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物种入侵威胁中国
今年4月美国《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高速发展的经济使物种入侵在中国进一步加剧。文章由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作为生物多样性热区之一,中国正面临超过400多种入侵物种的威胁。据估计,在中国每年由外来昆虫和植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5亿美元。 入侵物种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到一个非本源地区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小组指出,中国外来动物入侵物种的数量从1990年到2003年增加了30%,达到76种,而植物入侵物种在1995年至2003年翻了三倍。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由于检疫和检查机制尚不完善,加上
-
太湖蓝藻已是常态 专家呼吁理性看待
近日,太湖再次发生蓝藻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众不必要的惊慌。对此,专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太湖蓝藻,采取科学的措施积极治理,不必恐慌。 自去年太湖蓝藻导致无锡发生了饮用水危机之后,蓝藻一直成为敏感的话题。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预防蓝藻再次大规模暴发,确保不发生饮用水危机。 蓝藻是存活在地球上三十五亿年的生物,并不是污染的特定产物。对此,长期研究太湖的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认为,太湖目前水质处于劣五类,主要是总氮超标,营养状态为轻度和中度,水体水质仍处“藻型生境条件”状况,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
-
布什开出减排“空头支票”
第三次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4月17日至1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此前一天,即4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在2025年前使其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加。但任期只剩下半年多的布什没有列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细节,而且再次拒绝设置强制减排目标。 美国媒体舆论指出,布什的新减排目标并无新意,仍然坚持布什政府此前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的立场。而且,布什任期已经所剩无几,他的这番话无论对其他国家还是对美国国会实际上已几乎无分量可言。 布什当天在讲话中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最关键的工具是清洁能源技术。他说,在新能源技术的帮助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在未来十几年将
-
“细菌”让十条河流变清
冯坤范博士的“细菌库”里有21种细菌。这种根据被污染水体的“病情”,像中医抓药一样调制出“治污菌”配方,三四年来已经让上海10条河流由浊变清。记者近日获悉,该项“YL活性生物复合剂制备及工艺”实现了菌种培养和制剂生产国产化,已申报生物修复领域的首个国家专利。 “自然而然,以菌治污”的生物修复方法,有别于物理、化学等传统治污手段,国际上相当流行,国内应用还不广,上海则做了不少尝试。据了解,从冯博士留学日本求教“东江菌”,到她归国创办“玉垒菌”研发企业,如今的新型多菌种复合制剂已经历了几代“进化”,并拥
-
生物入侵导致我国每年损失145亿美元
生物通报道:中国的工业和运输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加速了非本地物种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在4月份的《生物科学(BioScience)》上,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小组发表文章称,这种状况可能会环境造成危害。在该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超过400种外来植物和动物,目前已被认定为中国的入侵性物种。其中的一些物种虽然数年前才有发现的记录,但现在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武汉植物学研究所的丁建清和任明迅、华盛顿州立大学的Richard N. Mack、华南植物研究所的黄宏文,以及中国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的Ping Lu。许多因素对这个正在发展的问题有贡献,其中包括入境口
-
中国物种资源:正在消失的宝库
2008年1月23日,瑞士日内瓦。 联合国总部会议中心。 这里正在召开“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会议。一场关于生物物种主权的国际谈判正在激烈进行。“多年来,中国一直是遗传资源的提供国,和巴西、哥伦比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立场一致,中国主张以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来对抗发达国家对遗传物种资源的掠夺和盗用。”代表中国出席“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会议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薛达元,向与会的发达国家代表们力争中国的物种主权。 所谓物种主权,是指国家对领土内分布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主权。而发达国家一直开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 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从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
-
英科学家列举人类25大环境威胁
