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神经网络架构助力城市流域污染物负荷及初雨事件模拟:平衡专业性与通用性之关键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自然水系被大幅改变。大量的不透水地面出现,雨水下渗减少,暴雨径流却大大增加。这些径流裹挟着各种污染物,像营养物质、沉积物等,一股脑地冲进附近水体,使得水质急剧恶化。其中,初雨(FF)现象尤其让人头疼,在暴雨刚开始的阶段,大量污染物集中排放,对城市水环境造成极大冲击。准确模拟初雨事件中总悬浮固体(TSS)、总氮(TN)和总磷(TP)等污染物浓度,对提升城市雨水管理水平、保障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水质模型面对城市径流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往往力不从心。它们大多依赖预先设定的方程和假设,很难精准捕捉水文变量和污染物负荷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正因如此,研究人员急需找到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波兰定居点规模、新冠疫情与乌克兰战争对空气质量的多维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当欧洲致力于实现"Fit for 55"减排目标时,波兰却长期占据欧盟PM2.5污染最严重城市榜单的72%席位。这种矛盾现象背后,隐藏着城市化进程、极端气候事件与突发地缘政治危机的三重夹击。2017-2022年间,波兰相继经历能源价格波动、新冠疫情封锁(2020)和乌克兰战争移民潮(2022),这些因素如何重塑这个东欧国家的空气质量版图?来自波兰的研究团队通过独创的多尺度分析方法,首次系统评估了定居点规模、气候变暖与突发危机对空气污染的复合影响。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团队选取波兰10个城市、10个城镇和10个农村监测站,采集2017-2022年PM10、SO2、NO2、NOx和苯(C6H6)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比色乳液萃取法:快速检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新突破

    在现代生活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无处不在,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消防泡沫、不粘锅、食品包装等产品中。然而,这些 “永远的化学物质” 因其强大的碳 - 氟键,具有极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很难通过常见的生物降解或光解等方式分解。而且,许多 PFAS 可溶于水,这使得它们在环境中四处迁移,污染土壤、水源和食物。大量研究发现,全球各地的环境中都有 PFAS 的身影,在军事基地、污水处理厂等周边地区,PFAS 浓度更是居高不下。PFAS 不仅会通过生物累积在人体中富集,还能通过母婴传播,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浓度的 PF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解析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空气排放监测:实验室间比对研究意义非凡

    在现代生活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无处不在,因其具有独特的防水、防油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各类消费品中。然而,这些 “永远的化学物质”(PFAS 常被如此称呼)正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PFAS 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针对 PFAS 在食物、土壤和水中的研究与管控已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战略路线图和立法行动纷纷出台。但令人担忧的是,空气中 PFAS 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在空气领域,关于 PFAS 的组成、浓度范围以及人体暴露途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模拟太阳辐射下聚合物风化动力学及其与雨水和河口微塑料的比较研究

    微塑料(MP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其长期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备受关注。其中,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风化过程会显著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但现有研究对实验室模拟风化与实际环境MPs的关联性认识不足,且缺乏标准化的光谱识别方法。针对这一科学瓶颈,来自美国研究团队在《Chemosphere》发表了创新性成果,通过模拟太阳辐射实验结合环境样本分析,系统揭示了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风化规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采用三大关键技术:1)使用氙灯老化箱模拟太阳辐射(340 nm,0.35 W/m2)进行90天加速风化实验;2)通过ATR-FTIR(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FTIR监测羰基(C=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双膦酸盐功能化生物源纳米结构碳化硅:从废水高效回收铀和钪的新希望

    在当今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类金属的需求与日俱增。铀(U)在核能、医疗成像、放疗以及同位素生产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钪(Sc)则是制造先进技术材料的关键元素,比如航空航天、体育器材和光学设备中常用的 Al-Sc 合金,还有飞机发动机使用的 Mg-Sc 合金等。然而,这些金属的提取面临诸多难题。Sc 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其高浓度矿石稀少,常见来源如红泥中 Sc 含量较低;U 由于常与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元素混合,且本身具有放射性,在提取过程中不仅难度大,还对环境和健康构成威胁。同时,采矿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含金属废水肆意排放,其中的 U 和 Sc 等金属污染物浓度虽低,但却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危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巧用外来入侵植物源生物炭与荨麻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创新之道

    在生态环境领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而入侵植物在全球范围内肆意蔓延,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治理它们不仅成本高昂,其产生的大量生物质还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合理利用入侵植物资源,成为科研人员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于两种在欧洲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 ——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和巨柱一枝黄花(Solidago gigantea Aiton),利用其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并结合荨麻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市政下水道中次氯酸盐排放后挥发性氯化合物的生成、归趋与迁移机制研究

