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定位 msk基因候选区域,加速辣椒杂交育种进程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杂交品种常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CGMS)或基因雄性不育(GMS)系统进行经济高效的种子生产。目前已报道超 20 个辣椒 GMS 基因,自然发生的 msk在韩国辣椒育种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高分辨率熔解(HRM)标记构建 msk基因座附近的精细图谱,并鉴定 msk基因的候选基因。研究利用 806 株 F2植株进行标记开发和精细图谱构建,从雄性可育(MskMsk)和雄性不育(mskmsk)植株的下一代重测序中识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开发出 14 个 HRM 标记并构建精细图谱。将遗传连锁图谱与辣椒 10 号参考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对比,发现图谱
来源: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2.5
时间:2025-03-26
-
探秘盐杆菌 DNA 聚合酶 IIIβ 亚基二聚体结构:高盐环境下的生命奥秘
嗜盐菌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在高盐环境中生存。DNA 聚合酶 III(DNA Pol III)的 β 亚基作为 “滑动夹” 起关键作用。Salinibacter ruber 的 DNA Pol IIIβ 亚基像其他嗜盐蛋白一样,酸性氨基酸浓度增加、存在内在无序区域且表面带负电。通过相互作用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的详细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 S. ruberβ 亚基二聚体的结构复杂性。二聚体的椭圆形结构有助于其在高盐环境中高效加载到 DNA 上。二聚体的修饰通过在高盐浓度下稳定二聚体构象,实现了 DNA 的加载 - 卸载机制。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 Pol IIIβ 亚基界面的分子水平构象变化。
来源:Extremophiles 2.6
时间:2025-03-26
-
低遗传多态性与无种群遗传结构:大型食肉动物自然再殖民化进程中的遗传特征
大型食肉动物自然再殖民化的遗传探秘:欧亚猞猁的启示在广袤的欧洲大陆,大型食肉动物正逐步回归它们曾经的栖息地,开启自然再殖民化的进程。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人口密度增加以及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都给这些动物的回归之路带来了重重挑战。就拿欧亚猞猁来说,在 20 世纪初期,它们在瑞典几乎被猎杀至灭绝。随着保护措施的实施,猞猁种群数量开始回升,并逐渐向南部地区扩散。但在这看似简单的种群扩散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的遗传学问题。当种群范围扩张时,遗传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与源种群的连通性、奠基者效应以及遗传漂变等。如果新种群由少数个体建立,且与源种
来源:Conservation Genetics 2.0
时间:2025-03-26
-
接种北方森林固氮细菌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体外潜力与体内效果的差异
北方森林植物促生细菌的研究:从潜力到实践的探索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化肥的使用愈发广泛。其中,氮肥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但大量使用无机氮肥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酸雨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为了寻求更加生态友好的农业发展方式,植物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PGPB)作为生物接种剂的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PGPB 能够与植物建立有益的互动关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包括改善植物的养分吸收、产生植物激素、增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等。尤其是内生 PGPB,它们生活在植
来源: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5.1
时间:2025-03-26
-
人工光与温度协同作用对太平洋田蟋的影响:探究城市压力源的复杂效应
人工光与温度协同作用对太平洋田蟋的影响:探究城市压力源的复杂效应在城市不断扩张的时代,城市环境中的生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光(ALAN)和城市热岛(UHI)效应这两大压力源,如同隐藏在城市角落的 “生态杀手”,悄然改变着生物的生活。光污染,这个在夜晚愈发明显的问题,使城市的夜空不再黑暗。它干扰了生物的昼夜节律,就像打乱了生物体内的 “生物钟”,影响着它们的生理和行为。而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温度持续升高,就像给城市穿上了一层 “保暖衣”,这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样影响巨大。目前,虽然我们知道 ALAN 和 UHI 效应单独作用时对生物有多种影响,但对于它们共同作用的效果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在
来源: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
