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综述:高盐度沿海泻湖的微生物生态学:气候引起的沿海盐碱化和富营养化的模型

    高盐度沿海泻湖的微生物生态学:气候引起的沿海盐碱化和富营养化的模型沿海泻湖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具备碳固存、营养循环和支持渔业等生态系统服务。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许多沿海泻湖面临盐碱化和富营养化的威胁。气候变化导致的盐碱化,源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强、降水和淡水输入减少以及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水倒灌等因素。这些脆弱且复杂的环境,为研究全球沿海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宝贵模型。本综述旨在探讨盐度如何塑造高盐度泻湖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 微生物群落沿海泻湖受多种物理化学变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活动直接介导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物多样性:高盐度环境分为不同

    来源:Earth-Science Reviews

    时间:2025-05-08

  • 探秘黑 - 马尔马拉 - 爱琴海:海表温度与海洋热浪变化的深度剖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海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近几十年来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一变化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s,MHW)事件的增多便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海洋热浪指的是长时间异常温暖的海表温度现象,它的频繁出现,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打击。比如,有害藻华的爆发、珊瑚礁的白化以及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不仅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还对渔业、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对于相互连通的黑、马尔马拉和

    来源: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时间:2025-05-08

  • 城市大脑助力碳氮协同减排:杭州案例揭示数字化治理的环境效益

    随着全球城市化率从34%飙升至56%,城市已成为温室气体(GHGs)和活性氮(Nr)排放的主战场。联合国数据显示,仅占陆地面积3%的城市贡献了75%的碳排放,引发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连锁反应。传统减排手段往往成本高昂且难以协同控制多污染物,而中国杭州首创的"城市大脑"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城市运营,为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浙江省的研究团队在《Earth Critical Zone》发表论文,首次量化评估了城市大脑在碳氮协同减排中的实际效果。研究采用耦合人类与自然系统(CHANS)模型,结合14个子系统的质量平衡分析,追踪2016-2021年杭州的碳氮流动。通过蒙特卡洛模拟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08

  • 从浊到清:探寻太湖未来营养物污染治理新路径,守护湖泊生态健康

    太湖,这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明珠,曾有着清澈的湖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周边上海、苏州、无锡、湖州等城市提供着重要的淡水资源,在渔业、防洪、航运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大量来自农业活动和城市化产生的营养物质,如氮(N)和磷(P),源源不断地流入太湖,导致湖水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2007 年,太湖的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自来水水质变差,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敲响了太湖生态保护的警钟。尽管此后外部营养物质有所减少,但气候变化又给太湖带来了新的威胁,藻类水华面积仍有增加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探寻治理太湖营养物污染的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08

  • 揭秘长江经济带磷肥施用密码:守护生态与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

    在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化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 “养分源泉”,对保障粮食安全功不可没。然而,近年来,化肥过度施用的问题却如同一颗毒瘤,逐渐侵蚀着生态环境。在我国,大量化学肥料被施用于农田,其中磷肥的过度使用情况愈发严重。一方面,磷肥的过度施用导致大量磷元素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磷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使用磷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使得磷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面临巨大挑战。此外,以往对化肥施用的研究多集中在总量或氮肥方面,对磷肥的关注相对不足,这使得我们对磷肥施用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合理用量缺乏深入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探寻解决之道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08

  • “生物多样性信用” 助力实现 30×30 生物多样性目标:生态修复的潜在贡献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2 年,《昆明 - 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应运而生,它怀揣着宏伟的目标,立志到 2030 年要保护世界上至少 30% 的陆地和海洋,同时恢复至少 30% 的退化生态系统 。然而,现实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一方面,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态修复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国家也纷纷投身于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之中,但目前对于这些生态修复活动到底能为实现 GBF 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做出多大贡献,却缺乏定量研究,人们对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资金缺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08

  • 综述:迈向可持续农业的精准氮肥管理

    1. 引言在合成氮肥出现前,作物生产主要依赖自然氮源,如土壤氮矿化、有机物分解、大气沉降和生物固氮等。当时,氮肥供应有限,这成为马尔萨斯陷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该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最终会超过农业系统满足粮食需求的能力。工业规模生产合成氮肥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需求与氮供应之间的差距,支持了全球人口增长。但近几十年来,合成氮肥的使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固氮能力,造成了养分循环失衡,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过去 60 年,全球氮肥施用量增长了 10 倍,作物产量增长了 4 倍。虽然这极大地促进了粮食安全,但也带来了难题:如何在不损害环境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力。过量施用氮肥成为关键问题,超过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08

