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大学1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全国高校居首

    记者1月19日从清华大学获悉,在刚刚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该校共有17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首位。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奖数量达到11项。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完成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和土木系教授聂建国等完成的“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同时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悉,截至2012年度,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5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52项,国家技术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01-21

  • 遗传发育所在“稻花香2号”分子改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稻花香2号”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最优质的粳稻品种。该品种的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占第一积温带水稻栽培总面积的80%。受市场对优质米的消费需求影响,由该品种引导的大米加工销售企业最多时达到450家,目前仍然有240多家企业以该品种为经营主体,成为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经济中最具特色的引领产业。作为优质特种香稻,“稻花香2号”自2000年开始在第一积温带推广种植。由于单一品种的长期大面积栽培,导致该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严重丧失,香味、粒形严重退化,异源品种严重混杂,抗倒伏能力严重削弱,稻瘟病潜在发生趋势明显。“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作为全国知名品牌,如何保持五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3-01-21

  • 我国获生物制品标准“国际话语权”

    光明日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齐芳)从今年1月开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这是全球第7个、发展中国家首个获批的合作中心,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生物制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更多地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生物制品标准品的制备研究。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人们目前应用的许多疫苗和药品,比如戊型肝炎疫苗等,都属于生物制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介绍,合作中心是WHO与其成员国开展合作的最具代表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1-21

  • 科研人员发现精子细胞发育的代谢调控机制

    光明日报上海1月17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国际知名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发育细胞》)1月15日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组、王恩多组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piRNA在精子发生后期触发MIWI/piRNA“机器”清除的代谢调控机制,为代谢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分子信息。 研究组赵爽博士、苟兰涛博士及博士研究生张满等合作研究发现,在精子形成后期,piRNA分子通过与小鼠PIWI(MIWI)蛋白高度结合,促进其被泛素连接酶APC/C识别,从而使MIWI蛋白被泛素化修饰并降解;作为蛋白“配体”的piRNA自身也因失去结合蛋白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1-21

  • 中国科技大学Hepatology肝病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证实,同时抑制NKG2D受体的多个配体可以阻止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急性重型肝炎。相关论文发表在2013年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纸质版(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中国科技大学的田志刚(Zhigang Tian)教授和孙汭( Rui Sun)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一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金资助。NK细胞,作为重要的先天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感染和肿瘤生长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于T细胞和B细胞,NK细胞缺乏识别外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8

  • 北京师范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美国NIH药物滥用研究所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完成了题为“Coupling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veal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network hubs of the human brain”的文章,指出无论是静息休息状态,还是任务应答调控状态下,在血流供应和大脑功能拓扑结构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这也许有助于揭示人类大脑功能互作组的生理基础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PNAS杂志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8

  • 首都医大:miRNA调控大型哺乳动物牙齿发育

    MicroRNA(miRNA)在啮齿类动物牙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但我们对其在大型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发育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现在,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教授领衔的团队利用Seq-Array™(芯片与二代测序相结合策略)技术方法鉴定出小型猪在下乳牙发育过程中的特定miRNA组和表达谱(由联川生物完成Seq-Array™技术服务),此项研究也为探索小型猪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12月刊PLoS ONE上。王松灵教授团队首先使用二代深度测序技术大规模筛查小型猪(Sus scrofa)在下乳牙发育过程中的miRNA表达谱,鉴别出6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3-01-18

  • 遗传发育所等在表观遗传调控水稻转座子活性方面获进展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或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它们对动植物基因组的组成、进化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宿主基因组中,如果失去对转座元件的有效抑制,这些元件将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的稳定性构成影响。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座元件,迄今为止,对于水稻宿主基因组如何调节这些转座元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曹晓风课题组及其合作者以水稻为材料,结合生化分析、全基因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及转录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JMJ703这一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调控反转座子活性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细胞与生化分析,研究者发现JMJ703蛋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1-18

  • 家鸡驯化研究获进展

    从供应肉蛋到斗鸡娱乐,家鸡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驯化之后,家鸡随人类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饲养最为广泛的家禽。关于家鸡的驯化问题,自达尔文时代以来就一直广受学术界关注。一系列工作表明,家鸡的主要野生祖先是红原鸡。为探讨家鸡的驯化历史,中科院院士张亚平领导的研究组基于母系遗传的视角,对收集到的家鸡和红原鸡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家鸡mtDNA的不同支系可能起源于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在内的广大区域,可能涉及多次驯化事件(Liu et al. 2006. Mol Phylogenet Evol)。 由于控制区突变速率较高,由此引发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3-01-18

  • 科学家发现影响青霉素产量基因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甘晓)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获悉,在国家“863”课题支持下,该所研究员郑之明及团队通过实验,初步探明了产黄青霉生长调控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应用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快报》上发表。 产黄青霉是工业上用于发酵生产青霉素的重要真菌。作为丝状真菌,产黄青霉一般是通过菌丝延伸和分支进行生长,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未被完全了解。不过,工业上已经达成共识的是,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决定菌丝的形态变化,直接影响青霉素的效果。 该研究团队围绕“形态基因—代谢活性—产率”的研究思路,采用调控几丁质合成酶表达量、细胞壁几丁质含量、发酵过程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1-18