时间:2025-03-26
-
社会群体效应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代谢与行为的影响:权衡与适应策略
对于社会性动物而言,群体内的同种个体能影响个体的生理和行为,但这些群体效应是否会改变觅食与防御之间的权衡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以一种社会鱼类 ——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过去的社会经历(饲养条件)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测试环境)中的群体效应如何影响其常规代谢率(RMR)、行为特征(活动性、胆量和社交性),以及对食物和庇护所的偏好,同时研究饲养条件(单独饲养或群体饲养)对其生长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单独饲养的中华倒刺鲃幼鱼比群体饲养的个体生长更快,且常规代谢率(RMR)更高,这可能是通过补偿性摄食实现的。饲养和测试期间同种个体的群体效应使中
来源: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
时间:2025-03-26
-
综述:用于抗羽毛污染物蛋白质工程的热稳定角蛋白酶研究进展
引言全球家禽业每年产生大量羽毛废弃物,约 85 亿吨,印度每年就有约 3.5 亿吨。羽毛主要成分角蛋白含大量二硫键,使其难以降解,在垃圾填埋场长期积累,污染土壤和水,传播多种疾病。传统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或化学分解,存在诸多弊端,如破坏氨基酸、污染环境、产生劣质羽毛粉、导致硝酸盐渗漏等。微生物角蛋白水解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能防止营养物质破坏和减少环境污染。已发现多种羽毛降解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细菌角蛋白酶因效率高、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工业和研究的重点。降解羽毛的微生物概述能降解羽毛角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多样,细菌中芽孢杆菌属最为常见,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时间:2025-03-26
-
氧化锆纳米颗粒改性热固化丙烯酸树脂在素食饮料中抗菌性能的深度探究:口腔材料新突破
在口腔医学领域,假牙修复是帮助无牙患者恢复咀嚼和美观功能的重要手段,热固化丙烯酸树脂因其良好的美学效果、易操作性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制作假牙基托和混合种植覆盖义齿的常用材料。然而,它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 容易被细菌粘附。这些细菌在树脂表面 “安营扎寨”,不仅会引发组织炎症,导致粘膜炎、种植体周围炎等疾病,还可能促进牙修复体周围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引发继发龋齿,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素食主义逐渐流行,杏仁奶、水牛奶等素食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这些饮料的低 pH 值可能会对牙科材料产生影响,但目前关于它们与牙科材料相互作用,尤其是对细菌粘附的影响,研究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时间:2025-03-26
-
母爱背后的权衡:野生黑猩猩母婴距离的影响因素探究
在动物世界里,妈妈对宝宝的保护方式多种多样,而保持与宝宝的亲近是许多动物妈妈保护孩子的重要手段。这不仅能让宝宝远离捕食者的威胁,还能避免来自同类的攻击。然而,这种保护方式可能会限制宝宝的社交机会。就像在一个热闹的聚会中,妈妈如果时刻紧紧护着宝宝,宝宝就很难自由地和其他小伙伴玩耍。那么,在充满变数的自然环境中,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动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距离呢?这成了科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黑猩猩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社会行为复杂多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理想对象。在黑猩猩群体中,杀婴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母婴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往的研究虽然对黑猩猩的行为有所了解,但对于母婴亲近度受哪些
来源:Animal Behaviour 2.3
时间:2025-03-26
-
解析喜马拉雅中部高山杜松灌木生长韧性:降水梯度下的生态响应与意义
高山生态系统对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是预测其在气候变化下功能和脆弱性的关键。然而,喜马拉雅地区高山木本植物对气候变暖引发的水分胁迫的生长韧性,仍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采集了喜马拉雅中部五个山谷 17 个地点的高山杜松(Juniperus)灌木的年轮数据,这些地点沿东西方向降水递减。通过全面分析气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人员确定了灌木生长对干旱事件的不同响应。研究发现,春季水分可利用性低是杜松生长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较干旱的西部站点更为明显。研究还观察到韧性的明显梯度,较湿润的东部站点对干旱的抵抗力更高,恢复期更短。此外,灌木生长韧性沿东西(从湿润到干旱)降水梯度显著下降。分
来源: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5.6
