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斌武教授团队和曹钰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发表文章:构建了一种破伤风类毒素的均相二维可视化和荧光分析方法 有望实...
202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团队和急诊科曹钰教授团队依托于四川大学“医学+制造中心”开展合作,在NANO LETTERS (影响因子 11.189)发表医工结合研究文章“Homogeneous Binary Visual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Tetanus Toxoid in Clinical Samples Based on Enzyme-Free Parallel Hybrid Chain Reaction”。该合作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三重并联杂交链式反应的破伤风类毒素的均相二维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02-22
-
紧扣感染+生殖遗传诊断应用需求,把握分子诊断技术新未来!
作为IVD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分子诊断在井喷式的行业热度和市场教育与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之下,下一阶段应该如何破解“无效内卷”布局,如何从源头/技术本身进行迭代突破?如何挖掘应用场景蓝海/临床需求,如何加速产业化与临床应用落地,是行业各界共同的关注焦点!基于此,MDx 2022(第八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将于5月20日-21日在上海升级上线,首次升级“感染+生殖/遗传”平行论坛,以临床需求为中心,深度探讨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与临床落地等前沿走向、解读最新行业标准/合规政策与临床建议、剖析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疾病诊断、生殖/遗传诊断应用中的行业痛点与年度最新突破,与行业专家共探先锋技术
-
生命学院魏文胜课题组报道升级版RNA编辑技术“LEAPER 2.0”
RNA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编辑技术。2019年,北京大学魏文胜课题组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报导了新型RNA编辑技术LEAPER1。与以CRISPR为基础的DNA或者RNA编辑技术不同,LEAPER仅需要在细胞中表达特殊设计的RNA(ADAR-recruiting RNA, arRNA)即可招募细胞中内源脱氨酶ADAR,实现靶向目标RNA中腺苷A→肌苷I(鸟苷G)的编辑。由于无需引入外源编辑酶或效应蛋白,避免了由此引起的递送以及相关的免疫原性等问题。另外作为RNA精准编辑工具,LEAPER不会引起基因组序列改变,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尽管LEAPER在科
-
华南植物园“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获发明专利
2月17日获悉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以舞花姜优良株系的未开放的幼嫩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的获得和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愈伤组织的脱分化、不定芽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移栽等等阶段,选择适合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实现舞花姜种苗的规模化繁殖,繁育出优质的舞花姜种苗满足市场的需要。该发明技术简单实惠,切实可行,应用价值高。实施该发明只需有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设备即可进行。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2-19
-
华南植物园“一种提高桃金娘种子组培萌发和降低污染率的处理方法”获发明专利
2月18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邓书林等完成的“一种提高桃金娘种子组培萌发和降低污染率的处理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10500496.4)。 该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预处理:将剥离后的桃金娘种子用杀菌溶液消毒,水清洗后干燥;(2)浸种: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种子依次用CaCl2水溶液和赤霉素水溶液浸泡,水清洗后干燥;(3)湿沙处理:将步骤(2)所得浸种后的种子与湿润河沙混合,于0~8℃下进行堆积;(4)种子无菌处理:将步骤(3)所得湿沙处理后的种子用水清洗,依次用乙醇水溶液、氯化汞水溶液和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每次消毒后用水清洗;(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2-19
-
PNAS:突破胰腺肿瘤的防御
T细胞在体内巡逻,寻找癌症和病原体。如果它们和/或它们的免疫系统队友发现了入侵者,T细胞就会发动攻击。王目前是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名研究员,他发现这种动员是由编织在癌细胞周围保护膜中的三种蛋白质的组合而失效的:一种通常吸引T细胞的信号叫做CXCL12,一种叫做KRT19的纤丝,以及一种叫做TGM2的蛋白质,将前两种蛋白质融合在一起。科学家们使用基因编辑来关闭小鼠胰腺肿瘤中KRT19或TGM2的产生。没有KRT19和TGM2,癌细胞失去了CXCL12-KRT19的保护,T细胞能够浸润和攻击。胰腺肿瘤缩小或消失。为什么这层蛋白质会排斥肿瘤中的T细胞?Wang说:“这有点违反直觉,因为CXCL1
来源: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时间:2022-02-18
-
eLife: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新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导致血糖水平过高的严重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细胞活性氧(ROS)(由氧形成的高度反应性化学物质)的过度产生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这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缺氧诱导因子-1 (HIF-1)的蛋白质复合物的抑制有助于ROS的过度产生,因此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高级实验室经理郑晓伟(音译)解释说:“组织内氧含量下降的缺氧,最近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一个有害因素。”郑晓伟与同样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Sampath Narayanan和Cheng Xu一起,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想要找出糖尿病中细胞ROS的过度产生是否是由于高血糖水平抑制
