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DNA 宏条形码技术首次揭秘非洲狼(Canis lupaster)饮食,为生态研究与冲突缓解带来新契机

    饮食在顶级捕食者(apex predators)的生物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塑造了它们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种群动态(population dynamics)、分布以及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非洲狼(Canis lupaster)是非洲特有的大型犬科动物,最近被划分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在分类学上涵盖了以前被认为是非洲金豺的物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通过 DNA 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基于在阿尔及利亚北部收集的粪便样本,对非洲狼的杂食性饮食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COI,用于检测节肢动物)存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来源:Mammalian Biology

    时间:2025-05-03

  • 蒙古呼斯泰国家公园兔狲分布的初步探究:珍稀物种保护的关键一步

    在广袤的中亚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神秘而独特的小型猫科动物 —— 兔狲(Otocolobus manul)。它身姿圆润,表情 “冷酷”,宛如草原上的精灵。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兔狲的生存面临诸多挑战。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使得它们的家园日益缩小;猎物数量的减少,让它们时常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再加上过度放牧、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兔狲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而且,由于兔狲生性隐秘,生活在偏远的栖息地,人类对它们的生态习性了解十分有限,这无疑给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更好地保护兔狲这一珍稀物种,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Hungarian University of Ag

    来源:Mammalian Biology

    时间:2025-05-03

  • 综述:微生物增强植物铝耐受性的研究

    铝毒害对植物的生理生化影响酸性土壤(pH<5.0)中活性铝(Al3+)会抑制植物根系伸长,破坏细胞壁稳定性并诱发氧化应激。铝离子与细胞膜磷脂结合导致膜透性改变,干扰Ca2+、Mg2+等必需元素吸收。线粒体功能受损引发活性氧(ROS)爆发,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失衡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微生物增强耐铝性的核心机制根际微生物通过三大途径缓解铝胁迫:物理屏障作用:菌根真菌菌丝网络可过滤60%以上的游离Al3+,其分泌的几丁质和葡聚糖形成离子螯合层;化学调控:产酸菌(如芽孢杆菌Bacillus)分泌草酸/柠檬酸降低根际pH,使Al3+转化为低毒Al-有机复合物;生物调控:微生

    来源: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时间:2025-05-03

  • 商业PRRSV减毒疫苗作为三价活疫苗载体的潜力研究:双荧光标记重组病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大疫病,其病原PRRSV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特性,易导致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目前商业化的PRRSV减毒活疫苗(MLV)虽能提供部分保护,但无法解决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难题。如何利用现有疫苗平台开发兼具PRRSV和其他重要病原保护效力的多价疫苗,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HP-PRRSV MLV疫苗株GD的反向遗传系统,在病毒基因组ORF1-ORF2和ORF7-3'UTR两个非重叠区域分别插入mCherry和EGFP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能同时表达双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rPRRSV-mCherry-EGFP。该研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03

  • 遮荫与物种混合协同促进热带干旱林本土树种生长的机制研究

    热带干旱林作为乡村社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其退化修复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单一种植(monospecific plantations)模式虽广泛采用,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对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 functioning)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为此,研究者设计了一项创新性树木多样性实验(IDENT-Ethiopia),采用区块化设计(block design)设置270个样地,构建了从1种到4种的物种丰富度梯度(species richness gradient),并结合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低-中-高三级梯度。实验通过三重重复的遮荫处理(

    来源:Oecologia

    时间:2025-05-03

  • 基于多尺度干旱指数(SPEI)的降雨控制实验设计优化与干旱强度量化研究

    降雨控制实验是探究干旱(单独或联合火灾、食草动物、热浪等胁迫因子)如何影响生态过程的利器。被动式遮雨棚(固定截留降水)与自然降水对照区的组合,已在数百项研究中推动了对干旱影响植物-土壤群落的认知。尽管现有实验设计指南,方法学缺陷仍导致部分研究结果难以准确解读——问题核心在于干旱强度指标选择不当,使得实验组是否真实经历干旱、对照组降水是否接近年均值存疑。最新研究通过重新解析三项降雨控制实验数据,展示多尺度干旱指数(如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应用价值:既能精准量化实验施加的干旱强度,又能将其与当地历史气候背景关联定位。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具体建议,包括采用动态降水截留比例替代固

    来源:Oecologia

    时间:2025-05-03

  • 灌木功能性状与形态对高寒草地群落构建的差异化调控机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灌木如何像"生态建筑师"般重塑高寒草地群落。在青藏高原的"屋顶实验室"里,四种优势灌木的冠层下藏着令人惊讶的生存博弈——虽然整体上灌木像严厉的"资源守门员",通过光资源竞争显著降低草本层的生产力(productivity)和物种丰富度(species diversity),但那些"季节性脱发"的落叶灌木展现出相对温和的特性。更有趣的是,灌木冠层如同特制的筛子:一方面为具有"快策略"(fast-acquisition)叶片经济型性状的草本提供避难所,使叶面积(leaf size)多样性随透光率升高而增加;另一方面却像设置"繁殖障碍赛",显著过滤掉特定种子性状(seed traits

