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和熊掌兼得长江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增至31种
本报讯 (实习生董悦青 首席记者任荃)黄金航道和多样生物可否居于同一条河流?在日前世博会国际组织联合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展厅举行的《河口航道生态》专题片首映式上,观众们看到了一个“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长江口——据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监测,自长江口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长江航道范围内的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量由2003年的6种增加至去年的31种,日渐丰富的“口粮”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鱼儿重振家园。 底栖生物的迅速恢复,得益于一座新生的人工牡蛎礁。10多年前,为保护深水航道,长江口南北两岸建
-
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极端天气为何愈加频繁
一场强降雨使得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坡遭遇泥石流侵袭,本应雨水充沛的西南地区却遭遇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极端天气正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全球气候到底怎么了?我们究竟能精准预测多长时间内的气象灾害?面对灾害,我们该如何防御?就有关问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极端天气愈加频繁 今年气候极其异常 记者:您认为今年气候是否异常?是什么原因造成? 矫梅燕:从前期气象灾害特点看,我认为今年我国天气气候极端异常。特别是入汛以来,气象灾害的异常性、突发性、局地性十分突出,极端气象事件多发重发,灾害分布广,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华南、江南地区
-
生物能源迎来黄金发展期
紧张的能源供应形势,日益增大的节能减排压力,面对这样的“左右夹攻”,生物质能进入了各国的发展规划,被认为是破解能源困局的关键一子,而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的“中国道路”,也成为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生物质能也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在与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拼中,其一马当先的趋势渐显。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昨日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自然—地球科学》:新海绵化石大幅提前动物化石纪录
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南澳大利亚发现的远古海绵化石显示,至少在6.5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动物,这一发现使动物化石纪录向前推了大约7000万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以前已知的最古老的硬体动物是被称作Namacalathus的生活在礁石里的生物,这种生物大约出现在5.5亿年前。其他可能的软体动物遗体可以上溯到大约5.77亿到5.42亿年前的说法,仍存在争议性。这些最新发现的年代更加久远的海绵化石,为证明在极为恶劣的“雪球”事件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动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雪球”事件标志着6.35亿年前的成冰纪时期结束,只留下很多覆盖着
-
PNAS:科学家揭开全球变暖南极海冰反增之谜
北京时间8月1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气象学家成功破解了南极海冰面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势的谜团,不过这一趋势可能很快会被逆转,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不久将加快。 海冰增多缘于自然进程 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科学家刘纪平(音译)介绍,卫星数据显示,过去30年,北极海冰面积不断减少,而南极海冰面积却神秘地增加了。他说:“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矛盾,但却不知道原因——最新研究揭开了这一谜底。”最新分析基于从1950年至2009年的气候模型以及海面温度和降水量。 结果表明,在20世纪,海洋温度升高促使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
-
研究发现海水颜色能让飓风改变方向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海水颜色能够让飓风改变方向,也就是说,如果海水变色,飓风也会变向。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已经让海水变色,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根据海水的“脸色”判断哪些地区将被飓风袭击,哪些地区又会幸免于难。 此项研究由美国海洋学家阿南德·加纳纳德斯坎领导。研究人员利用电脑模拟,寻找海洋颜色与强热带气旋之间的联系。在北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地区,强热带气旋被称之为“飓风”,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则被称之为“台风”。 加纳纳德斯坎就职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地球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他表示:“我们的小组创建了