时间:2025-03-26
-
综述: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造福人类与自然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挑战随着全球城市化率突破55%(UN-Habitat数据),城市区域已成为人类接触自然的主要界面。研究表明,城市生态系统可支持超过20%的已知物种多样性,其中植被覆盖区(如城市森林Urban Forests)贡献了30%-50%的本地鸟类多样性。这种生物多样性通过多重机制提升人类福祉:例如,每增加10%的绿地覆盖率可使热岛效应降低1.5°C(ΔTUHI),而接触高生物多样性环境能使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下降28%(OR=0.72, 95%CI 0.61-0.85)。威胁因素与生态退化快速城市化导致生境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加剧,全球城市不透水地表
来源: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
时间:2025-03-26
-
一种用于空气中纳米塑料检测的 HoLDI 质谱平台:开拓环境监测新视野
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纳米塑料和微塑料作为塑料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等各种环境基质中。然而,目前针对这些纳米和微塑料的检测,缺乏标准化的样本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不同的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导致数据难以比较,这严重阻碍了对塑料污染的深入研究,也使得难以准确评估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且通用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空气和水中纳米 / 微塑料的精准检测与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ica
来源: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5.9
时间:2025-03-26
-
湿地与相对永久性流水的关联:美国本土地理空间分析 —— 为湿地资源管理提供关键依据
《清洁水法》(Clean Water Act,CWA)的覆盖范围涵盖了特定的湿地,包括那些与相对永久性支流存在连续地表连接的湿地。然而,目前缺乏足够信息来估算全国范围内可能受 CWA 保护的湿地面积。为填补这一数据空白,研究人员确定了美国本土(conterminous US,CONUS)的沼泽湿地(palustrine wetlands),通过 150 米缓冲区与高分辨率的美国本土溪流网络水文数据集相连,该数据集可合理代表湿地与相对永久性水体间的连续地表连接。从全国范围来看,依据所分析的水流永久性网络的包容性程度,美国本土 79%(2310 万公顷)或 66%(1930 万公顷)的淡水沼泽湿地
来源: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6
时间:2025-03-26
-
墨西哥国家沼泽地对虾养殖池塘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用水的影响:聚焦湿地生态的关键研究
对虾养殖(Shrimp aquaculture)因其高耗水量、土地改造以及富含氮磷的废水排放,成为对沿海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之一,也是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Change,LUC)的主要驱动因素。墨西哥国家沼泽地(Ramsar Site Marismas Nacionales,SRMN)位于墨西哥西北部的纳亚里特州和锡那罗亚州,是北美生产力最高的湿地,也是墨西哥主要的集约化对虾养殖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卫星图像评估 1986 年至 2022 年 SRMN 所在城市的对虾养殖池塘建设面积增长情况,并分析其对用水和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的废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 年研究区域面积为
来源: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6
时间:2025-03-26
-
显微镜揭示胶质滤食者肠道微生物猎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意义
在浩瀚的海洋中,一群特殊的"黏液网猎手"——包括樽海鞘(Doliolids)、火体虫(Pyrosomes)和翼足类(Pteropods)等胶质浮游生物,正悄然扮演着海洋食物网的关键角色。这些看似脆弱的生物通过精细的黏液过滤网,每天可以过滤相当于自身体积数千倍的海水,将微小的浮游生物转化为自身能量。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样本易损性,科学界对这些神秘滤食者的摄食生态认知仍存在巨大空白。它们究竟偏好哪些猎物?不同物种的摄食策略有何差异?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我们对海洋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认知。为解开这些谜题,俄勒冈海洋生物研究所联合波特兰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研究人员创新性地采用环
来源:Marine Biology 2.1
时间:2025-03-26
-
热带棕榈Euterpe edulis种群扩张受大型种子传播者缺失、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的协同影响
