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研究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缩。该报告的合著者之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学家托马斯说:“在热带海洋中,我们预测潜在的多样性即浮游植物的数量将下降40%。如果海洋继续如预测一样变暖,在热带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将急剧下降,如果它们不太能适应的话,物种的生态位则会向极地方向
-
男子种出400多公斤重南瓜 比赛夺冠赢奖金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中央社”29日报道,万圣节将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了一场评选最重南瓜的比赛,来自惠堤尔市(Whittier)的一名男子种植的南瓜,以重达991.5磅(约合449.7公斤)赢得冠军及1000美元奖金。据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的田中农场(Tanaka Farm)每年都会选在万圣节前举办评选最重南瓜的比赛,今年是第10年,共有12人参赛。今年参赛的南瓜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不到50磅。主办这项活动的施姆(Stuart Shim)表示,这是第10年举办南瓜称重赛,今年总奖金达1800美元,奖项不少,除了最重南瓜之外,还有最佳色泽、最年轻种植者、最年长种植者、最有趣造型等等。最后由
-
英国出现致命真菌专杀树木 10万棵树因染病被烧毁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8日报道,英国20多个地方发现一种致命真菌,危及英国8000万棵灰树(ash tree)安全。为了防止这种树病继续扩散,英国政府已经烧掉10万棵树。这种真菌名为Chalara fraxinea,之前已经在欧洲多个国家造成破坏,被其感染的树木90%死亡。这种真菌感染树叶、树干,可导致出现黑点和溃烂,最终令树木枯萎死亡。这种真菌最初在2月份即已发现,现在英国诺福克郡、萨福克郡以及肯特郡的20多个地方都发现灰树被感染迹象。这种树病威胁到英国8000万棵树,这些树占英国树木总量的1/3。英国专家担心,这种树病可能导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荷兰榆树病重演,当时英
-
日发现已灭绝古生物的新种化石
新华社东京10月27日电(记者蓝建中)日德研究人员日前发表公报称,他们在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海岸发现了已灭绝的海洋古生物——箭石的新种化石,且与在中国出土的同类别化石的生存年代几乎相同,这动摇了箭石起源于欧洲的现有学说。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与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从2010年开始在南三陆町进行调查,结果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中型箭石的新种和超大型箭石的化石。 新种的特征是背部有一条沟,这与在中国四川省约2.3亿年前地层中出土的箭石具有同样的特征,应该是同一类别的不同品种。这类
-
福岛核电站或仍有泄漏
新华社专电 美国研究人员25日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认定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发生18个月后,核电站周围海域鱼类体内辐射物浓度依然超出正常值,或许意味着核电站仍在泄漏辐射物质。日本政府先前检测核电站附近海域鱼类、贝类和海藻体内的铯浓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海洋学家肯·比塞勒分析日本官方发布的数字后得出结论,日本东北部沿海大多数所捕鱼类体内辐射物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鱼类大约40%不符合日本规定的可食用标准。比塞勒估计,持续污染可能来源于废弃核电站轻微泄漏或沉淀至海底的辐射物。他在报告中说:“虽然沿海海域符合国际海洋辐射物质标准,但(废弃)核电站仍向海洋泄漏
-
南极臭氧空洞降至1989年来最小
新华社东京10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气象厅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虽已扩至相当于南极大陆面积约1.5倍,但这也是1989年以来的最小面积。 据气象厅介绍,臭氧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扩大到2080万平方公里,这比2000年时观测到的2960万平方公里大幅缩小,2000年的数值是迄今观测到的最高值。 气象厅解释说,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努力下,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浓度正缓慢减少;另一方面,气象条件发挥了更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南极的低温区域比往年减小,难以形成所谓的“极区平流层云”,这也抑制了大气层中部分化合物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减少了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 日本气象厅臭氧层信息中心说,今后有
-
研究称福岛核事故辐射在渗透 附近40%鱼不能吃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报道,对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最新研究发现,辐射仍在继续向周边环境渗入。据报道,福岛核电站在日本海啸、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一年后,对当地海域捕捞的鱼进行检测后发现,其受污染水平仍然高出正常水平。报道指出,在福岛核电站附近捕捞的鱼当中40%不符合食用标准。
-
