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特定核苷酸替换增强 α- 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表达: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新突破

    ### 研究背景杆状病毒是昆虫病原 DNA 病毒,分为四个属,其中 α- 杆状病毒在感染周期中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病毒粒子:包埋型病毒(ODV)和芽生型病毒(BV)。ODV 被包裹在包含体(OBs)中,OBs 的主要成分是多角体蛋白(POLH)。α- 杆状病毒在感染后期,能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 OBs,这得益于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的高表达。20 世纪 80 年代,基于苜蓿银纹夜蛾多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开发出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用于在培养细胞和昆虫幼虫中表达外源蛋白。polh 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起始密码子之间 50bp 的 “爆发序列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时间:2025-04-08

  • 生物凝胶清除作用减缓有机颗粒向海洋深处的沉降:揭示碳垂直通量衰减的新机制

    海洋被誉为地球最大的碳汇,其中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颗粒沉降形成的"生物泵"(Biological Pump, BGP)每年向深海输送50-60亿吨碳。然而这个关键碳循环过程存在一个核心谜题:为何99%的颗粒在到达深海前就被降解?传统观点聚焦于微生物降解作用,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Uria Alcolombri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生物凝胶(biogel)对颗粒沉降速度的物理调控可能是更关键的因素。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无尽海洋柱"(endless-ocean column)微流控系统,通过实时视频追踪和流体控制技术,首次实现了单颗粒长达4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8

  • 基于苯并噻唑的荧光探针DYH:环境水体中2,4,6-三硝基苯酚的高灵敏检测与智能手机传感平台

    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的荧光分子探针DYH,它能像"分子间谍"一样精准捕捉环境中的高危爆炸物2,4,6-三硝基苯酚(TNP)。在甲醇溶液中,DYH会发出迷人的蓝绿色荧光,但当遇到TNP时,这种荧光会戏剧性地减弱,最高猝灭效率可达99.77%。通过深入研究,团队发现DYH与TNP以1:1的化学计量比结合,其检测灵敏度惊人——能识别低至2.1×10–7 M的TNP分子。更酷的是,研究人员将这项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开发出便携式检测平台,就像给手机装上了"爆炸物嗅觉"。无论是自然水体还是试纸条,DYH都能快速"嗅出"TNP的踪迹,为反恐和环境监测提供了创新工具。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4-08

  • 长期暴露于 PM2.5与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结节的关联研究:为健康筑牢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吸的空气看似平常,却隐藏着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愈发常见,中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从 1985 - 2014 年大幅上升,且儿童甲状腺结节中恶性肿瘤比例相对较高,这使得探究其发病风险因素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全球范围内,PM2.5作为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备受关注。不过,关于 PM2.5与甲状腺结节的关联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多针对成年人,存在对关键混杂因素调整不足等问题。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甲状腺对其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他们在户外停留时间长,更易受到空气污染影响。在此背景下,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5.4

    时间:2025-04-08

  • 综述:硫酸盐还原菌(SRB)在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生物修复的潜力之选

    硫酸盐还原菌(SRB)在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生物修复的潜力之选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工业生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尤为突出,大量富含硫酸盐且含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被排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探索有效治理这些废水的方法时,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 reducing bacteria,SRB)作为一种独特的厌氧微生物,逐渐走进了科研人员的视野,其在污染物去除和生物修复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为解决工业废水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SRB 的特性与作用机制SRB 属于厌氧微生物的范畴,它们拥有一套独特的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4-08

  • 微生物互作影响野生和栽培番茄化学防御:挖掘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契机

    在农业生产领域,如何在减少对环境破坏的同时保证作物产量,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番茄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持续遭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有益的土壤微生物,比如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它们有望增强植物生长和抗虫能力。然而,番茄在驯化过程中,与这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否被削弱,进而影响其自身免疫力,这一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研究。为了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来自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y of N

    来源: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2

    时间:2025-04-08

  • 优化乳酸奈瑟菌外膜囊泡(OMVs)分离纯化方法:迈向高效疫苗研发新征程

    在生物医学领域,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OMVs 是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压力条件下自然释放的纳米颗粒。它由磷脂双层构成,内部包含脂多糖(LPS)、周质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等成分。这些小小的囊泡可有着大大的能量,它们在疫苗开发和药物递送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疫苗开发方面,OMVs 作为抗原载体,能够激发机体产生强大且持久的免疫反应。以针对 B 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serogroup B,MenB)的疫苗为例,首款基于 OMVs 的有效疫苗在古巴诞生,后续更是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时间:2025-04-08

  • GC-MS/MS 联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技术:新型液晶单体检测方法的优化、验证与应用

