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西南医院研制出抗内毒素多肽

    [AD340X300]本报讯(通讯员冯琳记者冯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8月22日对外宣布:该院综合实验研究中心郑江博士应用计算机分子设计技术研制出抗内毒素的多肽,该成果有望应用于临床,以攻克由内毒素引起的脓毒症。         脓毒症是由致病菌的内毒素引起肌体严重中毒的一种综合症,重症脓毒症的死亡率高达50―60%。我国每年因内毒素引起的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有数百万人。近20年来,尽管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国际上对脓毒症仍没有找到特效的抗内毒素的药物供临床使用。     &

    来源:

    时间:2002-08-28

  • 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泛滥成灾”

        [生物通讯]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够延长细胞寿命的蛋白质在肿瘤细胞中“泛滥成灾”。这项发现对于开发出新型抗癌药物以及干细胞癌症疗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蛋白质就是所谓的端粒酶。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它通过修复每次细胞分裂都要被磨损的染色体末端DNA即端粒来延长细胞的寿命。    [AD340X300]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和降解.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

    来源:

    时间:2002-08-28

  • BRCA1基因的“本来面目”:修复DNA损伤

    [AD340X300]    [生物通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揭开了BRCA1基因的正常功能。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乳腺癌高风险。根据这项新研究,BRCA1基因正常情况下的作用是发现和修复损伤DNA。    为验证他们认为的BRCA1有助于修复损伤DNA的理论,研究人员对细胞进行遗传改造,令它们过量表达BRCA1基因。有关研究结果先期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这些改造的细胞中还缺少一种叫做p-53的蛋白质,已知p-53在DNA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斯坦福大学应用癌症遗传学计划的主任和斯坦

    来源:

    时间:2002-08-28

  • 癌症治疗新进展:Rb2基因疗法与γ放疗的增效协同作用

    [AD340X300]癌症治疗新进展:Rb2基因疗法与γ放疗的增效协同作用    [生物通讯]根据坦普尔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将肿瘤抑制基因Rb2与γ射线结合使用,能够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项研究发表在8月29日期的《癌基因》(Oncogene)杂志上(Vol. 21, Issue 38),题目为“pRb2/p130 通过调节p73基因表达增强和Bcl-2表达减弱促进了神经胶质瘤细胞株HJC12中放射线诱导的细胞死亡(pRb2/p130 promotes radiation-induced death in

    来源:

    时间:2002-08-28

  • 会搭顺风船的艾滋病毒

    [AD340X300]美国沙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艾滋病毒会选择性的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活化区域,或许这项发现可以解释为何HIV可以复制得如此快。这项发现已经刊登在著名期刊细胞八月刊。该研究的主持人Frederic Bushman表示:“如果病毒的插入复制机制真的已经进化到可以有效提升病毒基因组的表现量,那么这项发现将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物意义。”Bushman表示,这项发现将能大幅改善基因治疗的效果。基因治疗通常是利用一个被去毒的反转录病毒携带一个新的治疗用基因进入人体内。介着对这个机制的了解以及善用它准确的插入机制,基因治疗将能更加安全、有效。研究人员在一连串感染有艾滋病毒的细胞基

    来源:

    时间:2002-08-28

  • 日本研究人员研发出新移植器官免疫抑制剂

    [AD340X300]日本读卖新闻周日报导,日本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药,能防止人体对移植器官产生排斥,而且似乎没有任何副作用。该报称,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以及味之素的制药研究单位携手研发出上述药品,并将之命名为APC0576。报上指出,他们的发现准备在国际移植学会(International Transplantation Society)的会议上发表,该会议目前在美国进行。公司与大学官员无法立即就此发表评论。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用来防止身体排斥移植器官,但目前使用的药物倾向于对肾脏与肝脏等器官造成有害的副作用。读卖新闻说,研究人员一天两次给予两只移植了肾脏的猴子该药物,而猴子的肾脏正常地运作,没

    来源:

    时间:2002-08-28

  • 我国生物医药走向创新

    [AD340X300]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生物医药由跟踪、仿制逐步向创新转变。在世界前10种销量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中,中国目前能生产8种。此外,在用于诊断或导向治疗的单抗研究、遗传病基因诊断、肿瘤免疫治疗、组织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以及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突破。         在近日提交给第六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的一份书面发言中,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对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分析。他指出,我国目前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初具规模,批准上市的产品有18种,进入Ⅰ、Ⅱ期临床

    来源:

