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埃及开罗密集干旱城区小学教室自然通风下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对学生学习与健康的关键影响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度过,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IEQ)对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像埃及开罗这样炎热干旱的密集城市地区,关于小学教室 IEQ 对学生学术表现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却相对匮乏。一方面,当地极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多沙尘,可能会影响教室的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城市的高密度发展带来了噪音污染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质量,来自阿拉伯科技海运学院(Arab Academ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ritime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10

  • 探秘桉树林缘种植对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孟加拉国的农业领域,桉树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稻田周边。桉树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能为稻田充当防风屏障,减少土壤侵蚀,还能改善排水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诸多益处。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桉树强大的根系会与农作物激烈竞争水分和阳光,还可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作物生长,这种利弊交织的情况让桉树在农业种植中的地位充满争议。与此同时,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工业活动频繁,汽车修理、金属加工等行业产生的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肆意排放,严重威胁周边农田土壤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深入探究桉树边界种植对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变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土壤生态的健康,更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这便是本次研究的初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10

  • 基于 GIS 集成海洋数据评估和管理高度人为影响的沿海区域: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赋能

    在美丽的地中海,沿海地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海洋生物的乐园,还承载着人类丰富的经济活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片海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让沿海海洋生态环境变得愈发脆弱。过去的环境监测项目往往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维度孤立开来进行研究,这种方式无法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的真实状况。而且,监测数据常常分散、缺乏整合,难以准确刻画沿海海洋区域的生态特征。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来自意大利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 。研究人员聚焦于意大利坎帕尼亚海岸,这片区域人口密集,拥有众多港口、渔业和水产养殖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10

  • 不同季节城市鸟类群落的赢家与输家:性状差异塑造多样格局

    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如同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重塑着生态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宏大变革中,生物多样性遭受着严峻的挑战。据预测,到 2050 年,全球 68% 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给地球生态系统施加了巨大压力。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活跃且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成员,其群落结构在城市化的浪潮下不断演变。过往的鸟类群落研究大多聚焦于繁殖季节,对其他季节的情况知之甚少。然而,在温带气候地区,冬季是鸟类生存的关键时期,食物资源减少,城市环境的变化对鸟类的影响更为复杂。而且,物种性状在鸟类对城市化季节性响应中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研究。这些知识空白,使得我们难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10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渤海北部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食性组成与摄食习性研究及其资源保护意义

    论文解读在渤海北部辽河与双台子河交汇的蛤蜊岗海域,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作为重要的经济贝类,既是人类优质蛋白来源,又通过滤食作用驱动碳循环——它们将海水中的碳酸氢盐(HCO3-)转化为碳酸钙(CaCO3)外壳,同时通过摄食颗粒有机碳促进碳沉积。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导致其资源量持续下降,但对其食性特征的认知仍局限于传统显微镜观察和稳定同位素分析,难以识别微小或半消化状态的食物成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23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蛤蜊岗海域10个文蛤和10个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10

  • 综述:低至中度砷暴露:全球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系统评价

    引言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类金属元素,人类主要通过饮水和饮食接触无机砷(iAs)。全球约有 2 亿人饮用含有不同浓度 iAs 的水,部分人群的 iAs 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规定的最大污染物限值(10μg/L)。饮食中,大米是 iAs 暴露的主要来源,海鲜则是有机砷的重要来源。iAs 在体内代谢迅速,尿液是评估 As 暴露的可靠生物标志物123。100μg/L)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联已被广泛报道,但低至中度 iAs 暴露(<100μg/L)对 CVD 的影响尚不确定。CVD 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明确低至中度 As 暴露与特定 C

    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时间:2025-05-10

  • 融合环境特征的基因组预测模型:助力热带地区生物质高粱杂交育种新突破

    在热带条件下的多环境试验中,收集环境和基因组信息有助于高粱杂交育种,能够克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I)带来的复杂问题。本研究探索了结合环境特征(EFs)和基因组数据对生物质高粱杂交育种预测的价值,同时研究了特定时间窗口的 EFs 是否能提高预测效果。研究使用了来自热带生物质高粱育种项目的历史数据集,涵盖 253 个基因型,涉及 64 次试验。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分析,获取调整均值(EBLUEs),并研究 29 个 EFs(地理、气候和土壤相关 EFs)对 GEI 的影响。随后,在第二阶段分析中,利用 221 个双亲均进行基因分型的杂交种数据,评估 12 种不同效应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结果显示,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时间:2025-05-10

  • 蚂蚁与蚜虫互利共生中的化学识别奥秘:探寻关键线索与调控机制

    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蚂蚁和蚜虫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互利共生关系。蚂蚁精心照料蚜虫,为它们提供保护,使其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而蚜虫则为蚂蚁奉献出富含营养的蜜露,作为回报。这种看似和谐的共生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目前,科学家们虽然知道蚂蚁和蚜虫在互动过程中会借助触觉和化学刺激进行交流,然而对于其中具体的化学识别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究竟是哪些化合物在蚂蚁识别蚜虫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蚂蚁又是如何改变蚜虫表皮的化学组成的呢?这些问题就像一团团迷雾,吸引着科研人员不断探索。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Jesús Foronda、Laurence Bervil

