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

    Gordon Conway说,如果中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2011-2015)采纳国际专家提出的低碳路线图,它有可能领导这场新的全球碳经济。这份路线图于今天(11月13日)提交给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它提出了到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30亿吨、90亿吨或50亿吨同时维持经济增长、到2050年建立一个低碳社会的一些选项。在未来的5年中,能效措施和清洁能源将让单位GDP排放量减少20%-23%。这包括产业重组、更有效利用化石燃料、使用碳捕获和贮藏技术,以及转向清洁能源——到2050年,所有的新能源将是低碳的。Conway说,从改造现有技术从而适应中国环境和在创新与技术上开展更多合作的方面说来,技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09-11-20

  • 地球老矣 二氧化碳消化能力是否在减弱?引发科学界争论

    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否正在减弱?这一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问题近来引起科学界争论,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得出不同结论,一个认为地球“吸碳”能力正在减弱,而另一个则认为地球“吸碳”能力超出人们原先估计。 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刊登一篇论文说,在过去50年里,二氧化碳存留在大气中的比例已从40%上升到45%,这说明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减弱。 而就在数天前,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RL)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说,尽管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成倍增长,但自1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18

  • “低碳经济”催热新一轮生物质能源热

    "小秸秆破题大能源"——"低碳经济"催热新一轮生物质能源热   年产秸秆7亿吨,折合成标煤约为3.5亿吨,相当于7个神东煤田,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吨二氧化碳。在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召开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现场会上,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利用成为热议话题。   与会人士认为,在我国长期以煤为主且供求缺口较大的能源结构中,生物质"绿色能源"如能得到快速发展应用,不仅将有效弥补我国煤炭能源的不足,而且其带来的环保减排效应不可低估。   秸秆资源化纳入国家行动   "村村点火、田田冒烟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9-11-16

  • 长江流域的粮食生产面临严重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天(11月10日)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报告》据称是首份提供了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定河流的大尺度分析的报告。它使用了来自长江流域将近150个监测站的数据,并探索了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草原、森林、水资源、农业和湿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5,这里生活着中国1/3的人口,而且拥有1/4的耕地——生产出了中国70%的大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长江流域变得更热。到2050年,温度将有望比1950年升高至多2度。科学家警告说,这种温度变化本身可能到本世纪末把长江流域的水稻产量减少至多41%,而玉米和冬小麦的产量将会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09-11-13

  • 气候变暖将使小麦玉米显著减产或使水稻增产

     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高温、暴雨、雪灾……接连不断的极端气候事件给人们心头带来一丝紧张:大自然越来越暴躁,生活在其中的人类该怎么办?昨天,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提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是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弊:更热更干,灾害更多        全球变暖使长江流域逐步滑入“亚健康”状态:最明显的是“体温”骤升。由于气温上升,加剧了长江源区冰川与冻土的消融。据估算,长江源区的冰川面积到2060年将比1970年减少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11-13

  • 长江湿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11月10日首发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湿地面积减小和水位下降将降低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而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整体粮食安全影响不大。 这是国内外首次从全流域尺度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开展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学者从流域层面对气候变化下长江流域各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 报告认为,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气候变化会增加流域地区森林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特别是长江源区和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林区;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下,长江源区大部分的草地生态系统将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12

  • 逾万物种陷"灭绝危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3日说,全球超过1.7万物种入围这一机构2009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可能有灭绝危险。     冰山一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今年对全球47677种动物和植物展开调查,认为其中17291种存在灭绝风险。     依据这一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调查结果,受调查已知物种中,21%哺乳动物、30%两栖动物、12%鸟类、28%爬行动物、37%淡水鱼、35%无脊椎动物和70%植物存在灭绝危险。     总部位于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气候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10

