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南极亚生态系统引入水貂后水鸟的适应性反应:生态变化与物种差异

    在神秘的南极亚生态系统中,岛屿就像一个个孤立的生态孤岛。地栖鸟类长期生活在没有陆地食肉动物的环境里,它们如同单纯的孩子,缺乏防御天敌的行为。然而,一场生态危机悄然降临 —— 美国水貂被引入这片土地。自 2001 年美国水貂来到智利最南端的纳瓦里诺岛后,原本平静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地栖鸟类在孵化和育雏时极易被捕食,繁殖失败和成年鸟类死亡的风险大增。在此背景下,研究这些鸟类如何应对新的捕食压力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它们自身的生存,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来自智利大学麦哲伦分校(Centro Universitario Cabo de Hornos, University of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1

  • 童年经历对全球22国成人社会信任感知的跨文化预测研究:基于全球繁荣调查的实证分析

    社会信任(Social Trust)作为社会资本的基石,长期以来被视为维系现代社会运转的无形纽带。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大量研究表明信任倾向在童年形成期就已奠定基础,但关于早期经历如何影响终身信任感知的实证证据却始终支离破碎。现有研究多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WEIRD),且鲜少同时考察父母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等多维度童年因素的协同作用。这种认知空白使得我们难以理解:为何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究竟如何塑造个体对社会的根本认知?为解答这些问题,George Fox大学与哈佛大学人类繁荣项目的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跨国研究。他们利用全球繁荣研究(GFS)第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1

  • 昼夜不对称增温加剧植被生产力衰退:全球变化下的碳汇危机

    温度调控着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增温已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昼夜增温幅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昼夜不对称增温(diurnal warming asymmetry)现象对生命活动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在白天吸收大气二氧化碳,这一过程被称为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它不仅是生物圈最大的碳通量,更是维系生命的基础。研究发现,在干旱温暖区域,日间增温会降低GPP;而在湿润寒冷区域,夜间增温则对GPP产生抑制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增温模式正从"夜间主导型"向"日

    来源:One Earth

    时间:2025-05-01

  • 孕期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暴露与母体健康的奥秘

    在现代生活中,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其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因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费品领域,逐渐成为环境中的 “常客”。PFAS 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像一群隐匿的 “小怪兽”,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们的生活。已有研究表明,PFAS 能穿越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还可能与母体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然而,不同研究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而且,对于特定地理区域人群的 PFAS 暴露情况,尤其是阿肯色州中部地区,此前几乎没有相关研究。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可能面临着较高的 PFAS 暴露风险,却对

    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时间:2025-05-01

  • 中国森林啮齿类动物食害的宏观格局与驱动机制:气候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中,啮齿类动物通过啃食树皮、根系等行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全球每年损失达数十亿美元。中国作为森林覆盖多样化的国家,年均约160万公顷森林受啮齿类危害,但大尺度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尚不明确。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理解这些驱动因素对制定区域性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研究人员基于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啮齿类食害监测数据,结合19项生物气候变量(Bio1-Bio19)和人类人口密度(HPD),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空间滤波技术,首次揭示了中国森林啮齿类食害的宏观分布规律。研究发现,HPD与最暖季度降水(Bio18)是核心驱动因子,分别解释32.6

    来源: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时间:2025-05-01

  • 驯化如何改变蓝莓吐水液营养成分,影响多营养级生态关系?

    驯化往往会改变植物的性状,进而对生态相互作用产生连锁反应,尤其是在植物、植食性动物和它们的天敌之间的三营养级关系中。虽然最近的研究已经探讨了驯化对植物源食物的影响,但它对许多植物产生的富含营养的分泌物 —— 吐水液(guttation)的影响仍未得到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野生和栽培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的吐水液对三种来自不同营养级的昆虫物种的适应性(寿命和繁殖力)和取食偏好的影响:一种植食性昆虫(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一种寄生蜂(果蝇金小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和一种捕食性昆虫(普通草蛉Chrysop

    来源: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时间:2025-05-01

  • 揭秘鼠袋貂与赤褐袋貂遗传奥秘:濒危物种保护新契机

    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中,生活着两种外形颇为相似的有袋类动物 —— 鼠袋貂和赤褐袋貂。鼠袋貂广泛分布于东部林地,而赤褐袋貂则仅栖息在昆士兰州东北部沿海的湿热带地区,且因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已被列为濒危物种。长期以来,关于这两种袋貂的遗传关系一直存在诸多疑问,比如它们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究竟如何,赤褐袋貂在濒危状态下的遗传健康状况又怎样,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科研人员,也严重阻碍了对赤褐袋貂的有效保护。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onservation Genetics》杂志上,为我们认识这两种袋貂提

