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锁奥地利酸奶包装的可持续密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大揭秘
在当今时代,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各类环保协议和法规不断涌现。然而,包装废弃物的数量却在持续攀升,其中塑料作为广泛使用的包装材料,其回收利用情况却不尽人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酸奶包装的环境影响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酸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其包装的用量巨大;另一方面,现有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数据在酸奶包装领域存在严重缺失,尤其是针对奥地利市场,缺乏精准、本地化的信息,包括包装材料的具体成分、运输距离的准确数据以及包装在生命周期末端的处理方式等。这使得相关从业者难以准确评估不同酸奶包装方案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也阻碍了可持续包装设计的推进。为了填补这一关键数据空白,来自国外的
来源:Cleaner Environmental Systems
时间:2025-05-06
-
半工业化婴儿奶粉生产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估: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婴儿喂养领域,母乳喂养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能为 0 - 6 个月的婴儿提供全面且优质的营养。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全球仅有 48% 的婴儿能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母乳喂养建议。在法国,这一情况更为严峻,1 个月大的婴儿中仅有 56% 仍在纯母乳喂养,到 2 个月时降至 34%,6 个月时更是只有 8%。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北美 6 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 26%,而东非、南非和亚洲部分地区则能达到 58% - 60%。在母乳喂养受限的情况下,婴儿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IF)成为保障婴儿营养的重要替代品。传统的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中,常采用巴氏杀菌等热处理方式
来源:Cleaner Environmental Systems
时间:2025-05-06
-
综述:高等教育机构中可持续发展的融入:实践与挑战回顾
引言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其中高等教育(HE)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HEIs)数量众多,截至 2018 年至少有 88,071 所。HEIs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关键,它能培养相关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但同时其日常运营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联合国先后推出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尽管自 1970 年起,HEIs 就已将可持续发展举措纳入职责范围,但在研究、教育和运营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并不均衡。本研究旨在填补之前研究的空白,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 HEIs 中的融入
来源:Cleaner Environmental Systems
时间:2025-05-06
-
以回收废墟材料升级印尼灾后住房:环境影响与成本优化的创新探索
在当今世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建筑材料和施工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不容小觑,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10%,同时还消耗大量化石能源,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瞬间产生海量建筑废墟。这些废墟往往因清理需求紧迫而被忽视了再利用的价值,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探寻更环保、更经济的灾后住房建设方案,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印尼的灾后住房问题,旨在利用地震后的废墟材料替代部分新材料,以降低住房建设的环境影响(EI)并减少材料成本。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r E
来源:Circular Economy
时间:2025-05-06
-
探秘未成年人商业性剥削:社会生态视角下的脆弱与坚韧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然而商业性剥削(Commercial Sexual Exploitation,CSE)这一毒瘤却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安全与福祉。近年来,人们对 CSE 的认知虽有所增加,但在理解导致年轻人面临 CSE 风险的更广泛背景条件方面,仍存在诸多知识空白。过往研究大多聚焦于个体层面的风险因素,如先前的虐待经历、物质使用以及离家出走史等,却忽视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像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剥夺、系统性歧视和不稳定的住房状况等。这种狭隘的研究视角无法全面捕捉 CSE 的风险情境,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来自荷兰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
来源:Child Abuse & Neglect
时间:2025-05-06
-
探究坦桑尼亚育儿项目中促进者保真度对亲子成果的影响:规模推广下的关键意义
在育儿项目的推广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困扰着研究者和项目实施者:促进者的保真度(facilitator fidelity,即严格按照项目模式执行的程度)究竟对参与项目的父母和孩子的成果有多大影响呢?以往研究发现,虽然育儿项目对孩子和父母的健康幸福有益,能减少和预防儿童虐待等问题,但关于促进者保真度在其中所起作用的证据却十分有限且相互矛盾。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的实际项目实施场景中,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坦桑尼亚 “终身健康育儿计划 —— 青少年版”(Parenting for Lifelong Health for Paren
来源:Child Protection and Practice
时间:2025-05-06
-
跨越欧陆南北:西班牙与爱沙尼亚青少年网络欺凌与网络仇恨现象的深度剖析及启示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带来了诸多机遇,也隐藏着不少风险。网络欺凌和网络仇恨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蔓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受网络暴力影响的情况差异较大,且相关研究对网络欺凌和网络仇恨之间的关系探讨不足。为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欧盟地平线 2020 项目 RAYUELA 的框架下,开展了一项针对西班牙马德里和爱沙尼亚青少年网络欺凌和网络仇恨现象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上,对于理解和应对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采用分层概
