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单原子诱导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解锁电催化单电子水氧化技术用于高效废水净化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抗生素、农药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电氧化技术(EOPs)因其能通过单电子水氧化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被视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案。然而,传统"非活性"阳极如PbO2/Ti、Sb2O5-SnO2/Ti等存在·OH生成效率低、四电子水氧化副反应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突破这一瓶颈,中国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单原子催化剂(SACs)概念引入电氧化系统,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锑掺杂氧化锡(ATO)阳极上锚定镍(Ni)单原子,构建了具有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EMSI)的Ni/ATO催化剂。研究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5-11

  • SpaceAnimal Dataset:开启太空动物行为分析新纪元

    在浩瀚宇宙探索的征程中,太空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空间站(CSS)为研究长期微重力对生物体的影响提供了理想平台。利用空间站开展的生命科学实验,涉及线虫(C. elegans)、果蝇和斑马鱼等模式生物,积累了大量观测图像和视频数据 。然而,要从这些数据中精准分析动物行为并非易事。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估计和跟踪方法虽在地面动物行为分析中取得一定成果,如 DeepLabCut 能跟踪小鼠、猕猴和小鱼的姿态,但在太空复杂环境下却遭遇重重困难。太空实验存在成像清晰度低、干扰多、遮挡严重、光照变化和运动模糊等问题,而且实验常将大量相似动物集中在狭小空间培养,增加了分析难度。更重要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11

  • 气候变化对高度洄游顶级捕食者觅食海景的影响: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启示

    在神秘广袤的海洋世界里,气候变化正悄然改变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这对那些依赖特定温度和食物资源的海洋生物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以往,人们常用统计物种分布模型来预测海洋生物的分布变化,但这些模型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全新的环境条件下,纯相关性模型可能会失效,而且它们往往忽略了驱动物种栖息地利用的关键机制过程。对于像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这样高度洄游的顶级捕食者,它们的迁徙行为复杂,传统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栖息地变化。长鳍金枪鱼在全球商业和休闲渔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北太平洋的幼鱼会进行季节性长距离迁徙,然而人们对它们受

    来源:Movement Ecology

    时间:2025-05-11

  • 探究若尔盖高原高寒泥炭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关系:解锁碳库动态密码

    湿地植被是高寒泥炭地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高寒泥炭地碳库的源汇动态。在若尔盖高原高寒泥炭地,研究人员采用群落调查方法,探究不同栖息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 SOC 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泥炭地中心到边缘,高寒泥炭地群落类型依次发生演替:暗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群落、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 水问荆(Equisetum fluviatile)群落、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木里苔草群落、甘肃嵩草(Kobresia kansuensis)+ 华扁穗草群落

    来源: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时间:2025-05-11

  • 城市不同立地类型对硬木木材基本比重(SG)与灰分含量(AC)的影响机制研究

    这项开创性研究深入探究了城市环境如何塑造硬木的物理特性。科研人员在巴尔的摩的混凝土丛林里化身"木材侦探",从树坑、草坪带等4类典型城市立地采集了7种街边常见硬木的样本,像破解树木的"身份证密码"般精确测定其基本比重(Specific Gravity, SG)和灰分含量(Ash Content, AC)——这两个关乎碳储存和生物燃料潜力的核心指标。有趣的是,被困在树坑里的西伯利亚榆反而练就了更高密度的"肌肉"(SG值提升),而沿着草坪带生长的白蜡树和榆树则积累了更多"矿物盔甲"(AC峰值)。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红枫在草坪带表现出最低的AC值,仿佛在抗拒这种环境压力。通过对比森林树种的历史数据,研究

    来源:Urban Ecosystems

    时间:2025-05-11

  • 综述:攻克植物寄生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相关作物防治的挑战与策略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防治挑战与策略线虫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意义非凡,对全球食物链和土壤养分循环影响深远。然而,像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简称 M. enterolobii)这类根结线虫,作为植物寄生虫,严重威胁多种植物的生长。气候和土壤成分对 M. enterolobii 的影响不容小觑。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及土壤的质地、酸碱度、养分含量等,都在塑造着 M. enterolobii 的生命周期和全球分布格局。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M. enterolobii 的繁殖速度可能加快,其活动范围也会随之扩大;而在

    来源: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时间:2025-05-11

  • 渤海海域自然与人工生境食物网结构与营养多样性比较研究:以觉华岛为例

    最新研究揭示了渤海觉华岛海域三类生境的生态差异:郁郁葱葱的海草床、人工搭建的鱼礁区和朴素的沉积物基质,在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s)的"化学指纹"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食物网图谱。海草床的δ13C值跨度最大(-21.20‰到-12.51‰),仿佛一个豪华自助餐厅提供着多样碳源;而人工鱼礁的δ15N值范围最广,暗示这里上演着更激烈的"大鱼吃小鱼"戏码。三种生境各自孕育着不同的顶级捕食者:海草床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人工鱼礁的虾虎鱼(Gobiidae)、沉积物区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活像海洋版的"三国演义"。通过mixSI

