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 4 岁儿童饮食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世界,全球粮食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它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主要 “贡献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粮食生产和消费,同时,它还是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压力和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瑞典作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其居民对动物产品的消费量较高,这使得该国在实现可持续饮食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此前,虽然有不少研究关注瑞典成年人和青少年的饮食对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幼儿饮食的环境影响却知之甚少。而幼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些习惯往往会延续到成年,因此研究幼儿饮食的环境影响意义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瑞典 4 岁儿童饮食环境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中国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对水-食物-生态纽带耦合协调的影响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水、食物和生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50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作为典型人地关系紧张区域,快速城市化导致耕地减少、水资源压力剧增,同时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进一步放大了资源矛盾。如何协调土地开发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难题,福建某研究团队在《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发表研究,创新性地将土地子系统纳入传统水-食物-生态(WFE)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西南中国典型亚高山草甸不同植被覆盖下的碳储存模式:对生态系统碳汇的关键洞察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导致大量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这极大地削弱了陆地生态系统原本的碳汇能力。全球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构成了巨大威胁。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草原、湿地等在固定和储存温室气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草甸作为介于草原和湿地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不仅能像湿地一样储存大量碳,还不会像湿地那样排放过多其他温室气体,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意义非凡。然而,目前针对山地植被碳储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对草甸生态系统碳储存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在中国西南亚热带地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印度西海岸椰子种植系统的经济、能源与环境效益评估:探寻可持续农业之路
在热带地区,椰子是一种重要的作物,种植面积达 1158 万公顷。然而,传统的椰子单作种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椰子树单茎直立、叶片宽大,根系为纤维状,这使得其种植空间较大,导致土壤和太阳辐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经济、能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实现经济可行,以保障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此外,还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友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椰子种植系统的综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中央种植园作物研究所(ICAR-CPCRI)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椰子种植系统的研究。他们评估了 7 种不同的椰子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NGO 实地实习助力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教育:开启青年参与自然保护新征程
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保护自然资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参与保护活动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却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青年参与保护存在实际和感知上的障碍。实际障碍包括技术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差距、时间和资金的匮乏;感知障碍则源于社会规范、家庭和同伴压力等,这些因素导致青年参与度较低。另一方面,尽管全球环境公约强调青年参与的重要性,但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尤其是对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实地保护教育项目的成效评估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开展一项深入研究,探寻提升青年参与保护活动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迫切。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日本环境教育论坛(JEEF)、国际鸟类联盟东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多维度优化海洋社会生态系统定性模型验证实践:提升模型质量与决策可靠性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且复杂。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变化影响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压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生态系统(SES)分析应运而生。然而,SES 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会需求和文化的多样性、系统互联性的不确定性以及变量的非线性行为等。同时,基于科学的决策制定以及不同知识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整合也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果循环图(CLDs)作为一种重要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和实践中。CLDs 能够通过组织复杂系统的总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气候威胁下冲突与协作的诱因剖析:为构建气候韧性和平提供关键指引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候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众多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的影响广泛而复杂,它能与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比如,气候变化会使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人们对资源分配的不满,从而引发暴力冲突;它还会破坏人们的生计,让暴力的机会成本降低;此外,气候相关的灾害会改变安全部队和非国家武装组织的行动环境,甚至影响人口迁移和边境位置,这些都增加了暴力冲突的风险。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寻那些会增加气候威胁下冲突风险的因素,却很少关注在受冲突影响的环境中,有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气候适应方面的协作。实际上,在应对气候威胁时,人们之间的协作普遍存在。所以,为了全面理解气候影响下冲突与协作的双重可能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时间:2025-05-07