    时间:2002-08-28

  • 我国首次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新基因

    [AD340X300]本报讯(记者贾晓惠通讯员黄显斌唐明山)在8月24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第一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上,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首席专家成军博士宣称,他所领导的课题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新基因。这项经过课题组4年苦心探索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重大发现,被专家们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另悉,美国生物工程信息学中心建立的核苷酸数据库收录的基因中,已将2条新基因序列采用了成军教授等发现的新基因命名。            在研究过

    来源:

    时间:2002-08-28

  • 瑞典发现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新型物质

    [AD340X300]    据瑞典某报25日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脊椎骨髓中找到了一种对治疗此病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物质。       据新华网消息,这家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莱纳特·维特贝里说,这种物质似乎既不是一种病毒,也不是一种细菌,而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生命体。不过,这种假设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他进一步介绍说,这种物质呈圆形,含有很高的氧分,数量极少,只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一种新型技术才能捕捉到。但研究人员目前仍未能找到这种物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且

    来源:

    时间:2002-08-28

  • 海牛免疫力“可助抗癌研究”

    [AD340X300]凤凰网8月25日消息:专家发现,在世界多处地方生活在浅水地区的海牛有非常强大的免疫力,他们相信,研究海牛的免疫系统有助发展有关人类的抗癌研究。在不少传说中的"美人鱼"据说就是海牛的化身。专家发现,这种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非常发达,对此加以研究可能有助医生了解可以如何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多的医疗研究人员认为,在发展对付癌症和爱滋病等疾病感染时,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尤为重要。海牛对几乎所有的疾病有抵抗能力,美国哈伯布兰奇海洋地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希望能够了解这种能力,加以利用。 病毒致癌?有关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海牛对乳头瘤病毒的反应。这种病毒被认为与人类子宫颈癌有关。哈伯布兰

    来源:

    时间:2002-08-27

  • 研究表明干细胞的“多能性”有限

    [AD340X300]    [生物通讯]尽管过去的动物研究已经表明,成熟骨髓中的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脑细胞,但一项小鼠新研究的结果指出,这并非普遍现象。    早先的动物研究工作燃起了人们有一天利用自身的骨髓干细胞替代由于中风等疾病而受损的大脑细胞的希望,然而这项新研究可能要给这些翘首企盼的人们泼点冷水了。    “利用骨髓干细胞替代损伤的大脑细胞,这是我们未来治疗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元受损疾病的希望,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文章的领导作者、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的H. David Shine

    来源:

    时间:2002-08-27

  • 威猛雄狮要付出的生理代价

        [生物通讯]对于许多人来说,鬃毛抖擞、怒吼咆哮着的非洲雄狮就是野性自然界的象征。但雄狮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鬃毛却从来没有人知道。现在,一组研究人员提出的证据表明,鬃毛是雄狮彰显自己健壮程度的一个信号。然而,进化的公平交易显然也令雄狮为它们威武的鬃毛付出了代价--增加了雄狮的热负荷。    明尼苏达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Craig Packer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国家公园研究狮子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过去的20多年里,[AD340X300] 他的研究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数据。通通过比较记录个体狮子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图片,Pac

    来源:

    时间:2002-08-27

  • 黑猩猩基因是爱滋病克星?

    [AD340X300]凤凰网8月25日消息:新的研究显示,黑猩猩可能对爱滋病有免疫力因为两百多万年前黑猩猩经历了一场类似的流行病灾难却生存了下来。参与这项研究的一名科学家在接受BBC采访时说,这个发现可以帮助人类研制出爱滋病疫苗。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国家科学院公报》上。 科学家研究了黑猩猩身上与免疫有关的基因。黑猩猩与人类非常接近,98%的基因材料都是相同的。在许多方面,黑猩猩的基因显示出比人类高出五倍的变异程度。但是在黑猩猩的抗爱滋病免疫系统中,也就是被称为MHC1的一类基因中,科学家发现黑猩猩的基因变异程度只有一半。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由于黑猩猩两百多万年前也遇到一场类似爱滋病

    来源:

    时间:2002-08-27

  • 遗传学专家:国际肿瘤防治出现新走势

    [AD340X300]    应南京大学邀请,美国著名分子遗传学专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安德烈·菲博格日前来宁讲学。据菲博格教授介绍,霍普金斯大学对表遗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获重大突破,运用表遗传学检测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和防治癌症。       安德烈·菲博格教授是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科学》、《细胞》的特约审稿人。他介绍,美国每年死亡的病人中有1/3是死于癌症。因此,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寻找癌症发生的原因,以便能够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防治。研究发现,有40%—50%的癌症病人表遗传异常。所谓表遗传,是指人类基因结

