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猪DNA文库有望在西藏建立
西藏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近日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获悉,为进一步做好西藏藏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藏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西藏召开了“藏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专家论证会”,全国畜牧总站、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中山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2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nb
-
中国科学家成功从多种藻类中提取纤维
薄如绢、亮如丝、软如棉,不久的将来,当你穿着一条飘逸长裙在海边散步时,裙子的成份标签上很可能写着一个新词汇——“海藻纤维”。在昨天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103场工程科技论坛上,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块最新研发的“海藻布”,织布用的纱线原料正是海带中提取的明胶。 纺纱—织布—制衣,光鲜漂亮的服装内部交织着五花八门的纤维材料。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从棉、麻、毛、丝中提取天然纤
-
创新参选:如何提高DNA的酶切质量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陈家杰总结了三种方法,能提高DNA的酶切质量。背景:DNA的酶切主要应用于载体的构建和重组载体的鉴定,还有些线性DNA的制备等。我们时常会碰见因载体的双酶切效率低下而连接失败,还有双酶切切不开重组载体但测序正确影响
-
罗非研究组最新文章获疼痛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发现了抑郁情绪导致大鼠自发痛增强而诱发痛减弱之后,又为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rain Research上。近年来,疼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数只限于临床病例的观察,至于二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心理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的罗非研究员、王锦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抑郁情绪对痛行为的影响。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考察了抑郁情绪对辐射热痛这种单纯诱发痛的影响,但对于抑郁状态下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基础上的诱发痛行为如何变化还不得而知。本研究延续以往的不确定预期温和
-
8月Nature China研究亮点解析多项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近期推荐研究文章包括:生物技术Yang, K. & Ma, Y. Q.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translocation of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cross a lipid bilayer. Nature Nanotechnol. d
-
壳寡糖防治骨关节疾病有明显效果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海洋特征寡糖与骨关节——中科院寡糖工程新成果专家研讨会”上获悉,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壳寡糖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单位开展的联合研究中,科研人员已证实壳寡糖在防治骨关节疾病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目前相关产品已获批生产,广大骨关节疾病患者有望从中获益。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现状,分析了目前临床应用各种药物的优劣性。 由于骨关节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不死的癌症”。此前以氨基葡萄糖为代表的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均有不同
-
济南发现一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
经中国唯一的遗传学权威机构、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实验室鉴定确认,由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实验诊断中心遗传学实验室发现的一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为世界首报核型。 这例“世界首报核型”的发现者为医学实验诊断中心遗传学实验室的韩淑毅技师,据她介绍,该患者是一名已婚男性,因妻子习惯性流产,进行染色体检查,其染色体核型为46,XYt(6;8)(q15;q21.1),由于基因没有丢失,因此染色体平衡,患者表观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在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属于人类异常染色体核型。 发现这一核型后,科室人员查阅了《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目录数据库》和大量
-
上海医生成功治疗罕见多发性脑动脉瘤
记者8月24日获悉,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手术组医生为一例罕见的多发性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动脉瘤夹闭手术,通过一次手术拆除了位于患者大脑深部的两枚“不定时炸弹”,上演了一场现实生活版的“拆弹部队”。 据悉,现年55岁的患者钱先生因突发剧烈头痛来瑞金医院就诊。急诊头颅CT检查发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通过进一步脑血管造影发现,钱先生的出血原因是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更为危险的是动脉壁的局部薄弱形成了二个指向不同方向的动脉,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脑动脉瘤是以血管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它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首次出血患者的
-
遗传变异与华裔糖尿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有关
据8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对某个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基因的检查发现,该基因的4种常见的变异体与罹患II型糖尿病的华裔病人产生终末期肾脏疾病有关。 肾脏衰竭是罹患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亚洲人群似乎特别具有发生糖尿病性肾病(DKD)的风险;他们与白人相比,亚裔病人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要更高。蛋白激酶C-β (PKC-β) 是一种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它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沙田的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0-08-26
-
创新参选:省时省力地贴封口膜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四川农业大学的谢开龙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小窍门,让贴封口膜能够更省时省力。背景:在培养皿贴封口膜时,用手将铝箔从塑料膜上揭下来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很容易使封口膜未使用就变形,影响隔菌效果。方法改进:在贴封口膜前,在裁剪后的封口膜上喷一些
-
年轻院士两篇文章利用遗传标记解析起源之谜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东亚人群,以及藏族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以线粒体DNA(mtDNA)为遗传标记的研究中获得的。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收集分析了采自84个中国人群6000余份样本的mtDNA序列,结果显示迄今甄别出来的mtDNA事实上均源自非洲起源的建群类型M或N,没有发现可能追溯至古人类的母系遗传组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重要期刊《Mol Biol Evol》上。来自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证据认为,东亚人群存在一个以长江为界的古老而明显的南北分界线。然而研究人员基于多种遗传标记对东亚人群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南方群