-
《科学》:从藻类大规模提取生物燃料有望实现
届时整个欧洲使用的矿物燃料将有望被这种新能源取代 荷兰瓦格宁根农业大学两名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人类有望在10年至15年内研发出从藻类中大规模提取生物燃料的技术,届时整个欧洲使用的矿物燃料将有望被这种新能源取代。 研究人员说,目前每公顷土地种植的油菜子只能提炼出6000升生物燃料,但是同样面积用于培植藻类却能产生8万升生物燃料。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即便从藻类中提取生物燃料较为高效,但如果要在全欧范围内采取这种方式获取燃料以全面替代其他燃料,则需要总面积相当于葡萄牙国土面积的培育场地。为此,他们正在开发垂直培育藻类的技术。 此外,研究人员称,
-
2010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公布
月前,2010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今年获奖的工业产品和工艺的特点是,具有更加环境友好、能源和资源消耗更少、更为巧妙地运用化学的技术优势。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已跨过了第15个年头,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将绿色化学与工程的原则和理念贯彻到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化学品应用中,从而达到污染防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研究和新兴工艺,是世界上首次由一个国家的政府实施的绿色化学奖励政策。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华裔教授廖俊智以其研究成果“CO2在
来源: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时间:2010-08-17
-
中国土壤学家警告食品保障面临巨大威胁
根据一项由中国水利部、中国工程院牵头的科考调研显示,中国如果持续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50年之后流失的表层土面积将相当于波多黎各的国土面积,这将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0%。“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实地考察阶段始于2005年。持续到2007年,接下来的三年是数据分析阶段。200多名科学家对中国的27个省份进行了调研,调研地点的选择集中于不同土壤类型的七个区域,如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区和喀斯特地形区等。科学家发现,水土流失面积将近达到总面积的17%。根据这项考察成果,中国的产粮基地东北黑土区的很多部分已消失,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将威胁中国一亿人的粮食安全。中国水土保持协会研究
-
利用纳米颗粒从生物废弃物发电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科学家于2010年7月中旬宣布,已在生物废弃物发电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发现在阳极上涂以铁或金纳米颗粒涂层,可使电力生产量倍增10倍。 由来自生物废弃物的细菌微生物进入阳极室内,并使它们再产生和建立一种生物膜。通过此举,微生物可释放出电子,电子可用于产生电力。
-
台湾中学生发现噬油原生菌 可分解机油降低污染
中新网8月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华侨高中学生刘兆川、杨丞融、蔡静怡、王乙如以新发现的噬油原生菌种,可有效分解柴油、机油中的有毒物质来降低环境污染,勇夺今年台湾中小学科展生物科高中组第1名。 刘兆川说,这项研究是今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去年参展拿下第3名的题目,他们只是扩大研究,今年夺冠,幕后功臣是学长姐和指导老师许慧珊与黄爱纯。 许慧珊表示,4名学生去年经过一处摩托车行门口,发现有植物从满布油污的土壤中发芽生长,决定研究土壤是否有特殊物质,可让植物克服有毒物质,经2、3个月反复实验,终于分离出1种噬油的本
-
专家呼吁建立一个全球网络监测世界农业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Jeffrey Sachs与24位农业专家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建立一个监测农业对环境之影响的全球网络。这组作者说,评估不同农业系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应是让农业可持续并确保粮食保障的关键一步。目前的监测举措没有负担起这个任务。它们把重点放在了狭窄的标准上,而且由于使用的方法不一致,在各个地区之间很少能做比较。这组作者说,而且一些农业系统——诸如传统的畜牧系统——常常未被充分代表。他们认为,必须使用共同的方案,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以一套标准规范收集数据。这组作者是正在制定这些规范和一个全球网络的一个跨学科团队的一部分。他们估计,全世界800个监测地点将被连接起来
-
海洋研大量培养微细藻类的“Bio油生产成功”
韩国海洋研究院(院长:姜正极)4月12日发表了姜道亨博士组将可以在淡水或海水中生长的微细藻类大量培养的生产生物柴油成功。 在微细藻类中生产的生物柴油以海洋燕与生物柴油的合成语'KORDiesel'命名。 至今为止,虽然在国内各种机关为生产Bio油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不能将原料Biomass大量培养,无法进入商用化阶段。 根据海洋研信息,姜博士通过此次研究,将在淡水与海水内栖息的微细澡类33种中脂肪含量好的4种,在屋外大量培养了4吨规模,并抽出Bio油。 此结果在生产Bio油时,将效率高的碳素水1
-
阿根廷在欧洲的孟山都转基因产权之争中取得胜诉