    来源:Oecologia

    时间:2025-05-03

  • 综述:冰川消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Abstract 全球冰川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退,这种变化正在重塑冰冻圈特有的生命网络。冰川及冰缘生态系统(glacial ecosystems)孕育着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独特生物群落,其退却过程通过级联效应影响着陆地、淡水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冰川生物多样性图谱 冰川生态系统展现出明显的纬度梯度分布模式:极地冰川主要分布嗜冷菌(psychrophiles)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则富含蓝藻(Cyanobacteri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宏基因组研究揭示,冰川表面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网络(microbial netwo

    来源: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

    时间:2025-05-03

  • 口腔微生物组研究新突破:16SGOSeq数据集精准解析口腔细菌与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变异

    论文解读人类口腔是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着700多种微生物,其中200-300种是优势菌群。这些微小居民与宿主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生态失调(dysbiosis)不仅与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直接相关,还被发现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存在关联。然而,科学家们在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这些微生物时,遇到了一个"基因计数陷阱":由于不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存在多个拷贝(intragenomic redundancy),且拷贝间可能存在序列变异(variants),传统方法会严重高估高拷贝菌的丰度,低估低拷贝菌的存在。更棘手的是,现有通用数据库如rrnDB和Rib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03

  • 揭秘菜园土壤与作物有机分子污染:BAPPOP 数据集的关键价值

    在城市不断扩张、(亚) urban 地区日益人工化和密集化的当下,城市菜园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能将自然元素引入城市,促进社交,还承载着人们生产本地食物、追求健康饮食的美好愿望。然而,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菜园常常设立在土壤条件不佳的区域,像棕地再开发这类情况,很可能让市民接触到更多污染物。比如在法国,2021 年的《气候与韧性法案》要求到 2050 年实现人工化与修复的中性平衡(零净人工化) ,这使得城市农业土壤的合规性评估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法国生态转型署(ADEME)和法国工业环境与风险研究所(INERIS)牵头,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菜园土壤和作物中有机分子浓度的研究,并创建了 BA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03

  • 淡水双壳类Anodonta woodiana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揭示其环境适应与资源保护价值

    淡水双壳类Anodonta woodiana(又称中国池蚌)作为长江流域原生物种,现已扩散至亚欧美非46国,既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珍珠培育、高蛋白食品),更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和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受重金属污染等因素影响,其野生资源近30年锐减70%,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长期受限于基因组信息的缺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团队在《Scientific Data》发表首个Anodonta woodiana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填补了该物种及Anodonta属的基因组空白。研究采用PacBio HiFi长读长测序(104.94Gb数据)、Hi-C染色体构象捕获(233.54Gb)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03

  • 2005 - 2022 年中国地下水位观测网格数据集:解开地下水奥秘,助力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作为地球水文循环的重要基石,是地球上最大的未冻结淡水资源库。它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保障人类的生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广袤的农田灌溉,到工厂机器的运转,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用水,地下水无处不在。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灌溉农业区域的不断扩张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种过度的需求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比如地面沉降、空气质量恶化等。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如同地球水资源的 “晴雨表”,是反映地下水运动和整体状况的关键指标。长期对其进行监测,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特定区域内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以及运动规律,进而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评估、合理利用,以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03

  • 新型水指数助力湿地开放水体表面积变化评估:突破难题,精准监测水环境

    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对于易洪区的精确划定、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界定以及湿地资源清查至关重要。当前基于遥感的指数在精确划分水体覆盖区域时,高度依赖阈值设定,然而水体的动态变化特性、环境的复杂性、混合像元问题,以及周围地物阴影的影响,都会干扰其评估结果。此外,在植被积水区域和水生植物繁茂的湿地中,短波红外波段对水的高敏感性也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需阈值设定的新型稳健水指数 ——“高级多光谱水指数(Advanced Multi-Spectral Water Index,AMSWI)”。该指数利用哨兵 2 号卫星获取的 10 米分辨率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在有效评估开放水体时,能增强对光谱

    来源: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时间:2025-05-03

  • 西非红树林碳储量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的量化评估及未来预测

    作为关键的蓝色碳汇(blue carbon sink),红树林在固碳减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西非地区Ramsar 1017和1018保护区的对比研究揭示:未受干扰区域的树木碳储量高达164.9±8.19 Mg·ha-1,是受干扰区域的2.79-4.92倍;土壤碳库也呈现1.12-1.25倍的显著差异。运用MIROC6气候模型模拟显示,到2050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高碳储量区域将减少4-8%,2080年加剧至10-12%,其中1018站点的碳损失风险(52.6%)远高于1017站点(7.6%)。这项研究不仅量化了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碳库的破坏程度,更预警了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碳泄漏危