-
URV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预测神经网络退化的方法
神经网络是如何工作的?它对失败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能精确地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停止工作,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现在都由罗维拉维吉里大学计算机工程与数学系的àlex Arenas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解答。Arenas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的理论解释,现在可以预测所有网络系统将如何运作。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渗透是指网络系统在某一特定点发生故障,最终影响整个网络结构的过程。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塔出了问题,整个地区就会停电。在神经等生物系统中,这一过程更为明显。由于各种原因,神经元会退化,直到其中一些死亡。这些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2-02-18
-
上海交大杨立桃团队开发水稻病原菌现场快速检测新方法Cas-PfLAMP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团队杨立桃课题组,在生物传感器领域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 10.618)在线发表了题为“PAM-fre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oupled with CRISPR/Cas12a Cleavage (Cas-PfLAMP) for Rapid Detection of Rice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首次结合核酸固相提取、LAMP等温扩增、CRISPR/Cas12a体外剪切和免疫试纸条,建立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2-18
-
HPG:绿茶儿茶素在病毒灭活方面取得新突破
东京2022年2月15日 /美通社/ -- HPG Co., Ltd.(东京中央区)已成功开发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的高浓度儿茶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水溶性配方技术,并启动了在水溶液中保持该产品稳定高浓度的技术专利申请程序。 绿茶儿茶素EGCg对病毒有灭活作用。但它又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极易氧化变质,缺乏储存稳定性。新配方克服了这一问题,在水中可保持高浓度,并通过与病毒蛋白结合,防止病毒进入细胞,以对抗各种反复变异的病毒,如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新配方可稳定在10,000 ppm的高浓度,而且浓度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稀释来调整。所有成分都是可食
-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潜在新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导致血糖水平过高的严重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细胞活性氧(ROS)(由氧形成的高度反应性化学物质)的过度产生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这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缺氧诱导因子-1 (HIF-1)的蛋白质复合物的抑制有助于ROS的过度产生,因此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高级实验室助理教授的郑晓伟(Xiao-Wei Zheng)解释说:“组织内氧含量下降的缺氧,最近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一个有害因素。”郑晓伟与同样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Sampath Narayanan和Cheng Xu一起,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想要找出糖尿病中细胞ROS的过
-
Nature Methods发布新方法,提高单细胞RNA测序效率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让科学家能够分析混合群体中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scRNA-seq捕获单个细胞的RNA,并在多次分子转换反应后对其进行测序。由于RNA是从基因(DNA)到蛋白质的中间阶段,它反映了特定细胞中哪些基因是活跃的,哪些是不活跃的。scRNA-seq能够同时分析数千个基因,捕获细胞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活动,因此已经成为定义细胞状态和表型的金标准。这种数据可以揭示细胞群中罕见的细胞类型,甚至是以往从未见过的细胞类型。同时,scRNA-seq不仅是基础生物学研究的工具;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理学研究,因为它能够识别组织中的哪些细胞积极分裂,或哪些细胞
来源:Nature Methods
时间:2022-02-16
-
光合生命融合的新技术
植物的秘密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现在科学家希望能够人工介入这个过程,积累更多的能量。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主要作者克里斯汀·刘易斯和她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同事描述了一种专利的混合装置——部分活生物体,部分生物电池,在自然光合作用通常被抑制的光条件下,通过增加能量流来产生储存能量的。这类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多种有用产品提供了绿色途径,包括运输燃料、农用化学品、疗法、化妆品、塑料和特种化学品以及人和动物补充剂。这项新的研究表明,改良的光合作用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蓝藻细菌——可以从外部来源获得电子,并利用这些电子为化学反应提供动力,最终可用于人类应用。研
来源:Biodesign Institute | ASU
时间:2022-02-16
-
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新方法