欧洲联盟法庭本月早些时候(7月6日)宣布,孟山都公司不能阻止阿根廷向欧盟出口大豆食品,即便这种食品是使用该公司在欧洲申请专利的一种技术制造的。孟山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试图阻止这一出口,它认为阿根廷大豆食品侵犯了欧洲专利,即便它之前允许该技术在阿根廷自由使用。孟山都在欧洲拥有农达(Roundup Ready)技术的专利,它能让转基因大豆植株耐受广为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但是阿根廷认为,该专利只适用于这种转入的基因用于保护活的植株抵抗农达除草剂的时候。欧盟最高法院支持了这一主张,裁决农达技术并不适用于含有残留状态的专利DNA序列的大豆制造的产品。“欧洲专利只能适用于真正使用了申请专利的功能的一
-
日本开发出生物环氧树脂
日立等开发出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环氧树脂。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日立制作所、德岛大学和横浜国立大学,以木质生物质所含的木质素为主要原料,共同开发出了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环氧树脂。该材料有望应用于电路底板、半导体封装材料、发电机,及变电站等需要高耐热性部材的电绝缘用途。日立表示以木材为原材料的,未用木质生物质2007年已达到约500万吨。因此采用其中所含碳源的树脂(生物质塑料),作为取代石油树脂的材料备受关注,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部分采用聚乳酸等的生物塑料。但环氧树脂尚未达到实用化阶段。这是因为过去的生物环氧树脂不溶于有机溶剂,难以形成指定的形状,并且无法
来源: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
时间:2010-07-26
-
英国发布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地图
气候影响地图 英国政府近日发布了一款新的谷歌地球地图,该款多平台、交互式地图显示了如果全球气温平均升高4摄氏度,地球将产生怎样的变化。遇到样品处理难题?也许MP Bio能帮助您获得更多有用的DNA,RNA和蛋白,询问相关的技术资料>> >>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升高,在本世纪末,甚至有可能在206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4摄氏度。英政府发布的此款地图正阐明了这种情况所产生的潜在影响。通过该地图,人们还可以观看英国气候学家对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最新科学研究视频,也可以了解到英国外交部和英国文化协会气候变化项目在全球的进展情况。&
-
北极科考发现不知名生物
7月13日,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海洋生物生态组在白令海海盆1000米左右的深海水层中,采集到一尾不知名、半透明的红色生物。该生物长约2公分、宽约0.5公分,身体侧扁,体型呈纺锤形,有类似于鱼类的圆尾型尾部结构。在船上现有设备条件下,无法观察到明显的脊椎或脊索结构,考察队中的海洋学家无法鉴定该生物所属门类。图为考察队员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这个不知名的生物。新华社发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
《科学》:气候变化对亚洲各河流影响不一
亚洲的两个“水塔”——布拉马普特拉河与印度河流域很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而其他河流受到的影响较小,甚至可能因此受益。 全世界1/5的人口依赖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恒河、长江和黄河的水,这些河常常被称为亚洲的水塔,它们由喜马拉雅山脉提供冰川融水。此前,人们认为所有的亚洲河流流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同等影响,这可能既会减少可利用的水量,又威胁粮食保障。 但是来自荷兰的科学家认为,做出这些估计的时候没有良好的数据,而他们使用计算机模拟评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正在观察到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对于15亿人的重要性的讨论,而没有看到任
-
为什么汞在海洋里更危险
北卡罗来纳州Durham——即便淡水中的汞浓度远远高于海水,像金枪鱼、鲭鱼和鲨鱼这样的咸水鱼却最终对食用它们的人类带来了远远更严重的健康威胁。寻找中国所有的MACS用户!赠送精美礼品! 根据杜克大学的科学家说,答案在于海水本身。根据杜克大学Pratt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Heileen Hsu-Kim的一项新的研究,有潜在危害的汞——称为甲基汞——附着在淡水中溶解的有机物上,然而它倾向于和海水中的氯化物(盐)结合。“大自然把甲基汞变成不那么有毒的形式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阳光,” Hsu-Kim说。“当它附着到溶解的有机物上(诸如腐烂的植物或动物物体),太阳光就更容易分解甲基汞。然而,在海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06-30
-
全球温度图显示2010或成131年来最热年份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网报道,2010年5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所根据当月的气温记录,绘制了一幅全球表面温度对比图,图片显示了2010年5月全球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表面温度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记录,但在北极附近地区却出现异常温暖现象。 本地图是根据5月1日至5月31日之间的温度记录绘制,并将其与1951年至1980年间的全球同期温度进行对比。高于正常温度的地区呈红色,而低于正常温度的地区呈蓝色,灰色区域表明该处数据不足。图片显示,低于正常温度的地区主要包括北美洲西部、南美洲南部、欧洲西部以及亚洲中部。极其罕见的低温现象也出现于南极洲部分地区,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