来源: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时间:2025-05-06
-
聚焦男性儿童性虐待受害者自我披露:突破阻碍,探寻促进之道
儿童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CSA)就像一个隐匿在社会角落里的恶魔,悄无声息地伤害着无数孩子的身心。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何种文化、处于何种社会经济阶层,都无法避免它的阴影。据统计,约 18% 的女孩(180 per 1000)和 7.6% 的男孩(76 per 1000)在童年时期遭遇过性虐待 。然而,实际发生的案件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在南非,大量的 CSA 案件未被记录和报告。对于受害者来说,披露遭受性虐待的经历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司法程序中关键的证据,也是受害者寻求治疗、实现创伤后成长的重要一步。但现实是,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害者,披露率都很低,且常常延迟披露甚至完全隐瞒。
来源: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时间:2025-05-06
-
西非水域汞污染的生物地球化学动态与可持续修复策略
西非地区正面临严峻的饮用水安全危机——汞(Hg)污染通过金矿开采活动和天然汞矿持续渗入水体,不仅威胁4.42亿人口健康,更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效应引发公共卫生隐患。这种重金属能以元素汞(Hg0)、无机汞(Hg2+)和剧毒的甲基汞(MeHg)等多种形态存在,其在水环境中的动态转化规律尚未明确,而传统水处理技术又难以满足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可行性需求。为破解这一困局,受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团队在《Chemosphere》发表重要综述,首次系统整合西非汞污染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修复技术。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锁定ASGM(手工和小规模金矿开采)为最大人为汞源,揭示微生物-植物协同修复体系的应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微塑料与海豚链球菌共暴露对许氏平鲉抗氧化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探寻海洋养殖新隐患
在广袤的海洋世界里,韩国岩鱼(Sebastes schlegeli)是东亚地区水产养殖的 “明星物种”,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如今它却陷入了重重困境。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韩国岩鱼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其中,由Streptococcus iniae(S. iniae,海豚链球菌)引发的链球菌病,就像一场可怕的瘟疫,在鱼群中迅速传播,导致鱼出现溃疡、突眼、失去方向感甚至脑膜炎等症状,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海洋里的微塑料污染也日益严重。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微塑料,小于 5mm),常常被韩国岩鱼当作食物误食,积累在它们的鳃和肠道组织中,不仅能引发氧化应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调控 CuMnAl 催化剂开启 “水助” 反应路径,实现潮湿环境高效臭氧分解
在如今这个时代,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污染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臭氧(O3)污染更是不容忽视。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污染物前体,比如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一氧化碳(CO)等,会在氧化自由基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臭氧。而且,对流层的长距离传输还会让臭氧污染的风险大大增加。臭氧具有高达 2.075 VNHE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它不仅会导致更多人过早死亡,还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加剧温室效应。在中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臭氧污染已经成为比 PM2.5更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以中国为例,337 个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麦芽酚 - 金纳米颗粒包被鱼明胶纳米制剂:提升生物利用度,增强抗菌、抗生物膜及抗毒力功效
在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感染的发生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这无疑成为了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中,ESKAPE 病原体凭借其高度的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全球公众健康。而细菌和真菌病原体形成的生物膜,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生物膜就像一层坚固的 “铠甲”,不仅对传统治疗方法有着极强的抵抗力,还能巧妙地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由细菌、念珠菌(Candida)物种或细菌 - 真菌混合群落形成的生物膜,常常导致各种难以治愈的持续性和复发性临床问题。这些生物膜广泛存在于医疗设备、植入物、食物以及人体的各个部位,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染性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未知研究机构的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探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二乙酯铝的皮肤毒性:计算机模拟 - 体外实验策略揭示新发现
在生活中,阻燃剂可谓是 “隐藏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从家中的家具、电子设备,到身上的衣物,阻燃剂的身影无处不在,它能降低材料的可燃性,减少火灾发生时的危害。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阻燃剂就像 “双面间谍”,在发挥阻燃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像溴化阻燃剂(BFRs),它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具有生物累积性,还会造成神经毒性、肝毒性等危害,已被多个国家逐步淘汰。有机磷阻燃剂(OPFRs)虽然在 BFRs 被淘汰后成为市场主流,但部分也存在持久性和毒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磷酸二乙酯铝(AlPi)作为一种新型的 OPFR,被视为有害阻燃剂的潜在替代品。不过,目前关于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聚四氟乙烯链缩短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性能卓越的氟塑料,凭借碳-氟键的高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但其完全分解需800°C以上,过程中可能释放有毒气体(如羰基氟)和不完全降解产物(PIDs)。尽管美国环保署对非聚合全氟烷基物质(PFAS)有严格限制,PTFE等聚合PFAS仍被视为惰性材料广泛使用。然而,现有研究对PTFE热解机制的认知存在矛盾:传统观点聚焦于CF2或C2F4消除路径,而热力学更优的1,2-F原子转移机制长期被忽视。这种认知空白导致热降解技术难以精准控制PID生成,亟需从分子层面阐明反应路径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为回答这一问题,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的研究团队通过量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综述:金属有机框架作为检测二噁英及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传感器的近期潜在应用