    市政下水道系统常接收含次氯酸盐的工业废水排放,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引发挥发性氯化合物在管道顶部空间积聚,导致金属结构腐蚀并威胁维护人员健康。尽管传统理论认为常规下水道环境中不应存在显著氯气(Cl2),但商用传感器却频繁检测到"氯气"信号,这引发了科学疑问:究竟是什么化合物触发了传感器响应?更关键的是,这些物质的生成机制及其在复杂下水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明确。为破解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三阶段实验:第一阶段使用纯净水验证次氯酸(HOCl)的挥发性;第二阶段在含氨环境中探究三氯化氮(NCl3)的生成特性;第三阶段采用真实废水评估实际工况下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结合批次反应器实验与数学模型,团队系统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生物炭:治理酸性矿山废水镧系元素污染的可持续之选

    在地球的矿业活动中,一场看不见的污染危机正悄然上演。从矿石中提取和加工含有镧系元素(Ln)的矿产时,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雨水等作用下,形成富含 Ln 的渗滤液和酸性矿山废水(AMD)。AMD 具有酸性 pH 值和高浓度铁(Fe),其中 Ln 等物质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威胁人类健康。传统处理 AMD 的方法,如使用石灰石,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 pH 值和降低金属浓度,但成本高昂;而铁和硅纳米颗粒等吸附材料,又存在因在特定 pH 条件下不稳定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下,生物炭逐渐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它是一种富含碳的材料,通常由有机原料

    来源:Chemosphere

    时间:2025-05-06

  • PM2.5暴露对残疾人群体死亡率的影响: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空气里的细颗粒物(PM2.5)就像隐藏在空气中的 “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据估计,2019 年全球约 420 万人的过早死亡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关,PM2.5在其中 “贡献” 不小。它既来源于发电设施、工业、车辆的燃料燃烧等一次源,也产生于气体间的化学反应等二次源。已有研究表明,PM2.5会引发心血管、呼吸、神经疾病以及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还与全因、非意外和心血管疾病的高死亡风险相关5。与此同时,全球约 16% 的人口,也就是大约 13 亿人存在明显残疾情况。在韩国,自 2009 年起,注册残疾系统覆盖约 5% 的人口,且随着人口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06

  • 肯尼亚屈光不正服务社会企业的现状剖析: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范围内,有 22 亿人因未矫正的屈光不正(URE)而视力不佳,而矫正 URE 通常只需一副眼镜。在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在提供屈光不正(RE)服务时,面临着资源短缺和腐败等问题,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商业企业在眼健康领域虽然活跃,但多以盈利为导向,对社会使命的关注度较低,RE 服务价格较高,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够轻松获得。而社会企业(SE)以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在提供 RE 服务方面具有独特潜力,却鲜为人知。为了改善肯尼亚 RE 服务的现状,来自南非夸祖鲁 - 纳塔尔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视光系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肯尼亚从事 RE 服务的 SEs 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时间:2025-05-06

  • 厄瓜多尔森林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群落基因分型研究:揭示致病菌分布与遗传多样性

    在全球范围内,新兴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愈发明显,其中真菌引发的疾病对脊椎动物影响显著。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简称Bd)作为一种能感染两栖动物的水生游动孢子真菌,给两栖动物种群带来了巨大威胁。Bd存在多个遗传谱系,不同谱系的毒力差异较大,像全球泛流行谱系(Bd-GPL)就比一些区域地方性谱系(如Bd-Asia2/Brazil)更具毒性 ,而且不同谱系间还可能杂交产生更具毒性的后代。目前,关于Bd的研究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以往基于 ITS15.8S 区域的标准 qPCR 检测虽能确定Bd的存在和感染强度,但无法区分不同谱系;另一方面,南美洲的Bd基因分

    来源:EcoHealth

    时间:2025-05-06

  • 尼日利亚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框架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大背景下,旅游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尼日利亚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6 年有 526.5 万游客到访,预计到 2030 年将达 2532.602 万。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旅游项目受游客满意度影响大,许多目的地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客户服务差、生态目的地退化和政策实施不到位等情况,游客对目的地的条件、可达性、安全性和文化体验不满,导致经济收益、游客数量和收入下降23。为了深入了解尼日利亚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找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来自奥巴费米・阿沃洛沃大学(Obafemi Awolowo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