    来源:Conservation Genetics

    时间:2025-05-01

  •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植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 “应变之道”:EPS 与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探秘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干旱这一 “不速之客” 频繁光顾欧洲大陆,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干旱改变了温度和降雨模式,这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打乱了土壤中养分的正常 “秩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流动性和有效性。而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 “隐形工程师”,其生物量和活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困境下,探究干旱对植物 - 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变得尤为迫切。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更关乎着未来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制定。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复杂的生态过程,来自瑞士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来源: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时间:2025-05-01

  • 有机覆盖对中国山核桃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在中国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人工林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田间实验:对比新鲜果壳覆盖(FHM)和腐熟果壳覆盖(CHM)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每隔90天采集的土壤样本揭示了一系列惊喜——果壳覆盖如同给土壤施了"魔法",不仅让pH值上升4.10–12.16%,更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猛增13.72–76.39%。2000μm的大团聚体比例增加了15.71–24.74%,而<250μm的微团聚体则减少了7.87–38.25%。土壤微生物们在这场"覆盖盛宴"中纷纷响应,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生物量显著增长(P<0.05)。更令人惊叹的是,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

    来源: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时间:2025-05-01

  • 综述:醛脱氢酶超家族: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及差异

    醛脱氢酶超家族概述醛脱氢酶在多种生化途径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参与有机底物的降解,又在生物合成途径中产生醛类中间产物,对构建合成代谢途径意义重大。目前已知的醛脱氢酶大多分属于两个超家族:甘油醛 - 3 - 磷酸脱氢酶(GapDH)样酶和 AlDH 样酶。超家族分类依据:在保守结构域数据库中,根据与 NAD (P) 的依赖关系及氨基酸亚基或结构域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GapDH 样酶亚基或结构域约 350 ± 20 个氨基酸,主要参与活化有机酸与相应醛之间的可逆转化或还原反应;AlDH 样酶亚基或结构域约 500 ± 50 个氨基酸,可催化醛不可逆氧化为酸或还原活化酸生成醛1。超家族结构特点:AlDH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01

  • 红三叶异黄酮:优化奶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群落的新希望

    在奶牛养殖的领域中,如何提升奶牛的健康水平与生产性能,一直是科研人员和养殖户关注的焦点。瘤胃微生物在奶牛消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分解蛋白质、纤维素等物质,对奶牛获取营养意义重大。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作为一种富含异黄酮的豆科植物,其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物学益处,在提升动物健康方面潜力巨大。但红三叶异黄酮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此前却尚未完全明晰。比如,虽然有研究表明其能降低脲酶活性,但对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而且对于芒柄花素在瘤胃中的作用,也知之甚少。为了填补这些知识空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深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5-01

  • 蚁群觅食:优化自组织策略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意义探索

    觅食的蚁群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挑战:食物可能会在它们的领地内毫无预兆地出现。这一情况和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TSP)很相似,在旅行商问题中,访问多个可能有回报的地点的解决方案,会在成本、旅行距离或者地点重访次数等方面有所不同。然而,蚂蚁解决 TSP 问题的能力可能还受到认知局限的约束。蚂蚁或许不是规划好完整路线,而是依据个体对即时刺激的反应来决定路径,比如同伴的存在,或者避免再次探索已经去过的地点。所以,复杂的群体搜索和食物获取模式,可能是从简单的个体运动规则中自组织形成的。在此研究中,通过模拟优化类似蚂蚁智能体群体的净觅食收益,从而得出解决方案。智能

    来源:Oecologia

    时间:2025-05-01

  • 全球遥感土壤临界点与永久萎蔫点数据集:解锁土壤水奥秘,助力生态精准调控

    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就像一个巨大的 “水库”,储存着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而土壤临界点(Critical Point,CP)和永久萎蔫点(Permanent Wilting Point,PWP),则是这个 “水库” 的关键指标。CP 指的是土壤蒸发从受能量限制转变为受水分限制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区分了蒸发蒸腾的两个阶段;PWP 则是土壤水分下降到植物无法再吸收利用的程度。这两个指标对于全球水文模型、生物物理模型以及农业灌溉来说,就像精准导航的指南针,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全球尺度上,缺乏关于 CP 和 PWP 的有效数据。传统获取土壤水力特性的方法,如基于大量实地样本的 pedo - tran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5-01

  • 原始地球条件下乳酸聚合与微滴组装的深度解析:盐度与反应体积对生命前体形成的影响

    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时,科学家们始终被一个核心问题困扰:简单有机分子如何在早期地球的极端环境中完成向复杂生命前体的跨越?近年来,α-羟基酸(AHA)这类"非生物分子"因其独特的聚合特性备受关注。它们不仅能在脱水条件下形成聚酯,还能在水合作用下自组装成无膜微滴(MMD)——这种相分离现象被认为是原始细胞雏形的重要候选模型。然而,早期地球遍布高盐火山热泉、潮汐池和岩石孔隙等复杂环境,这些场景中变化的盐度、受限的反应空间和稀释的底物浓度,究竟会促进还是阻碍生命前体的形成?为回答这一问题,来自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太空科学中心、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地球生命研究所等国际团队在《Polymer Journal》发表