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家威廉萨瑟兰为主的30名科学家列举了未来25大环境威胁,值得关注。其中最危险的隐患包括:人造生命和生物模拟仿生机器人,它们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入侵物种,影响生态系统;对生物燃料和食物需求的增加,可能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气候变迁、海平面上升、火灾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爆发等因素,将导致野生动植物灭绝;海洋“施肥(加入铁屑)”以及部署阳光防护镜的实验等因素、以及有毒的纳米材料也存在环境隐患。 萨瑟兰表示,他们集体行动是为了让研究人员在这些因素成为政治和社会问题之前
-
韩国计划2012年前温室气体排放维持现状
韩国环境部3月21日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韩国2012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保持现有水平,即每年5.91亿吨。 韩国环境部在向总统李明博报告2008年工作计划时说,韩国非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为2.5亿吨,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环境部计划2012年前将非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并将生物燃料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目前的1%提高到3%。 韩国环境部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韩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预计增加2.2%左右。
-
海内外专家聚集华中农大共同探讨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其开发利用如何做到不争粮、不抢地?昨日,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聚集华中农大,共同探讨生物质能与生物技术。 他们之中,既有我国油菜与水稻领域的顶尖专家——傅廷栋和张启发两位院士,也有美国、澳大利亚科学院的3位院士,以及海内外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将在4天时间里,深入探讨生物质能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利用,尤其是如何充分选用非粮食作物,使生物能源发展不与民争食。 发展可再
-
车载质谱仪用作移动环境监测
SAN JOSE,加利福尼亚,(2008年2月27日)-全球领先的科学服务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科学服务商,今天宣布已经为客户在作为移动实验室的巴士上首次定制安装了他们的TSQ Quantum™三级四极杆质谱仪。TSQ Quantum™是唯一具有高选择性反应监测(H-SRM)功能的三重级四极杆质谱,可以使分析复杂样品的分析变得更加迅速和有效。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对空气,土壤和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的,移动的分析检测。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的工作人员和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及其它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家立足于
-
《科学》珊瑚礁的成长与珊瑚多元性无关
3月14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3000万年以来,加勒比海珊瑚礁的成长与珊瑚的生物多元性没有关系,即在许多珊瑚物种已经灭绝之后,珊瑚礁仍然在生长。研究人员为了解物种多元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付出了许多努力。这样做部分出自基本了解的需要,部分是对由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物种持续丧失的担心。目前,即使每个珊瑚礁的珊瑚物种多元化的水平具有广泛的差异性,但世界各地珊瑚礁生长的速率大体类似。 为了给这一描述添加一个历史的尺度,Kenneth Johnson及其同事将加勒比海珊瑚礁新的及已经发表的化石及地质学数据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他们报告说,珊瑚物种的高度多元化并非
来源:EurekAlert!中文版
时间:2008-03-18
-
罕见白色虎鲸现身阿拉斯加海域
罕见白色虎鲸现身阿拉斯加海域 拍到白虎鲸照片的西雅图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生物学家霍莉·费尔巴赫说:“我曾听说过这种罕见的鲸鱼,但我们一直无缘得见。发现它真是太奇妙了。”实际上,白虎鲸的发现纯属偶然。费尔巴赫等科学家2月乘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考船“奥斯卡戴森”号(Oscar Dyson),在北太平洋海狮保护区附近实施一次有关鳕鱼的观测研究,没料到白虎鲸忽然出现。 多年前白虎鲸的身影曾在阿留申群岛出现过一次,但从此便消失在研究人员的视线外,尽管他们曾经多次发现过更为常见的黑白相间的鲸鱼。费恩巴赫在谈到白色虎鲸出现的那一刻时说:“第一眼看到它
-
考古显示1800年前希腊已出现脑部手术
据美国媒体3月12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两个分开的墓穴中发现了数具骨骼,这次考古行动的参与者之一扬尼斯?格雷科斯(Ioannis Graikos)表示,这具女性骨骼是去年在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以西75公里处的维利亚(Veria)地区出土的,此前尽管有许多古代文献记载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头部手术,但是头骨上带有手术伤痕的人体骨骼却很少出土。 格雷科斯认为,出土的骨骼头骨上的伤痕显示,只有训练有素、技艺高超的医生才可能实施这种头部手术。他表示,这次的发现显示出维利亚在公元3世纪左右,也就是希腊受到罗马帝国统治
-
英国将建“蝴蝶诺亚方舟”
全球变暖使得英国四分之三的蝴蝶物种数量迅速衰退,若不采取有效行动,未来的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蝴蝶是什么样子。为此,英国正计划筹建世界上最大的“蝴蝶避难所”——“蝴蝶世界”,包括一个透明穹顶的生态馆,12个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花园。 “蝴蝶危机”日益严重 在过去20年中,英国常见的54个蝴蝶物种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数量已经大幅衰退,几种蝴蝶甚至处于灭绝的边缘。在过去一个世纪中,英国有5个蝴蝶物种和60多种蛾类已经灭绝。 牛津大学生态学家杰里米·托马斯说:“气候变化、城市扩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遭破坏、农业技术改进等,都不利于英国蝴蝶的生存。若不采取有效行动,等待英国蝴蝶
