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Science特写:中国组织工程学(上)

    生物通报道  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仍然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自体或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存在着“以创伤修复创伤”、供体来源不足、免疫排斥等缺陷。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梦想人体的组织、器官能象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在工厂内大批量生产,一旦体内的组织、器官出现问题,可以用“新的零件”更换。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的提出、建立和发展,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可能,它能以少量种子细胞经体外扩增后与生物材料结合,构建出新的组织或器官,用于替代和修复病变、缺损的组织器官,重建生理功能。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科学家们致力于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确立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9

  • 教授Cell Stem Cell解析癌症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美国新泽西儿童健康研究所,山东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肿瘤基质干细胞促进原位肿瘤生长的机制,肿瘤基质干细胞是肿瘤基质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肿瘤基质干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两类重要的肿瘤基质细胞,具有内在的关联。这项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健康科学研究所时玉舫研究员,第一作者为任光文。时玉舫研究员是激活诱导淋巴细胞死亡和c-myc对T细胞凋亡调节作用的发现者,他证实了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与应激反应或鸦片所致的免疫抑制的关系,证明了CD4+ T细胞在哮喘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提出了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9

  • 邓兴旺2012年权威杂志解析信号应答

    生物通报道:作为全球知名的华人科学家,邓兴旺教授近年来成果颇丰,今年年初他曾与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等共同解析了植物拟南芥感受紫外线B波段(280-315nm)的光受体UVR8的晶体结构,并对其感光机理做出了解释。近期他又在植物学领域顶级刊物:The Plant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拟南芥对紫外光照射不同信号形态建成作出应答的一种新机制,并且指出了两种转录因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无法移动的生物,高等植物已经进化出了能感应并对不同光信号作出应答,促进自身生长的能力,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低强度和长波长的紫外光UVB光能作为一种参考信号信息,参与紫外光诱导的光形态发生(photo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9

  • Science特写:中国组织工程学(下)

    生物通报道  最新一期(11月16日)的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China's Push in Tissue Engineering”的新闻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于这一“朝阳学科”的大力支持,其中还穿插介绍了南通大学顾晓松(Gu Xiaosong)、上海交大曹谊林(Cao Yilin)等中国组织工程学领域先锋人物的成果及故事。上接:Science特写:中国组织工程学(上) 现在顾晓松正致力让壳聚糖移植物与从骨髓中抽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结合。在即将发表在《Biomaterial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顾晓松和同事们描述了如何采用这种方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9

  • 研究发现树莓可防肝癌 抗氧化性为维生素C百倍

    哈尔滨新闻网讯(岳金凤 记者 杨茉)哈医大四院专家课题组经多年研究获得树莓防肝癌的重大发现后,日前在国内首次研发出树莓有效成分鞣化酸的最佳萃取法获国家专利,为树莓抗肿瘤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据了解,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刘明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树莓对肝癌的预防效果明显,树莓所含成分鞣花酸对肝癌细胞修复有一种特异性。 刘明教授解释说,DNA氧化损伤是导致癌症的重要途径,首先树莓有极高的抗氧化功效,维生素C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而树莓的抗氧化性大约是维生素C的百倍。同时,树莓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供血,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它的特异性是对人体正常细胞供血无影响,因此与化疗相比对

    来源:哈尔滨日报

    时间:2012-11-19

  • 让“生命往返跑”步伐更稳定

    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从干细胞分化成体细胞,生命的脚步本不该逆转。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出现,却让生命之旅变成一场“往返跑”。不过,让已分化的体细胞重新变回能分化成各种干细胞的“折返”的同时,也让细胞变得十分不稳定。 最近,上海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因子,可以让“生命往返跑”变得更稳定。最新出版的《细胞研究》刊登了这一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实验室和南开大学刘林实验室合作完成的成果。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理论提出和实现,是生命科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找到了4个因子,只要在已分化成熟了的体细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11-19

  • 我国绘制并破译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据新华社电 记者17日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悉,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完成了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专家表示,这项成果将对野生骆驼保护和家养骆驼品种改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骆驼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了解,这个研究项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Nature)的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同时,国际知名生物数据库GenBank将骆驼基因组数据向全球首次公开释放。据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

    来源:信息时报

    时间:2012-11-19

  • 中科院Science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TRAF家族分子TRAF3的晶体结构,相关论文“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Confer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TRAF3 Adaptor Protein onto TRAF5”发表在11月13日的《科学信号传导》(Science Signaling)上。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迎芳(Yingfang Liu)研究员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程庚洪(Genhong Cheng)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主要从事主要从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6

  • 第三军医大最新Nature开放性论文

    生物通报道:去年Nature出版社创办了一新的Open Access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这是Nature出版社对开放获取的一种尝试,目前这一期刊主要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的内容。近期第三军医大学,美国Frederick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关键病原菌:李斯特菌在入侵机体时,免疫系统做出应答的新机制,并指出了两种G蛋白偶联甲酸基肽受体亚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一成果就公布在11月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为第三军医大学刘明永(Mingyong Liu)研究员,另外一位通讯作者为美国Frederi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6

  • 外媒报道中国学者发现HBV受体的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据BioScholar报道,人类乙型肝炎病毒每年要夺取大约一百万人的生命,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1500万人同时还感染了乙肝卫星病毒HDV——是HBV的一种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而且这些疾病也会增加肝脏其它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肝癌。这种病毒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现有药物在大部分患者中均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如能找到这个受体,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乙肝感染机制,并为感染及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6