  • 我国学者对疾病形成原因进行物理破译

    科技日报讯 (吕军布 记者张林军)近期,《中国基础科学》杂志刊发了北京天文馆副研究馆员、海军总医院特聘专家刘合群的论文。该论文首次提出了“宇宙力网”理论,认为宇宙间的每点都离不开力作用,从宏到微,这种作用产生的联系构成了力网。刘合群研究认为,人体无论是心脏搏动、肺的伸张、流体物质的循环,都离不开力作用,我们在观察疾病时切不能丢失力学视角。若只从生物、化学视角去解码,在疾病认识上就会出现偏差。 他表示,治疗疾病要从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入手,从整体、系统、状态着眼,不孤立的看待一病一症。刘合群通过临床的观察认识到:健康与疾病的根本在于循环,若从“流体力学”的规律去认识人体内部的运动变化及循环,会使我们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1-18

  • 最新研究发现被动吸烟可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风险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中国安徽省的医学专家和英国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调查了中国中东部的5个省份,调查了近6000名、平均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志愿者,结果发现,被动吸烟者患重度痴呆症的危险几率更高。该研究也是发现被动吸烟与神经科疾病之间有重要联系的首例。 据了解,被动吸烟又称为“二手烟”,我们知道吸二手烟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肺癌等。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缺乏相关研究,人们始终无法确定被动吸烟是否会提高患痴呆疾病的几率。据悉,研究小组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专门对这些参与者做了关于痴呆综合症的评测,在2007年和2008年时,又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

    来源:搜狐科学

    时间:2013-01-18

  • 揭开基因“侦察兵”的神秘面纱

    转基因食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转基因”的背后,首先需要人们找到特定的基因,才能对基因组进行“改造”。但是,基因的数目实在太庞大的,人类身上就有3万多个基因,32亿个碱基对,面对这一天文数字,科学家该如何下手?如果有个“侦察兵”,手持“扫码器”,精准、快速地帮你找到特定基因,科学家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甚至事半N倍。TALE,这个首先从植物病菌中发现的蛋白,就扮演了基因“侦察兵”的角色。但是,对于TALE的具体“长相”,以及它如何准确地“扫描”出特定基因,在2012年之前并不为人所知,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该项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结构生物中心颜宁教授、施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1-18

  • 军事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解析干细胞与癌症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肝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其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裴雪涛(Xue-Tao Pei)教授和岳文(Wen Yue)研究员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裴雪涛主要从事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2005年曾于第2届世界再生医学大会获得唯一最高荣誉奖——Paul H Fraisse (保罗•弗雷泽)“最佳科学贡献奖”,这一殊荣是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获得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7

  • 杰青《PNAS》解析明星抑癌基因

    生物通报道:从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多年的岁月,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三重转变,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近期从p53蛋白的降解入手,发现了一种蛋白能作为E3连接酶,在某些类型的癌细胞中,负调控p53的表达,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建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2002年入选中科院“****”,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7

  • 中科院Cell Res免疫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多功能分子一氧化氮(NO)对NLRP3炎性体(inflammasome)介导的免疫反应起负调控作用,并揭示了其相关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5日的权威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孙兵(Bing Sun)研究员、孟广勋(Guangxun Meng)研究员与生物物理所的陈畅(Chang Chen)研究员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NLRP3炎性体是一种通过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来触发先天性免疫防卫的多蛋白复合物。广泛的刺激,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濒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7

  • 清华深圳黄来强和刘仲健:揭开兰花花序轴鞘片的功能及进化奥秘

    摘要:黄来强和刘仲健领导的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兰科中心及华南农大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挺茎贝母兰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花序基轴上皮质的鞘片发挥为鸟提供栖棍进行异花传粉从而保障繁殖成功的重要功能,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的科学谜团,该研究成果对认识普遍存在于许多其他植物种属的花序和鞘片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相关成果获同行专家高度评价,最近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受到国际科学传媒的关注报道。在多种兰科植物例如挺茎贝母兰(Coelogyne rigida)中,下垂花序的基轴上长出许多皮质厚实的鞘片(苞片),被包裹的花序基轴呈远端增大形状,这个“披护甲的棒”究竟有什么功用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深圳市兰科植物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3-01-17

  • 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piRNA作用通路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新研究中证实,piRNA在精子发生后期通过APC/C触发了MIWI泛素化及MIWI/piRNA机器清除。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深入了解piRNA作用通路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布在1月14日的《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的刘默芳(Mo-Fang Liu)研究员和王恩多(En-Duo Wang)院士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研究方向是非编码RNA在癌症发生和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后者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质量控制研究。生殖系细胞担负着遗传信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6

  • 中科院PNAS表观遗传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证实水稻中的H3K4特异性去甲基酶JMJ703参与控制了转座子活性,相关研究论文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风(Xiaofeng Cao)。其2008年曾获得美国杜邦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奖”。研究小组的主要科研方向为DNA及组蛋白甲基化和小分子RNA调控机理。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是核DNA的重要组成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6

  • 首都师范大学PNAS植物代谢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揭示了一条独特的一氧化氮(NO)调节机制,相关论文“Cytokinins can act as suppressors of nitric oxide in Arabidopsis”发表在1月1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何奕昆(Yi-Kun He)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叶绿体分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抗逆基因的分离与应用以及NO与Ca++相互作用的分子调控机理。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Science,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16


页次:1427/2087  共41740篇文章  
分页:[<<][1421][1422][1423][1424][1425][1426][1427][1428][1429][143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