    液晶单体(LCMs)是一类新型的新兴污染物。为了评估它们的存在情况、行为表现以及潜在风险,需要一种灵敏且具有选择性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多种环境介质中痕量水平的 LCMs。为此,研究人员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改进的气相色谱 - 串联质谱(GC-MS/MS)方法,用于 LCMs 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将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与 GC-MS/MS 相结合。在最佳仪器条件下,LCMs 的仪器定量限低至 0.02 pg・injection−1,这得益于 APCI 条件下能产生高丰度的分子离子 / 准分子离子。与之前发表的方法相比,本研究开发的方法使 LCMs 的方法检测限降低了约 1 - 38.7 倍,能够分析灰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5.7

    时间:2025-04-08

  • 低压辅助微波等离子体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有机与无机有害化合物的实时同步监测新方法

    在环境监测领域,同时捕捉有机与无机有害气体犹如“一箭双雕”的挑战。传统质谱技术如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和单光子电离质谱(SPI-MS)因电离机制局限,难以兼顾两类物质。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将微波等离子体火炬(MPT)改造成低压环境下的“离子工厂”——LAMP离子源。这个由三层金属管组成的微型反应堆,在10-1000 Pa的真空环境中,利用氦气微波等离子体产生NO+、O2+·等多重活性粒子,通过Penning电离、电荷转移等“组合拳”策略,成功击破化合物电离壁垒。实验显示,该系统对硫化氢(H2S)等“顽固分子”的检测限低至0.03 ppbv,还能在养猪场臭气监测中精准捕捉环己烷等传统技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5.7

    时间:2025-04-08

  • 循环水与溶质质量平衡模型助力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右岸稻田区水资源管理

    在欧洲,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地中海国家,水资源稀缺且不稳定。随着气候变化,这一情况愈发严峻,给当地的农业灌溉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西班牙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右岸的稻田区,这里的水稻种植依赖大量的灌溉用水,每年约需 1000mm 的漫灌水量,但由于地表排水和水再循环率高,个别农田的实际用水量可能达到这一数值的四倍 。灌溉用水取自受潮汐影响的瓜达尔基维尔河河口,盐度成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如何有效管理水资源、应对水稀缺和盐度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探索有效管理方案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一个 “桶” 式质量平衡模型(包含循环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Czech farmers'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water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用水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景观稳定。欧洲的农业政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强调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农业生态化、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改革。捷克共和国的农业用地占据了该国超过 50.0%的土地面积,在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然而,部分农业土地存在涝渍问题,再加上历史上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大规模开展排水工程,导致景观质量和蓄水能力下降。如今,捷克农业迫切需要调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探索新的水管理策略,以应对干旱、水资源短缺等气候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来自国外的研究人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基于水量平衡与遥感技术的杏仁园精准灌溉策略研究及其意义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农业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成为关键议题。杏仁作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在西班牙不断扩大,灌溉需求也随之剧增。然而,传统的灌溉方式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确定作物蒸散量(ET)困难重重,现有测量技术各有弊端,像经典的称重蒸渗仪操作复杂,涡度相关法受环境限制大;而且,利用参考 ET(ETo)和作物系数(Kc)确定灌溉量的方法,在杏仁种植中缺乏足够的依据。此外,杏仁园普遍存在灌溉不足的情况,如何采用合理的亏缺灌溉(DI)策略,以及利用先进技术精准监测作物水分状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探索更高效的灌溉调度方法,提升杏仁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改进的电磁感应技术实时监测棉田土壤水分研究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下,土壤水分(θg)的精准监测成为提高灌溉效率的关键。传统监测方法如中子探测仪、时域反射法(TDR)存在破坏性强、时空分辨率低等局限,而电磁感应技术(EMI)虽能通过表观电导率(ECa)间接反映土壤水分,但在动态数据预测中误差显著。新疆作为典型干旱区,棉田膜下滴灌面积超266万公顷,但现有ECa-θg模型难以满足其高精度需求。针对这一难题,阿拉尔垦区第十二团科技园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卡尔曼滤波算法与电磁感应技术结合,实现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动态优化预测。研究采用EM38-MK2地电导率仪采集水平和垂直双模式ECa数据,通过温度标准化校正和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基于 Copula-Bayesian 模型预测中国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传播的风险与触发阈值:为农业抗旱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大气候问题。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悄无声息地对生态、农业、水文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发起攻击。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干旱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过去 20 年,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不足,干旱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每年因干旱导致的粮食生产损失超过 390 亿公斤,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5%。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加剧,未来中国干旱的强度和频率预计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无疑给本就脆弱的农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深入了解干旱的发生和传播机制迫在眉睫。然而,在这个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之前有不少研究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萨赫尔地区小规模灌溉的采纳率与盈利性:基于文献与调查数据的深度解析

