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科研人员研制非典疫苗的4种方法
[AD340X300]新华网6月3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正在支持可能由几个实验室分别进行的四种培养疫苗方法的研究。第一种方法是乔纳斯·索尔克在上世纪50年代为预防小儿麻痹症而采用的典型的疫苗研制方式。先在一个实验室里培养出病毒,用它感染其他细胞,此后再用一种强效化学药品将其杀死。如果这种病毒能保留其足以引起一种免疫反应的特性,那它就可以用作一种疫苗。第二种方法是减弱一种活病毒的毒性,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第三种方法是用在非典病毒表面发现的S蛋白培养疫苗,以期产生足够的抗体,防止病毒侵入细胞。最后一种方法是采用基因疗法,将非典病毒的遗传信息植入一种无害的病毒。采用此法
-
科学家开发出组织特异性RNAi基因敲除技术
[AD340X300][生物通讯]日本筑波大学RIKEN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一个颇有价值的哺乳细胞和动物组织特异性RNAi基因敲除技术的新实验系统。这一发现将大大推动发育和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识别。RNA干扰技术(RNA intereference ,RNAi)出现于上世纪末,指的是导入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到细胞中,诱导与其互补的mRNA降解,由此抑制基因的表达。RNAi已被证明是破译从线虫到植物到果蝇等各种生物中的基因功能的强大工具。然而,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对dsRNA产生抗病毒应答,RNAi 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变得复杂化。外源dsRNA的存在会启
-
基因疗法再生内耳毛细胞,耳聋治疗取得突破(图)
[生物通讯]科学家距离实现耳聋的基因疗法又近了一步:他们成功诱使成熟啮齿动物生长出新毛细胞,这些毛细胞可将声波转化为电脉冲,传递给大脑。内耳毛细胞丧失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噪音、感染和衰老等都会导致毛细胞丧失。鸟类的毛细胞可在损伤后自然再生。但哺乳动物则缺少这个能力。在6月1日期的《神经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报道通过导入一个早先发现为毛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基因Math1,他们首次成功诱导豚鼠生长出新毛细胞。用一种经过改造无毒的病毒做载体,密歇根大学Yehoash Raphael领导的研究小组将Math1基因插入到豚鼠耳蜗的液体中,从而导致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左图橙色部分)。30或60天后杀死豚
-
我国血友病基因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AD340X300]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组研制的“重组AAV -2人凝血因子IX注射液”近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这是这个课题组继1994年获得第一个临床批件后的又一个批件,标志着复旦大学在血友病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基因治疗的国际先进水平。 血友病是一种由人凝血因子IX缺陷导致的严重出血性遗传疾病。据项目负责人薛京伦教授介绍,此病的常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输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不仅费用昂贵,还有较明显的副作用。1994年第一次临床试验方案是采用反转录
-
我国非典疫苗研制有突破 实验鼠体内检测出抗体
[AD340X300] 昨天,记者从中科院动物所获悉,该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正在研制的SARS基因疫苗日前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将新研制的四种SARS基因疫苗注入实验小鼠体内后,研究人员成功地在实验小鼠体内检测到了非典抗体。 该项课题负责人、中科院动物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免疫研究组组长彭景楩研究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研究小组从SARS的病毒基因中,挑选出具有关键作用的基因片段,构建了四种基因疫苗。 为检验疫苗效果,研究小组将在P3实验室进行病毒攻击实验,即用SARS病毒攻击注射了基因疫苗的实验动物,“如果注射了疫苗的动物能抵抗SARS病毒的攻击,就说明我们获得的基因疫苗是有效
-
日本积极开展对非典研究 目标是疫苗和诊断方法
[AD340X300]新华网东京6月2日电 日本国内研究机构和风险企业的非典预防和诊断研究正在走向正轨,目标是开发各种各样的疫苗和普通医院可以采用的非典简易诊断法。 据《日本经济新闻》2日报道,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国立精神神经研究中心、国立疗养所近畿中央医院和动物卫生研究所正在开发非典疫苗。其中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主要是开发灭活疫苗;近畿中央医院开发的是通过把非典病毒基因注入人体以增强免疫力的基因疫苗;动物卫生研究所正在进行猪等动物的冠状病毒实验,通过研究非典病毒的同类病毒,寻找与免疫有关的蛋白质。 此外,风险企业“迪纳贝克研究所”也正在与中国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抗非典的基因疫苗。国立传染病