  • 印度北部两种极危秃鹫未来栖息地适宜性与种群状态建模预测及保护启示

    在印度次大陆,秃鹩曾扮演着自然清道夫的关键角色,其种群崩溃被列为亚洲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尽管过去二十年针对兽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的管控取得进展,但气候变化正成为威胁秃鹩生存的新变量。印度秃鹩(IV)和白背秃鹩(WRV)作为极危物种,其栖息地碎片化与种群波动机制尚不明确。尤其在北印度邦——这一历史性的秃鹩第二大栖息地,缺乏精细化评估工具制约着保护行动的有效性。为填补这一空白,研究人员开展了印度北方邦240930 km2区域的系统性研究。通过整合野外调查(2015-2020年)与公民科学数据(eBird、iNaturalist),构建了包含23个环境变量的数据库。研究采用MaxEn

    来源:Earth History and Biodiversity

    时间:2025-05-08

  • DSOD-YOLO:轻量级双特征提取,突破小目标检测难题

    研究背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视觉中的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大目标的检测准确率不断提高,似乎已经不再是难题。然而,小目标检测却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横亘在科研人员面前。小目标,因其像素数量有限、尺寸小巧,蕴含的特征信息少之又少,就像隐藏在迷雾中的神秘宝藏,难以被精准发现和定位。在实际生活中,小目标检测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从工业生产中的仪器缺陷识别,到无人机摄影时捕捉微小物体,再到安防监控领域监测远处的小型目标,以及医学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都离不开这项技术。但检测小目标并不轻松,复杂的模型结构往往意味着高昂的计算成本,这不仅对硬件设备提出了严苛要求,还可能导致检测效率低下,难以

    来源: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时间:2025-05-08

  • 基于多频不规则稀疏阵列的欠定波达方向估计:突破与创新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对信号源方向的精确测定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现代电磁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信号源数量常常超过物理传感器的数量,这就使得欠定波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传统的高分辨率算法,像 MUSIC 和 ESPRIT,在源数量超过阵列元素数量时,就难以准确估计信号源的方向。稀疏阵列虽然能在相同阵元数量下获得更大的阵列孔径和更多的自由度,但现有基于稀疏阵列的欠定 DOA 估计方法,大多对稀疏阵列的配置有着严格的限制,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诸多制约。比如,一些方法构建虚拟阵列后存在阵列空洞,会导致 DOA 模

    来源: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时间:2025-05-08

  • 偏远西澳学校助力环境卫生健康:突破核心业务,守护学生福祉

    在遥远的西澳大利亚州金伯利地区,当地的原住民儿童和家庭正面临着一场健康危机。由于居住环境不佳,他们饱受多种可预防性传染病的困扰,皮肤感染、耳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原住民人群。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当地住房基础设施破旧,维修困难,水资源供应不稳定,这些都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迫切地想要知道,学校作为孩子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否在支持学生皮肤健康和福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果可以,又该如何开展相关活动?面临的阻碍又有哪些?为了解开这些谜题,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携手开展了一项深入研究。该研究嵌入在一个更大

    来源:Dialogues in Health

    时间:2025-05-08

  • 解锁印尼儿童发育迟缓防治密码:多维度协同干预与环境交互建模的关键探索

    在印尼,儿童发育迟缓问题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儿童发育迟缓是指 5 岁以下儿童因慢性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和缺乏足够的心理社会刺激等,导致身高或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中位数两个标准差的情况。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对其认知发展和长期健康造成损害,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未来的生产能力。从经济层面来看,发育迟缓儿童学习能力和教育表现下降,会削弱国家未来的经济生产力和竞争力。据印尼卫生部数据,2020 年该国 5 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患病率达 27.6%,远超世界卫生组织目标,全球约 1.44 亿 5 岁以下儿童受此困扰,南亚

    来源:Dialogues in Health

    时间:2025-05-08

  • 从社会生态视角揭秘:自闭症与儿童超重之间的隐秘关联及启示

    在过去几年,新冠疫情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原本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变成了线上学习,孩子们被困在家中,每天盯着电子屏幕,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幅减少。与此同时,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变得不健康,高热量、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多。这些变化导致儿童超重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社交互动、沟通交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常)与儿童超重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充分研究。虽然已知 ASD 与一些慢性身体疾病相关,但针对全国范围内非临床样本的超重儿童与 ASD 关系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来自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08