    来源:Wetlands

    时间:2025-05-03

  • 30 年追踪:揭开伊朗 Hara 生物圈保护区红树林退化与风险评估的生态密码

    伊朗南部海岸的 Hara 生物圈保护区(HBR)正面临着因红树林覆盖变化和相关风险因素带来的严峻环境挑战。本研究对过去 30 年 HBR 的空间风险变化展开调查,重点聚焦水动力影响和红树林退化情况。研究利用包含流速、波浪功率、红树林覆盖、陆地减少和港口可达性等变量的综合数据集,运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确定风险模式。结果表明,红树林退化是主要风险因素,部分地区红树林覆盖减少高达 50%,东南部尤为明显。当地开发等人类活动对其减少贡献显著。此外,港口和码头等基础设施常位于高风险区域,凸显了严格规范其选址和使用的必要性。在高风险区域,平均波浪功率约为 0.08 kW/m,流速在 0.02 - 0.0

    来源:Wetlands

    时间:2025-05-03

  • 构建气候敏感型混合效应模型:精准评估中国毛竹林优势高度与生产力

    优势高度(Dominant height,DH)常被用于评估森林立地和林分生产力。本研究纳入省、县级随机效应,构建了混合效应 DH 模型。研究数据来自中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广西 8 省的 259 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样地。在分析的多个气候和测树因子中,二次平均胸径(quadratic mean DBH,QMD)、优势胸径(dominant DBH,DD)、郁闭度(canopy density,CD)、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最暖月平均温度(mean warmest month temperatu

    来源:Tropical Ecology

    时间:2025-05-03

  • 解析不同气候情景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潜在分布与生态位:为生物保护点亮明灯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温带森林中的重要物种,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分布范围显著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气候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对蒙古栎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进行建模和预测。利用末次盛冰期(LGM)的气候数据以及未来情景(RCPs 2.45 和 5.85)的数据,构建了物种分布模型集合(SDMs)。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s)、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sed Additive Model)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这四种建模算法

    来源:Plant Ecology

    时间:2025-05-03

  • 干旱 - 洪涝骤变胁迫下光合氮利用效率对水稻干物质分配的影响:探寻增产抗逆新路径

    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相关参数是水稻干物质合理分配和穗重提升的关键因素。然而,干旱 - 洪涝骤变(DFAA)的交互作用对 PNUE 究竟是拮抗补偿效应还是叠加降低效应尚不明确。实验设置了 6 个 DFAA 组、6 个单干旱组、6 个单洪涝组和 1 个正常灌溉组,以此探究 DFAA 交互作用在不同时期影响水稻 PNUE 和干物质分配的机制。结果表明,DFAA 早期干旱胁迫促进了光合速率的恢复,后期洪涝胁迫增加了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重。在非严重洪涝条件下,长期适度干旱对水稻植株的 PNUE 有一定补偿作用。恢复 PNUE 和光合速率促进了总干物质向根系的分配,而叶片氮含量是限制茎生长的主要因素。该

    来源: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时间:2025-05-03

  • 探秘深海管虫 Neomicrorbis:从博物馆藏品中解锁的生物多样性奥秘

    引言Spirorbinae(螺旋虫亚科)是 Serpulidae(龙介虫科)中极易识别的一个亚科,其成员为钙质管虫。该亚科具有独特的扁平螺旋状管,体型较小,且均为同时性雌雄同体,在管内和鳃盖育幼室中孵化胚胎。此前,因 Spirorbinae 形态独特,Pillai 曾将其提升为科,但这使得 Serpulidae 成为并系群,近期学者又将其恢复为亚科。Neomicrorbis属是龙介虫科中极具神秘色彩的类群。它最早由古生物学家依据化石材料描述,后来被动物学家在现代龙介虫中发现。该属在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物中化石丰富,其管的形态特征与多数螺旋虫不同,如管的直径较大,且盘绕方向不固定,还常具独特雕刻。

    来源:Marine Biodiversity

    时间:2025-05-03

  • 森林经营如何重塑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采伐与营林的生态效应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活动是改变景观的重要因素。森林采伐(即砍伐成熟树木用于木材加工)会改变植被群落、小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而影响野生动物及其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动态产生连锁反应。了解森林管理实践如何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物种关系,对促进可持续森林采伐至关重要。然而,虽然商业森林采伐和相关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已被广泛记录,但营林措施(silviculture,通过诸如林地准备、重新造林和林分抚育(施肥、植被清理和树木间距调整)等处理来管理树木的建立和生长以实现景观目标)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加拿大西部,20 世纪 90 年代末爆发的山松甲虫疫情,导致数百万公顷森林受到影响,大量受甲虫侵害的森林被采伐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时间:2025-05-03


页次:52/283  共5647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