    来源: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时间:2025-05-10

  • 绿藻石莼(Ulva)性别偏向基因的快速进化:正选择与松弛纯化选择驱动配子大小分化的分子机制

    在生命演化的长河中,配子大小的分化——从原始的等配生殖(isogamy)到异配生殖(anisogamy)——被认为是性选择理论的基石。这一转变如何发生?驱动其进化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具有微弱配子大小差异且保留孤雌生殖能力的生物中尤为神秘。绿藻门石莼属(Ulva)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配子仅有约2μm2的面积差异(mt+配子平均21.72μm2,mt-为19.75μm2),同时兼具孤雌生殖能力,成为破解这一演化谜题的理想模型。比利时根特大学Olivier De Clerck团队联合德国耶拿大学等机构,在《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的研究中,通过多组学分析揭

    来源: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时间:2025-05-10

  • 植物群落中花朵对传粉者可及性的差异之谜:模拟研究揭示关键因素

    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植物和昆虫传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利共生、共同进化的关系。花朵的各种特征,如开花物候、花展示大小、气味、颜色和形状等,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传粉者而逐渐形成的。从花朵的形状来看,其可大致分为 “简单” 和 “复杂” 两种类型。像径向对称、向上开放、碟形的花朵(如毛茛),传粉者很容易接近,被视为 “简单” 花;而两侧对称、有融合管状或杠杆状部分的花朵(如羽扇豆),传粉者访问时需要特定的运动模式,学习处理难度大,属于 “复杂” 花。一直以来,有个有趣的问题困扰着科学家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花朵类型,为什么能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和谐共存呢?毕竟,复杂花虽然通常能提供更高的奖励,但传粉者

    来源: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时间:2025-05-10

  • 带电碳表面吸附产电微生物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机制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环境适应性研究

    研究团队深入探究了产电菌株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1-i在带电碳布表面的吸附特性。当碳电极施加1 V电压时,活菌吸附率达36.5%,而热灭活菌仅26.5%——有趣的是,电压升高并未改变灭活菌的吸附量,暗示电场对微生物粘附过程具有选择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和Luna-II YF细胞分析仪的双重验证,配合橙啶黄(acridine orange)与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这对"细胞生死指示剂",发现1 V电压下吸附的菌群存活率与对照组持平。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微生物电工"在pH 4.0-12.0的酸碱"过山车"环境中依然生龙活虎,展现出惊人的环境韧性。这项研

    来源:In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5-10

  • 综述:黄素蛋白氧化酶的活性检测方法概述

    引言黄素蛋白氧化酶作为依赖黄素辅因子(FAD/FMN)的氧化还原酶,凭借其温和反应条件和区域/立体选择性,在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和(生物)传感领域广泛应用。这类酶以分子氧为电子受体,仅产生过氧化氢(H2O2)副产物,相较于依赖昂贵辅酶的氧化酶更具成本优势。然而,其活性检测方法的分散性和条件依赖性制约了研究效率。检测方法分类通过分析60篇文献发现,当前检测策略主要基于三大原理:H2O2生成(Keston, 1956)氧消耗(Smith & Camerino, 1963)产物形成(De Jong et al., 1992)其中连续分光光度法占比85%(51/60),因其可实时捕捉酶促反应的滞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10

  • 模型引导代谢工程:开启大肠杆菌高效生产 C12脂肪酸的新征程

    在当今化工领域,石油基化学品虽然重要,但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使用过程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于是,从植物脂肪中获取的脂肪酸衍生的油脂化学品,作为有潜力的替代品崭露头角。它在制药、生物塑料、生物燃料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然而,植物源油脂化学品生产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用于生产的作物会与粮食生产竞争;另一方面,植物中脂肪酸种类有限,像不饱和月桂酸(不饱和 C12脂肪酸)这种特定脂肪酸,用传统方法生产既不经济也不节能。在此背景下,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成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许多微生物能高效生产高价值生化产品,且对生产条件要求不苛刻。大肠杆菌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此前已成功用于生产多种生物分子,其代谢网络也被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10

  • 中国最大淡水湖鱼类群落生态位演化的尺度奥秘:突破生态理论冲突的新发现

    在生态研究领域,竞争排除原理(CEP)认为,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为了能够共同生存,彼此间需要有足够大的差异;而生态位保守性(NC)却提出,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在生态上应该更为相似。这两种关于生态位演化的重要理论,得出的预测结果相互矛盾。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研究人员以中国中部鄱阳湖的鱼类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δ15N)来估算营养生态位,进而探究生态位的演化情况 。在涉及 57 个物种的广泛系统发育尺度上,研究人员对营养生态位差异与遗传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系统发育信号。结果发现,当遗传距离小于 0.24 时,营养差异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且表现出很强的系统发育信号