  • 探寻湿荒地植被变化 “密码”:解析关键因果因素,助力生态保护

    在生态保护的征程中,理解生态系统变化背后的因果机制是关键。当前,自然栖息地面临着诸多挑战,像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弹性减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研究方法,比如基于空间换时间假设的专家判断,在处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时,难以精准找出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直接因果因素。而且,生态过程往往在大时空尺度上运作,实验操作很难实现。在这样的困境下,探寻更有效的研究方法,精准识别驱动植被变化的关键因素,成为了生态学家们亟待攻克的难题,这对于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策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来自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的 Haomin Yu 和奥

    来源: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时间:2025-05-08

  • 深度而非珊瑚个体大小主导加勒比海非分枝型珊瑚共生群落结构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但近年来加勒比海珊瑚覆盖率从50%骤降至10%,框架构建珊瑚(如Acropora和Orbicella)的衰退导致非分枝型珊瑚(如Agaricia agaricites、Porites astreoides和Siderastrea siderea)成为优势种。这些珊瑚为众多共生生物(如藤壶、多毛类蠕虫、螠虫)提供栖息地,但共生群落的结构驱动因素尚不明确,尤其非分枝型珊瑚的研究更为匮乏。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化生命科学研究所的Tao Xu团队在《Coral Reefs》发表研究,通过库拉索岛背风海岸6米和15米深度的视觉调查,分析了585个珊瑚群落的共生体

    来源:Coral Reefs

    时间:2025-05-08

  • 原始森林向橡胶种植园的转变:东南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评估与可持续管理策略

    【研究背景】全球每年超10亿条轮胎的生产依赖天然橡胶,过去20年间国际橡胶价格暴涨5倍,推动东南亚橡胶种植面积激增22倍。然而,这种"绿色黄金"的繁荣背后隐藏着生态危机——卫星测绘显示,橡胶扩张导致的原始森林砍伐面积比政策预估高出2-3倍,其中25%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这种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连锁破坏。【技术方法】研究整合2001年原始森林分布数据与2021年橡胶种植园地图(基于物候特征遥感识别),采用InVEST模型评估碳储量(above-ground biomass)、水源涵养(water yiel

    来源:The Innovation

    时间:2025-05-07

  • 立体遥感观测:解锁山区生态奥秘,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地球的陆地上,山脉占据了约 24% 的面积,它们不仅是地球上淡水的重要源头,还支撑着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想象一下,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滋养着无数生命;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山体,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然而,如今气候变化的浪潮和人类活动的冲击,让山区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再加上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山区生态系统就像脆弱的天平,开始失衡,成为全球变化的 “前哨站”。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山区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山区立体遥感观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立体遥感观测能从多维度获取山区信息,在山区监

    来源:The Innovation

    时间:2025-05-07

  • 电动开采技术新突破:开启稀土绿色高效开采新时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稀土元素(REE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多国都将其列为 “关键金属”。尤其是重稀土元素(HREEs),在高科技领域和国防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堪称现代工业的 “维生素”。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IADs)作为 HREEs 的主要可开采资源,为全球提供了超 90% 的 HREEs 。然而,传统的 IAD 开采技术 —— 铵盐原地浸出法,却在实际应用中遭遇重重危机。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开采过程中大量氨氮排放,污染土壤和水体;而且稀土回收率较低,大量宝贵的稀土资源被浪费;浸出时间也很长,导致开采效率低下。鉴于这些问题,2018 年,铵盐原地浸出法被政府禁止。为了寻找更环

    来源:The Innovation

    时间:2025-05-07

  • 全球海草碳储量的变异性及海草损失导致的排放:精准量化与关键意义

    在地球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草如同隐藏在水下的 “绿色卫士”,默默守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它们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海草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固存和储存能力,能将大量的有机碳(Corg)封存在土壤和生物量中,这部分碳也被称为 “蓝碳” 。然而,就像神秘的宝藏被迷雾笼罩一样,海草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充满了不确定性。此前的研究受限于数据的不足,无法全面涵盖海草在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和多样环境下的所有类型,导致对海草Corg储量的估算存在较大偏差。而且,海草面临着诸多生存威胁,如沿海开发、底拖网捕捞和水质恶化等,这些威胁使得海草数量不断减少。一旦海草生态系统受损,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5-07

  • 全球木材生产系统中人工林与天然林的野火风险差异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木材安全挑战

    在全球木材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每年价值1.5万亿美元的木材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野火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低碳经济转型,预计2050年木材需求将增长54-200%,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森林火灾频率和强度不断升级。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浮出水面:占全球森林面积仅3%却贡献33%木材产量的人工林,是否比天然生产林更容易遭受毁灭性野火?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全球木材供应的稳定性。由剑桥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重要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比较了人工林与天然生产林的野火脆弱性。研究团队整合了Lesiv等人2015年全球森林管理数据(100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5-07


页次:187/443  共8851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