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恢复进程中植物养分与物种丰富度的奥秘:时长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在生态环境的大舞台上,氮(N)和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 “角色”,它们对于植被生长、植物存活与发育,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多年来,众多科研人员聚焦于氮和磷添加对植物养分浓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当自然森林生态系统遭受干扰后,在其漫长的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究竟会对植物的氮、磷养分以及多样性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却像一团迷雾,有待揭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勇挑重担,决心攻克这一难题。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北方的辽东栎林。辽东栎作为中国北方温带森林系统的优势物种,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持生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7
-
综述: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进展:来自全球建模文献的政策指导
研究背景与目的距离 2030 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仅剩 5 年时间,但目前进展缓慢。全球研究确定了六个对实现 SDGs 至关重要的转型切入点,分别是人类福祉与能力、可持续且公正的经济、食物系统与营养模式、能源脱碳与普及、城市及城郊发展、全球环境公域。政策制定者急需基于科学研究的有效政策来加速推进 SDGs。本研究通过对全球建模文献的范围综述,综合分析能促进 SDGs 进展的重要政策,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并指出当前建模研究的不足及未来方向。研究方法通过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和 Google Scholar 中以相关关键词检索 2019 - 2022 年的文献
来源:One Earth
时间:2025-05-07
-
基于等位基因建模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葡萄杂交种物候期的适应性
现代葡萄(Vitis vinifera L.)育种面临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双重挑战,而物候期偏移直接影响浆果成分。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将高密度遗传信息融入基于积温需求的生态生理模型,解析了2月15日至萌芽、萌芽至开花、开花至转色期(véraison)的遗传变异。团队鉴定出18余个数量性状位点(QTL),通过等位基因效应组合虚拟构建早/晚熟复合基因型,结合IPCC RCP8.5排放情景的局地气象模拟数据评估适应性。有趣的是,虽然早熟基因型在预测条件下未超越霞多丽品种,但晚熟基因型展现出持续至2060年的气候韧性。该等位基因特异性预测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精准育种提供了新范式。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时间:2025-05-07
-
新型脲酶抑制剂Duromide降低稻田氨挥发并提升水稻产量的机制研究
尿素作为水稻田最常用的氮(N)肥,在施肥后易通过水解作用引发氨(NH3)挥发,造成严重氮素损失。为此,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脲酶抑制剂——新型化合物Duromide与传统抑制剂N-(正丁基)硫代磷酸三酰胺(NBPT)展开对决。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3×2因子试验:三种氮肥处理(纯尿素、尿素+NBPT、尿素+Duromide)与两个施氮水平(100和150 kg N ha-1)在延迟灌溉10天的条件下激烈比拼。这场持续三个作物季(2019-2022)的田间马拉松,在有机质贫瘠的Albaqualf土壤上鸣枪开跑。结果令人振奋:尿素+Duromide组合拳使NH3挥发量较纯尿素直降39%,与尿素+NBPT战
来源: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时间:2025-05-07
-
巴戟天多糖:抑制 NLRP3 炎性小体,点亮帕金森病治疗新希望
帕金森病(PD)主要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DNs)的缺失所导致。有报道显示,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提取物具有改善神经行为的潜力。然而,巴戟天多糖(MOP)在神经学领域是否具备潜在治疗价值仍有待探索。研究人员将 MPP+诱导的 SH-SY5Y 细胞以及 MPTP 诱导的 C57BL/6 小鼠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的情况,作为帕金森病的实验模型。通过 CCK-8 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钙黄绿素 - AM / 碘化丙啶(Calcein-AM/PI)染色、流式细胞术、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多种试剂盒,对 SH-SY5Y 细胞的活力、死亡情况、凋亡情况和形态进行评估。利用
来源:Molecular & Cellular Toxicology
时间:2025-05-07
-
肠道微生物组:大西洋竹荚鱼产地溯源的 “密码”
在海鲜市场中,准确追踪鱼类的产地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海鲜贸易的日益繁荣,确定鱼类的来源变得愈发重要。这不仅关乎消费者能否吃到 “货真价实” 的海鲜,更与食品安全紧密相连。比如,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将低质或来源不明的海鲜冒充优质产品出售,而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别。此外,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准确追踪海鲜产地有助于打击非法捕捞和保障市场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葡萄牙里斯本大学(Faculdade de Ciências, Universidade de Lisboa)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大西洋竹荚鱼(Scomber colias)的研究。他们试图探究能否利
来源:Animal Microbiome
时间:2025-05-07
-
探秘北欧葛缕子遗传多样性:为物种保护与育种点亮新方向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许多物种正逐渐消失,这其中就包括与农作物相关的野生植物。这些作物野生近缘种可是 “遗传宝藏库”,它们蕴含着对未来作物改良极为重要的遗传多样性,比如能助力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然而,以往在保护野生植物时,常常忽略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分布情况。毕竟,有限的保护资源使得行动必须精准有效,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物种的长期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作物野生近缘种,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来自北欧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聚焦葛缕子(Carum carvi L.)这一重要的香料作物,开启了深入的研究之旅。葛缕子自中世纪就开始被栽培,如