研究表明地球生物大灭绝或将再次发生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格兰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等人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三叠纪早期的地球生物大灭绝缘于地球表面温度过高,而当前越来越高的地球表面温度,似乎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的到来。 三叠纪早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让地球彻底沦为了一颗荒废的行星。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大面积灭绝的原因是因为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无法承受地球该阶段过高的表面温度。 在2.47亿年至2.52亿年前的时期内,地球正在缓慢地从三叠纪大灭绝的灾难中复苏过来。这次毁灭性的灭绝事件几乎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消失了,包括大多数的陆生植物,整个地球奄奄一息,地球赤道附近的
-
来自日本湖泊的纪录改善了放射性碳测年
一个对日本的水月湖(Lake Suigetsu)的新的放射性碳系列检测应该对更为精准的放射性碳测年有帮助,尤其是对较古老的物品的年代测定。这项工作可使对有机物质的年代估计精确数百年。例如,考古学家也许能够进一步地确定尼安德特人灭绝的时间或是现代人类向欧洲扩散的时间。而且,气象科学家们也许能够更好地了解导致末次冰期冰盖进退的连串事件。在水月湖(Lake Suigetsu)中,每年会有一层极小的、相对色泽较淡的叫做硅藻的藻类覆盖在湖底上,并接着覆盖一层较深色的沉积物。该湖底非常静止且缺氧,因此这些沉积层在成千上万年中一直保持着原状。对这些沉积层所做的一系列钻取如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对过去5.28万年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10-19
-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死亡主因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在澳门友谊圆形地海边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已是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滩两次发现白海豚尸体,一只为身长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只专家估计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 9月25日发现于澳门海滩的白海豚,体型较大的身长2.05米,重约150公斤,搁浅在海边石滩上,腹部裂开,性别有待确定;而另一具体型较小的中华白海豚尸体重约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盖着一层胎儿血膜,估计是初生海豚。这两只白海豚初步确定属于活跃在澳门机场水域的珠海台山族群,根据伤情猜测,死因为船只螺旋桨导致。有关部门表示,会将成年海豚做成骨骼
-
江西通过苗木花卉种植修复受污染土地
记者从江西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在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矿山上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不仅实现了受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 位于江西省中部的新余市曾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余市大规模发展煤矿、铁矿、金矿、铅锌矿开采,以及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这些产业在推动新余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地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及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为了治理污染问题,近年来,新余市全面启动了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仙女湖景笙农业综合开
-
中华白海豚 面临生死考验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在澳门友谊圆形地海边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已是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滩两次发现白海豚尸体,一只为身长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只专家估计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9月25日发现于澳门海滩的白海豚,体型较大的身长2.05米,重约150公斤,搁浅在海边石滩上,腹部裂开,性别有待确定;而另一具体型较小的中华白海豚尸体重约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盖着一层胎儿血膜,估计是初生海豚。这两只白海豚初步确定属于活跃在澳门机场水域的珠海台山族群,根据伤情猜测,死因为船只螺旋桨导致。有关部门表示,会将成年海豚做成骨骼标本,幼体海豚则会
-
美国西部4州出现“僵尸蜜蜂” 正不断向其他州蔓延
据美联社9月25日报道,近日,美国西部多个州发现“僵尸蜜蜂”,且数量不断增多,正在向其他州蔓延。几周前,华盛顿州成为美国第4个发现“僵尸蜜蜂”的州。养蜂人马克·霍恩(Mark Hohn)称,几周前,他结束度假返回家中,发现自己的很多蜜蜂不是死亡就是到处乱飞,然后一头栽在地上。霍恩后来得知,自己的蜜蜂感染了一种寄生虫,导致它们晚上也会飞出去,飞行方式诡异,然后死亡,这种蜜蜂被称为“僵尸蜜蜂”。在接受采访时,霍恩开玩笑称:“僵尸末日在我家里上演了。”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学家约翰·哈菲尼克(John Hafernik )2008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这种“僵尸蜜蜂”。哈菲尼克在互联网上召集民间科学家
-
美国发现罕见无尾双头蛇 两端都是头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4日报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家庭在野外发现一只罕见双头蛇。与普通两段是一头一尾的蛇不同,这条小蛇身体两端各一个头。报道称,这条小蛇身体两端各长有一个头,每个头都有两只眼睛,和一条快速吞吐的舌头。其中一个头稍大,也更占有优势,但是两个头看起来都可以控制身体。当地生物部门鉴定后称,这只是一条表皮粗糙的土蛇,虽然有两个头,但是并没有毒性,也不会对人类产生危险,它的主要食物是蚯蚓和小型节肢动物。