    来源:Oecologia

    时间:2025-05-10

  • 基于物理优化的吸湿性水凝胶装置在阿塔卡马沙漠的太阳能驱动大气水收集技术

    全球水危机背景下的创新解决方案水短缺已成为威胁全球社区健康和经济稳定的紧迫挑战。传统海水淡化和集中供水系统在偏远干旱地区面临成本高、能耗大等局限性。这项研究将目光转向无处不在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开发出基于水凝胶-盐复合材料的被动式大气水收集技术。研究团队采用系统级物理优化方法,突破了单纯改进材料性能的传统思路。通过建立全面的热质传输模型,实现了从材料性能到环境条件的整体优化设计。聚丙烯酰胺-氯化锂(PAM-LiCl)水凝胶因其在低湿度环境下的优异吸湿性能和低解吸焓成为理想选择。热质传输模型的创新突破研究团队开发的热质传输模型揭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模型考虑了水凝胶厚度、蒸汽间隙等系统

    来源:Device

    时间:2025-05-10

  • 波兰红牛对粗放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古老品种的新价值

    在畜牧生产领域,环境变化给动物养殖带来诸多挑战。比如,牧草生产力改变引发的营养压力,以及热应激等,严重威胁着畜牧经济。许多动植物物种因难以快速适应自然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在此背景下,保护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动物遗传资源变得至关重要。波兰红牛作为欧洲古老的本土两用牛品种,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然而却缺乏相关研究验证。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波兰生命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 in Lubli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波兰红牛对粗放环境适应性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了多

    来源:BMC Veterinary Research

    时间:2025-05-10

  • 守护西南亚马逊城市溪流生物多样性:栖息地质量的关键作用

    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加剧,威胁着小流水生态系统(lotic ecosystems)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像亚马逊这样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地区。本研究调查了巴西朗多尼亚州波多韦柳(Porto Velho)10 条 “伊加拉佩”(igarapés,当地对城市溪流的称呼)中,栖息地质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重点关注鱼类群落、蜻蜓目(Odonata)水生昆虫以及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和毛翅目(Trichoptera,简称 EPT)昆虫。研究结果表明,受保护的 “伊加拉佩” 展现出更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这意味着其环境更有利于本地生物多样性。相反,退化的栖息地中,

    来源:Urban Ecosystems

    时间:2025-05-10

  • 气候变化下水稻移植日期与灌溉管理对产量及水分平衡的调控机制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季节性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正威胁着马来西亚Muda灌区的水稻生产。一项基于水文模型的模拟研究对比了1986-2005基准期与2015-2094未来情景,发现气候变干导致水稻生长季蒸散发量(Evapotranspiration, ET)、灌溉需求、地表径流(surface runoff)及单产显著降低。有趣的是,研究人员提出两种适应性对策:调整移植日期(transplanting date)和补充灌溉(supplementary irrigation)。延迟移植使ET、灌溉量和渗漏量(percolation)得到优化,而增加灌溉则全面改善除地表径流外的水分组分。这些发现为热带

    来源: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时间:2025-05-10

  • 东地中海深水区脆弱岩海绵(Leiodermatium)的生态功能与人为威胁研究

    在地中海幽暗的深水王国里,一群特殊的"建筑师"正悄然塑造着海底景观。岩海绵(Lithistids)这类具有硅质骨骼的深海海绵,通过其独特的叶状结构构建起三维栖息地,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庇护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向深海延伸,这些生长缓慢的"活体礁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希腊海洋研究中心的Vasilis Gerovasileiou团队在《Marine Biodiversity》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地中海Leiodermatium海绵的生态价值与脆弱性。研究团队运用遥控潜水器(ROV)和载人潜水器,对克里特岛至卡索斯岛海峡(612-620m)及克里特岛南部(约550m)的海绵群落进行观测。

    来源:Marine Biodiversity

    时间:2025-05-10

  •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阿波罗绢蝶种群生态探秘:标记重捕法揭示其生存奥秘

    在欧洲,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转变为农业用地与定居点、氮和农药等物质的流入、生态系统的弃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对这些变化的响应各不相同,狭生态幅物种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蝴蝶作为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生物,研究其种群生态意义重大。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是昆虫保护的旗舰物种,但其栖息地因多种因素遭到破坏,分布范围也因气候变暖向更高海拔转移。为深入了解该物种的种群生态,来自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森肯贝格德国昆虫学研究所和波茨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sect Conservation》上。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

    来源:Journal of Insect Conservation

    时间:2025-05-10


页次:137/443  共8857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