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硒缓解镉诱导的生物衰老加速及炎症的潜在中介作用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衰老相关疾病已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与此同时,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暴露,作为环境健康的隐形杀手,其对人类衰老进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Cd 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加速生物衰老,但针对 Cd 毒性的有效干预手段却十分有限。硒(Se)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拮抗重金属毒性等特性,被视为潜在的抗衰老候选因子。然而,Se 能否缓解 Cd 诱导的生物衰老加速,两者在衰老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在此背景下,一项由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论文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来源: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时间:2025-05-26
-
新疆多品种列当发生格局的演变机制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在广袤的新疆农田里,一场看不见的地下战争正在上演——被称为"植物吸血鬼"的列当(Orobanche和Phelipanche spp.)通过寄生作物根系疯狂掠夺养分,导致向日葵减产70%、番茄减产37%,每年造成全球16亿公顷农田超20亿美元损失。这类寄生杂草的种子能随风飘散、随水传播,一旦定殖便难以根除。新疆独特的干旱气候与频繁的国际农业交流,使其成为列当入侵的高风险区,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当地列当种群动态、宿主扩张规律及其气候响应机制知之甚少。为破解这一难题,新疆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展了迄今为止最系统的列当生态调查。他们在1470个采样点中锁定504个感染位点,运用形态学鉴定结合16S
来源:Crop Protection
时间:2025-05-26
-
摩洛哥Settat地区柠檬草精油的化学多样性及其抗氧化、酶抑制和抗菌特性研究
论文解读在当今时代,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合成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在某些疾病治疗上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天然、安全且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成为了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来自摩洛哥的研究人员针对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 Stapf)展开了深入研究。柠檬草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摩洛哥尤其是Settat省的农村地区,一直被用于治疗发热、消化紊乱、皮肤感染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然而,尽管关于柠檬草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众多,但不同产地、环境和遗传因素会导致其精油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存在显著差异。Settat省地处半干旱气候区
来源: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异质体型对高群居鲶鱼社会动机的细微影响
在神秘的亚马逊河流域,生活着一类终日集群活动的鲶鱼 —— 甲鲶亚科(Corydoradinae)鱼类。它们的群体中总是混杂着大小各异的个体,这与传统认知中 “动物倾向于与体型相近者结群” 的观念相悖。为何这些小鱼会容忍体型差异显著的同伴?这种异质群体如何维持社会凝聚力?长期以来,科学家对动物社会策略的研究多聚焦单一因素,如环境、发育阶段或熟悉度,却忽略了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而甲鲶亚科鱼类独特的 “轻推” 行为(nudges)—— 一种可量化的个体间社交动作,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关键窗口。为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跨学科研究,旨在揭示相对体型、熟悉度与环境线索(如饮食)如何共同
来源:Behavioural Processes
时间:2025-05-26
-
农业景观中新建立草地条带的昆虫功能性状介导定殖机制研究
在欧洲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半自然草地的快速消失正引发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这些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枢纽"的草地,不仅支撑着75%的传粉昆虫种群,还承担着养分循环、碳封存等关键生态功能。然而过去三十年间,奥地利蒂尔纳费尔德等典型农业区已有超过40%的永久性草地转化为耕地,导致依赖草地的昆虫群落出现断崖式下降。尽管欧盟通过农业环境计划推广了人工草地条带(NG)的建立,但这类新生境能否真正替代传统永久草地(OG)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对昆虫功能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始终是生态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争论的焦点。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联合奥地利联邦农业、林业、地区与水资源管理部,开展了为期六年的"REGRA
来源: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农业土地利用对熊蜂和食蚜蝇形态特征及丰度的时间稳定性影响
传粉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然而全球范围内,它们正面临着来自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严峻威胁,尤其是在农业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化、栖息地退化、花卉资源减少以及农药使用等问题,不仅导致传粉者多样性和丰度下降,还可能通过影响个体健康和形态特征,对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例如,体型大小和翅不对称性等形态指标,能反映传粉者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变化,也与它们的觅食能力、繁殖成功率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不同胁迫因素对传粉者形态和丰度影响的时间稳定性研究尚不充分,我们不清楚这些影响是长期稳定的,还是会随年份变化而波动。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农业草地中熊蜂(Bombus lapidar