    来源:Marine Biology

    时间:2025-05-11

  • 环境异质性如何影响哥伦比亚高山湿地无尾两栖类多样性?这项研究给出答案

    在神秘的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一直是生态学家们热衷探索的谜题。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EH)作为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却因为以往研究在景观背景、研究物种和空间尺度选择上的偏差,其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始终迷雾重重。尤其是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新热带生态系统中,相关研究更是稀缺,这让我们难以准确把握自然异质景观中 EH 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无尾两栖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在哥伦比亚的高山湿地(páramo)生态系统中,这里的无尾两栖类物种虽然数量不多,但特有性极高。它们适应了高山湿地独特且极端的环境,然而,我们却并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时间:2025-05-11

  • 联合物种分布模型揭示水质对湖泊水生群落组成的关键影响 —— 跨营养级的重要发现

    保护生物学的一个关键部分是了解群落组成如何响应环境条件,包括压力源(如富营养化)。然而,由于分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导致的分类群共现变化使这一问题变得复杂。因此,为了解这些因素对群落组成的相对影响,需要同时考虑分类群共现和非生物条件。在这项研究中,旨在阐明水质和分类群共现在决定一系列营养状态从贫营养到中富营养湖泊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方面的相对作用。研究采用广义线性潜变量建模方法构建联合物种分布模型(JSDMs),以分离非生物变量和分类群共现在食物网各层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水质解释了所有类群群落组成的大部分变化,对浮游动物(78%)和大型无脊椎动物(62%)群落尤

    来源:Aquatic Ecology

    时间:2025-05-11

  • 探秘微纤维污染全球版图:系统性综述揭示的关键意义与研究方向

    本文聚焦微纤维(Microfibre)问题,该问题在学术和工业领域正受到全球关注。研究借助来自 SCOPUS 平台和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的二手数据开展。按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 Analyses,PRISMA)指南,对微纤维的概念、来源、影响及管理进行回顾。回顾发现,微纤维概念存在混淆,不同从业者对其理解各异。多项研究指出,纺织业、洗涤过程和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是微纤维常见来源,但不同研究在侧重点

    来源:Aquatic Ecology

    时间:2025-05-11

  • 肉桂精油(CZEO)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麻醉效能及生理组织影响的探究:水产养殖新契机与挑战

    本研究旨在确定肉桂精油(Cinnamomum zeylanicum essential oil,CZEO)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最佳麻醉浓度,并探究其对尼罗罗非鱼生理和组织学参数的影响。实验动物被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100 条鱼(体重 38.37±9.28 克,每个浓度 10 条)分别暴露于 9 种不同浓度(60、70、80、90、100、110、120、130 和 140 μL L−1)的 CZEO 溶液和对照组(95% 乙醇)中,以确定理想浓度;实验二,为评估 CZEO 的生理和组织效应,27 条鱼(体重 86.69±30.37 克)被分为三组处理: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时间:2025-05-11

  • 高淀粉日粮诱导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代谢性肝病的纵向剖析:为肉食性鱼类高碳水饲料研发 “探路”

    淀粉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然而,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低利用率和不良反应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潜力。本研究探究了长期投喂高淀粉日粮对典型肉食性鱼类生长和代谢性肝病的动态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肠道微生物标记物。研究人员用含有 6%、10%、14%、18% 和 22% 淀粉的等氮等脂日粮喂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8 周,每周采集一次样本。结果显示,大口黑鲈的最佳日粮淀粉含量为 7.53%。日粮中高淀粉(>14%)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存活率和增重率,但提高了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氨酰胺酶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切片的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时间:2025-05-11

  • 两种同域共生的进化分歧苔类植物季节性适应策略的转录组学解析

    作为最早经历季节性波动的陆生植物,苔类植物隐藏着环境适应的分子密码。印度研究者选取同域共生但进化分歧的两种苔类——原始种Dumortiera hirsuta和较进化的Plagiochasma appendiculatum,通过四季节(季风前季、季风季、季风后季、果期)转录组测序(RNA-seq)揭开了有趣的适应策略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证实D. hirsuta更为古老。这个"保守派选手"在季风后季大动作调整转录组:差异调控生长、代谢相关基因及应激响应转录因子(TFs),为生殖器官发育做准备;到了严酷的果期则转为"节能模式",选择性激活特定应激基因。相比之下,"渐进派"P. appendiculat

    来源: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时间:2025-05-11

  • 巧用87Sr/86Sr 同位素比值:解析非本土鲑鱼入侵动态与溯源之旅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态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常常涉及扩散、定殖和局部适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奇努克鲑(Chinook salmon)原产于北太平洋,是巴塔哥尼亚的入侵外来物种,会造成显著的生态影响。为助力理解入侵机制,研究人员使用87Sr/86Sr 同位素比值,评估阿根廷圣克鲁斯河流域(Santa Cruz River Basin)奇努克鲑的出生地,并描绘其迁徙路线。在洪峰期和枯水期,研究人员在 22 个监测站测量了水中的87Sr/86Sr,以评估其空间和季节变化。枯水期数据集揭示出四个不同的同位素簇,分类准确率达 100%。在该流域上游作为产卵地的两条支流 —— 瓜纳科河(Guanaco Rive