  • 人类将提前面对“滴水贵于油” 的挑战

     新华社武汉11月4日电(记者熊金超)气候变暖提速,水体污染加剧,将使人类在21世纪提前面对“滴水贵于油”的挑战。   在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19世纪争煤,20世界争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再次成为全球湖泊专家和水生态学专家关注的焦点。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代表经过研讨、论证后形成共识,21世纪人类争夺的将是水,而不再是石油,“挽救湖泊其实是在挽救人类自己”。   海内外一些专家向大会提交的资料显示,目前,人类直接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仅在2008年全球就有18亿人口没法满足用水需求,而在未来几十年,部分国家的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09

  • 我国成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 入侵物种达400余种

     新华社福州11月2日电(记者 李慧颖)从2日在福州召开的生物入侵国际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0余种,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多亿元。   据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介绍,目前我国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   万方浩说,外来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面也相当广。目前全国3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9-11-05

  • 吃掉你的狗,保护地球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毛茸茸的小狗是许多人的最爱,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10月23日报道,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和布伦达·韦尔在一本新书中建议人们不养宠物或养更小的宠物,甚至建议把宠物吃掉,以更好得保护我们的地球。  两人指出,宠物虽小但是它们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和它们的个头并不成正比。一条中等大小的狗和一辆一年行驶6000英里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对环境的影响是一样的,一只猫对环境的影响和一辆大众高尔夫相当。  他们称,兔子和鸡对环境无害,因为他们为人类提供食物。金丝雀或是金鱼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几只仓鼠和一台等离子电视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却是旗鼓相当。  这本书的名字是《该吃掉狗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时间:2009-10-29

  • 恐龙灭绝有新说:毒海藻释放毒物成祸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声称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不是地球遭到小行星撞击,而是因为有毒的海藻。 之前的研究认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造成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但美国地质学家和毒物学家声称,地球上常见的遍布全球的海藻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 他们认为,当前的环境状况与之前生物大灭绝发生时期非常相似。他们曾提出警告,毒海藻正在增多。今年夏天科学家们就警告西北部和西米德兰兹湖泊和池塘中海藻的毒性。当前人们一般把气候变化、海平面、火山活动或小行星撞击视为造成地球上50%以上的生物死亡的首要原因。 但是,克莱姆森大学的地质学家詹姆士·卡斯托

    来源:新浪

    时间:2009-10-22

  • 极地科学家直击气候变化引发的种种危机

     作者:任荃     如果我们像医生一样手握“听诊器”细听地球的“心跳”,60多亿地球人的心一定会“咯噔”一下。在昨天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美国冰雪研究专家玛丽·阿尔伯特借心脏作比喻描述近30万年来地球温度的波动:“咚咚,咚咚,咚咚……”原本有节律的跳动声,在近百年间突然乱了。        “在没有人类活动之前,地球的‘心跳’完全正常;但现在地球‘心律’紊乱,患上了‘心脏病’。”玛丽用幽默的话语表达着担忧。她不是简单转述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变化报告,而是以一名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10-20

  • 古生物学家称1/3已知恐龙物种并不存在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古生物学家提出的一项富有争议的理论认为,在已知所有恐龙物种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物种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很多恐龙将面临一种新型“灭绝”命运。此时的“灭绝”指的自然就是它们从未存在过。  矮暴龙乃幼年霸王龙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蒙大拿州大学古生物学家马克·古德温和杰克·霍纳进行的新分析,这是因为很多幼小恐龙看上去并不像它们父母的“迷你版”。与鸟类以及其它一些现存动物一样,幼小恐龙在走向成熟过程中身体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研究人员指出,这也就意味着,包括霸王龙近亲在内的很多幼小恐龙化石被误认为一个单独的恐龙物种。  瘦小而优雅的矮暴龙就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9-10-14

  • 澳大利亚地下苛刻环境发现850种无脊椎新物种

    澳大利亚地下苛刻生活环境发现850种无脊椎动物新物种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内地地下水域、洞穴和“微型山洞”等苛刻环境中,发现大量无脊椎动物新物种。  这支由18位研究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发现850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昆虫、小型甲壳纲动物、蜘蛛目动物、蠕虫等。该研究小组是由阿德莱德大学的安迪-奥斯汀(Andy Austin)教授、澳大利亚南部博物馆的克蒂夫-库珀(Steve Cooper)博士和澳大利亚西部博物馆的比尔-汉弗莱(Bill Humphreys)博士领导负责的,他们的这项勘测计划为期4年,主要勘测目标是澳大利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域、洞穴和微型

