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百人博士连发PNAS JNS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组在PNAS上发表最新的研究文章MSC p43 Required for Axonal Development in Motor Neurons。这是继4月周嘉伟教授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研究文章后的又一新作。 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控制离不开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参与,但是目前对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了解。他们的研究发现,蛋白翻译合成过程所需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复合物的一个辅助因子MSC p43在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发育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MSC p43蛋白与神经中间丝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31

  • 中山大学:脑瘤致病原因仍是国际难题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中平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美国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死亡的脑瘤,是一种发病低但死亡高的疾病。    陈中平教授表示,脑瘤患者没有特殊的高发人群,女性、年轻人,甚至在儿童中也有发病。不过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发病的几率会逐渐增大。    他告诉记者,脑瘤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有学者认为与环境污染有某种联系,但也无法证明其中的关系。    陈中平教授介绍说,脑瘤在广州等国内城市的发病率其实并不高,在各种肿瘤的发病情况中,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09-08-31

  •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效果90%以上

    8月26日,工作人员在展示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获悉,第一批4万多瓶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经分装下线并进入成品检定程序,26日,严格的第三方“揭盲”测试结果揭晓,产品的免疫效果达到90%以上。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防控流感大流行,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5月6日迅速成立了由所长杨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9-08-29

  • 华大 西南大学最新《Science》又一基因组被破解

    生物通报道,DNA测序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测序通量在成倍增长而成本在成倍降低。地球上所有在科研、经济和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都可能被测序。中国科学家近期成功获得家蚕的全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文章Complete Rese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 (Bombyx)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上。 家蚕驯养已经有1万多年历史了。蚕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丝绸和蛋白。现在对蚕基因进行序列测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张有关这些随时会为我们提供如此多宝贵物质的昆虫的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8

  • 科技大Cell文章:一粒“砂糖”的治癌可能

       这是一颗小小的透明颗粒,尽管研究人员将它比作“水晶”、“钻石”,但看起来,它还是更像一小粒白砂糖。           事实上,这粒“砂糖”的真实身份,是一种名为“肌动蛋白6”(Myosin  VI)的蛋白质形成的结晶体。已经有研究证实,这种蛋白质的运转障碍,不仅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眼盲,更与男性的前列腺癌和女性的卵巢癌、子宫癌密切相关。         &nb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9-08-28

  • 两位候选院士新成果登Nature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结构生物学家张明杰教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文章Myosin VI Undergoes Cargo-Mediated Dimerization获得了MyosinⅥ蛋白研究突破性进展。MyosinⅥ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运输蛋白,具有可双向运输的特点,因其这一点,MyosinⅥ具有特别重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7

  • 北大2篇文章同登本期《Cell》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来自北大教授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北大医学院尚永丰教授的文章LSD1 Is a Subunit of the NuRD Complex and Targets the Metastasis Programs in Breast Cancer,一篇是来自北大理论生物中心汤超教授的文章Defining network topologies that can achieve biochemical adaptation。 尚永丰教授的这篇Cell文章证实了LSD1是组成Mi-2/核小体重组和脱乙酰基酶复合物(NuRD)的核心成分。转录分析发现LS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6

  • 领先美国三年 中科院院士又一转基因成果

    生物通报道:早年出生于湖南的朱作言院士获得过多项首发性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报告90多篇,其中3篇已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SCI检索被引用100多次。《纽约时报》曾发表长篇评述,肯定其在中国开创的转基因鱼研究领先美国三年。 近期其研究小组在转基因鲤鱼研究方面又获得了一项成果:发现了在转基因鲤鱼中其促生长效应作用的两种不同终止子。参与这一研究的还包括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徐婧,汪亚平等人。转基因构建体中启动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转植基因的活性,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转基因构建体中终止子的选择会一定程度地影响转植基因的活性。为了更好地筛选转基因构建体和培育快速生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6

  • 中国科学家Cell同一期刊连发三篇文章

    生物通综合: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之前据调查表明,中国科学家在Cell,Nature,Science,以及《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5份杂志上,每份杂志发表的论文平均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7篇上升到了2009年前半年的25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最近出版的一期(8月21日)Cell杂志上,就接连刊登了几篇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生物适应性研究北京大学理论生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6

  • 南开特聘教授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NIH旗下神经性失调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Cell上发表GTP酶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A Class of Dynamin-like GTPases Involved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Tubular ER Network。 文章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Tom A. Rapoport,第一作者是胡俊杰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赴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已回国,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系与细胞生物学系特聘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5

