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基于IAHP-ICVM-FCN模型的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多维度评估与诊断研究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淮河流域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其水资源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安徽省淮河流域(HRBIAP)占整个淮河流域面积的35.8%,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的3.47倍,但年均降水量仅为安徽省的56.93%,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峻。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2019年遭遇40年来最严重干旱,导致水资源系统更加脆弱。传统的水资源承载力(WRCC)评估方法存在分析维度单一、权重计算主观性强等局限,难以全面反映复杂系统的动态变化。为突破这些限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构建包含水资源(U1)、社会经济(U2)和生态环境(U3)三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采

    来源:Ecological Indicators

    时间:2025-05-23

  • 基于元素组轨迹分析揭示亚速尔群岛两千年生态系统演变规律

    亚速尔群岛作为北大西洋的火山群岛,其生态系统长期受到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然而,传统研究多依赖单一元素或元素比值(如C:N:P),难以全面捕捉生态系统的复杂响应。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如何量化长期环境扰动下的元素动态成为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研究团队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论文,首次将轨迹分析应用于湖泊沉积物的元素组(elementome)研究。他们选取亚速尔群岛五个湖泊(Caldeirão、Funda、Caveiro、Empadadas Norte和Azul)的沉积岩芯,涵盖从公元7世纪到21世纪的时间序列。通过整合X射线荧光(XR

    来源:Ecological Indicators

    时间:2025-05-23

  • 埃塞俄比亚高地可持续土地管理实践对生态系统服务增强作用的评估

    埃塞俄比亚高地的土壤侵蚀问题长期威胁着当地农业经济和生态安全。据统计,该国每年因土壤流失损失约15亿吨肥沃表土,43%的农地受侵蚀影响,导致生产力持续下降。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年增长率2.5%)与土地资源锐减的双重压力,如何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SLM)技术实现生态修复成为关键科学问题。为系统评估SLM措施的长期效果,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研究团队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了一项跨越15年(2007-2022)的流域对比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整合多源遥感数据与地面调查,选取14对干预与非干预流域作为对照,通过修订通用土壤流

    来源:Ecological Indicators

    时间:2025-05-23

  • 气候变化下濒危厚壳乌木生境评估:生态位模型与物种组合的整合应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更是牵动着生态保护工作者的心弦。对于像厚壳乌木(Diospyros crumenata)这样的濒危树种而言,其生存不仅受到成熟个体数量减少、再生潜力有限的困扰,栖息地质量的不断恶化更是雪上加霜。如何精准评估其当前及未来的栖息地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策略,成为了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该研究以厚壳乌木为对象,通过整合生态位建模与物种组合分析,对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Frontier

    来源:Ecological Frontiers

    时间:2025-05-23

  • 基于拉格朗日传感器与主动粒子追踪的封闭管道鱼类安全运输水力阈值研究

    在全球河流生态系统中,水力结构物如大坝、涵洞等严重阻碍了鱼类的上下游迁移,威胁生物多样性。尽管传统鱼道(如阶梯式鱼道)已被广泛应用,但封闭管道式鱼道因其空间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势成为新兴解决方案。然而,鱼类在封闭管道中运输时会经历复杂的水动力环境——包括压力骤变、湍流剪切、高速加速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鱼类受伤甚至死亡。目前,关于封闭管道系统中鱼类安全运输的水动力阈值研究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缺乏对鱼类实际运动路径与水力应激关系的直接观测数据;二是现有计算流体力学(CFL)模型中的被动粒子追踪难以准确模拟鱼类的主动运动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新南威尔士大学水研究实验室的团队在《Ecological

    来源:Ecological Engineering

    时间:2025-05-23

  • 综述:潘诺尼亚盆地及邻近区域深部流体脱气作用

    潘诺尼亚盆地(PB)作为中东部欧洲独特的构造活跃区,其薄岩石圈(≈75 km)和异常高热流(50-130 mW m−2)为研究深部流体迁移提供了天然实验室。通过整合克罗地亚段23个新样本与122个历史数据,研究揭示了气体化学组成的空间异质性:CO2主导型(53%)集中于塞尔维亚和奥匈边境,N2主导型(18%)富集于克罗地亚,而CH4主导型(28%)则与匈牙利东部油气田相关。氦同位素示踪He同位素比值(0.07-6.32 Ra)清晰揭示了地幔(SCLM特征6.32±0.39 Ra)与地壳流体的混合过程。通过4He/20Ne比值分析,发现N2主导型气体具有显著大气贡献特征(比值3-133),而CO

    来源:Earth-Science Reviews

    时间:2025-05-23

  •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有机肥对全球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土壤是地球关键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储量的动态变化不仅关乎土壤肥力与农业可持续性,更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风向标。然而,有机肥作为传统化肥的环境友好型替代品,其对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 SOC 储量的影响始终笼罩在 “区域差异迷雾” 中 —— 不同气候带、土壤类型和农作制度下,有机肥的固碳效应宛如变幻莫测的 “魔方”,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局部田间试验或区域 Meta 分析,难以捕捉全球尺度下复杂变量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传统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的 “线性思维” 与 “参数依赖” 缺陷,更让 SOC 动态预测陷入 “以偏概全” 的困境。在此背景下,