    来源:Biological Invasions

    时间:2025-05-11

  • 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蜂巢花粉揭示植物与真菌群落的时序动态及其生态互作网络

    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中,多营养级互作往往展现出季节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花粉与花蜜作为关键枢纽,承载着包括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可能重塑植物-传粉者间的互作关系。针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采集的混合花粉样本,其蕴含的植物-真菌关联网络仍存在大量未解之谜。研究人员从加拿大南安大略(非蜜蜂原生地)的13个城乡蜂巢中获取42份花粉样本,通过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宏条形码技术,成功鉴定77种植物和46种真菌。令人惊讶的是,蜜蜂访花频率前十的植物均为外来入侵物种,其中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苦苣菜(Sonchus arvensis

    来源: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s

    时间:2025-05-11

  • 揭秘多元文化低社经社区儿童抗生素高用量之谜:探寻育儿照护背后的影响因素

    在澳大利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该国是全球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其中,悉尼的费尔菲尔德地方政府区域(Fairfield Local Government Area,LGA)在儿童抗生素使用方面表现突出,2017 年,9 岁及以下儿童的抗生素处方率高达每 10 万名儿童 154,713 份,在全国排名第二。然而,尽管该地区儿童抗生素使用率持续居高不下,但在地方层面,关于影响儿童抗生素使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人们却知之甚少。费尔菲尔德地区约有 20 万居民,与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居民收入中位数较低,失业率较高,同时民族多样性更为显著,59% 的居民出生在海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11

  • 惊!黑猩猩击鼓行为暗藏音乐节奏与亚种差异,揭示人类音乐起源奥秘

    黑猩猩击鼓行为研究:节奏性、亚种差异及进化意义在生命科学领域,对动物行为的深入探究往往能为理解人类自身的演化提供独特视角。黑猩猩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其行为研究备受关注。此次关于黑猩猩击鼓行为的研究,揭示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发现,对探索人类音乐节奏的进化起源意义非凡。研究背景与目的节奏性打击乐在人类文化中广泛存在,是音乐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具有个体和区域差异,以及如非随机定时和等时性等结构特征。非随机定时指音乐节奏中的事件(如击打)在时间上有结构,而非随机产生;等时性则表示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长相等 。比较研究猿类的击鼓行为,有助于理解人类节奏性打击乐的进化起源。虽然已知黑猩猩和倭

    来源:Current Biology

    时间:2025-05-10

  • 野外昆虫种群中记忆与亲代照料调度的认知机制研究

    记忆与巢穴定位的精确调度雌性掘土蜂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空间记忆能力,能在特征贫瘠的沙地环境中同时追踪多达9个活跃巢穴的位置。通过标志物置换实验证实,它们不依赖巢穴封口的气味或外观特征,而是通过标志物相对位置的空间学习实现精准导航。在1,293次喂食事件中,误投其他雌蜂巢穴的概率仅1.5%,这种精确性对避免资源错配至关重要。年龄序列记忆的灵活应用在没有重新采样巢内容物的情况下,雌蜂81%的优先选择喂养最年长的后代。当可用巢穴数量增加时,选择准确性会下降,暗示记忆容量可能存在限制。特别有趣的是,当后代死亡需要替换时,雌蜂能动态调整喂养序列——将包含新卵的巢穴重新排到队列末尾,这种灵活性显示其记忆系统能

    来源:Current Biology

    时间:2025-05-10

  • 肠道次级胆汁酸合成恢复:改善 1 型糖尿病胰腺 β 细胞功能的潜在新途径

    研究背景1 型糖尿病(T1D)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 胰腺 β 细胞被破坏,由免疫相关机制引发。经典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明显的高血糖,患者需终身进行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近年来,T1D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全球上升趋势,这无法仅用遗传因素解释,环境因素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备受瞩目。与健康对照(HCs)相比,T1D 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短链脂肪酸(SCFAs)产生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参与宿主生理过程调节,其代谢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在 T1D 发病机制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次级

    来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时间:2025-05-10

  • 韩国 PM2.5与自杀关联研究:精准锁定高危人群,助力防控策略制定

    在当今社会,自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2019 年报告显示,每年约有 70 万人死于自杀,这一数字远超乳腺癌、疟疾和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韩国,自杀问题尤为严峻,经合组织报告指出,韩国自杀率在成员国中居首位,2020 年每 10 万人中就有 24.1 人自杀。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其中,城市与农村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自杀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众多与自杀相关的因素中,室外细颗粒物(PM2.5)暴露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PM2.5暴露可能会导致或加重与认知、冲动、焦虑和抑郁相关的神经和精神障碍,进而增加自杀

    来源:iScience

    时间:2025-05-10


页次:134/442  共8823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