-
RNAi技术新突破:根据SNP选择性沉默突变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对于某些遗传病而言,从双亲继承一个拷贝的突变基因就足以致病。现在,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有可能在沉默一个基因的突变拷贝的同时不影响另一个正常拷贝的表达。这一发现表明有一天基因沉默技术或许可以用于多种人类疾病的治疗,包括癌症、亨廷氏症及类似遗传病、病毒感染等,治疗这些疾病都需要选择性关闭某些引起麻烦的基因的表达。应特别指出的是,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沉默突变基因的同时,没有影响正常基因拷贝的表达,即使正常拷贝与突变拷贝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早期网络版上。“如果你携带一个拷贝的“坏”基因,只需将其关闭,留下好的那
-
现有检测SARS方法存在缺陷
[AD340X300]日前,WHO专家认为,目前用于检测SARS病毒的试验方法耗时长且有缺陷,不能作为控制疾病扩散的工具。 受到SARS侵袭的国家正匆忙地向实验室分发试剂盒和仪器,用以检测从被怀疑带有病毒的病人中取得的标本。这些检测方法虽然是有用的,但它们不是医师们常规使用的简单准确的测验片,那种测验片有时可以在不良的条件下使用,可以快速查出常见的疾病,这样的测验片正是目前为发现SARS病毒携带者所急需的。 目前共有3种SARS检测试验,2种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另1种为RT-PCR,用于扩增病毒RNA的片段,以找到病毒的遗传学“印记”。 WHO传染病组的项目领导人Stohr
-
科学家寻找切断SARS鼻传染渠道的方法
[AD340X300][生物通讯]香港和中国大陆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昨天表示,他们正在寻找阻止SARS通过鼻腔传染的方法。香港大学表示,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不具感染力的失活SARS病毒是如何被吸入鼻子的。这将会激起免疫应答,防止以后被活病毒感染。“这个策略可作为紧急预防措施用于奋斗在抗非典前线的医护工作者。”香港大学的发言人说。“这将是奠定SARS冠状病毒疫苗的基础中的重要一步,但首先必需在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发言人补充说。(生物通编译)
-
科学家称"反义"技术有望成SARS克星
[AD340X300]非典的出现使得对付这一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成为全球科学界的重要课题。在应对这一艰巨挑战的过程中,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概念简单、但多年来只经历过失败的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抑制非典病毒的克星。 “反义”技术将获突破 这一技术被称为“反义”,其目的是杀死传播疾病的遗传物质信使。在过去数年中,研究人员一直承诺“反义”技术将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但结果只研制出了效果暧昧的药物,如一种治疗艾滋病人眼疾的小药。由于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来的研究人员对此
-
识别基因功能的新方法
[AD340X300][生物通讯]几乎每周都有一个新基因组被测序完毕,但将序列信息转化为对个体基因的了解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发表在上周《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y)的一篇新研究提出了简化这个任务的方法,文章描述了一个可以大大提高个体基因如何调控的预测准确率的新网络工具。Wyeth Wasserman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识别哪些转录因子调控哪些个体基因的两步方法。这个新方法比原来的此类方法选择精度大得多,使一次搜索中找到的无关转录因子数目减少了85%。现在,研究人员已通过网络将该工具向所有研究人员公布。这个基于网络的技术对于分析编码序列未给其功能提供任何
-
科学家发现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新方法
[AD340X300]研究人员于19日宣布,他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新药,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其它激素治疗完全不同。这种由Bioenvision生物工程公司研制开发的新药曲洛司坦商品名为Modrenal。对于那些肿瘤组织已经扩散至乳腺以外的激素敏感性乳腺癌患者,Modrenal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减缓病情的发展。 Gavin Vinson教授是一名来自伦敦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他说:“Modrenal肯定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在对这种药物进行的临床实验中,有700余名对其他激素治疗不再有反应的患者接受了这种药物治疗,其中有35%的人对Modrenal能够产生反应。
-
非典:生物技术发展的契机?