    来源:Earth Critical Zone

    时间:2025-05-23

  • 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废弃反渗透膜管理策略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

    随着全球海水淡化与污水处理需求的激增,反渗透(RO)技术已成为核心解决方案,但其大规模应用导致废弃反渗透膜(EoL-RO)数量剧增。中国作为全球膜产业产值占比超35%的国家,每年废弃的8英寸RO膜达550万支,占全球总量的27.5%。传统填埋处置不仅污染环境,更违背循环经济(CE)原则。如何科学评估废弃膜管理策略的可持续性,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研究人员在《Desalination》发表论文,首次将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LCSA)框架应用于中国EoL-RO膜管理研究。通过整合LCA、LCC和S-LCA方法,量化比较了再利用、直接回收、间接回收、焚烧及填埋五种方案的综合效益。

    来源:Desalination

    时间:2025-05-23

  • 基于遥感、机器学习与地理空间技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优化研究:以印度浦那市为例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都市区面临日益严峻的废水管理挑战。印度浦那市作为快速发展的教育与IT中心,人口激增导致污水量剧增,但现有处理设施布局不合理,约80%污水直接排入穆拉和穆塔河,造成严重生态与健康风险。传统选址方法依赖主观判断,难以平衡环境、技术和社会因素,亟需科学化决策工具。为破解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整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机器学习(ML)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套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厂(STP)选址框架。研究选取浦那363.57平方公里区域,综合考量地形坡度、高程、土壤渗透性、水文特征等10类空间指标,采用AHP确定权重,结合随机森林(

    来源: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时间:2025-05-23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陆坡低氧区底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营养物质和大型底栖动物动态的作用

    深海,这片占地球表面积约 71% 的神秘领域,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全球变暖,海洋中的低氧区(Oxygen Minimum Zones,OMZs),又称 “死亡区”,正不断扩张。这些区域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营养循环、碳(C)吸收等生态过程中的功能角色,一直是科学界亟待深入探索的谜题。尤其是在东北太平洋等区域,关于低氧环境下底栖动物群落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有机质(OM)和氧气(O₂)如何共同调控生态过程等问题,仍缺乏系统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聚焦加拿大温哥华岛外的东北太平洋大陆坡 OMZ(深度 600-1200 米),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相

    来源: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时间:2025-05-23

  • 金属修饰调控MoSe2传感器对NO2的选择性:基于费米能级电子态控制的理论研究

    随着工业化和机动车普及,NO2等有毒气体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传统气体传感器面临选择性差、交叉干扰等瓶颈,而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表面电子特性成为研究热点。MoSe2单层虽具有大比表面积优势,但其本征气敏性能仍需提升。金属修饰可调控材料费米能级位置,但不同修饰方式(掺杂vs负载)对气体选择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辽宁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TS色散校正方法,系统研究了Ag/Pd修饰MoSe2对NO2/H2S/H2O的吸附差异。通过计算结合能(4.35-4.38 eV)证实材料稳定性,发现金属修饰使NO2吸附能(Eads)降至-4.09 eV,d带中心理论揭示其电子

    来源: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

    时间:2025-05-23

  •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彩蝶Vanessa cardui的亚致死效应及种群动态影响研究

    在全球昆虫种群急剧衰退的背景下,农业化学品污染被认为是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对传粉昆虫的负面影响,但这类系统性杀虫剂对鳞翅目昆虫(Lepidoptera)的长期效应仍存在显著知识空白。彩蝶Vanessa cardui作为广布性迁徙物种,既是重要传粉者又是生态系统健康指示生物,其对新烟碱类物质的敏感性研究具有特殊生态意义。瑞士伯尔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在《Chemosphere》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环境相关浓度(0.1-10 ppb)噻虫嗪(thiamethoxam)对V. cardui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影响。研究采用三重复实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23

  • 黄土 - 古土壤序列渗透性与微观结构演化:基于沉积时间的预测模型分析

    黄土高原上的 “水密码”:破解黄土层渗透性预测难题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层层叠叠的黄土与古土壤犹如大地的 “年轮”,记录着数百万年的气候变迁。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土层中,却隐藏着影响地质安全的关键密码 —— 饱和导水率(Ks)。作为衡量水分在土体中流动能力的核心参数,Ks直接关系到黄土地区的 collapsibility(湿陷性)、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风险。但长期以来,黄土 - 古土壤序列复杂的空间变异性、多层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取样成本高等问题,使得精准测定Ks成为地质与岩土工程领域的一大挑战。传统的实验测试和经验估算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异显著,难以满足工程实践中对成本效

    来源:CATENA

    时间:2025-05-23

  • 蒙古高原北部过去约14,000年古土壤记录揭示的环境演变及其气候驱动机制

    蒙古高原作为中亚干旱区与西伯利亚湿润带的过渡区域,其环境演变对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具有"放大器"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多依赖湖泊沉积记录,对陆相古土壤档案(Loess-Paleosol Formation, LPF)的关注不足,导致晚冰期以来高分辨率环境重建存在空白。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蒙古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选择奥尔洪河流域典型剖面,通过整合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态学证据,首次系统揭示了该地区14,000年来的环境演变序列。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采样策略,对奥尔洪、达尔汗等剖面进行18个AMS 14C测年构建年代框架,结合磁化率测量、粒度分析和孢粉组合鉴定等多指标方法。重点解析了5层异时性古土壤(P