    来源:Sustainable Earth Reviews

    时间:2025-05-06

  • 多状态模型解析寄生相关双重转变,助力生物防治精准化

    在利用两种物种作为生物防治剂的生物防治项目中,或者当多个物种利用同一寄主作物时,寄生蜂之间的竞争会降低害虫防治的成功率。研究人员评估了寄生蜂根据寄主质量(即是否先前被寄生,以及褐臭蝽(Euschistus heros)卵先前被寄生对Trissolcus basalis和Telenomus podisi寄生率的影响)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研究人员先后对卵的选择(未被寄生、被T. podisi寄生、被T. basalis寄生)以及基于选择的条件性行为(行走、敲击、产卵或标记)进行建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强调了多状态模型在方法学上的贡献,该模型考虑了随时间推移两个连续反应阶段所产生的双重转变。统计方

    来源: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时间:2025-05-06

  • 揭秘植物微生物组:核心与应激特异性菌群如何助力植物抗压

    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植物们看似安静地扎根生长,实则时刻面临着各种 “挑战”。干旱、高盐、病害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如同一场场无情的 “风暴”,不断考验着植物的生存能力 。微生物作为植物的 “亲密伙伴”,在帮助植物应对这些挑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挖掘和利用与植物相关的抗逆微生物亚群落,仍然像是隐藏在迷雾中的谜题,让科研人员们难以捉摸。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以杨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实验,试图解读微生物群落的奥秘。最终,研究成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这项研究意义非凡,它不仅系统地揭示了不同胁迫下根际微生物组

    来源:Microbiome

    时间:2025-05-05

  • 解析青少年手机依赖与抑郁关联机制:为心理健康干预 “导航”

    在当今数字浪潮中,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然而,这一现象引发了诸多担忧。过度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往研究虽发现手机依赖与抑郁存在关联,但大多聚焦于个体心理因素,忽视了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深入探究这一复杂关系,青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该研究旨在剖析青少年手机依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纳入了来自中国东部 72 所不同高中的 4032 名学生,最终获得 3770 份有效问卷。研究采用了多种成熟量表,如测量手机依赖的 Kwon 量表修订版、评估抑郁的 He 氏量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5

  • 探秘海洋细菌:解锁聚羟基脂肪酸酯(PHA)降解新潜能,助力环保新征程

    研究背景塑料材料因强度高、重量轻、耐用且耐环境腐蚀而被广泛应用。但塑料分解速度远慢于其使用周期,全球塑料垃圾年产量达 4 亿吨,仅 9% 被回收,大量塑料垃圾在生态系统中积累。新冠疫情期间,一次性塑料包装需求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塑料垃圾问题。多数塑料源于石油,难以自然降解,会形成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合成的细胞内碳源和能源储存化合物,具有完全可生物降解性,在海洋环境中降解速度比非生物降解快 8 - 20 倍,被视为石油基塑料的可行替代品。PHA 可被多种微生物降解,其降解过程依赖于 PHA 解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5

  • 太行山区周边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攀升:环境变化 “作祟”

    在世界范围内,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它由利什曼原虫属的细胞内原生动物引起,通过感染的雌性白蛉叮咬传播 。患者会出现长期发热、虚弱、盗汗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还可能发展为多系统疾病,引发二次感染甚至死亡,在寄生虫病中,其死亡率仅次于疟疾。在中国,VL 的历史颇为曲折。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就出现了最早的病例,1904 年首次有寄生虫学确诊的病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有力的防控措施,如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化疗、识别并处理感染的狗、室内喷洒杀虫剂控制病媒等,VL 病例逐渐减少。但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 “西

    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时间:2025-05-05

  • STAT3/NAV2信号轴调控肺纤维化进程的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潜力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一种预后极差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始终笼罩在迷雾中。最新研究发现,神经元导航蛋白2(NAV2)这个在细胞迁移和自身免疫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分子,在IPF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p<0.05)。研究团队构建了博来霉素(BLM)诱导的C57BL/6J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通过腺相关病毒(AAV6)载体递送短发夹RNA(shRNA)成功敲低NAV2后,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同步下降。体外实验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中,STAT3和NAV2表达呈正

    来源:Molecular & Cellular Toxicology

    时间:2025-05-05

  • 替代-突变率比值(c/μ)作为超越Ka/Ks的分子适应检测新标准:以SARS-CoV-2为例揭示核酸序列选择的全局效应

    1)或负向选择(Ka/Ks<1)。然而,这一经典方法存在两个根本性局限:其有效性完全依赖于"同义突变绝对中性"的理论假设,且无法应用于非编码区(UTR)的功能评估。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同义突变可通过影响mRNA稳定性、翻译效率等机制产生显著选择压力,而UTR区域更是蕴含大量调控元件。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呼唤着新一代检测方法的诞生。针对这一科学难题,Rowan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发表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人员以SARS-CoV-2为模型,开发了替代-突变率比值(c/μ)检测框架,通过建立c/μ=Ps*(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时间:2025-05-05


页次:60/294  共5866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