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Nature Genetics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调控了水稻的氮利用率。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2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傅向东(Xiangdong Fu)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氮是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占植物干重的1.5-2%以及植物总蛋白的16%,是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激素等的组成成分。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30

  • 尚永丰院士连发PNAS,PLoS文章揭示癌细胞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istone demethylase KDM5B is a key regulator of genome stability”的文章,发现KDM5B是对DNA损伤应答至关重要的一个蛋白,而且这种酶也是基因组稳定性的一个看护者和关键调控因子,这将有助于解析维持遗传保真性的表观遗传作用。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的尚永丰院士,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的石磊(Lei Shi)博士。尚永丰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曾在世界上首次建立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30

  • 中山大学973首席科学家Cell Death Dis解析关键调控分子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UMA mediates ER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的文章,发现p53调控过程中一个新凋亡分子:PUMA(p53-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在门静脉高压症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这将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标。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引进学者,973计划首席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30

  • 中国学者4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进入四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CRISPR研究重要成果,鼻咽癌研究新发现,以及人源II型α亚型磷脂酰肌醇-4-激酶(hPI4KIIα)的结构功能研究成果等。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取得了一项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慢病毒聚焦型人源细胞文库、功能性基因筛选平台以及基于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解析数据的完整技术路线。近年来基因组编辑领域取得飞速的发展,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CRISPR/Cas系统大大改变了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研究基因及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30

  • Science子刊:清华大学生科院报道致命病毒中和抗体

    4月3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生命学院王新泉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联合发表题为“Potent Neutralization of MERS-CoV by Huma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the Viral Spike Glycoprotein”(针对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的人源高效的中和抗体)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关于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人源的单克隆中和抗体。清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博士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4-04-30

  • 中山一院:RMVD患者左右心耳miRNA表达谱比较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高。目前, AF相关的microRNA(miRNA)已在患风湿性二尖瓣病(RMVD)患者的右心房(RA)和左心房(LA)中发现。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只关注RA;与LA相关的miRNA在RA和LA间的潜在差异仍然未知。为此,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仲凯教授领衔的团队对AF相关的miRNA机制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月刊上。研究人员以RMVD患者右心耳(RAA)和左心耳(LAA)为样本分别对其miRNA表达谱进行检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4-04-30

  • 水生所硅藻油脂积累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硅藻是藻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约占全球初级生产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整个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与多数藻类不同,硅藻同化产物主要是油或金藻多糖,其中油份以油滴状态贮存在细胞中,含量可占40~60%,因而被认为是最为合适的生物柴油原料之一。然而,目前其油脂积累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晗华课题组以硅藻研究的模式种三角褐指藻为对象,揭示了硅藻油脂积累过程中不同代谢路径如何推动碳流流向甘油三酯的合成。他们首先通过差减杂交,发现一个与亮氨酸降解相关的基因MCC2在油脂积累过程中显著上调。通常认为油脂积累是伴随着营养盐的限制而发生的,因而在营养盐限制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4-04-30

  • 艰难探寻黑色素瘤致病基因

    有时候对一个异常的特殊的病例深入挖掘,往往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本文作者目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做助理教授,这是此前作者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期间的一段科研经历。她围绕国外同行已经放弃的一个病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找到了一种黑色素瘤的新致病基因。 被搁浅的经典病例研究美国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男性婴儿1989年出生时,他的右手手指远端关节挛缩和第五个脚趾的位置异常;13个月大时,又发现患有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其家族史中多名近亲罹患黑色素瘤。这名男孩14岁时被推荐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接受诊疗。诊断是:1.恶性黑色素瘤。2.先天性耳聋。3.部分性DiGeorge综合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4-30

  • 乳腺癌治疗:能否实现“私人定制”?

    在全国第二十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江泽飞教授提出,把乳腺癌当做慢性病来管理,“早期更规范,转移不放弃”。根据乳腺癌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进行调整,为患者提供“量身订制”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如今,这种名为“维持治疗与全程管理”的乳腺癌治疗新理念,已经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把乳腺癌当慢病来“管理” “一名乳腺癌患者,首先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然后希望得到有效的延续。”在由北京市希斯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CSCO)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七届CSCO乳腺癌高峰论坛上,江泽飞指出,乳腺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4-30

  • 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PNAS解析生殖相关蛋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ack of testicular seipin causes teratozoospermia syndrome in men” 的文章,发现了一种与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有关的蛋白:seipin蛋白可能与男性不育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博士,沙家豪博士现为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和“配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学术带头人等,主要从事生殖学研究。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是一种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29

  • 鲍岚课题组发现炎症因子ATP调节P2X3受体上膜转运的新机制

          ATP门控离子通道P2X3受体选择性地表达于初级感觉神经元,对生理性和病理性痛觉调节至关重要。P2X3受体的合成、组装和转运对于其行使正常的功能是必需的。病理条件下大量释放的包括ATP在内的各种炎症因子从多方面调节着P2X3受体的功能。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的鲍岚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发现ATP可以促进P2X3受体的内吞,进而形成信号内吞体,在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中逆向转运到胞体,活化转录因子CREB,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然而,ATP对P2X3受体上膜转运的调节及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04-29