热带森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栖息地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残存的森林被切割成孤岛,而依赖这些生境的大型动物正悄然消失。这种"空森林综合征"不仅威胁着动物本身,更通过复杂的生态网络影响着整个森林的更新能力。作为大西洋森林(Atlantic Forest)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热带棕榈Euterpe edulis(俗称棕榈心)的命运尤为令人担忧。这种棕榈不仅支撑着58种鸟类和20多种哺乳动物的生存,其经济价值也导致过度采伐。更棘手的是,大型食果动物如巨嘴鸟(Ramphastos spp.)和冠雉(Penelope spp.)的消失,可能切断其种子传播的生命线。巴西联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Land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4.0
时间:2025-03-26
-
利用小型无人机影像探测收获蚁蚁盘时空变化:火灾与啮齿动物竞争影响下的生态洞察
在广袤的北美荒漠,生态环境正悄然发生改变。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与加剧,这片土地的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火灾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变化,入侵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肆生长,逐渐取代了本土的鼠尾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导致植物群落结构改变。这一系列变化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生存与繁衍,其中收获蚁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生存状况备受关注。收获蚁通过移除植被和分散种子,塑造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它们清理出的圆形区域(蚁盘)对土壤养分和水分属性有着重要影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目前对于收获蚁蚁盘在火灾和啮齿动物竞争影响下的时空变化情况,人们知之甚少。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来自美国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4.0
时间:2025-03-26
-
缩短 4500 公里迁徙距离对黑雁繁殖的影响:北极与亚北极种群的差异探究
黑雁迁徙与繁殖的深度探究:跨越 4500 公里的生态故事在广袤的地球版图上,鸟类的迁徙宛如一场壮观的生命之旅。每年,它们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谱写着适应环境、繁衍后代的传奇篇章。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这场生命之旅正悄然发生改变。黑雁(Branta bernicla nigricans),这种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繁殖的小型候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受气候变暖影响,黑雁的冬季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在墨西哥越冬的它们,开始逐渐向北迁移,如今部分黑雁选择在阿拉斯加的伊泽姆贝克泻湖(Izembek Lagoon)越冬,迁徙距离缩短了约 4500 公里。与此同时,黑雁
来源:Movement Ecology 3.4
时间:2025-03-26
-
惊!树栖狐蝠短距离归巢背后的导航奥秘大揭秘
在神秘的动物世界里,导航能力对于众多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空中飞行的动物。蝙蝠,作为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与鸟类一同在天空中翱翔。然而,相比鸟类,蝙蝠的导航能力却像是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令人难以捉摸。蝙蝠家族庞大,许多种类在觅食、季节性迁徙和游牧活动中都会进行长途飞行。虽然近年来对蝙蝠导航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发现食虫性微蝠能利用地磁场作为罗盘线索,部分蝙蝠还能通过日落线索校准磁罗盘,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洞穴栖息的蝙蝠上。对于树栖栖息的狐蝠,尽管它们具有极强的移动性,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如传花授粉、传播种子等重要角色,可它们的导航能力却鲜为人知。就像灰头狐蝠(Pteropus po
来源:Movement Ecology 3.4
时间:2025-03-26
-
缺氧环境下存储容器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种群增长的影响:探寻绿豆存储新策略
在印度,绿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鞘翅目:叶甲科)是存储绿豆(Vigna radiata (L.) R. Wilczek)的头号害虫,会大幅降低绿豆的品质、产量和种子活力。目前,害虫防治主要依赖合成化学药剂,但存在昆虫抗药性、危害健康和环境等问题。缺氧环境(降低氧气(O2)含量、增加二氧化碳(CO2)含量)或许是防治存储绿豆中绿豆象的环保新方案。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模拟长达四个月的存储环境,评估多种存储容器的缺氧状况及其对绿豆象种群增长的影响。实验显示,玻璃瓶在 120 天存储期内氧气(O2)消耗最多(从 20.7% 降至 2.9%),二氧化碳(CO2)积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 1.1
时间: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