-
我科学家绘制完成普通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
2010年8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立志研究员团队完成普通野生稻基因组高覆盖的序列测定、拼接和组装工作,获得普通野生稻全基因组从头测序的框架图,基因组图谱达到国际领先标准。这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第一个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计划,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的高杂合度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中国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公认祖先种,蕴藏着许许多多人类尚未认识与利用的优异基因。由于它与栽培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迄今水稻常规育种取得的大多数突破无不与发掘利用该种野生稻的优异基因相关。袁隆平院士曾利用海南岛的一株雄性不育普通野生稻(野败
-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近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针对出现在南亚次大陆的新型“超级细菌”,该所紧急调集科研骨干,启动了抗“超级细菌”的药物研究工作。 最近,南亚国家出现一种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迅速反应,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联合攻关小组”,根据“超级细菌”的国际研发现状,探讨了研制抗“超级细菌”药物的工作思路。上海药物研究所将集中人力、物力和各学科优势力
-
系统生物信息学开辟中医药研究新途径
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病—证—方”相结合为特色。如何从现代科学角度理解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揭示病证方的关联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在日前举行的以“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79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部研究员李梢指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进程中正日益面临两个突出的难点:一个是证候研究的难点。即证候的症状、体征等临床宏观表型特征,与基因和基因产物、代谢物等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证候的客观证据究竟表现为何种形式,迄今仍不清楚。第二个是方法学的难点。现有的方法尚难以从微观层次阐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宏观层次的中医药研究又缺乏机理上的支撑。宏观、微观的脱节成为
-
中国生产的戊肝疫苗试验结果良好
中国一项大型试验结果显示,一种试验型疫苗可以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戊型肝炎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粪便中,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虽然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但老年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该病的死亡率为1%-3%;孕妇患者死亡率达5%-25%,幸存的孕妇还有很高的流产机率。 江苏省有97356人参加了该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其中半数使用了这种由中国生产的疫苗,另外半数人使用了安慰剂。 该疫苗由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来自其公司网站的消息,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厦门养
-
郑州大学最新Nature Genetic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河南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这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个体化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新乡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立东博士,其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等,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机制和防治研究,在食管和贲门癌变早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系统阐明p53-Rb系统在河南食管癌和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
-
女院士最新文章揭示tRNA合成酶催化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古菌和真核来源的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LSD-1元件,发现了这一结构在亮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过程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chemical Journal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研究员,这位女院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为酶与核酸的相互作用,主要以氨基酰-tRNA合成酶和相关tRNA为对象进行研究。亮氨酰-tRNA合成酶在体内负责催化亮氨酸和对应tRNA之间的酯化反应,生成亮氨酰-tRNA为蛋白质生物合成提供原料。根据特定插入序列在结构中的空间位置以及有无特征的延伸结构域,亮氨酰-tRNA合成酶被划分
-
最新计算生物学研究成果实现20年梦想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通过检验树的拓扑结构策略来检测新近发生的正选择,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这实现了20年来理论群体遗传学的一个梦想——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检测新近发生的正选择不受群体数量变化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BE杂志上(影响因子9.872)。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计算生物学所李海鹏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7回国,现任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正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进化力量,它使得携带某个突变的个体相对于不携带这个突变的个体来说有生存和繁
-
干细胞首席科学家再发文 获再生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的戴建武博士是一位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曾在包括Cell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生物材料领域)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分子网络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近期其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人员合作获得了脊髓夹伤后神经再生研究的重要进展,文章发表在在Biomaterials杂志上,戴建武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韩倩倩和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梁维帮为共同第一作者。去年戴建武实验室发表多篇文章,在心肌损伤再生研究,以及干细胞增殖、分化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OCT4基因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此次戴建武实
-
创新参选:拟南芥转化的简易操作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热带农科院热带生物所的庞永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拟南芥转化的简易操作。背景:拟南芥转化大体分为浸花、喷洒及滴染几种,主要是将农杆菌菌液重悬至一定浓度进行侵染,使用中各有优缺。本人在研究中感觉滴染效果较好,并在实践中做了些简略与细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