    来源:Polymer Journal

    时间:2025-05-01

  • 美国草原坑洼地区爱荷华州不同农业管理情景下春季迁徙水鸟湿地资源建模:探寻水鸟栖息地的未来之路

    在北美洲的草原坑洼地区,这里曾是水鸟的天堂,是鸭子们重要的繁殖地,也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关键停歇站。然而,随着农业的不断扩张和集约化发展,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湿地被排水开垦,变成了农田,原本丰富的原生草原也逐渐消失。不仅如此,农田中通过地下排水管(tile drainage)排出的氮素,顺着水流进入地表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有害藻类大量繁殖,让原本清澈的水域变得浑浊不堪。与此同时,水鸟的生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春季迁徙时,水鸟们需要在中途停歇,补充能量,以便完成漫长的旅程,到达遥远的繁殖地。而现存湿地的数量和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这对依赖湿地资源的水鸟来说,无疑

    来源:Wetlands

    时间:2025-05-01

  • 印度城市鸟类群落的奥秘:交通、绿地与饮食特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在地球表面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众多生物也栖息其中,鸟类便是重要的一员。然而,当前对于城市鸟类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过往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个大城市,忽视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而这些中小城市在生态环境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现有研究多基于北半球国家,南半球城市在相关研究中严重缺失。热带地区作为全球鸟类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其城市鸟类群落却鲜少被深入探究。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热带国家,研究其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城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来自查尔斯大学(Charles University)和帕拉茨基大学(Palacký

    来源:Urban Ecosystems

    时间:2025-05-01

  • 热带海洋草食性鱼类渔获量的印太-西大西洋差异及其对食物安全的启示

    论文解读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不仅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更是沿海社区重要的食物和经济来源。然而,随着珊瑚礁健康状况的持续恶化,其支撑渔业生产的能力正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草食性鱼类(包括parrotfishes、surgeonfishes和rabbitfishes)因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渔业价值而备受关注。这些鱼类不仅通过控制藻类生长维持珊瑚礁健康,还在许多热带地区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鱼类在全球范围内的渔获量分布及其驱动因素缺乏系统认识,这严重制约了珊瑚礁渔业的

    来源: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时间:2025-05-01

  • 藤本植物功能性状差异揭示恢复林与原生林的秘密

    藤本植物(Lianas)在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然而它们却是这些群落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已观察到恢复森林和参考森林中藤本植物的组成存在差异,但这种模式的原因尚未完全明晰。研究人员对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森林中四种有着 20 年历史的辅助恢复处理区域,以及一片老龄热带半落叶林(old - growth tropical semideciduous forest)中自然招募的藤本植物群落进行了评估。他们测定了树木结构,并对所有胸径≥2 厘米的藤本植物茎进行了清查。同时,还对藤本植物物种的叶面积质量(Leaf mass per area,LMA)、木材密度、种子传播综合征(seed dispers

    来源:Plant Ecology

    时间:2025-05-01

  • 广分布蛤类Chama macerophylla对海洋变暖与酸化单一及复合胁迫的差异化生理响应研究

    在近海生态系统中,双壳贝类通过构建复杂微生境和提升水体透明度发挥关键作用。针对气候变化的代表性胁迫因子——海洋变暖(OW)和酸化(OA),研究者以墨西哥湾广布蛤类粗枝蛤(Chama macerophylla)为模型,开展多梯度胁迫实验。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升高使蛤类耗氧率显著提升,极端OW组肉质与贝壳重量比(condition)下降23%,暗示能量分配向贝壳防御倾斜。有趣的是,OA单独作用时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的双相效应——初期耗氧增加30%,30天后中/高OA组却降低15%。而复合胁迫(OWA)组表现出持续代谢抑制,耗氧量较对照组降低22%。贝壳形成方面,极端OA组净钙化率(net calci

    来源:Marine Biology

    时间:2025-05-01

  • 血鹦鹉慈鲷对盐度挑战的响应:入侵风险与生理机制探究

    在全球范围内,外来鱼类对非本土环境的入侵问题日益严峻。众多外来鱼类通过宠物贸易等途径被引入新环境,其中慈鲷科鱼类在许多地区大量繁殖,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盐度作为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在鱼类入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差异很大,这决定了它们在新环境中的生存和扩散能力。血鹦鹉慈鲷是一种人工杂交的观赏鱼,在宠物贸易中极为常见。然而,它的两个亲本物种 —— 红头慈鲷(Vieja melanura)和迈达斯慈鲷(Amphilophus citrinellus),自然分布范围不同,且红头慈鲷对盐度耐受性较低。目前,对于血鹦鹉慈鲷在不同盐度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尚不清楚,

    来源: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时间:2025-05-01


页次:56/283  共5647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