    在干旱频发的萨赫尔地区,农业作为民生支柱却长期依赖不稳定的雨养模式,灌溉发展严重滞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但撒哈拉以南非洲(SSA)的灌溉面积占比不足5%,远低于南亚等地区。这种困境背后,既有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成本高的客观限制,也存在着政策路径选择的争议——是延续政府主导的大型灌溉工程,还是发展农户自主的小规模灌溉(FSSI)?更关键的是,现有研究多将灌溉视为同质化技术,忽视了不同实施主体(FSSI/NFSSI)可能带来的效益差异。针对这些知识空白,来自国际水管理研究所(IWMI)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发表了突破性成果。

    来源: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9

    时间:2025-04-08

  • 利用食品废弃物作饲料能否降低加拿大牛肉生产的环境足迹?以废弃土豆为例的研究

    食品损失和浪费(Food Loss and Waste,FLW)源于食品生产、农业加工及分销环节,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产生影响,还导致土地、水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和栖息地退化。将 FLW 用作牲畜饲料,是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减少食物与饲料竞争的一种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肉牛养殖系统(犊牛育肥、一岁牛育肥和一岁牛草饲)在采用以下两种饲料时的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土地利用需求和 GHG 排放:一是以大麦和玉米为基础的标准(Standard,STD)日粮;二是在 STD 日粮中,以干物质(Dry

    来源:Agricultural Systems 6.1

    时间:2025-04-08

  • 耦合哨兵 - 1/2 数据迈向全国尺度种植模式制图自动化:中国 10 米分辨率小麦轮作系统地图绘制研究

    小麦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谷物作物,通过轮作系统对农业集约化发展贡献显著。描述作物轮作的种植模式(CP)的最新信息,对可持续农业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多数国家缺乏可用的 CP 数据,也没有高分辨率的 CP 地图,这限制了我们对地理针对性作物轮作的认识,不利于可持续管理。由于缺乏地面真实数据集、作物轮作系统复杂以及现有算法适用性有限,大规模自动绘制 CP 地图颇具挑战。本研究有三个目标:一是提出小麦种植模式自动绘制方法;二是通过在中国的应用评估其能力;三是探究中国小麦轮作系统的分布模式。研究引入了一种新框架,基于多源图像耦合模式和季节间变化提出 CP 指数,从而实现农业自动制图。通过融合哨

    来源:Agricultural Systems 6.1

    时间:2025-04-08

  • 变暖对高山草甸植物物候序列的差异化影响及其生态意义

    植物物候(Plant phenology)是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多个连续物候事件的变化以及物种间的物候同步性会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然而,人们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连续物候事件和物种间的物候同步性知之甚少,这限制了我们对整体物候响应气候变化策略的全面理解。在此,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进行了一项为期 3 年的增温(warming)和降水变化操纵实验,以研究 10 种常见物种连续物候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这些物种间的物候同步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研究发现,增温对连续物候期的推进作用不同,早季和生殖物候期的时间比晚季和营养物候期提前得更多。增温通过延长开花时间来延长生殖物候期,而营养物候期保持

    来源: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5.6

    时间:2025-04-08

  • 啮齿动物导致的高寒草地退化加剧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与氮流失:甲烷吸收增强难掩气候风险

    青藏高原上的“地下工程师”啮齿动物(如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通过打洞和堆丘加速草地退化,意外引发了一场微型气候危机。研究发现,这些毛茸茸的“施工队”虽能提升土壤甲烷(CH4)吸收能力(退化草地达1.42-2.85 kg C ha-1 yr-1),却同时打开了氮氧化物(N2O和NO)的潘多拉魔盒——N2O排放激增(温室效应是CO2的273倍),非生长季贡献率最高达93%,而活泼的NO分子(臭氧前体)排放量飙升至1.19 kg N ha-1 yr-1。土壤温湿度与碳氮可用性像指挥棒一样调控着这场气体交响乐的季节变奏。更惊人的是,估算显示整个高原草地因此每年多排放2012 Gg

    来源: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5.6

    时间:2025-04-08

  • 美国中西部地区冷积累和春季霜冻风险的历史变迁与未来预测:对特色作物种植的重要意义

    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过去几十年间,受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影响,休眠期或寒冷季节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预计这种变化将持续到本世纪末甚至加剧。冷积累和春季霜冻伤害风险的变化,让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作物种植者尤为担忧。尽管这些变化对农业产业至关重要,但相关评估工作却相对较少,难以据此指导作物管理策略。研究人员结合历史观测数据和 CMIP6(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 6 阶段)多模型集合预测,评估该地区苹果冷积累和物候近期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观测数据表明,在过去 70 年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冷积累有所增加;CMIP6 预测显示,未来 70 多年这种增长还将持续。不过,预计中西部南部地区的冷积累会减少,但减少速度不至于

    来源: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5.6

    时间:2025-04-08


页次:7/131  共2614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