2022年2月2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教授团队和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ung cancer scRNA-seq and lipidomics reveal aberrant lipid metabolism for early-stage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应用单细胞转录组学、血浆脂质组学、机器学习和质谱成像综合分析早期肺癌的脂代谢特征,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辅助的早期肺癌代谢检测方法,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制。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方法研究策略肺癌的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早期发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2-16
-
研究比较了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最佳方法
一项发表于2021年11月5日的研究评估了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法(EVERRUN Registry)。第二项研究发表于2021年12月24日,对未破裂的宽颈动脉瘤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发表在《神经外科杂志》上。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微创方法,通过金属线圈和/或网状支架封闭动脉瘤。线圈或支架分别通过导管送到动脉瘤或血管。这些设备促进动脉瘤血栓形成,并预防动脉瘤破裂(或再破裂)的未来。与此同时,在显微手术中,外科医生通过头骨接近动脉瘤,用显微镜外科解剖小血管。一个小金属夹被放置在动脉瘤颈部以封闭血流,再次防止动脉瘤破裂(或再次爆发)的未来。11月5日发表的EVERRUN Registry分析报告回顾了8
来源: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
时间:2022-02-16
-
北京大学尹玉新教授团队和王俊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新方法
2022年2月2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教授团队和人民医院王俊院士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ung cancer scRNA-seq and lipidomics reveal aberrant lipid metabolism for early-stage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应用单细胞转录组学、血浆脂质组学、机器学习和质谱成像综合分析早期肺癌的脂代谢特征,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辅助的早期肺癌代谢检测方法,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制。 代谢组联合人工智能肺癌早期检测方
-
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一种更有效的RNA编辑技术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能够更轻松地修复RNA中的致病突变,而不会影响精度或效率。这种新的RNA编辑技术有望成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疗法。研究人员证明,这项技术可通过纠正RNA中的致病突变来治疗一种罕见遗传病Hurler综合征的小鼠模型。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有效地利用人体细胞中自然存在的RNA编辑酶。这些酶被称为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ADAR)。它们与RNA结合并将一些腺苷(A)碱基转化为肌苷(I),肌苷被细胞的翻译机制读取为鸟苷(G)。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利用ADAR进行RNA编辑的方法,以便纠正囊
来源: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时间:2022-02-15
-
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证实了侵略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图片:ASCO GU 2022资料来源:耶鲁大学癌症中心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enfortumab vedotin对不符合顺铂化疗条件的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有效。该数据来自EV-103 1/b2期临床试验的H队列,该试验于2022年2月18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ASCO GU)年会上提交。“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术前接受强制tumab vedotin治疗后,在膀胱切除手术中没有发现癌症的迹象。”医学博士Daniel P. Petrylak说,他是
-
中国科大在肿瘤组织微观磁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等与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等合作,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建立了肿瘤组织免疫磁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组织水平微米分辨率的磁成像,其具有高稳定性、低背景和肿瘤标志物绝对定量的优势,同时实现了磁和光的多模态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月26日以“Immunomagnetic microscopy of tumor tissues using quantum sensors in diamond”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9(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2-02-15
-
中国科大建立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海燕教授、陈泉副教授团队采用数据驱动策略,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路线,相关成果以“用于蛋白质设计的以主链为中心的神经网络能量函数”为题于北京时间2月10日发表于Nature。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其结构与功能由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目前,能够形成稳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几乎全部是天然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是长期自然进化形成。在天然蛋白结构功能不能满足工业或医疗应用需求时,想要得到特定的功能蛋白,就需要对其结构和序列进行设计。目前,国际上报道的蛋白质从头设计工作主要使用天然结构片段作为构建模块来拼接产生人工结构。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设计结果单一、对主链结构细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2-02-15