-
洪水经历中的情感奥秘:积极情绪对气候变化认知与行动的关键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过往研究表明,人们对环境变化的直接体验会影响其环保行为意向,但相关研究结果并不统一。而且,此前关于洪水经历与环保行为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负面情绪,对具体离散情绪,尤其是积极情绪的作用探讨甚少。然而,理解这些情绪在人们应对洪水及后续环保行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为受灾群体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还能推动社会采取更积极的环保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基于此,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深入探究洪水经历中离散情绪(包括积极情绪)与人们环境意图和政策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地形崎岖度与等级制度偏好:生态约束对社会组织的深远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宏大画卷中,不同社会对等级权威的认可程度犹如风格迥异的笔触,有的社会对强势领导者和军事统治严格服从,有的则倾向于更为分散和平等的治理模式。长久以来,文化价值观一直被视为解释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就像一幅拼图中的关键板块。但近年来,社会生态视角逐渐崭露头角,它指出物理环境同样在塑造集体对权威的取向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同为这幅拼图带来了全新的板块。然而,在这片研究领域,仍存在诸多谜团等待解开。例如,地形崎岖度(即海拔变化程度)与等级制度偏好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是地形崎岖度催生了集权式的治理模式,还是会促使社会走向分散自治?过往研究虽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且大规模的证据支撑,就像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五十载日本歌曲歌词中的情感变迁:经济困境与灾难影响下的社会情绪洞察
在当今社会,文化产品中的情感表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表达存在差异,且集体层面的情感会随着时间变化,受到社会生态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日本文化领域,对于歌曲歌词中情感的变化趋势以及背后的社会生态驱动因素,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日本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复杂社会经济环境的国家,其歌曲歌词中的情感变化值得深入挖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的情绪演变,还能为跨文化情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日本歌曲歌词情感变化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数字自我效能的抗压力量:培训形式对职场人士的影响研究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工作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远程办公的兴起以及对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压力来源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数字技术虽然给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节奏加快,员工常常需要在非工作时间保持在线状态,这使得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虚拟工作环境导致角色和职责变得模糊不清,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感到迷茫。而且,组织支持的程度也影响着员工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脱离(Psychological Detachment,PD)成为了员工缓解工作压力的关键因素。PD 指的是员工在非工作时间能够从心理上脱离工作,恢复精力,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
时间:2025-05-07
-
职场环境如何影响初入职场者的冒名顶替现象:一项关键研究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许多人会暗自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便取得成功,也觉得是运气使然,担心随时被 “揭穿”,这种现象被称为冒名顶替现象(IP) 。此前,IP 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术和医疗领域,对于其他职业环境,尤其是初入职场者的情况了解甚少。而且,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部因素,外部职场因素对 IP 的影响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深入了解 IP 在不同职业场景中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组织管理都至关重要。为了填补这些研究空白,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上。研究人员通过在线调查的方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
时间:2025-05-07
-
探秘感官处理敏感性:解锁其与身心健康的奥秘及环境影响机制
在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格外敏感,一点点细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反应,而另一些人则相对 “神经大条”。这种对环境刺激反应的差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在生命科学和健康医学领域,“感官处理敏感性(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SPS)” 这一特质逐渐受到关注。以往研究虽对 SPS 有所探索,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大多研究样本较小、类型单一,且未系统探究 SPS 与多种健康指标的关联,同时也未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及神经质等特质的影响。为了深入揭开 SPS 的神秘面纱,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Resear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
时间:2025-05-07
-
幽默风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研究:打破固有认知,探寻职场新关联