    来源:腾讯科技

    时间:2009-10-09

  • 科学家称远古时地球没有真正夏季

     新华网维也纳9月21日电(记者刘钢)奥地利科学家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1.9万年至1.3万年前的地球,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季,那时夏季的气温波动剧烈,但平均值偏低。   奥地利科学院湖沼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克斯廷·胡贝尔等对奥地利克恩顿州兰格湖湖底沉积物进行了钻探,采集了1.9万至1.3年前的沉积物岩芯。通过对岩芯中藻类和花粉残迹的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远古时的兰格湖地区夏季平均水温变化剧烈,热的时候能够达到18摄氏度,而冷的时候却只有10摄氏度。由此可知,当时该地区的大气温度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     科学家解释说,湖底沉积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9-24

  • 进化生物学趣问趣答 如脑筋急转弯

     许多人每天为食品是否安全、是否有利健康担忧,动物们却从不计较吃进嘴的东西是不是够新鲜、够卫生、够“绿色”——这不一定是因为动物比人“笨”,很有可能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一些解毒基因,而动物大到老虎,小到老鼠,肌体的解毒能力都比人强。                  为什么地中海贫血患者很少得疟疾?很可能是因为蚊子敏感的嗅觉能够识别这类患者的血液缺氧……       &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9-09-01

  • 三分之一两栖动物濒临灭绝

    据新华社日内瓦8月25日电 总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5日发表公报说,世界上6000多种两栖类动物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危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为了拯救两栖类动物,比如青蛙和蟾蜍等,使其免遭灭绝危险,一些自然保护组织和两栖动物专家成立了两栖动物生存联盟。该联盟将会就两栖类动物栖所保护及阻止传染病传播,尤其是导致全球蛙类数量骤减的壶菌病的蔓延进行研究。  “在导致两栖类动物濒临灭绝的因素中,传染病和栖所被破坏最为显著。因此,新成立的两栖动物生存联盟将首先在这两方面开展工作。”詹姆斯·科林斯说。(记者 杨伶)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9-08-31

  • 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排名出炉

     中国经济周刊8月17日报道 这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中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的排名。  它来自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作为研究成果的《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以期促进各省区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那么,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东、中、西部存在什么样的地区水平差异?经“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谁的生态最文明  ——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  国家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时间:2009-08-18

  •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鲨鱼濒临灭绝

    最新的一项环保调查显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鲨鱼都濒临灭绝,此次调查覆盖的范围前所未有的广泛,包括了64种鲨鱼,其中包括大白鲨和双髻锤头鲨(hammerhead)。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鲨鱼专家小组发布的这个报告称,特别是那些在公海范围内被捕杀的物种处于危险之中,超过一半的鲨鱼都面临死亡的威胁。主要问题是因为过度捕捞。 鲨鱼因其肉质而备受青睐。欧洲是对鼠鲨(porbeagle)以及白斑角鲨(spiny dogfish)等鲨鱼肉制品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亚洲人们尤其喜欢食用鲨鱼鳍,也就是鱼翅,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食物。过去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对鱼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9-08-03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澳大利亚大堡礁将在20年内消失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澳大利亚大堡礁将在20年内消亡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澳大利亚一位著名的海洋学家表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海水逐渐变暖,澳大利亚大堡礁将在20年内消失。  这名科学家叫查理·贝隆,是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前首席科学家。他是在伦敦动物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日前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关于国际海洋现状的会议上作出上述观点的。会议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警告说,到本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灭绝将会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二氧化碳在2030年和2060年之间达到预想的水平,全球所有的珊瑚礁都将注定灭亡。贝隆说:“珊瑚礁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崩溃的生态系统。与会的各珊瑚礁专家和和研究人员也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9-07-23


页次:53/87  共1723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