来源:Conservation Genetics
时间:2025-05-07
-
从黄芪茎废弃物到抗氧化宝藏:高压蒸汽爆破制备的多糖展现双重 ROS 清除及胚胎保护作用,开拓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新路径
在传统中医的宝藏库中,黄芪是备受瞩目的存在,它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有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诸多功效,在临床应用上前景广阔。然而,黄芪的茎却常常遭受被当作农业废弃物丢弃的命运,其中蕴含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类物质等,被紧紧束缚在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中,难以发挥作用。如何让这些被浪费的资源 “变废为宝”,成为科研人员亟待攻克的难题。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肩负着这一使命,开展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研究。他们巧妙地运用高压蒸汽爆破(HPSE)技术对黄芪茎进行预处理,再通过水提、醇沉、除蛋白等一系列精细操作,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抗氧化粗多糖(HPSEASCP)。随后,他们对
来源: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时间:2025-05-07
-
微生物与生物电化学系统降解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其碳-氟键(C-F)的超强稳定性成为环境中的"顽固分子",传统方法难以有效降解。最新研究发现,特定微生物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嗜酸微菌(Acidimicrobium)能通过脱卤酶(dehalogenases)和加氧酶(oxygenases)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瓦解PFAS分子结构。更酷的是,科学家们将微生物"小工人"与电化学技术结合,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和微生物电解池(MECs)等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像给微生物装上"电子加速器"般提升降解效率。人工湿地-MFCs复合系统还意外发现电极吸附和植物吸收的双重净化效果。不过挑战依然存在
来源:Biotechnology Letters
时间:2025-05-07
-
综述:芽孢杆菌属对重金属胁迫的代谢反应:代谢途径改变与代谢物谱
芽孢杆菌属对重金属胁迫的代谢反应:代谢途径改变与代谢物谱重金属污染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生物凭借其能以环保、高效且经济的方式减轻金属诱导的代谢损伤的能力,为生物修复带来了希望。其中,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表现出很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还能分泌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代谢物。在重金属胁迫下,这些代谢物对减轻金属造成的损伤起着关键作用。不过,芽孢杆菌属代谢物应用于重金属修复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处理周期长、需要稳定的环境条件以及特定的营养需求。重金属会干扰芽孢杆菌属的多种代谢途径。在能量代谢方面,重金属胁迫可能抑制呼吸链中关键酶的活性,像细
来源:Biotechnology Letters
时间:2025-05-07
-
基于免疫蛋白质组学筛选的P50蛋白间接ELISA技术开发及其在鸡滑液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鸡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感染是家禽养殖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可引发滑膜炎、气囊炎及蛋壳顶端异常等病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如血凝抑制试验(HI)和血清平板凝集(SPA)存在灵敏度低或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而现有商品化ELISA试剂盒多基于变异较大的表面蛋白MSPB,易出现漏检。如何开发高特异性、广谱适用的诊断技术,成为MS防控的关键突破口。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团队通过免疫沉淀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从MS菌体蛋白中筛选出18个高评分抗原,其中分子量53 kDa的未表征蛋白P50因保守性强(序列同源性97.59-100%)、分泌特性显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可持续食品消费行为的实验方法
引言全球食品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它会增加温室气体(GHG)排放,还引发了肥胖、饥饿、营养失衡等健康问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就包含了消除饥饿、保障安全营养供给、促进可持续农业以及实现可持续食品生产体系等目标。可持续食品系统不仅关乎食品安全与营养,还涵盖食品加工、包装和运输等环节,并且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可持续营养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经济上也更可负担。如今,探究如何激发消费者在食品选择时兼顾可持续性与健康变得愈发重要。受健康和环境因素驱动,人们对可持续食品消费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许多研究致力于剖析可持续食品消费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比如计划行为理论(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探寻生态人文主义与生态现代主义之路
引言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在气候变化、资源稀缺和社会不公加剧的当下,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涵盖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愈发激烈,衍生出耦合理论和脱钩理论。耦合理论关联人类行为与社会目标达成,引入生物物理层面的人与自然联系概念,催生了生态人文主义。在生态人文主义视角下,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协同共生。而脱钩理论则沿着生态现代主义路线,通过引入颠覆性技术变革,力求消除社会经济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保护自然的同时维持高标准的人类生活。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化石燃料燃烧引发的气候变化,带来气温上升、极端天气、生态系统改变、森林砍伐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时间:2025-05-07
-
综述:论优惠贸易协定与环境政策之间的联系