  • 北大****发表Cell封面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北京大学的消息,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生物适应性在生物网络层次上是如何实现的。该研究所发现的规律性可能在生物系统中具有普适性,将有助于加深对于生物系统复杂性的认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文章封面上。Cell杂志专门为此配发了评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马文喆博士(合作导师为汤超教授和欧阳颀教授)是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与加大旧金山分校联合培养的博士后。马文喆博士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正式招收的第一批跨学科研究生。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汤超教授,其1987年提出自组织临界现象的概念及理论,开创了一个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5

  • 北大连发两篇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杂志。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PNAS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之一。近期北京大学接连有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这一期刊上。戊型肝炎病毒结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蛋白质科学中心副主任、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尹长城教授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5年平均影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5

  • WHO《Lancet 》会议:比“达菲”有效1倍的新药现身

    生物通报道,据媒体消息,中国卫生部、世卫组织和《Lancet》杂志共同举办的“流感大流行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卫星会议上,一种超越“达菲”的抗流感药物诞生。 这种药物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连花清瘟胶囊。据悉,连花清瘟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连花清瘟胶囊对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疗效优于达菲。 在流感H1N1盛行的时候,寻求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十分有必要,流感大流行导致病毒突变的压力增强,耐药性的产生也势必变得更为迅速。更何况,目前,季节性流感病毒和这次盛行的H1N1流感病毒已经出现少部分病例耐药的情况,大面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5

  • 中科院博导最新成果发综述文章

    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公布在《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9,28(4):747-754)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员,其现任植物分类学和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科学理事会常务委员, 国际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执行主任。 在这40年里高原的温度和降水都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5

  • 我国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日前,记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获悉,CNAS将于近日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进行评审,如获通过,该医院的检验科将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获得国家认可的医学实验室。此前,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质量、能力和安全水平,圆满完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医疗保障任务,逐步实现医学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上海市卫生局与CNAS合作已经启动了上海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认可工作。    据了解,2006年底至2008年8月,CNAS与北京市卫生局合作,出色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的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共认可了19家医学实验室,为北京奥运会的医疗服务保障提供了符合国际要求的医学检验

    来源:中国质量报

    时间:2009-08-25

  • 温医发现高血压致病“元凶”

        日前,记者从温州医学院获悉,该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管敏鑫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原发性高血压致病新因素,揭示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为治疗高血压病找到新途径,该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此类研究的空白,其总体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从2004年起,管敏鑫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高血压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管敏鑫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临床上约60%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病的家族史,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母系遗传特征,这提示线粒体基因突变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来源:温州商报

    时间:2009-08-25

  • 北大尚永丰最新《Cell》文章 脱甲基化酶对癌症的影响

    生物通报道,北京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尚永丰实验室在乳腺癌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论文LSD1 Is a Subunit of the NuRD Complex and Targets the Metastasis Programs in Breast Cancer发表在最新的《Cell》杂志上。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是一类组蛋白甲基化酶,在2004年首次被发现,第一个被鉴定的组蛋白脱甲基酶。LSD1在动物发育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并且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也有关联。 尚永丰教授的这篇Cell文章证实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4

  • Science报道中科院博士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8月21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以“Draft Rule Threatens Fossil Excavations in China”为题报道了中国化石保护方面的一些现状,以及一些建议,其中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博士的研究成果。自1999年以来,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文章中,有25%是古生物学方面的(65篇,总256篇),但是伴随着大量化石的发现,化石偷盗,非法买卖,走私等也越来越猖獗,因此制定修改相关的法规政策也迫在眉睫。去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破解了困扰学界多年的“龟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4

  • 09候选院士8月Cell 7月PNAS 连发3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北大医学院尚永丰教授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科学家,近期,他的3篇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上。 7月,他的实验室在PNAS和EMBO J分别发表了1篇文章,紧接着,8月21日在Cell上发表了1篇文章。 PNAS的文章主要解析一种泛素化酶对抑癌基因p53的调控作用。P53是人体中的一种抑癌基因,在多种细胞压力条件下p53的变化对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调控意义,并且对细胞的增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几种泛素化连接酶被认为是调控p53的重要组分。在本研究中,尚永丰等人报道了人类Kelch domain-containing F-box Prote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4

  • 复旦,清华等成果入选Nature研究亮点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nature研究亮点包括:Assoc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s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与寿命相关的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8-24


页次:1628/2079  共41568篇文章  
分页:[<<][1621][1622][1623][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