在现代职场中,幽默似乎无处不在。它有时能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让同事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时又能在枯燥的工作中增添一丝乐趣,提升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你是否想过,一个人日常使用幽默的方式,和他对职业的兴趣之间,会有什么奇妙的联系呢?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幽默在工作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影响工作满意度、个人工作表现、情绪状态,甚至还和职场霸凌、员工幸福感、工作压力等有关。但奇怪的是,关于幽默使用和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却鲜有人探究。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未知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幽默风格(Humor Styles,HSQ)与职业兴趣(Vocational Interests,JCE)关
来源:Current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
时间:2025-05-07
-
综述:理解与促进自然联结:人类生态学视角
引言当前,积累、生产和消费活动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尽管人们在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如倡导环保消费、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但全球环境仍在持续恶化,碳排放量屡创新高,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反环保的文化和政治运动。在此背景下,自然联结这一概念受到跨学科研究的广泛关注。自然联结指人们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主观感受,研究发现它与健康福祉、亲环境价值观和行为呈正相关。然而,目前对自然的概念化界定存在差异且模糊,在促进自然联结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隐含假设也各不相同,其中部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人类例外主义视角,这与将人类视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生态学视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综述:聚焦自然的直播: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
引言与背景与自然互动和连接益处多多,能改善心理、情感和身体健康,促进认知发展,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可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与自然接触越来越少,还出现了 “自然缺失症”。不过,科技在把人们从自然拉开的同时,也能以独特方式让人们与自然相连,聚焦自然的直播(NFLs)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直播不是新鲜事物,1993 年的 CoffeeCam、1994 年的 FogCam 都是早期直播的例子。之后直播商业化,应用越来越广泛。NFLs 是面向公众的众多直播类型之一,它聚焦动物、植物和环境,提供实时视频,通过互联网传播,像大熊猫直播、非洲野生动物直播等都是常见的 NFLs。这篇综述主要探究 NFLs 在连接人与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综述:社区联结与可持续饮食
引言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退化,对人类和非人类生物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尽管国际社会已就应对全球变暖、保护自然资源达成共识,但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未实现。人类活动是许多环境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了解促进或阻碍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PEB)的因素至关重要。亲环境行为是一种出于对自然福祉的关切而产生的亲社会行为,旨在扭转或最小化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对自然世界与人类相互联系的忽视,可能是未能实现环境目标的核心原因。个体在特定领域(如亲环境领域)表达亲社会倾向,需要与该领域建立联系。当地社区是人们行动后果最明显、易观察的场所,研究表明,社区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心理学视角下社区与自然的当前趋势
引言人类社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和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退化(Ecosystem Degradation)、生物多样性丧失(Biodiversity Loss)等问题日益严峻。心理学研究通过解析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机制,成为解决环境危机(Environmental Crises)的关键切入点。方法论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 Analysis)对Scopus数据库2020-2024年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性能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和科学图谱(Science Mapping),识别出425篇相关文献。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综述:地球母亲亲缘关系:以原住民世界观为核心应对人类世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联系的伦理
亲缘中心的世界观联系原住民世界观的基础,是对地球母亲深切的尊重与崇敬。他们把关于地球的知识故事,看作地球拥有人格,不能被占有,必须与万物共享。原住民世界观将人类置于与自然界和地球的关系中,便于从作为宇宙(即整个世界和宇宙)一部分的角度思考存在目的。他们常常将地球母亲的人格置于经济利益之上。重新审视自然连通性由于原住民世界观长期被低估,在科学文献里,专门探讨人与自然互惠关系的内容少之又少。不过,由原住民主导、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研究,正逐渐填补这一空白。就拿夏威夷原住民开发的 “ʻĀina 连通性量表” 来说,它是专为评估与土地、自然和环境相关的健康及恢复力而设计的。定性研究在其 “Lōkahi”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时间:2025-05-07
-
基于Twitter转帖内容的自杀意念者愿望动态变化研究:从“求死”到“求解”的情感振荡分析
论文解读自杀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夺走超过70万人的生命。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自杀率居高不下,传统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访谈存在回忆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局限。更棘手的是,近50年来的365项研究表明,自杀意念和行为仍难以预测。这促使研究者转向社交媒体数据,试图捕捉自杀意念者实时的心理动态。Twitter作为日本广泛使用的社交平台,已成为自杀意念表达的“数字窗口”。此前研究证实,含“#shinitai(想死)”的推文与实际自杀风险相关,甚至可能成为“数字遗书”。然而,单纯分析推文内容难以全面反映用户复杂心理。转帖行为(RTs)因其隐含的共情与认同特性,为研究者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分析自杀意念
来源: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时间: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