引言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与金属簇配位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属于配位网络或配位聚合物。其通过重复的配位实体在一维伸展,或通过多条单链、环、螺环连接形成二维或三维网络结构。由于具有晶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定制性和可调节的孔径,MOFs 在化学检测、储能、催化和气体存储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有机污染物是全球性的广泛问题,它们在生产、使用后被大量释放,通过生物放大和积累,对环境和所有生物产生即时和长期的负面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含碳的有机分子,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性。环境中的 POPs 主要有三类:一是农药,如滴滴涕(DDT)及其分解产物等有机氯农药;二是技术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烧结掺杂的稳健型钛亚氧化物阳极助力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降解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一种看不见却危害极大的 “隐形杀手”——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PFAS 家族庞大,约有 15000 种化学品,凭借其防水、防油,化学和热稳定性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镀铬、电子制造、不粘锅生产等众多工业和消费领域。然而,它的这些优点却也带来了大麻烦。PFAS 中强大的碳 - 氟(C - F)键,使得它在环境中极难分解,成为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以来,PFAS 的大量使用,导致它在自然水体等环境中广泛存在。更糟糕的是,它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比如引发肝脏损伤、肾脏癌症、甲状腺疾病等。常规的废水处理技术在面对 PFAS 时却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有毒甲藻太平洋亚历山大藻氮代谢平衡机制:氮源转换下的生理与基因调控研究
海洋中那些泛着诡异荧光的赤潮,实则是甲藻类生物导演的"生态灾难"。其中,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凭借其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STX),已成为全球沿海地区的生态威胁。随着陆源氮负荷持续输入海洋,这些"海洋纵火犯"在富营养化水域疯狂繁殖,仅韩国南部海域每年因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万美元。但令人困惑的是,为何相同氮负荷下,某些藻种能爆发性增长而其他物种却保持沉默?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氮代谢"生存法则"?为解开这个谜题,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的研究团队选择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05株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7天氮饥饿预处理后,系统检测了0.00-8.82 mM NO3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钴 - 还原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协同提升析氢反应效率:突破能源困境的新希望
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人们越来越依赖化石燃料。但这种依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排放剧增,气候变暖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分解制氢作为一种有望实现高纯度氢气制备的绿色方法,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氢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带来了曙光。然而,水分解制氢中的析氢反应(HER)效率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其效率高度依赖于电催化剂的性能。目前,性能优异的铂(Pt)和钌(Ru)是 HER 的领先电催化剂,可它们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纳米前沿技术高效除汞:污染环境下的机制、创新与未来展望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汞(Hg)污染就像一个隐藏的 “恶魔”,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汞是一种自然存在但毒性极强的元素,经过数百年人类活动,如采矿、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各类工业生产过程,它被大量释放到陆地和水生环境中。尽管人们采取了监管措施,但汞污染依然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这是因为汞具有持久性,在环境中很难降解消失;它还能在生态系统里不断累积,尤其是转化为毒性最强且生物可利用性最高的甲基汞(MeHg)后,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据相关研究,中国每年因汞引发的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 10000 人。传统的汞修复方法,比如化学沉淀、混凝、离子交换和常规吸附等,都存在各种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放射性铯在平菇子实体中的转运机制探秘:从污染到防控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海岸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无情地冲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这一灾难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边环境中,其中放射性铯(137Cs)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福岛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约 70% 的区域被森林覆盖,而这些森林大多受到了137Cs 的污染。更为糟糕的是,放射性铯在森林中的迁移速度极慢,会长期存在。同时,森林中的野生蘑菇也大量积累了放射性铯,尽管这些蘑菇原本可食用,但由于铯污染,它们被限制进入市场。目前,大部分人工栽培的蘑菇属于腐生菌类,这些蘑菇会从受污染森林采集的木材中吸收放射性铯。然而,137Cs 从污染木材转移到蘑菇子实体的具体机制却一直不为人知。而且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