-
地球或进入新生物灭绝狂潮 恐龙消失原因存新说
相信许多上学都清楚一个知识,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到时当时地球中的霸主恐龙走向了灭绝的道路。不过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有科学家提出理论早在2亿年前,正式因为一个小型的撞击,帮助恐龙得到发展,使他们逐渐走向地球霸主的地位。 近日,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Paul Olsen)与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Dennis Kent)正在寻找确凿的证据,证明侏罗纪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所致。保罗认为,在过去的4亿5千万年前,地球先后经历的5次生物大灭绝,地球生物逐渐坚守,最终只有最顽强的物种存活下来。 距今为止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正发生在6500万年前,巨大的陨石带来了灾难,海啸、火灾、气候剧变
-
环保部称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640个
在9月13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占国土面积14.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5个。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物种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生物安全危害最终损害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李干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成效。已制定20多部与保护生物多
-
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对小麦来说是喜忧参半
小麦专家们表示,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世界主要作物之一小麦的生产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适应的努力必须同时考虑到气候转变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据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总干事Thomas Lumpkin称,某些地区的生产,比如印度和墨西哥,预计将面临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在其他地区,比如中国的北部,生产可能会受益于更加温暖的冬季。“高温和降雨的减少将更为常见,而小麦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主要作物,”在本月(9月1日至4日)在中国举行的‘2012年Borlaug全球锈病项目(BGRI)技术研讨会’会场外,Lumpkin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称。Lumpkin表示,尽管有几年来东南亚创纪录的
-
部分家养绿植有毒性 香味越浓越不适合近人摆放
除了滴水观音,很多家养的绿色植物都有一定毒性。昨天下午,记者也就此请教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的老师、杭州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以及杭州吴山花鸟市场盆栽店铺的老板。 说到滴水观音,花鸟市场的店家的话最实在:卖出去滴水观音之前一般都会提醒买家,不要随便乱碰滴下来的汁水。 大家认为,有两种最常见的也最易被大家忽视其毒性的家养植物:绿萝和万年青。 绿萝,四季常青能吸收有毒气体,但是绿萝的汁液有毒,碰到皮肤会引起红肿发痒,误食会造成喉咙疼痛; 万年青属百合科,有毒部位在根茎,误食根茎会出现恶心、腹痛、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症状。而斑马万年青叶子的汁液可以使人变哑。 此外,香味越是浓厚的植物越不适合摆在办公桌,比
-
卫报:中国国宝长江江豚濒临灭绝
英报称,中国国宝江豚的生存很成问题。自从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和两个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仅存的鲸类动物。据估计,现存野生江豚的数量在1200头左右。这种动物的数量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它现在比中国国宝大熊猫都稀有。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称,2012年,江豚死亡数量激增,这重新引发专家的担忧。4月份,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表示对2012年有32头江豚死亡的情况“深感担忧”。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0到15年,江豚将面临和白鳍豚一样的灭绝命运。造成白鳍豚灭绝的原因同样正在威胁江豚的生存。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上密布着集装箱船、挖沙船和
-
英科学家钻探3.2公里深南极冰寻找古老生命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英国科研小组正着手准备一项在南极进行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艰巨任务。他们将用钻机钻透近2英里(约合3.2公里)南极冰,寻找50万年来与世隔绝的古老生命。 科学家把这次任务描述为有史以来在这块冰冻大陆上进行的“最雄心勃勃的科学任务”,他们决心用钻机钻进一个埋于冰下的古老湖泊,提取可能含有微生物存在证据的水样。他们希望这个位于南极西部冰原的埃尔斯沃斯湖的秘密可为两方面提供重要线索,一是地球过去的气候,二是埃尔斯沃斯湖里的与世隔绝50万年的新生物。这个科研小组指出,如果这里有生命,就表明生命可存活于最严酷的环境,其中包括外星球。 这次钻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