来源: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综述:建成环境与感知社区对老年人身体衰弱和肌肉减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
ABSTRACTObjective探讨建成环境(BE)与感知社区对老年人身体衰弱(PF)和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关系的科学证据。Methods基于PRISMA 2020指南(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2789),检索PUBMED等6大数据库及灰色文献,纳入60岁以上非机构老年人的观察性研究(语言:英/葡/西),最终18篇研究(n=102,789)进入定性分析。ResultsSarcopenia(3篇):公共交通缺失、娱乐设施不足、地形危险及交通安全缺失为其风险因素。Physical Frailty(15篇):步行适宜性、犯罪安全、运动设施及社区美观性与之显著相关,但
来源: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时间:2025-05-26
-
肠道菌群调控:环境污染物毒性缓解的新策略
当环境污染遇上“超级器官”:肠道菌群如何成为解毒新靶点?现代社会中,多氯联苯(PCBs)、重金属(HMs)和抗生素等污染物无处不在,它们不仅直接损伤组织器官,更会扰乱肠道微生态——这个被称为“超级器官”的复杂系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与宿主代谢、免疫和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但其脆弱性常导致污染物暴露后的菌群失调(dysbiosis),进而引发炎症、代谢紊乱甚至抑郁等连锁反应。面对这一全球性健康威胁,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在《Aquatic Toxicology》发表综述,首次系统整合益生菌、益生元和粪菌移植(FMT)三大策略,为环境毒性干预开辟了新路径。研究团队通过文献荟
来源:Aquatic Toxicology
时间:2025-05-26
-
综述:海洋鱼类中砷甜菜碱的独特生物积累与生物合成
高浓度AsB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海洋鱼类表现出对砷甜菜碱(AsB)的显著富集能力,其体内总砷浓度可达淡水鱼类的1-3个数量级(1–1000 µg/g vs <1 µg/g)。这种差异凸显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砷的特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显示,中国沿海野生鱼类肌肉组织中AsB占比超90%,印证了其作为主要砷形态的地位。水相盐度对AsB水平的影响盐度是调控砷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对鳕鱼(Gadus morhua)、鲱鱼(Clupea harengus)等物种的研究证实,砷吸收效率与盐度呈正相关。盐度升高会促进砷酸盐(AsV)向亚砷酸盐(AsIII)的转化,并通过改变渗透压调节蛋白表达影响砷转运。砷在
来源:Aquatic Toxicology
时间:2025-05-26
-
慢性氰化汞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健康影响的研究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下,一场无声的污染危机正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手工和小型金矿开采活动中,氰化法和混汞法被广泛用于提金,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氰化汞(Hg (CN)₂)正随着采矿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等水体。以厄瓜多尔的普扬戈河为例,每年竟有 6000 吨含氰废物被倾倒入河,其中就包含氰化汞。然而,尽管氰化钠的毒理学数据在文献中尚有迹可循,但关于氰化汞毒性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现有认知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准确评估这类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威胁,也无法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氰化汞对水生生物慢性毒性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为填补这一研究空
来源:Aquatic Toxicology
时间:2025-05-26
-
界面调控的银纳米颗粒环境行为与植物互作机制:多尺度转化与生物效应研究
银纳米颗粒(AgNPs)作为应用最广的工程纳米材料之一,其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消费品领域。然而这些微小颗粒通过废水排放、污泥施用等途径进入环境后,在界面处会发生令人惊奇的变形记——它们可能溶解成银离子、与硫结合变成硫化银(Ag2S)、或披上蛋白质"外衣"形成冠冕(corona)。这些变身不仅改变着AgNPs的"性格",更决定着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遗憾的是,传统基于平衡假设的风险评估方法,就像用老式相机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根本无法捕捉这些瞬息万变的界面过程。中国研究人员在《Aquatic Toxicology》发表的研究,犹如为纳米世界安装了一台高速显微镜。团队创新性地将原位表征、计
来源:Aquatic Toxicology
时间:2025-05-26
-
地中海西部近海鱼类养殖承载力代理指标的现场验证及其对空间规划的启示
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FAO, 2024),地中海地区近30年产量增长91.3%,但37.7%的天然鱼类种群已面临过度捕捞。西班牙作为欧盟前五水产养殖国,其近海网箱养殖面临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海域空间竞争的三重挑战。传统承载力(CC)模型多聚焦生态参数,忽视社会经济维度,且缺乏标准化环境质量标准(EQS)和监测方案。为此,Aguado-Giménez等开发的统一环境监测计划(EMP)通过沉积物硫化物、细颗粒占比和多毛类群落等指标,为西班牙海域建立了可操作的生态阈值体系。在此背景下,Carbonell-Garzon等团队对Romero(2023)提出的CC代理指标进行首次现场验证
来源:Aquaculture
时间:2025-05-26
-
溶解有机碳强化盐碱胁迫下秸秆还田有机质矿化机制解析
论文解读土壤盐渍化与碱化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严重制约土壤健康与生态功能。中国东北西部松嫩平原作为典型盐碱区,其高钠吸附比(SAR)和交换性钠百分比(ESP)导致土壤团聚体崩解及有机质(SOM)有效性降低。传统外源有机物添加虽能提升SOM积累,但在盐碱胁迫下常因微生物活性受抑而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本研究针对这一矛盾,由中国科研团队通过13</C标记玉米秸秆培养实验,系统解析了极端盐碱条件下有机质矿化调控机制。研究团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高盐碱(HSS,ESP 50.1%)、中盐碱(MSS,ESP 36.5%)及非盐碱(NSS,ESP 4.3%)三类土壤中添加秸秆,测定103天内CO₂排
来源:Applied Soil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生物炭与固氮菌协同改良滨海盐碱土的碳氮耦合机制及生态效应