    来源:

    时间:2002-08-26

  • 科技部对“克隆器官”进行听证

    [AD340X300]中新网北京8月25日消息:“听证会不是论证会,不具有国家正式科研成果论证会的作用。”昨天,科技部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参加完徐荣祥“五年内克隆出所有人体器官”的听证会后,对记者说道。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王宏广说,日前,多家媒体就徐荣祥宣称在五年内克隆出所有人体器官和五年内攻克癌症进行了报道,一些专家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为科学准确报道此事,《科技日报》会同科技部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一起组织了这次听证会,请多位专家就此事发表看法。    昨天的听证会上,专家们首先对徐荣祥教授提出的“组织

    来源:

    时间:2002-08-26

  • 厌氧型真核生物中的“隐居”线粒体

    [AD340X300]    [生物通讯]小孢子虫(Microsporidia)--一种与真菌亲缘关系很近的寄生虫--曾一度被认为是极其原始的真核生物,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所有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所需的“发电厂”细胞器--线粒体,靠在其他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寄生的方式生活。现在,一组科学家声称,其实线粒体一直都存在于小孢子虫之中,只是在厌氧生活的小孢子虫中白白荒废着。这项研究有望揭示揭示线粒体的一些新功能,并有助于治疗小孢子虫引起的传染疾病。    在真核生物--即含有真正的细胞核的一类生物--的早期发展历史中,曾有一个细菌进入真核细胞,演变为今

    来源:

    时间:2002-08-26

  • 西兰菜(Broccoli)新萃取物可预防乳癌

    [AD340X300]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种新药丸,主要成分是来自西兰花(Broccoli),西兰花式一种十字花科的蔬菜(cruciferous vegetables),这种药丸或许能降低乳癌的发生率。由于西兰花所含的物质,具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因此许多消费者,都会选择食用更多的蔬菜及蔬菜相关制品,以获取这些抗病物质,但对那些不喜欢吃硬质蔬菜的人,或许会希望,能藉由吞吃药锭、喝茶的方式,来获取这些物质。由于蔬菜中的这些物质,会因为种类、种植过程、生长状况,而有含量上的差异,因此,藉由蔬菜来摄取这些物质,较无法控制实际摄取量。最早在西兰花中发现的治疗物质是萝卜硫素(sulforaphane),但

    来源:

    时间:2002-08-26

  • 研究人员发现限制心脏生长的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讯]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一个限制心脏生长的基因,他们相信这个基因能够预测个体心肌肥大的患病风险,并导致控制威胁生命的心脏过度生长的新疗法的产生。    在发表在8月22日《细胞》(Cell)杂志网络版上的文章中,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主任Eric Olson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报道,他们发现一个叫做HDAC9的基因能够显著抑制心肌的异常生长。    Olson说,医生们早就知道,心脏应答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紧张条件时,能够增大,也

    来源:

    时间:2002-08-26

  • 基因突变揭示人猿分化的时间

    [AD340X300]    [生物通讯]一支由医学研究人员和世界知名的人类学家共同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有一个只存在于我们人类而不存在于我们任何进化的“近亲”--类人猿--当中的基因突变发生于2百万多年前,这个时间恰好介于我们人类祖先直立行走之后,而脑容量开始增大之前。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尼安特人(Neandertals,智人的典型代表)以及其它物种的化石的骨粉,并对人类与类人猿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最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个突变发生于我们的祖先学会直立行走之后--即大约6到7百万年前左右,但早于220

    来源:

    时间:2002-08-26

  • 人体蛋白激酶图谱诞生

    [AD340X300]    [生物通讯]在本月的《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杂志上,美国纽约州Schering-Plough研究院的Mitch Kostich和他的同事报道,他们识别出一组重要的蛋白激酶分子。这些分子无论在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息通讯--即信号转导中都起着核心作用。    蛋白激酶缺陷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其中包括一些类型的癌症。研究人员希望新绘制出的这个表明510种人体蛋白激酶之间关系、并揭示出60种早先未识别的蛋白激酶的蛋白图谱,能够有助于研制出特异性治疗由于缺陷蛋白激酶导致的疾病的新药。 

    来源:

    时间:2002-08-26


页次:1530/1638  共32742篇文章  
分页:[<<][1521][1522][1523][1524][1525][1526][1527][1528][1529][15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