    来源:CATENA

    时间:2025-05-23

  • 美国西部牧场风蚀诱导的土壤沉积与有机碳流失:不同土地管理策略的模拟研究与政策启示

    论文解读美国西部广袤的牧场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全球土壤碳库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地区长期面临低土壤湿度、稀疏植被和频繁风蚀的威胁。风蚀不仅导致土壤流失,还会释放原本封存于土壤中的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加剧气候变化。尽管牧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但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和土地退化正加速其生态失衡。据美国农业部评估,西部21%的牧场已出现退化迹象。如何量化风蚀影响并制定有效管理策略,成为生态学和气候科学交叉领域的紧迫课题。针对这一挑战,由美国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资助的研究团队,在《CATENA》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研究。该研究首次将景观风蚀模型(Landsca

    来源:CATENA

    时间:2025-05-23

  • 气候变化下缓冲区对 Nurzec 河流域营养负荷削减效果研究

    营养污染是全球水体面临的重要挑战,农业活动释放的总氮(TN)、总磷(TP)等营养物质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然而,气候变化下降水和温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缓冲区对营养负荷的削减效果,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空白。波兰作为波罗的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其缓冲带实施效果和气候适应性研究对区域水质改善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波兰研究人员针对东部 Nurzec 河流域开展研究,探讨不同宽度缓冲区在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对营养负荷的削减潜力,研究成果发表在《CATENA》。研究团队主要采用 SWAT 模型(Soil & Water Assessment Tool)进行模拟分析,结合 CORDEX 区域气

    来源:CATENA

    时间:2025-05-23

  • 阿根廷北巴塔哥尼亚森林土壤发生发育过程解析:气候-植被-火山沉积的多元互作机制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全球重要碳汇的火山灰土壤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北巴塔哥尼亚拥有南半球最广袤的温带落叶林,其下覆的火山灰土壤储存了异常丰富的有机碳(SOC),占全球火山灰土壤碳储量的5%却仅覆盖0.84%的陆地面积。然而,这片关键生态区存在三大科学谜题:其一,安第斯南部火山带持续喷发如何影响土壤发育时序?其二,沿西向东年降水从1960mm骤降至760mm的梯度上,土壤发生过程呈现何种分异规律?其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如何通过凋落物特性(如C:N比)反馈调节土壤形成?为破解这些难题,来自德国等国际机构的研究团队在《CATENA》发表了突破性成果。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沿两条东西向山谷设置了

    来源:CATENA

    时间:2025-05-23

  • 基于语言模型设计高CO2溶解度的生态友好型离子液体及其在脱碳技术中的应用

    论文解读背景与挑战全球气候危机的核心驱动力是大气CO2浓度飙升,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升至2024年的424 ppm。离子液体(ILs)因其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视为碳捕集技术的潜力材料。然而,传统方法通过实验或第一性原理计算筛选ILs成本高昂,且多数研究仅关注CO2溶解度,忽视生态毒性这一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研究策略与创新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方案: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GPT-2和分子表征工具SMILES-X,构建了生成-预测-验证的闭环系统。不同于传统从头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该研究通过微调GPT-2(1.24亿参数)在仅3,109个未标记IL结构数据集上,成功生成4

    来源: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emistry

    时间:2025-05-23

  • 缺陷激活型锐钛矿TiO2表面对双酚S与环丁砜的增强捕获机制:耦合DFT与SCC-DFTB分析

    随着工业化学品在环境中的持续累积,双酚S(BisS)和环丁砜(SulF)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构成严峻威胁。尽管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2)因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治理,但对其表面缺陷如何调控污染物吸附的原子级机制仍缺乏系统认知。来自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伊斯兰大学(IMSIU)的Hassane Lgaz团队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发表的研究,通过多尺度计算模拟破解了这一难题。研究采用三层次技术策略:量子化学计算(DFT)获取分子反应性描述符,COSMO-RS模拟水溶液环境下的极性相互作用,SCC-DFTB(自洽电荷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高效处理大

    来源:Applied Surface Science

    时间:2025-05-23

  •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影响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城区分布?基于武汉的多尺度研究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知识俨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引擎,知识密集型产业凭借对高技能劳动力与创新的高度依赖,站在了时代转型的前沿阵地。然而,传统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间产业分布机制,默认城市内部空间具有同质性,却忽略了城市内部复杂的多尺度空间差异。在当下 polycentric development(多中心发展)、功能分区专业化以及通勤模式日益复杂的城市体系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Urban Amenities)究竟如何在城市内部影响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布局,这一问题亟待解答。若忽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不仅可能对创新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产生误判,更可能导致城市政策的失效。有鉴于此,

    来源:Applied Geography

    时间:2025-05-23


页次:56/443  共8853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