境,定期检测发现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以及引发增生性肾病(PK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时间:2025-05-23

  • 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在人工海水与天然海水中的幼体培育研究

    紫海胆是西太平洋浅海重要的底栖草食性生物,其生殖腺(海胆籽)因高营养价值成为亚洲及欧美市场的珍馐。然而,近年来海胆养殖产量因种苗短缺、过度捕捞及海洋污染等问题持续下滑。与此同时,沿海污染加剧和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洋变暖和酸化,进一步威胁海胆幼体的生存与发育。人工海水虽被视为替代天然海水的养殖介质以规避污染和微生物风险,但对棘皮动物早期生命阶段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香港理工大学联合香港城市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针对香港水域本土经济物种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开展了人工海水对其幼体发育、生理特征及变态沉降影响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Aquaculture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时间:2025-05-23

  • 埃及地中海养殖鱼类中鱼虱寄生、环境胁迫与重金属生物累积动态的多维度研究

    在地中海东部的埃及Deeba三角区,一场看不见的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当地水产养殖业。这个位于地中海、达米埃塔河口和曼扎拉湖之间的重要养殖区域,近年来频繁出现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研究人员发现,每当死亡事件发生时,几乎都能在鱼体上找到一种名为Livoneca redmanii的甲壳类寄生虫(属于鱼虱科Cymothoidsae)。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区域还承受着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的多重压力,导致水质恶化和重金属污染。这些环境压力与寄生虫感染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它们如何共同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埃及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水产养殖产业。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开罗大学兽医学院水生动物医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时间:2025-05-23

  • 海洋保护区监测设计:局部捕捞死亡率量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在海洋资源的空间管理中,诸多场景需要估算局部特定地点的种群统计速率,尤其是捕捞速率。以禁捕海洋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建立前估算捕捞死亡率(F),可量化预测保护区内受保护种群的丰度增长预期;建立后估算F则可用于检测偷捕行为。此类估算常用的数据通常是体长丰度调查数据,如潜水员目视调查或相机调查数据。通过将模型拟合至种群大小结构数据可估算F,而了解此类估算的准确性如何依赖采样工作量和鱼类生活史,能够为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量化了状态空间积分投影模型(SS-IPM)估算局部F的能力,以及该能力如何依赖生活史、F的真实值和监测采样设计。研究发现,F的估算值对自然死亡率较低的物种更为准确,而对较高的F值精

    来源:Theoretical Ecology

    时间:2025-05-23

  • 污水污泥改良土壤对芜菁(Brassica rapa var. rapa L.)栽培的影响及其可持续管理研究

    这项创新性研究探索了污水污泥(biosolid)作为土壤改良剂对芜菁(Brassica rapa var. rapa L.)栽培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发现,10-20 g kg−1的污泥添加量能显著提升多项关键指标:植株高度突破21.20厘米,叶片数达5.85片/株,叶面积扩展至196.25 cm2/株,叶绿素含量(SPAD值)飙升至37.54。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剂量下芜菁的地上部分生物量(0.93g干物质/株)和根系生物量(0.25g干物质/株)均达到峰值,绝对相对生长速率稳定在0.02g干物质/天。然而研究也揭示了潜在风险:随着污泥剂量增加,芜菁组织内8种重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时间:2025-05-23

  • 真菌菌丝网络中 1 - 氨基环丙烷 - 1 - 羧酸(ACC)对植物相关细菌的趋化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

    根系可释放 1 - 氨基环丙烷 - 1 - 羧酸(ACC),该物质作为信号分子在驱动根际细菌群落中起关键作用。在 "真菌高速公路" 研究框架下,推测植物激素乙烯前体 ACC 可能作为关键信号分子,影响毛霉属(Mucor sp.)真菌与细菌的互作,促进不同浓度 ACC 条件下细菌通过菌丝网络扩散。研究通过毛细管法趋化实验及结合流式细胞术的细菌扩散系统,评估了 1 - 氨基环丙烷 - 1 - 羧酸(ACC)对Mucor circinelloides 7H 真菌菌丝相关植物细菌的趋化效应。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 30B(Bacillus sp. 30B)菌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时间:2025-05-23