-
新疆十万余野生动物面临饿死危险
新疆林业部门说,今冬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连降大雪,气温创历史最低值,罕见的严寒天气和没膝的积雪导致息栖于此的十万余只野生动物觅食艰难,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因饥寒伤亡,目前正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据新疆喀什地区林业局珍稀动物保护站站长戴志刚介绍,从二月上旬以来,他们每天都能接到从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报上来动物冻伤冻死的数字,而许多地方因积雪太厚无法统计,动物伤亡情况可能更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因冻饿而伤亡的野生动物中,不乏马可波罗盘羊、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拯救这些野生动物,喀什地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及昆仑山林场护林人员,目前已分别派
-
老虎数量25年内锐减,中药有罪?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专家周二表示,世界老虎数量在过去25年里可能已经减少了一半,5个虎类亚种群中至少有1种正濒临灭绝。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士称,中国对老虎的需求(部分用于制造传统药材)和栖息地破坏是老虎面临的两大威胁。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专家在瑞典表示,华南虎可能很快灭绝,苏门答腊虎是下一个最有可能灭绝的亚种群。但是WWF官员同时表示,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老虎可能存活,并且会增加数千只。他们相信这一物种能够存活下来。“从多方面来看,老虎都处于灭绝和幸存的十字路口处,结果如何完全依赖于我们人类,”WWF印度物种保护项目主管班纳吉(Sujoy Banerjee)说道。WWF驻尼泊尔的虎类
-
研究证明气候变暖使树叶新生期提前
众所周知,如果春天来得早,花草树木会提前萌芽,不过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近日,一个由法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运用精确的科学方法,证明了气候变暖使树叶新生期提前的事实。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3月10日发布公告指出,研究小组选取了欧亚大陆北部的森林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在北半球的高海拔地区,树叶的新生期主要取决于温度,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分析出气候变暖对树叶生长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1982年至今,欧亚大陆北部森林的树叶新生期普遍提前了5天,在1987年到1990年间,这种变化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在
-
北极融冰加速 恐将爆发各国争资源"冷战"
中新网3月10日电 油价升穿105美元一桶,加上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全球多个大国,包括美国和俄罗斯,都有意向北极寻找潜在能源宝藏。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海岸防卫队一名前官员表示,冰川融化令各国更易进入北极探索新资源,将引发一场另类“冷战”。 占全球1/4油气储量 这名海岸防卫队前官员博格尔森现为外交委员会专家,他估计全球尚未被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北极可能占1/4。为了争夺这些潜在能源,邻近北冰洋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将争相宣示主权。 俄罗斯就宣称拥有北冰洋1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去年夏季更在海床插旗,几日后派出战略轰炸机在北极上空飞行,是上世纪冷战后首次这
-
中国变暖“可能导致血吸虫病规模扩大”
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该研究发表在了《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的2月号上,它研究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分布与温度敏感性,日本血吸虫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导致血吸虫病的寄生虫。人们相信不断升高的气温会导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对气候敏感的疾病恶化,其中就有血吸虫病,然而准确预测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研究结果也互相矛盾。这组科学家们提取了血吸虫和钉螺样本——钉螺是此类寄生虫的媒介——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培养。结合历史数据,他们得出冬季平均温度0摄氏度是钉螺可生存的最低温度。他们发现血吸虫在温暖的环境下能大量繁殖,生长和繁殖的最低温度
-
联合国发出小麦传染病警告
本报纽约3月5日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天表示,伊朗西部小麦的主要产区发现一种高致病性小麦秆锈菌,并提醒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伊朗以东的小麦生产国高度警惕,其农作物可能会受到这种病虫害的侵害。 粮食及农业组织说,这种秆锈菌1999年首次出现在乌干达,因而被命名为Ug99,随后这种真菌传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并在2007年由东非跨越红海登陆也门,在也门出现的Ug99变种比东非原来的菌种更具破坏性。该组织表示,小麦秆锈菌的孢子能够随风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跨越不同的大陆。根据专家的估计,亚洲和非洲全部小麦品种中的80%%都不具备对秆锈菌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