  • 创新参选:优化检测人Th17细胞的条件

    “赛默飞之生物通2012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 生物通将会陆续公布一些项目,以便大家分享这些创新技术。同时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礼品寄出,同时近期我们还将进行第二轮抽奖,以飨读者。参选项目:优化检测人Th17细胞的条件 背景:Th17细胞是独立的CD4+Th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渐揭示,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 细胞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以T淋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6

  •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梨基因组研究,为新品种培育提供宝贵资源

    由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砀山酥梨基因组研究成果于2012年11月13日在《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发表。全球首个梨基因组的成功解析及其基因组层面的功能研究将为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新品种梨奠定坚实的遗传学基础,同时也为该物种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中国是梨属植物的中心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产梨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梨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遍布大江南北,种植面积仅次于苹果和柑橘,而且成为众多梨产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但多年来梨的分子层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从而限制了其功能基因的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2-11-16

  • 王文研究员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发表综述论文

    新基因不断产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普遍事件,新产生的基因为生物进化革新提供了最重要的素材,因此,阐明新基因如何起源和进化、其新功能如何获得及其适应意义,不仅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但遗憾的是,该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知之甚少的问题。近10年来,王文研究团队通过实验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开创性地发展出一整套研究新基因的体系,取得了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发现,并引起国际广泛关注。为此,国际著名杂志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特邀王文研究员撰写了关于新基因起源和功能进化的综述论文。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11-16

  • 吹口气就能测癌症?专家:有科学依据

    吹口气就能查癌症,这种简便有效的方法真的存在吗?记者从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了解到,这种方法真的存在,而且我省已经在加紧研究,未来将有望运用到肺癌的诊断上。 吹气检测的原理来自狗鼻子 说起吹口气检测癌症的原理,邵逸夫医院呼吸科的胡燕婕医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起源。 美国科学家研究报道,经过训练的犬,对肿瘤患者的气味样本,能够作出异常反应,其准确率达到90%左右。这一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关键物质基础,是肿瘤患者的呼吸气体中存在一些特异表达的成分,因此科学家们希望设计出一种能检测肿瘤的电子鼻装置。 受这项研究的启发,邵逸夫医院呼吸科的医生和浙大生仪学院合作,将吹口气检测癌症的原理首先运用于肺癌的检

    来源:腾讯健康

    时间:2012-11-16

  • 北京科学家首解乙肝之谜

    信息时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巨大且相当一部分人在长期感染后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只有弄清病毒入侵的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虽然早在40多年前

    来源:信息时报

    时间:2012-11-16

  • Nature报道中国科学家最新测序成果

    生物通报道  高血糖水平、高盐饮食以及高脂倾向听起来足以导致人类健康灾难。然而对于双峰骆驼,这些适应或许帮助了它在世界上最干旱、最寒冷和最高的地区生存。来自中国和蒙古的研究人员开始解开了骆驼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所利用的生理技能背后的基因组特征。在发布于11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描述了野生和驯化双峰骆驼的基因组草图。Nature杂志官网同日将其作为头条新闻进行了报道。来自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李亦学(Yixue Li)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孟和(He Meng)副教授和内蒙古大学的Jirimutu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5

  • 北大,NIBS学者发现乙肝病毒受体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首次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并从中回答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乙肝病毒研究谜题——HBV细胞表面受体是什么,这对于乙肝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相关成果公布在11月13日出版的eLife杂志上,eLife杂志是由PNAS前主编Randy Schekman筹办,由英国著名的基金会Wellcome Trust,美国HHMI和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资助的开放性杂志,希望能通过这一杂志打破CNS的垄断地位,避免许多专业期刊由非一线科学家掌舵并且因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而导致拒稿的情况,是生命科学领域里又一受到期待的顶级期刊。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5

  • 华大基因Nature 、GigaScience杂志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获得一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对于深入了解它的生物学和进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的《自然》(Natrure)和《GigaScience》杂志发布了华大基因研究人员参与的两项研究的最新成果,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生成了猪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在Nature研究中,猪基因组测序联盟呈递了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和食物来源的一个家猪品种的参考基因。此外还提供了一些欧洲和亚洲野生与驯化猪品种的其他基因组(延伸阅读:Nature重大成果:猪基因组全面解析 )。在另一篇《GigaScience》论文中,由来自华大基因、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侧重研究了用于医学研究的小型猪(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5

  • 中科院癌症最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分析了中国人群中结肠癌几种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从中获得了极高精确度和灵敏度的检测结果,从而为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种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王树(Shu Wang)研究员,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陆江阳(Jiangyang Lu),其中王树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从事新型聚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识别和传感研究,发展肿瘤早期诊断和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11-15

  • 家猪基因组提供大规模数据,有助解析人类健康

    近日,研究人员完成了几个品系家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其中包括可作为人类医学研究模型以及治疗性药物测试模型的迷你猪(mini-pig)。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在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本质及演化进程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由华大基因参与完成的两篇关于家猪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的文章分别在《自然》(Nature)和《GigaScience》(由华大基因和BioMed Central联合创办)上发表。对于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章,国际家猪基因组测序协作组(SGSC)主要选取作为重要肉类来源的家猪品系——杜洛克猪(Duroc breed)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另外还对亚洲野猪、亚洲家猪和欧洲品系等进行了重测序研究;而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2-11-15


页次:1645/2292  共45837篇文章  
分页:[<<][1641][1642][1643][1644][1645][1646][1647][1648][1649][165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