引言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现被世界贸易组织 WTO 涵盖)成立以来,世界经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成果显著。如今,优惠贸易协定(PTAs)广泛流行,截至 2024 年 8 月,已有 369 个 PTAs 生效。过去七十年,多边和特惠层面的贸易自由化让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由于存在跨境环境外部性,环境政策必须具备国际维度。像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臭氧层损耗这类严重环境问题具有跨境性质,单个国家无法独自有效应对。因此,贸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制定合理经济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先探讨贸易自由化与环境的高层联系,接着讨论 PTAs 与环境政策的相关文献,最后以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例,介绍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时间:2025-05-07
-
综述:绿色化学转型:从创新系统动力学视角解析生态人文主义与生态现代主义的表面不相容性
引言21世纪初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要求对现有创新系统进行根本性重组。绿色化学12原则作为触发点,必须在Knightian不确定性(不可量化风险)下探索技术路径。传统经济学优化原则在此失效,而技术哲学中的生态人文主义(ecohumanism)与生态现代主义(ecomodernism)看似对立:前者强调人-自然协同(如中国农业系统研究),后者主张技术驱动解耦(如循环经济案例)。动态创新系统视角可调和两者矛盾。生态人文主义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生态人文主义通过预评估技术的社会-生态影响(如毒性降低)确立规范框架。其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农业研究中强调遵循自然法则城市政策制定者推动可持续采购企业采纳自愿性可持续标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在转型痛苦中成长:将情绪承载与处理融入可持续发展转型能力框架
引言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系统进行彻底重组与变革,这依赖于特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诸多可持续发展能力框架问世,但这些框架均未明确提及应对情绪困扰的能力发展需求。然而,环境危机引发的情绪困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全球南北均有体现,且在女性和青年群体中尤为普遍。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影响加剧,处理生态悲伤、生态焦虑等情绪的能力愈发重要。因此,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框架应纳入与情绪相关的能力,这对支持可持续发展转型意义重大,对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更是关键。方法本文通过批判性回顾当代可持续发展能力框架,并结合环境危机相关情绪困扰的最新研究成果撰写而成。首先,分析和综合了 2017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债务换自然互换的当前视角:从探索性研究走向实证研究
引言债务换自然互换(DNS)相关学术研究在沉寂 20 年后再度兴起。新冠疫情后,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气候风险不断上升,DNS 成为应对 “气候 - 金融陷阱” 中 “双重脆弱性” 的重要手段。DNS 指债权人和债务国之间基于环境条件的债务减免,旨在改善债务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状况,其定义比传统概念更为宽泛。本文旨在综合 DNS 在不同自然领域的讨论,涵盖海洋保护、气候变化缓解与适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参考多学科文献及政策报告,反映全球视角。新冠疫情后债务换自然学术研究的演变DNS 学术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时期,当时主要关注巴黎俱乐部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利用基于地方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址的行动导向型研究
引言在可持续发展科学中,如何更好地治理和保护社会生态系统,同时兼顾不同群体赋予这些系统的多样意义和价值,是一个关键问题。设立保护区是推动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常用治理手段,其中 UNESCO 的 WH 遗址和 BR 意义重大。WH 遗址具有 “对人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旨在为子孙后代保护和传承。BR 则包含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组合,强调可持续发展、多方参与管理决策以及科研教育。这些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与当地居民互动频繁,其决策和行动影响着地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而这又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开展。目前,在 WH 遗址和 BR 开展了大量地方研究,但对地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作为推动可持续研究杠杆的关注不足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公共财政分配未反映生物多样性优先事项
引言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尽管《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设定了2030年保护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但资金分配仍是关键障碍。当前,全球每年流向自然负向活动的资金高达7万亿美元,其中公共部门贡献近三分之一,而自然正向投资仅占极小比例。方法研究团队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职能分类(COFOG)和经合组织(OECD)的海外发展援助(ODA)数据,将2010-2019年76个国家的公共支出分为两类:自然正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自然负向:农业、采矿、能源等传统破坏性行业结果国内支出:高收入国家自然正向支出占比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综述:位置,位置,位置:用于自然相关金融风险分析的资产位置数据源
引言随着人们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给经济带来重大风险的认识不断加深,金融监管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重视并着手评估相关风险。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框架逐渐被广泛采用,虽然目前它是自愿性的,但预计未来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报告要求将像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报告一样成为强制性规定。准确评估自然相关金融风险,需要在空间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分析风险,这就依赖于资产位置数据。“空间金融” 框架虽有助于评估可持续性风险,但许多金融机构难以获取资产位置数据,尤其是供应链位置信息。不过,很多行业的资产位置信息可从公共来源获取,本文旨在探讨其重要性、数据来源、行业可用性,并给出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的建议 。自然和生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