  • 武汉植物园分离鉴定两个植物冷冻害信号的新组分

    低温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自然环境下温度是决定植物地域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在栽培条件下更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低温胁迫常使某些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因冷敏感性而无法在温带以北地区露地安全越冬,这就给引种带来不利,因此,探明植物抗寒性形成的生理机制和遗传因素,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水分胁迫生物学学科组施海涛博士在产祝龙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功能分析手段证实了AtHAP5A 基因在冷冻害胁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AtHAP5A

    来源:武汉植物园

    时间:2014-04-29

  • 微生物所流感病毒感染抑制剂和快速检测研究获进展

    糖链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细胞的初始步骤,也是发现抗感染药物和发展新型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重要靶标。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可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寡糖,从而介导病毒定植于宿主并启动其感染过程。禽类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在禽类病毒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并在人类中传播时,病毒的受体——唾液酸寡糖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呼吸道表面的唾液酸与其内部寡糖通过α2,6键连接,而禽肠道表面(病毒感染部位)主要为α2,3连接的寡糖,病毒基因重组或突变可能导致其表面HA的受体特异性发生改变(α2,3→α2,6),从而造成病毒的跨种传播。在此过程中,不仅唾液酸的键型,与其连接的内部

    来源: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4-04-29

  • 研究培育抗旱性更强转基因棉花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课题组,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aMnSOD基因,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遗传转化到新疆主栽棉花品种,获得T4代转基因株系。形态及生理生化检测证实,转基因株系具备更强的抗旱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育种》杂志。 新疆是棉花主产区。在棉花主栽区,干旱和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严重干旱情况下,棉花会出现生长缓慢及落蕾落铃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棉花生产。随着淡水资源的逐年匮乏和气候变暖,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旱棉花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棉花的转基因工作主要集中在抗虫棉方面,而采用转基因技术创制耐旱棉花的工作在国内外尚处起步阶段,全球仅见几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29

  • 孤独症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莉琪研究组采用道德故事和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任务分别考察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合作行为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下的《科学报告》。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谱系障碍,典型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缺陷、交流和语言缺陷、限制性和刻板的行为和兴趣。朱莉琪研究组招募了38名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同时招募与完成囚徒困境的31名孤独症儿童相匹配的31名正常儿童参加实验。儿童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道德品质进行判断,在正确判断主人公的道德品质后与相应的主人公搭档玩10轮囚徒困境博弈。 结果发现虽然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29

  • 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癌细胞迁移新机制 有助癌症预防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姜洪源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课题组合作,在细胞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提出了癌细胞在受限空间内迁移的新机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生物学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该研究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工作由姜洪源教授完成,他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另外一位研究者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目前,关于癌细胞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表面上的细胞运动,认为细胞的迁移主要依赖于细胞粘附,即细胞前端与表面产生新的粘连,细胞后端与表面发生脱粘,从而实现细胞运动。但是二维表面与癌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微环境相去甚远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4-29

  • 四川大学《Cell Reports》解析原始侏儒症病因

    生物通报道:近日,知名期刊《Cell Reports》刊登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最新研究论文“Primordial Dwarfism Gene Maintains Lin28 Expression to Safeguard Embryonic Stem Cells from Premature Differentiation”,表明原始侏儒症基因Lapr7可维护Lin28的表达,防止胚胎干细胞过早分化。这项研究,从胚胎干细胞的角度,为PD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解释,把Lin28与原始侏儒症病因联系起来。本文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长代谢衰老研究中心的李沁桐博士,其200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28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布浙江大学专辑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曾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起到了开创学科的奠基作用,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贝时璋、罗宗洛、张肇骞、谈家桢等学者。近年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28

  • 遗传发育所在花的干细胞活性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被子植物的花由花分生组织(又称花原基)形成。花分生组织产生于花序分生组织。与花序分生组织相比,花分生组织有限生长并且产生特定大小和形状的花器官,这个过程伴随花器官的形成和干细胞活性的终止。在拟南芥中,MADS家族转录因子APETALA1 (AP1) 调控花发育过程的起始,并且作为花同源异形基因调控外层两轮花器官的形成。此外,AP1 可以抑制最外轮花器官萼片叶腋处形成更多花原基。尽管对于AP1调控开花和外轮花器官形成的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AP1 到底如何抑制萼片叶腋处的干细胞活性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AP1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细胞分裂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4-04-28

  • 中国科大合作揭示癌细胞迁移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青年****姜洪源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课题组合作,在细胞力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提出了癌细胞在受限空间内迁移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杂志上。   目前,关于癌细胞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平表面上的细胞运动,但是二维平表面与癌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微环境相去甚远。事实上,从原发肿瘤脱离的癌细胞在人体内主要是沿着血管、淋巴管等细小管状结构迁移,从而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肿瘤。但是,细胞在体内三维空间中,特别是微小管道内的迁移机理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姜洪源于2013年提出的关于动物细胞体积和压力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2014-04-28


页次:1556/2306  共46116篇文章  
分页:[<<][1551][1552][1553][1554][1555][1556][1557][1558][1559][15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