[AD340X300]在肆虐全球的SARS面前,生物技术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短短几个月时间,科学家不仅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排序,有关防治技术也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切正是生物技术成果之所赐。她不仅是我们攻克非典的强大武器,也为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规模小。据统计,2001年世界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为348亿美元,而我国只有240亿元人民币,不及美国一家大型生物技术企业的年销售额。(2)产品品种少。我国批准正式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
-
美一制药公司利用DNA技术研制“非典”疫苗
[AD340X300]新华网5月21日消息 据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19日报道,美国的一家小型生物制药公司--GenVec正加紧研制“非典”疫苗。该公司采取了疫苗研究领域的一种最新手段:研究人员打算把导致“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断植入另一种不会致命的病毒,希望人体对这种病毒混合体的反应能够预防“非典”。这种疫苗称作DNA疫苗。 GenVec公司的做法是:首先,科学家从导致普通感冒的腺病毒中取出DNA片断,将之灭活以防止其复制。接着,他们把“非典”病毒的基因片断植入腺病毒。这种病毒混合体自身无法复制。科学家把它注入其他活细胞,使之生长,以用作疫苗。科学家们也许要把这个过程重复10次以上
-
基因工程方法造出彩色棉
[AD340X300]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文彬研究员带领学生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出靛蓝色和红色的棉纤维。他们克隆了靛蓝色素相关基因BCE和红色花色素合成酶基因DFR,将它们分别和棉花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PTL12相串联,构建成棉花纤维表达载体。他们和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导入棉花中,在当代就获得了有靛蓝色和红色纤维的棉桃。 棉纤维是天然植物纤维,生产成本低,产量大,并具有吸湿、通气、保暖性好、无静电、手感柔软等优点,穿用棉纤维制品已成为一种国际时尚。但天然棉花纤维主要是白色,需进行染色
-
SARS病毒基因鉴定技术获成功
[AD340X300]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一种可以检测SARS冠状病毒基因的“芯片检测技术”,昨天在京通过了专家鉴定。据了解,这种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公司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三家科研单位联合研制完成的鉴定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全面用于监测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变化。检验检疫部门表示:将尽快使用该技术完成对SARS冠状病毒基因变异的筛查,届时我国将建立起新的SARS冠状病毒的检验检疫体系。来源:大洋网
-
SARS诊断技术安全样品在西安研制成功我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为诊断和治疗SARS提速
[AD340X300]正当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为获取SARS病原体样品大伤脑筋的时候,5月16日,一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取SARS病原体样品的技术,在位于西北大学的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问世,为科学家和实验室获取SARS病原体核酸和蛋白样品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大多数实验室来说,研究SARS诊断、治疗技术的难题之一是得到SARS病原体样品,这大大限制了对SARS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迅速开发,并已成为SARS病原体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瓶颈。为此,世界各国联手形成联合攻关网络,来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在各国的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5月公布为一些国家提供病原样品与标准品。但由于样品
-
非典疫苗研制获突破 专家发现疑似保护性抗体
[AD340X300](记者严慧芳,通讯员徐平鸽)记者昨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等专家通过对21例非典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均出现抗体,并发现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专家认为,该成果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策略的制定,制成预防非典的疫苗都具有重要意义。 确认抗体预防效力仍需时间 李刚教授等专家从今年2月初即开始该项研究。研究抽取了该院21例非典患者不同时期的序列血清,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21例非典患者体内都产生抗体。检测
-
南非研究出检测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新方法
[AD340X300]南非国家卫生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检测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新方法,能大量节省资金并提高了准确性。 这种名为“PLGCD4T细胞查点技术”的新方法,通过改变测量CD4T细胞的参考点,使测量工作变得容易而准确。CD4T细胞是衡量人体免疫系统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CD4T细胞是病毒主要的攻击对象。艾滋病患者去世时,他体内的CD4T细胞数量不足。此外,测量人体血液中这种细胞的含量也可以用来检测各种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 研究出这种新方法的南非病理学家格伦克罗斯说,给艾滋病患者做各种检查的花销实际上超过了药品的费用。以CD4T细胞为例,根据要求,患者每3个月
-
跨国药企酣战疫苗市场 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AD340X300]2006年全球疫苗销售将达100亿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刚结束的一次会议上,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表示正和包括安万特旗下的巴斯德梅里公司在内的合作伙伴探讨合作开发“非典”疫苗。同期,国内一些医药企业也发出了共同研制“非典”疫苗的信息,短时间内疫苗成为流行用语,一些披上疫苗概念的上市公司也因此跳上了涨停板。 往日单打独斗的医药巨头为何突然联手共事呢?不久前美林证券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揭开了谜底。根据这份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疫苗市场将以1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06年,世界疫苗市场“容量”将达100亿美元。增长最迅速的是流感疫苗,预计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超过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