论文解读滨海盐碱地被称为"地球的牛皮癣",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仅渤海沿岸就有800万公顷盐碱地以每年1.2%的速度扩张。这些土壤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积累导致作物出现"生理干旱",而传统化学改良剂又面临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板结的困境。更棘手的是,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沿海地区疯狂蔓延,形成"绿色荒漠"。如何实现"变废为宝"——既消纳入侵生物量又改良盐碱地,成为生态工程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团队在《Applied Soil Ecology》发表的研究给出了破题钥匙。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制备的生物
来源:Applied Soil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铀胁迫下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组装:时空尺度上的规律与机制
铀(U)作为一种具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的重金属,其在土壤中的污染问题正随着核工业发展和 “双碳” 目标下铀资源需求的增加而日益严峻。铀通过尾矿渗漏、废水排放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其浓度可远超地壳平均水平(2.5 mg/kg),甚至在矿区周边达到 3560 mg/kg,不仅威胁生态环境,还可通过食物链危及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当前,植物修复技术因环境友好性成为铀污染土壤治理的重要方向,但铀从土壤到根系的低转移效率严重制约了植物提取(phytoextraction)的效果,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组装被认为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切入点。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静态群落分析,缺乏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如快速生长期
来源:Applied Soil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综述:土壤生物膜的整合研究——理解其在土壤健康中作用的整体方法
土壤生物膜形成过程当生存环境恶化时,微生物(细菌、真菌或原生动物)会激活"多重基因调控系统",启动胞外聚合物(EPS)分泌程序。这种黏性物质如同微生物的"建筑砂浆",将游离态微生物逐步转化为多细胞聚合体。研究表明,温度、pH、营养盐、矿物表面形态等因子通过调控EPS的化学组成(如蛋白质/多糖比例),直接影响生物膜的三维结构稳定性。生物膜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动力学呼吸分析揭示,生物膜形成可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激增23倍。这种指数级增长的碳源代谢速率与氮源代谢速率,源于生物膜内部形成的微环境梯度。例如,好氧-厌氧过渡区促进了反硝化细菌与固氮菌的协同作用,而EPS中的带电基团则通过螯合作用延缓养分流失。生物
来源:Applied Soil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基于定量 PCR 技术检测和区分蚯蚓物种的研究
土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而蚯蚓作为 “生态系统工程师”,其丰度和多样性是衡量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指标。传统的蚯蚓评估依赖人工分拣土壤样本并进行形态学鉴定,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需专业知识,难以大规模应用于土壤健康的常规监测。此外,现有分子技术虽能分析蚯蚓多样性,但在丰度定量方面的应用尚属空白。如何高效、精准地同时评估蚯蚓的丰度和多样性,成为土壤生态学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pplied Soil Ecology》。研究团队聚焦于利用分子技术革新蚯蚓评估方法,旨在验证定量 PCR(quantitative PC
来源:Applied Soil Ecology
时间:2025-05-26
-
荷兰农业氮素施用与氨排放的空间不确定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荷兰农业氮素管理的空间不确定性研究——基于INITIATOR模型的多尺度分析农业生产中氮素的不当管理会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荷兰作为欧洲农业密集区,长期面临氨(NH₃)、氧化亚氮(N₂O)等活性氮化合物过量排放的问题。研究表明,仅2019年荷兰农业源NH₃排放就占全国总排放量的90%以上,其中畜禽粪便和化肥的不均匀施用是主要污染源。然而,传统环境评估常忽略空间异质性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导致政策制定存在显著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INITIATOR(Integrated Nitrogen Tool for Agricultural Env
来源: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时间:2025-05-26
-
荧光板技术降低地中海海龟兼捕率并提升渔业产量的创新研究
在地中海蔚蓝的海域中,刺网(gillnet)如同隐形的死亡之墙,每年造成数千只濒危红海龟(loggerhead turtle)的意外死亡。突尼斯加贝斯湾的渔民使用的传统大网目刺网(garrasia)每年兼捕量高达3756只,这种生态危机与渔业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以往研究尝试过LED灯等视觉威慑手段,但高昂成本和维护难度制约了推广。为此,突尼斯与法国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磷光板(phosphorescent plates)这一低技术解决方案,试图在生态保护与渔业经济间寻找平衡点。研究人员在2018-2022年间,与当地渔民合作开展46次海上对照试验。通过将磷光板安装在刺网上纲(top rope
来源:Fisheries Research
时间:2025-05-26
-
黑水虻幼虫协同处理鸡粪与湿市场废弃物以增强生物转化效率和减少气体排放
论文解读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家禽养殖业迅速扩张,带来了大量的鸡粪(CM)和其他农业废弃物。鸡粪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如空气和水体污染。此外,湿市场废弃物,包括蔬菜残余、肉类废料等,也是常见的环境问题源。这些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探索了利用黑水虻幼虫(BSF)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BSF幼虫能够高效地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用于动物饲料的生产。然而,单一废弃物的生物转化效率较低,且可能产生较高的氨气(NH3)和温室气体(GHG)排放。在这项研究中,河北大
来源: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时间: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