  • 过氧化氢改性生物炭调控土壤无机氮动态及酶活性:基于15N尿素示踪技术的肥料增效机制研究

    当农田里的氮肥像淘气的孩子般容易"溜走"时,科学家们给生物炭穿上了过氧化氢(H2O2)改造的"新衣"。通过15N尿素这个精密的追踪器,研究者发现氧化后的生物炭不仅长出更多带电"触手"(有机官能团),其表面还变成了带正电的"磁铁",能牢牢吸住铵离子(NH4+),让硝态氮(NO3−)的浓度乖乖下降。烟草秆变身的OTBB表现最惊艳,像氮肥的"时间管理者"般将肥料驻留时间延长82%,而稻草衍生的ORBB则把氮回收率提升了近半。这些穿着氧化"盔甲"的生物炭战士还悄悄按住了土壤脲酶的"开关",让氮转化这场生化"交响乐"变得更舒缓持久。比起原始版本,这些升级版生物炭在保持土壤氮库"收支平衡"方面展现了惊人潜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时间:2025-05-23

  • 玉米根际放线菌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潜力及其次生代谢物预测

    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玉米面临着严重的真菌侵染问题,其中叶枯病危害尤为突出,可使玉米产量减少 80%,仅叶枯病就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约 60%。目前,合成化学药剂虽能有效减轻病害严重程度,但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如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促使抗药性真菌群落形成等。因此,寻找一种更可持续、高效且环保的替代方法来控制玉米叶枯病迫在眉睫。为解决上述问题,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旨在筛选出对叶枯病致病真菌具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依赖法和全基因组测序方法预测其产生的次生代谢

    来源:Biologia

    时间:2025-05-23

  • 花瓣与花蕊损伤对镜像花柱植物传粉行为及繁殖成效的差异化影响

    在具有特化花结构的镜像花柱(enantiostylous)植物Senna aversiflora中,食花行为(Florivory)通过改变传粉者偏好显著影响繁殖动态。实验设置完整花朵、花瓣损伤和花药损伤三组处理,通过焦点观察法记录传粉访问频率。数据显示:完整花朵获得43%的访问量,显著高于花瓣损伤组(30%)和花药损伤组(26%)。尽管花药损伤使结实率降至70%(完整组86%,花瓣损伤组83%),但果实大小、种子数量与重量等参数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这种繁殖性状的稳定性暗示该物种存在独特的补偿机制(compensatory mechanism),能在遭受花部损伤时通过资源再分配维持繁殖输出,为理

    来源: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s

    时间:2025-05-23

  • 芦苇多级骤冷热解系统生产糠醛及化学品的工艺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论文解读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其植物芦苇在净化水质、固碳减排方面作用显著,但自然分解会释放甲烷加剧温室效应。传统芦苇利用方式(如能源、建材)附加值有限,而热解转化技术虽能生成生物炭、生物原油(bio-crude)和可燃气体,却面临两大痛点:一是生物原油含水量高达30-50%,极性有机物与水的强结合导致蒸馏脱水能耗巨大;二是其中含氧化合物(如乙酸、糠醛)腐蚀性强、热值低,直接作为燃料性能差。现有提质技术如加氢脱氧(hydrodeoxygenation)、酯化虽能改善品质,但易导致分子量过度降低,牺牲液体产物收率。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团队独辟蹊径,基于芦苇高纤维素/半纤维素特性(含量见原文表1),

    来源:Fuel

    时间:2025-05-23

  • 一步法合成MgO-MnO负载氮掺杂碳气凝胶实现低温高效H2S脱硫

    论文解读氢硫化氢(H2S)作为石油炼制、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剧毒气体,不仅会引发神经系统损伤,其在大气中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硫(SO2)还会导致酸雨。当前传统克劳斯工艺存在高能耗缺陷,而单纯吸附法效率低下,催化氧化法则面临硫沉积致催化剂失活的困境。如何实现低温条件下高效、持久的H2S去除,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挑战。四川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氮掺杂碳气凝胶(N-doped carbon aerogel, NC)与碱性金属氧化物结合,通过一步高温热解纤维素基前驱体,成功制备出MgO-MnO/NC复合材料。该材料凭借氮掺杂赋予的大比表面积(解决金属氧化物堵孔问题)和碱性位点(促进H2S解离为H

    来源:Fuel

    时间:2025-05-23


页次:10/400  共7997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